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yop 发表于 2024-2-25 09:20:07

C 阿劳《李斯特、贝多芬 - 钢琴奏鸣曲》 2003 [FLAC+CUE/整轨]







【现场录音】阿劳《李斯特、贝多芬 - 钢琴奏鸣曲》 2003

专辑名称:Liszt Beethoven - Piano Sonatas
演奏家:Claudio Arrau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82.8.15、萨尔兹堡
发行公司:Orfeo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C 611 031 B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阿劳1982年8月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奏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但丁幻想奏鸣曲》、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在这个现场演奏录音中,阿劳演奏了这三部高难度的钢琴作品,使人对他有了一个迷人的、崭新的印象:阿劳永不会妥协,即使在79岁的高龄,他所演奏的作品在智力和体力方面的表现都难以超越。

================
李斯特《b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78,作于1853年,献给舒曼作为其《C大调幻想曲》作品17的回礼。此曲被人无数次地弹奏、鼓掌、激动欢呼,这部单一主题变形手法运用得登峰造极的大型作品在钢琴文献中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已经无须赘言,它成功地脱离了传统奏鸣曲式,同时又并未牺牲奏鸣曲式固有思维的巨大凝聚力量:“浮士德”的原始主题最初惊魂浮现的混沌一刻,整部作品的全息宇宙图像就几乎昭然若揭,在痛苦而欣喜的思索与严峻拷问中,所有变形主题都从冰冷胚胎中自然脱落伸展,飘然幻化成各种迥然不同的面貌征兆。

李斯特的这首奏鸣曲独创连续不停顿的单乐章体裁。另外他还使用同样的主题变换出不同性格,情绪,和氛围。例如,他可以用同样一些音制造出雄伟的,抒情的,暴风雨般的,激动的,沉思的,等等各种不同性格主题。其实这两个独创受了舒伯特和柏辽兹的影响,只是任何人都无法象李斯特那样把两者结合得那么完美。

第一部分(呈示部) ,先构成c小调优美的第一主题最慢板,接着是有力的快板,活泼的D大调。经经过部后转为降E大调,出现威风凛凛的第二主题。

第二部分(发展部) ,第二主题呈示后,在经过句后,转为热情性格。反复了被颤音所引导的温柔的华彩后,出现开头那个有力的快板的动机推向高潮。平静之后,有一个抒情性的陈述乐句,升c小调转为f小调而反复,减弱音量后,引出持续的行板。有梦幻美的新主题以升F大调出现,以A大调近似慢板,再回到升F大调。

第三部分(再现部) ,第一主题群以小二度出现,先以b小调,雄入有力的快板之后,再现开头的两个动机,互为纠缠作赋格发展。在插句之后,以B大调再现第二主题,加快速度后,再现的几个动机作巧妙配合,然后第二主题再被强调,转为持续的行板,再转低音进行的中庸的快板,最后以最慢板结尾。

=================
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是《旅游岁月》第二集中最后和规模最大的一首,以一个三全音的主题开始,这个音程被认为是“音乐中的魔鬼”。作品没有去表现但丁对的地狱之门的刻画,而更多的是表现诗人对这些受诅咒的灵魂们的祈祷,并让他们同他对话。李斯特运用钢琴的高超的技艺,完全可以比得上柏辽兹对于管弦乐队的运用:他用钢琴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音响。作曲家是从内心和心理上描绘的地狱的场景。此曲纳入最佳音乐处理的佳作之列,其所表现的主题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受人们喜爱的一个:自身灵魂被分离的痛苦——尤其是高贵的本性在理智的理想主义与不受约束的性欲之间的强烈冲突。

=================
贝多芬《f小调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作品57,作于1806年。这是一首激情大气的作品,既有狂风怒吼般的发泄,又有涓涓细流样的柔情;既有追求光明的渴望,又有淡泊内省的自问。作品出版时给与了“热情”的标题。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极有影响,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了他追求的理想目标。《热情奏鸣曲》概括了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英雄面貌,体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这部作品不仅是贝多芬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也是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肃穆的第一主题轻声奏出,茫然压抑的情绪渴望着光明。三短一长的“命运节奏”的导致了大爆发,强烈地反抗和斗争场面跃然眼前。第二主题源自于第一主题,明亮抒情,充满希望和对幸福的向往。第三主题快速激动,一切均被冲击和淹没,结束了呈示部。进入展开部,第一主题先是平静重现,然后变换为大段的迅猛的音响洪流,集中体现了理想的破灭,热情的怒涛和生活的苦难搏斗。第二主题成为奋进的号角反复吹响,“命运节奏”以大力度出现,气势达到白热化,随即进入再现部。再现部第一主题重现时过渡到稳定的大调。呈示部内容完成后进入尾声,第二主题出现变调扩展,激昂的华彩乐句气势浩荡,随即转入急板,旋律急流涌进,奔腾至远方而结束。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变奏曲式,由主题与三个变奏组成。主题是一首淳朴的赞歌,宁静中透着华美。第一变奏节奏加紧,旋律有了些动力。第二变奏由分解和弦构成,音色明显亮丽起来。第三变奏则更活跃流畅,装饰音上下飘动就像陶醉在美妙的境界中。尾声重现赞歌主题,由几个上行音不间断进入到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引子是连续的单音敲击,仿佛钟声一般。第一主题快速冲动,勇往直前势不可挡。对比的第二主题短暂飘过,只闪现一丝彷徨的念头便被坚定的信念所取代,从而结束呈示部。展开部第一主题能量得以全面释放,情绪逐渐激昂,力量不断加大,充满强烈的战斗激情。随后情绪缓和下来,稍作休止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容量很大,先是振奋的进行曲,后变为急板。汹涌的音流势如破竹,冲破一切障碍,以强烈的震撼力结束全曲。

专辑曲目:
01. Liszt /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 1. Lento assai - Allegro energico
02. Liszt /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 2. Grandioso - Recitativo
03. Liszt /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 3. Andante sostenuto - Quasi adagio
04. Liszt / Piano Sonata in b minor - 4. Allegro energico - Stretta quasi presto - Presto
05.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Apassionata' - 1. Allegro assai
06.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Apassionata' - 2. Andante con moto
07.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Apassionata' - 3. Allegro, ma non troppo - Presto
08. Liszt / Apres une lecture de Dante. Fantasia quasi Sonata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 阿劳《李斯特、贝多芬 - 钢琴奏鸣曲》 2003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