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打计算机 发表于 2024-1-11 14:14:29

B【天碟】厄尔·怀尔德《拉赫玛尼诺夫、麦克道威尔 - 钢琴协奏曲》 1992 [FLAC+CUE整











【天碟】厄尔·怀尔德《拉赫玛尼诺夫、麦克道威尔 - 钢琴协奏曲》 1992

专辑名称:Rachmaninov & MacDowell - Piano Concertos
演奏家:Earl Wild
协奏乐团:皇家爱乐乐团、RCA Victor交响乐团
指挥:Jascha Horenstein、Massimo Freccia
录音:K.Wilkinso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65、1967
发行公司:Chesky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CD7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厄尔·怀尔德与雅沙·霍伦斯坦指挥的皇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与马西莫·弗莱契亚指挥的RCA Victor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麦克道威尔《第二钢琴协奏曲》。由著名录音师韦尔金森(K.Wilkinson)分别在1965、1967年录制。专辑演奏、录音都极为出色,是古典音乐的天碟级作品。“拉三”名版如云,众多浪漫派钢琴家都一试身手,厄尔·怀尔德版是其中名演之一,他的演奏感觉敏锐、触键灵活,在技巧与音色上都有给人深刻印象的特点,特别是快速的炫技段落灵动如矫兔飞奔,听来煞是过瘾,与乐队配合很默契,但造型感略显清癯,表情感觉也平淡了些,在力度与幅度表达上不占优势,显然是个偏重技巧的版本,此外,霍伦斯坦大写意般洒脱的管弦乐同样值得一听。

怀尔德是演奏李斯特和麦克道威尔的权威,他也擅长此类感觉强烈、情感真挚又具狂想特质的作品,在加上此作版本不多,使怀尔德此版脱颖而出,此版被《企鹅唱片》冠以“三星”。

==============================
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作于1908—1909年。“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尽管整个协奏曲的钢琴演奏部分难度令人生畏,但整曲的开端却异常的平和安详。弦乐与低音管轻柔的前奏让人联想到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在这天鹅绒般的前奏铺垫下,钢琴以八度音程表现出俄罗斯民歌般质朴轻快的第一主题。这一主题深远绵长,在狭窄与蜿蜒之中渐渐扩大,荡漾着俄罗斯最为淳朴的风格。随后重心移到乐队,钢琴做装饰,纷繁复杂的音型,若颗粒般闪烁。短暂平息后,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浑厚中展现出一种安然和高亢,在和钢琴旋律的交织之中形成第二主题的素材要素。而后钢琴插入一段平静而有所起伏的抒情性乐段和富有流动性的安逸和和煦巧妙组合,和乐队依稀成一种含蓄,释然,这种不做作的起伏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较第一次更深沉也更暗涩。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钢琴发出铿锵的搏击声,和乐队达到最高亢的音高,有力而坚定中,音色渐渐消沉,在短暂宛如月色的宁静后,钢琴以极快的快板进行华彩,作者本人写作了两个华彩,其中,标记有“Ossia Cadenza”的华彩将第一主题以拉氏代表性的厚重和弦形式咆哮地奏出,难度相对较大,而另一版本的华彩则采用Toccata风格,轻快富于跳跃性,1909年此曲首演时,拉氏本人演奏的是Toccata版本的华彩。这两种华彩段虽然风格和长度迥然,但最后都回归为夹杂悲观情绪的和声,恢恢浩浩地消逝在孤寂的琶音之中。再现部极似华彩,回忆般婉美,缓和中进入乐队奏的第一主题,最后后的终结部在钢琴和乐队变奏中,生动的结束。

