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fist 发表于 2024-2-25 14:25:15

B 格丽莫《格什温、拉威尔 - 钢琴协奏曲》 1997 [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格丽莫《格什温、拉威尔 - 钢琴协奏曲》 1997

专辑名称:Gershwin & Ravel - Piano Concertos
钢琴家:海伦·格里莫(Helene Grimaud)
协奏乐团:巴尔的摩交响乐团
指挥:大卫·津曼(David Zinm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97.5、巴尔的摩
发行公司:Erato
唱片版本:法国版
唱片编号:19751-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格里莫与大卫·津曼指挥的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格什温、拉威尔的钢琴协奏曲。

格什温《F大调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引子是一个有定音鼓演奏的狂想曲风格的快速乐句,带有明显的爵士风格,一开始 就让人进入一种亢奋状态。降A大调呈示部,钢琴以不谐和切分音弹出安宁、妩媚动人主部第一主题,跟着与乐队交互形成快速对 答,最后乐队深情庄严地将该主题宣泄出来。主部第二主题为狐步舞节奏,通过变奏充分演绎出爵士乐风格。随后转为充 满诗意的中板,与主部的爵士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展开部中的第二主题变化为很快的快板,而第一主题则在再现部中形成 灿烂辉煌的情绪。在这一乐章里,格什温尽管大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查尔斯顿舞(Charleston),但是他巧妙的运用爵士钢琴语言,令当 代欧洲的作曲家们也为之赞叹。整个乐章,所有音乐元素让人们联想到的是一个百老汇喧哗场面,而不仅仅是一个大乐队在演奏。

第二乐章,慢板—流畅的行板,降D大调。这是一段含情脉脉、缠绵的布鲁斯(Blues),表示不同特征的器乐独奏在钢琴出现之前从管弦 乐队浮现出来。首先,圆号以慢板节奏安静地奏出引子,并发展成为行板,小号随后在宁静和懒洋的气氛中以爵士乐的即兴方式 吹出主题预示,钢琴在“沉睡”的低音背景下以变奏形式弹出主题。在一段小提琴诡异的牵引下,小号再度重复第一 主题。在钢琴的华丽奏过度下,进入了第二主题,很快,乐队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响应。接着是一段抒 情的钢琴和长笛的应答,如梦如幻。乐章的后部,钢琴与乐队以热烈而激情重复着第二主题,最后,以小号悠扬地回 顾第一主题,渐弱地结束。

第三乐章,激动的快板,f小调。第一主题是一个西部牛仔式的旋律,在主题的回旋中,各种插部穿插其间。第二主题更为活泼 一些,其中穿插了以上各乐章的主题素材,其间又穿插有第一主题的素材,其中你可以感觉到有某些《蓝色狂想曲》的影子。最后渐进到 急板,随着定音鼓的推动,最后辉煌地结束在钢琴和乐队的强奏F大调主和弦。此曲于1925年12月3日首演,格什温弹钢琴,达姆罗施指挥 纽约爱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人认为这是格什温最优秀的一部作品。

==============================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创作于1929--1931年间,为配合作曲家第二次出行美国而作,它是拉威尔在他的出生地,即法国与西班牙接壤处的巴斯克地区经过多次徒步旅行而获得灵感,又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写成的。第二乐章中长达36小节的独奏主题是作曲家在森林漫步中的内心独白。此曲含有爵士风格,在技巧上则受李斯特的影响。

第一乐章,2/2拍,G大调,甚快板--行板--原速(Allegramente--Andante--Tempo I),奏鸣曲式
全曲在一声鞭响中开始,短笛轻快地奏出第一主题,钢琴的琶音和刮奏更增添了绚丽效果,开场就是一种繁忙、谐谑、带着很浓厚的市井氛围。随后渐强是小号等铜管的加入,更增添了气氛,喇叭声、汽笛声、幺喊声,仿佛是国际大都市早晨的景象,这不得不令听者联想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纽约、百老汇等的图景。随后,速度减慢,钢琴柔和的和声将乐曲带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具有布鲁斯风格,抒情、歌唱中带着迷惘和怅然,像是一个追随梦想的人从乡村初到国际大都市,经过了一个白天的兴奋,到了晚上,独自走在街头,看着街道上灯红酒绿,而自己却倍感迷失。钢琴在高音区的和弦和跑句很好地表现了都市夜晚流光溢彩的景象,而在中音区的咏叹又刻画出了浓郁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之情。接下来管乐强奏,进入发展部。钢琴奏出绚丽的、爵士风格的旋律,华丽中是亢奋和不安。接下来,钢琴短暂的华彩后,直接进入再现部。这次第一主题由钢琴奏出,它是强有力的、是豁然开朗,仿佛迷茫之后的觉醒。接着,第二主题再现,它在竖琴和乐队间交织,竖琴则给人以思绪无尽的感觉。最终钢琴华彩,华彩乐段的旋律是非常优美的,它是那么凄婉、如歌,那么动听,是思乡者内心的独白,也仿佛是一线曙光。最后,钢琴渐强,从最高点一泻而下,进入终结部。终结部是由发展部浓缩而来,它的爵士风格更为突出,钢琴奏出鼓点般的、强有力的节奏,最终管弦乐队加入进来,随着钢琴的节奏渐渐交织、升华,最后在强奏中结束。

