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青蛙 发表于 2024-2-28 14:07:01

C 梅塔《舒伯特 - 第九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 - 春之祭》2CD. 2001 [FLAC+CUE/整轨]










【现场录音】梅塔《舒伯特 - 第九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 - 春之祭》2CD. 2001

专辑名称:Schubert Symphony No.9 & Stravinsky The Rite of Spring
演奏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祖宾·梅塔(Zubin Mehta)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85.8.21、萨尔兹堡
发行公司:Orfeo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C 566 012 B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指挥家祖宾·梅塔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1985年8月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演出的现场录音。曲目包括舒伯特《第九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
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D.944,完成于1828年3月。此曲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乐曲之一,全曲的管弦乐独具色彩,精致得令人惊叹。舒伯特将温暖、灿烂的木管及铜管色彩铺陈于弦乐之上,使此曲固守在浪漫派的音域中。此外,他运用这些乐器的独奏能力也同样重要——双法国号温柔地齐奏出乐曲开端高贵的鼓号曲;双簧管亦是抒情地和着弦乐的伴奏,像远处的一支小号,吹奏出行板乐章的第一主题。

此曲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节奏活力充沛,以及两组特殊的基本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接八分音符,以及叁连音——在乐曲的进行中逐渐加强。这两种节奏,加上由法国号最先吹出的一个持续的四音符装饰音,变成终乐章的构成要素,正因为节奏素材的力道十足,庞大漫长的终乐章才能够像炮弹一般推进。

舒伯特晚期作品中的诗意与想象,在此曲达到巅峰,行板乐章里至少有一个值得一提:再现部来临时,舒伯特以长号、木管及弦乐(均为最弱音)奏出圣咏般的模式,两支法国号轻柔地反复吹奏着高音G。法国号音符间的音程中,弦乐释放出沉静而缓慢变化的和声——首先是大提琴与低音大提琴,接着是中提琴和小提琴,渐渐增强,最后弦乐与法国号一起奏出乐章本调a小调。这个片段充分地展现了作曲家的天赋——后来更不只一次地回响在舒曼与勃拉姆斯的音乐中。

第一乐章的慢板板引子开始,由圆号轻轻奏出主题,仿佛来自远方的呼唤,旋律渐慢,落在C音高的长音长,紧接着弦乐组作出应答,木管组稍快的反复重述这一主题,在弦乐的铺陈上,铜管组的加入显示出一股坚定的力量,与木管的对话是在踌躇和坚定间的徘徊,弦乐急促的节奏将木管和铜管带入不太快的快板部分,旋律不断向上推进,像是攀爬一座高山,最终到了山顶,内心终于摆脱犹豫的束缚,坚定地向前迈进。第二主题则受到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影响(在1818年到1824年,舒伯特受雇于埃斯特哈其伯爵。在他的匈牙利乡间别墅当音乐教师,他对匈牙利民间音乐和吉普赛曲调的兴趣从此开始,并深受匈牙利当地语言特色吸引,故他的不少作品中都有以匈牙利音乐作为素材的部分),跳跃的四分音符后紧跟着的三连音是这一段比较鲜明的节奏型,展现出热情欢快的一面,这一部分的发展是十分复杂的,大小调性的明暗交替和声部之间的相互融合,推进音乐向一个高潮迈进,在气势高涨的情绪中第一乐章结束。

第二乐章开始,在弦乐组的节奏型上,双簧管奏出婉转动人的小调色彩的旋律,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在音乐进行中逐渐加强,忽而又转为大调,形成情绪和色彩上的较为明显的对比。并且,从乐章第三十小节开始间断出现一个短音齐奏(八分音符),不断将音乐行进拉向明朗的方向。第二乐章的主题较为简单,内容多为反复的乐段。在第二主题中,弦乐拉开黯淡忧伤的帷幕,木管组与之应和,强弱交替的变化后重新回到第一主题。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式的,整个乐章充满欢乐喜悦的感情,由弦乐组引出粗犷的舞蹈性的主题,木管组轻快的应和,反复出现的悠长舒缓和百转千回的旋律相互交错,让人回味。第二主题则是温柔的曼舞,音乐在这里停留短暂的时间后又回到豪迈的旋律。

第四乐章为奏鸣曲式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火爆的爆发力和有力的奏推进。在第一主题中,铜管吹奏的音如同战斗的号角,而弦乐则是急促前进的脚步声,在乐曲行进中,两组最基本的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以及三连音逐渐加强,当弦乐在颤音由弱渐强,铜管组给出坚定有力的声音时,画面逐渐由黑夜向黎明变化,走向一个光明的世界,庞大的乐章在有力的节奏的推动之下结束。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是一部芭蕾舞剧,1913年5月29日在巴黎举行首演。这是迄今为止最后一部从传统意义上进行编舞的作品,标志着戏剧手段的不断极端化和逾越对传统舞蹈的理解,这一发展过程的结束点和转折点。《春之祭》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对西方音乐历史影响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春之祭》原本是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季亚吉列夫说服了斯特拉文斯基,把它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

