不会打计算机 发表于 2024-1-11 13:15:09

B【古典音乐】富特文格勒《莫扎特 - 第40交响曲、第20钢琴协奏曲》 2002 [FLAC+CUE整








【古典音乐】富特文格勒《莫扎特 - 第40交响曲、第20钢琴协奏曲》 2002

专辑名称:Mozart - Symphony No.40 & Piano Concerto No.20
演奏家(歌唱家):Yvonne Lefebure(钢琴)、Wilma Lipp(女高音)
演奏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Wilhelm Furtwangl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
录音时间:1948-1954
发行公司:EMI
唱片版本:2088系列日本东芝版
唱片编号:TOCE-3705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莫扎特《第40交响曲》,1948.12-1949.2录音;二、法国钢琴家勒费比尔(Yvonne Lefebure)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1954.5现场录音;三、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威尔玛·利普(Wilma Lipp)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唱歌剧《魔笛》中《夜后咏叹调》。

法国钢琴家勒费比尔的演奏于法国学院派中带有对莫扎特童真的感悟,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威尔玛·利普因饰演《魔笛》中的夜后获得很大成功,在1950年代从花腔女高音转为抒情女高音。她的技术全面、气息宽广,这使得她对于莫扎特的歌剧能够较为轻松的驾驭。富特文格勒堪称德国浪漫指挥学派传统的完美体现者,他的指挥充分展示了天才作曲家的灵光一现,他的指挥风格富于激情,是德国浪漫指挥学派传统的完美体现者,他对于莫扎特的诠释中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乐队的演奏充实、饱满,演奏与录音俱佳。

==========
《g小调第40交响曲》K550,作于1788年。是莫扎特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此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思。虽然仍能听出巴洛克音乐的痕迹,但还是促使当时的音乐向前迈进了一步,当它在十九世纪初于莱比锡演奏之际,曾受到“战栗”或“沉缓”等字眼的评语。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步步接近浪漫派的作品。

第一乐章,极快的快板。这是一个典型的奏鸣曲式的乐章。在中提琴摇摆不安的伴奏音型上,从小提琴声部涌出了一个激动焦虑的主题。她用愁苦压抑的音调,用不安的节奏轻轻的敲击着。经过乐队合奏的终止式和弦后,这一忧郁而又迷人的第一主题再现。当音乐逐渐转为舒展流畅的音调时,一支沉浸于小调忧郁色彩中的第二主题似乎倾吐出了作曲家更深的伤感。在这之后音乐便完全处在了一种不可解脱的痛苦思绪之中。她作为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奠定了音乐的悲凉基调。在向副部主题的过渡中,第一、第二主题交替出现,强弱音的巨大起伏表现出了一种冲出痛苦的气势,但很快就被一个小节的 休止打断了。进入展开部后,调性转为升f小调。频繁不断的移调形成了强烈的对位效果,突出了音乐的戏剧性,呼应开头。在小提琴轻微的叹息中,双簧管加入奏出了一段安静的旋律。他那精细雕琢的音符闪现着莫扎特乐观开朗的天性。副部主题建立在平稳的半音音调上。但是副部主题这点明快的气息没有持续多久,木管乐器奏出了下降音,在一声不协和的音响中乐章色彩骤变。进入再现部后按传统回到第一主题,但并没有平静下来,六次转换调性使音乐变的越来越紧张,痛苦急促的气氛到处撞击,不曾有一刻的稳定与安宁。第一乐章在痛苦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奏鸣曲式的行板。在这个乐章中由第一乐章的急促转向和缓,调性由g小调转向降E大调。在感伤的第一乐章之后这里浮现出明朗的色调。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缓解的间歇。这个乐章由两个对比较小的主题构成,她们平静、明朗、抒情,又互为补充,映照出一线温柔亲切的光亮。就像是莫扎特那个既清苦又具有温暖的家庭。但是在这个乐章中却有一个从头到尾的不安的搏动底色。宛如在寻找答案却什么也得不到。两个主题中的断续节奏和个别音调也为安详的音乐投下了一丝阴影。