第二乐章,3/4拍,E大调,很缓慢的柔板(Adagio assai),三部曲式
第二乐章紧接第一乐章的喧嚣、亢奋,但却是极为动听、迷人的一个乐章。这种对比,放到整部作品中来看是非常有意思的,就像是一种思乡曲,它所包含的感情在第一乐章已经有所展现,但在这个乐章集中抒发。钢琴从左手伴奏进入,旋律一出来就立刻把人深深打动。这旋律与和声都非常简单、干净。左手伴奏音型是6/8拍,而右手的旋律是3/4拍,一方面旋律的悠长,另一方面,伴奏以像是踱步的速度行进,意境深远,绵长,像是秋天的午后在林荫道下漫步的那种温暖。颤音之后,钢琴只剩下左手的伴奏,而将旋律交给长笛、双簧管等部分,这部分充满了回忆感。当钢琴旋律再次出现时,奏出了另一支旋律,一开始是哀婉的,却在几次转调之后情感越来越充沛,在钢琴六连音的伴奏下进入一个高潮,像是向内心更深处的一种冲撞。然后进入再现部,也是这个乐章最扣人心弦的部分。由英国管奏出一开始的旋律,钢琴在高音区以32分音符的乐句衬托,像是午后的阳光透过叶已发黄的树林在地上洒落点点光斑那种光影斑驳的感觉,又像是一段真挚的内心独白。在钢琴的颤音中,第二乐章结束,有种余音绕梁之感。

第三乐章,2/4拍、6/8拍,G大调,急板(Presto),自由的回旋曲式
第三乐章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最“不好听”的乐章,但是却不可或缺。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但并不让人觉得有所遗憾。因为在那里,从第一乐章的不安到第二乐章的憧憬,情感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整了。但这不作品不同,因为第二乐章是把第一乐章中的某些元素抽出来加以发展的,而并不是延续第一乐章的全部情感。第三乐章比第一乐章还要喧嚣,或者可以用“浮躁”一词。在第二乐章的沉静、冥想之后出现这样一个乐章,一下将人拉回现实这个繁忙的、物欲横飞的、庸庸碌碌的世界,让人听着这个乐章却情不自禁地想着前两个乐章中出现过的那种种情感。首先是乐队合奏,在小鼓急促的鼓点衬托下,铜管乐队急促的、喧闹的奏出序奏,奠定了全乐章的色彩基调。接着,钢琴奏出华丽的,托卡塔式的交替音型,乐队做装饰。它就是第一主题,听到它,联想到的就是汽车、喇叭、工厂等等景象。接着序奏再次响起,直接进入第二主题,以钢琴的和弦断奏开始,然后是各种音型的华丽展开,中间时不时地响起序奏的喧闹气氛,接着是第一插段,节拍转为6/8拍,旋律时而充满力量,时而像泄了气一样松软无力,像是作曲家内心的斗争。再接着是一个类似波尔卡舞曲的插段,它的和声怪诞而滑稽,在它的引导下,乐曲直接转入再现,第一主题在管弦乐和钢琴间互相交替,钢琴的装饰则更添加了华丽色彩,接着,第二主题则是木管乐队和钢琴为主体,它更加轻柔,仓皇的心灵终于可以歇一下了,但是钢琴随后渐强,坚定地继续前行。接下来是第一、二插段的再现,最后,钢琴渐强,全曲高潮,在最强音中结束。

一曲终了,思绪无尽。

专辑曲目:
01. Gershwin / Piano Concerto in F major - 1. Allegro   
02. Gershwin / Piano Concerto in F major - 2. Adagio - Andante con moto   
03. Gershwin / Piano Concerto in F major - 3. Allegro agitato   
04. Ravel /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 1. Allegramente   
05. Ravel /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 2. Allegro assai   
06. Ravel /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 3. Presto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格丽莫《格什温、拉威尔 - 钢琴协奏曲》 1997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