========================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在音乐、节奏、和声等诸多方面都与古典主义音乐切断了联系 。该剧于1913年在法国香榭丽舍大街巴黎剧院首演时,曾引起了一场大骚动,遭到了口哨、嘘声、议论声,甚至恶意凌辱的侵袭。而在音乐家和乐师们中间,引起的震动则比一场地震还要剧烈。面对如此带有冲突的和弦、调性与节奏的音乐,有人表示赞同(以拉威尔为其代表),有人试图仿效(普罗柯菲耶夫便是一例),也有人不置可否,而更多的音乐家是一种竭力反抗的态度。就连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就此转向了“新古典主义”的音乐创作。

第一部分,大地的崇拜。
1. 引子。舞剧以独奏大管在高音区吹出的一支阴郁的立陶宛民间曲调开场,它那神秘的音响把我们带到了史前时期的一座孤寂的山谷。在这里,春天即将来临,大地逐渐苏醒,一群男女在静静地沉思。
2. 春天的征兆。(大地回春;青年舞曲)这一段以模仿沉重踏步的节奏作为开始,青年们和着这种粗野的节奏而跳舞。这是“春天到来”的欢乐宣告。
3. 劫持的游戏。这是整部舞剧中最粗野、最恐怖的一段,舞蹈也是激烈而粗犷的。整个乐队变得越来越喧闹,不时还传来雷鸣般的爆裂声。
4. 春天的轮舞。双簧管奏起了似乎无始无终的抒情旋律,像一支牧歌,充满了质朴的思慕之情,同时又表达出热烈的愿望。
5. 对抗部落的游戏。场描写部落间战斗的舞蹈。在舞剧中,这是一段两人一组的体操般的舞蹈,而乐队则用一支受到“古怪而有力”的节奏交替支撑和推进的旋律,来为这一舞蹈伴奏。
6. 圣者登场。四支法国号以不同的调性,庄严而有力地宣告长者的到来。这时,打击乐器用各种节奏来作伴奏,其中还有弦乐器的颤音缠绕其间,呈现出在远古的献祭仪式上香烟缭绕的情景。
7. 大地的崇拜(圣者)。这一段仅四小节,以一个轻微而神秘的不协和和弦构成,是上一段突然刹住后的一个尾音,它与先前的轰然巨响形成鲜明的对比。
8.大地之舞。这是一段气氛热烈、力度与配器变化多端的音乐。当这一音乐最后上升到极度狂乱的音响时,全曲的第一部分在乐队的沉重切分和弦音响中,以最强音结束。

第二部分,献祭。
9. 引子。斯特拉文斯基曾为这个引子取名为“异教徒之夜 ”。 这段音乐描写出献祭前夜的沉思:长者和少女们围坐在篝火旁,他们都沉思不语,因为要从这些少女中挑选一个作牺牲者——她将不停地跳舞,直至死去,这就是对大自然的献祭。
10. 少年神秘的环舞。表现精细效果而细分成十三个声部的弦乐器组,奏起了一支阴沉的、忏悔似的旋律。这是青年们在舞蹈。
11. 赞美被选中者。这段表现被选少女与其他少女们和男青年的两段舞蹈。音乐节奏复杂,节拍多变。
12. 召唤祖先。在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弦乐器低沉的长音背景下,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一连串蛮横和弦,令人心焦地反复奏响。它们不时被定音鼓和低音鼓打断,这鼓声仿佛是在催促被选少女跳“献祭舞”。
13. 祖先的仪式。英国管奏出一支粗野的歌,仿佛一个原始的咒语,全场为之震惊,并在这激发原始人举行神秘祭仪的咒语声中感到颤栗。
14. 献祭的舞蹈。这最后一段音乐是整个献祭仪式的最高潮。被选少女经过前几段音乐的催促,在彷徨以及因惧怕而神思恍惚之后,终于跳起了献祭舞。被选少女在越来越粗野的音乐声中,精疲力尽地倒下——她终于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大地和春天。

专辑曲目:
cd1
01. Schubert / Symphony No.9 in C major D 944 - 1. Andante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2. Schubert / Symphony No.9 in C major D 944 - 2. Andante con moto
03. Schubert / Symphony No.9 in C major D 944 -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Trio
04. Schubert / Symphony No.9 in C major D 944 - 4. Allegro vivace

cd2
01. Stravinsky / The Rite of Spring - Die Anbetung der Erde
02. Stravinsky / The Rite of Spring - Das Opfer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 梅塔《舒伯特 - 第九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 - 春之祭》2CD. 2001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