第三乐章,小快板、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本来是流行于上层社会的宫廷舞曲。但在肩负生活重担的作曲家笔下却表现出了沉重的步伐。用复三段体写成的小步舞曲情绪热烈激昂,却丝毫找不出小步舞曲那种温文尔雅的特征。舞曲中可以感到第一乐章中副部主题所特有的半音音调及一些动机的交织。乐章一开始,乐队诠奏出一支昂奋有力的音调。它在压抑的g小调中不断向上冲激,直到攀援到高音区的最高点时,音乐才迸发出痛切伤感的泪花。在对比性的中段,g小调转换为G大调。一串明亮的光线突然使人们心境开朗。这个中间的三声中部是整个乐曲唯一能使人感到舒心和快乐的地方,这象征着莫扎特那快乐的天性。但是由于她夹在了一个痛苦挣扎的小步舞曲中间,因此仅管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唱出了柔挽的旋律,音乐却浸透着淡淡的哀愁。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莫扎特那双蓝色的大眼睛饱含着泪水,却又坚强纯真的微笑着。直到激奋有力的小舞步主题再现时,我们仿佛才看到了作曲家在稍稍平稳了中段里获得了片刻的安慰。重现的主题似乎增添了更大的动力,推动着音乐向终曲乐章走去。

第四乐章,极快板。这个乐章也是奏鸣曲式的。它继续发展第一乐章的戏剧性效果。这个终曲乐章一开始,焦燥的第一主题就以酷似小舞步曲的音调在强弱悬殊的力度对比中直冲而来。这个主题含有鲜明的对比因素。前半部音调柔和,以弦乐器奏出;后半部则音调威严,合奏加入,并增强了力度。这里和第一乐章一样有一个急速悲壮的高潮。而且这种性质更加突现了,直到最后。很快这个主题便消失在弦乐奔流不息的音潮中。这汹涌的音潮象是莫扎特迈着急促坚定的步伐,面向人生的种种苦难前进。音乐中洋溢着作曲家奋进不屈的勇气。尽管第二主题具有歌唱性,但是在音乐的中间却有一段尖历的和弦互相撞击着。给人一种很不安定的感觉 。在乐章结尾处的演奏辉煌而又振奋。仿佛是在告诉人们,不管人生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勇敢前进吧!终有一天会迎来喜悦和幸福。

==========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K466,作于1785年。此曲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这是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直接反映了他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

第一乐章,弦乐首先不安地从阴暗的d小调开始,然后迅速发展成一个强音。第一主题迅速被钢琴独奏出来并贯穿整个乐章。第二主题显得少许明亮,但并未发展到高兴而欢快。在结束部的华彩乐段之前,定音鼓急速地增加了张力。乐章最后结束在终止符上。

第二乐章,浪漫曲。带结束部的回旋曲结构,ABACA。钢琴独奏的一段华丽而迷人的降B大调上的旋律开始,这段抒情而轻柔的旋律以相对纤巧的节奏奏出,钢琴与乐队间营造出平静而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乐章进行到C部分时,美丽的旋律被一段不安的g小调上的旋律取代,与乐章开头所营造的平静的氛围形成强烈对比。在乐章的接近结尾部分,旋律回归到乐章开始时的A主题。在乐章结尾部分出现了一段上升的色调明亮而纤巧的琶音,直到声音变弱到像是微弱的耳语。

第三乐章,适度的快板,回旋曲。以钢琴向着主调上奏出一段波澜涟漪的旋律开始,之后整个乐队以一段狂暴的旋律作为回应。接着钢琴奏出一段色调仍然十分灰暗而不安的旋律。紧接着乐队奏出一段F大调的欢快的旋律,直到钢琴独奏打破欢快的氛围。 随后对第二主题进行几次变奏(在A小调和G小调上)。接着在稍作暂停后,进入惯例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后,由木管乐器组奏出一段明亮欢乐的旋律。钢琴独奏重复了这段旋律。随后,整个乐队发展了这段旋律。最终协奏曲在D大调上欢快的结束。

==========
《夜后咏叹调》又名《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是歌剧《魔笛》中的经典名曲。《魔笛》是莫扎特晚期创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剧之精华的精品。剧中各个角色的音乐生动优美并富有特色,各异的形象风格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充满神奇的光彩和圣洁的艺术感染力。这首咏叹调为F大调,4/4拍,较快的速度,音域在f—f3之间。音乐的华丽与力度非比寻常,是花腔女高音声部技巧与表现力高水平的体现,被视为这一声部在歌剧曲目中难度最高之列。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40 in G minor K550 - 1.Molto allegro   
02. - 2.Andante   
03. - 3.Minuetto(Allegretto)& Trio   
04. - 4.Finale(Allegro assai)   
05. Piano Concerto No20 in D minor K466 - 1.Allegro   
06. - 2.Romanze   
07. - 3.Rondo(Allegro assai)   
08. from"Die Zauberflote",K620 - 1."O zittre nicht"(Konigin der Nacht)from Act I   
09. - 2."Der Holle Rache"(Konigin der Nacht)from Act II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古典音乐】富特文格勒《莫扎特 - 第40交响曲、第20钢琴协奏曲》 2002 [FLAC+CUE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