第二乐章,间奏曲,柔板,A大调,变奏曲式,三段体。 间奏曲大量存在着与协奏曲第一主题的关联。第一段在弦乐空灵和哀愁的暗示下,双簧管表现出主题的主题材料即与第一主题婉转相仿,突然间,钢琴以三连音的狂想曲形式乐念加入,转为降D大调,钢琴演奏出浪漫,和煦的音乐,些许孤独和寂寞。进入中段,更活泼的,钢琴左手展开半音阶的滑奏,右手为强有力的和弦,淋漓尽致中饱含滥情的狂放,单簧管、低音管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衍生出的旋律中,渐渐转为慢板,钢琴配合以半音阶性音型如歌却踟蹰不前的旋律。随着乐章织体的不断扩大,关联性凸显得愈加显著。钢琴以厚重和弦奏出稍快的主题,与乐队发展成雄壮的乐念,恢弘与饱和中敲砸的左手上,合着右手的铿锵飘散着,在仿佛稍作休整的短暂停顿后,钢琴进入华彩乐段,灵巧的装饰奏后趋于平静,乐队重现悲伤婉转的无声述说,在这种气氛中,钢琴用气势非常毫无空疏的音符结束,带领乐队毫不间断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终曲,二二拍,d小调,奏鸣曲式。整个乐章宛如七鬼附身,地焰扑于庭内,拥有来自地狱的最艰涩的技巧,也是全曲的顶峰。在乐队进行曲节奏中,钢琴有力而精确地奏出第一主题,灵活但精神抖擞中,反复几次后速度更快,在乐队坚定的节奏里钢琴配以艰深繁杂的快速和弦,来回几次,在钢琴先低后高的有力和弦和乐队伴奏下,乐曲的气氛一步一步推向高潮。高亢和顽强的音乐进程在表面的暂停后,钢琴以极快的切分节奏向前推进,最终突然下落,进入抒情的第二主题,浪漫但高昂层层徘徊中形成极快板的快速音群,缓和下来,紧接乐队引起的发展部,出现降E大调的谐谑曲风,钢琴志趣十足地浮动着,直到乐队奏第一主题的变形,钢琴做高音装饰。然后出现第一乐章精练之后的旋律,情绪加深,钢琴单独发展,速度更快,乐队和钢琴交织的短暂的广板后,钢琴更抒情地还原第一乐章主题,接着活泼的快速音群,直到钢琴音色如跳舞的少女在迷惑细纱中消散,音乐又出现转机,变奏了乐章第一部分所有变奏,只是更加热烈,在钢琴由低到高的旋律和乐队逐渐丰富的和声中,音乐又被一步一步再次抬高,乐队和钢琴和弦忘情交织中骤然停止,之后进入终结部,乐队节奏性地衬托中,钢琴进行铿锵的八度急板,乐队抬升中达到最高潮,钢琴的一句下行的装饰奏中乐队和钢琴奏出的饱满,高昂的抒情,致高的满足,或者是真正协奏曲的光辉。顶峰后,最后在急促但不仓促中强有力地结束。

===========================
麦克道威尔《d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23,作于1884-1885年。此曲形式自由,有狂想曲风格。1890年在纽约首演而引起轰动,是麦克道威尔最著名的作品。

第一乐章,平静的很缓板,D小调,在平静的开头乐句之后,主奏乐句,极似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旋律。主奏钢琴在细碎音伴奏下奏第一主题,单簧管与大提琴的弱奏来显示第二主题。这个第二主题被第一、第二小提琴以二度音程运动为主体的16分音符音形支持,钢琴加入后,16分音符的装饰句变成32分音符的运动,增加了紧张度。发展部主奏以开头时的同样方式开始,以第一主题为素材,表现华彩时,乐队以单簧管为前导徐徐介入,把主题转调和装饰发展。到高潮时齐奏同一主题,钢琴作华彩,然后进入简略的再现部,钢琴在毫无装饰之下,以和弦方式在D大调上再现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在高音域弦乐上出现,钢琴以平静地回忆第一主题而通向结束。

第二乐章,游戏似的急板,钢琴频频用高音域追求轻快的谐谑风格,大致采用回旋曲形式。在短小的引子之后,钢琴显示轻巧的主题,而紧接着4把圆号显示的主题与钢琴上变得有力的主题交互出现。

第三乐章,序奏为最缓板,D小调,低音弦乐以最弱奏。钢琴与木管以将出现的主题动机作应答。主部为极快的快板,D大调,单簧管以最弱奏奏出主题,钢琴以上行音阶加入,有力地以和谐方式表现。铜管接过后,钢琴挤进轻快的插句,乐队以D小调强奏圆舞曲型主题促进兴奋,钢琴缠绕着这个主题。之后,钢琴在高音域奏出主要主题开始发展,出现过的素材重现。速度减弱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片断出现在圆号,第二主题出现在大提琴。钢琴继承后予以发展。速度转快,第一主题在铜管上再现,形成华丽的终结部,兴奋地结束。

专辑曲目:
01. Rachmaninov Concerto n.3 - 1.Allegro

02. Rachmaninov Concerto n.3 - 2.Intermezzo:Adagio
03. Rachmaninov Concerto n.3 - 3.finale:Alla breve

04. MacDowell Concerto n.2 - 1.Larghetto calmato

05. MacDowell Concerto n.2 - 2.Presto giocoso

06. MacDowell Concerto n.2 - 3.Largo - Molto allegro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天碟】厄尔·怀尔德《拉赫玛尼诺夫、麦克道威尔 - 钢琴协奏曲》 1992 [FLAC+CUE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