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mpo 发表于 2024-2-29 09:33:26

C 柯尔托《柯尔托在日本1952》2CD. 2005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柯尔托《柯尔托在日本1952》2CD. 2005

专辑名称:Cortot in Japan 1952
演奏家:阿尔弗雷德·柯尔托(Alfred Cortot)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52.12.1-3、东京筑地、Japan Victor Studio
发行公司:RCA、BMG
唱片版本:日本版
唱片编号:BVCC-37439/40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钢琴家柯尔托1952年12月在日本录制的。因为二战中出任维希伪政权文化部长,柯尔托战后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尤其是他的技术退化的已经很厉害(我想政治问题使得他衰退的速度加快了很多),能允许他开演奏会的地方已经所剩无几了。日本看起来是最好的选择,除了政治的原因,还有日本人特有的绝对狂热的偶像崇拜。于是就在这一年的九月到十二月间,柯尔托在日本开了32场音乐会(原定25场,后又追加6场,11月19号的独奏会上,还特意为追悼贞明皇后演奏了他改编的舒伯特歌曲《连祷》。),想来一定是盛况空前,因而他才会在此后用了两天时间留下这两张唱片。

不得不钦佩日本从业者的敬业精神,录制水品没得说,专辑的制作也是极尽严谨精细,信息量之丰富详实俨然一份柯尔托访日资料集,可以想见他们对柯尔托的那份崇拜之情。或许也是有感于此,柯尔托在这张专辑里的演绎也是非常优秀的,代表了他晚年的艺术造诣,只要不去过度计较他在技术上的瑕疵(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柯尔托招牌式清丽音色和自然诗意的处理,加上略别于早年的稍显萧瑟的气质,可以说专辑里的演绎绝对不是精彩两个字的就能概括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辑当中还包括他从未在其他地方录制过的作品,这又是一大卖点啊。

虽然柯尔托是我最喜欢的钢琴家之一,但对于他的政治问题我一贯认为没有姑息的理由,他晚年的处境也是咎由自取的结果,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国籍这话用在他身上是很恰当的。说到无国界的问题,这张专辑也真是莫大的讽刺,因为它和好多日本人手里的东西一样,只限日本销售。

==========================
永远是“妙品”,绝不能是“标准”——听科尔托演奏肖邦《大波罗乃兹》作品22(文/Kempff946)

柯尔托与鲁宾斯坦应当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肖邦演绎者,他们都在19世纪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将其中的许多东西带到下一个世纪。两位钢琴家也都一直演奏、录音直到20世纪下半叶。当然,鲁宾斯坦是老一辈人中,立体声录音技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柯尔托则不然。但是这两位肖邦演绎者的最大差异,除了风格之外,应该就是曲目的选择:二人依据各自的长处,大胆地避开了不少作品。如今看来,身为最有影响的肖邦演绎者居然不录某某作品,是很奇怪的。可是在老一辈人的习惯中,绝对是当断则断。柯尔托对于玛祖卡、许多波罗乃兹和夜曲,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鲁宾斯坦对于演奏两套练习曲,以及《24首前奏曲》的审慎态度,都是非常醒目的。前奏曲他录了音,却浅尝则之,完全没有其它很多作品那种一录再录的做法。(注:波利尼没录《第二钢琴协奏曲》,同他著名的第一号的录音合成完璧,也颇有老一辈人的风采。)

两位大师这种微妙的差异,其微妙之处,还是回到演奏本身来感受最为生动。今日听柯尔托后期在日本的录音,其中的《大波罗乃兹》作品22一首听了很有体会。通常,《自然的行板与大波罗乃兹》是一起演奏的,鲁宾斯坦留下多次商业录音。该作原本配有乐队部分,但通常演奏时,会将乐队部分去掉。鲁宾斯坦先后三次灌录肖邦波罗乃兹全集时,弹的是独奏版,此外他还与指挥家华伦斯坦合作,灌录过乐队版。此曲可说是钢琴家的拿手好戏。反观柯尔托,他将行板的部分拿掉,单独灌录波罗乃兹做法已经非常小众了,而这首乐曲还是他尘封的作品。大师前一次录音,好像还是原声录音时代的1923年,同样只录波罗乃兹部分。不知为何,时隔30年,钢琴家前往日本时又想要录一次。欣赏这次录音,再对比鲁宾斯坦的演奏,我们发现“演绎者”在同一曲目中展现的不同个性,几乎没有比这更大的差异了!

行板部分原是非常妩媚的音乐,鲁宾斯坦将作品的歌唱性表现得分外迷人,同时也自有他一贯的大气。而在波罗乃兹的段落,钢琴家更充分刻画出“大波罗乃兹”之神韵,傅聪虽然对他有一些保留,却也认为他的波罗乃兹无与伦比。此处鲁宾斯坦将那种大气魄表现得太精彩了!那种音响格局,那种他所独有(而非“波兰钢琴家”所独奏有)的节奏感的神韵,已然为该作的演绎树立了一个“正”的标准。而柯尔托恰恰弹出了一个颠覆性的、“反”的典型。这位大师竟是以这般撩人、千回百转的风韵来表现这首原本颇有英雄气概的作品。虽然和“军队”、“英雄”这两首波罗乃兹相比,作品22并不首先被视为肖邦英雄性的典范。但就音乐本身而言,这种气质仍是明显的,鲁宾斯坦的演绎标定某种主流,并非单纯因为他是鲁宾斯坦,而是这样的音乐表现确实有说服力。反观柯尔托,他将Rubato天然地玩弄于股掌之间,既有那种“玩兴”,又绝不流于庸俗的表现,在此也是得心应手。

有时,那神奇指触弹奏的琶音,再配合难以形容的速度变化,效果仿佛醉人的“迷药”。无穷无尽的自由速度,只会迷倒听者,让他们沉醉温柔之乡,却绝不会让演奏者本人自乱阵脚。而就在这种无穷无尽的变化层次之中,我们也不免好奇:柯尔托并非欠缺英雄气概的演奏者,如果他需要,绝不是弹不出那种效果,但为何此时他要这样表现?有人将某些法国学派演绎独有韵味,调侃为骚气的演绎,而柯尔托此刻,毫无疑问是将“风骚”这个概念升华了,几近于神圣化……总之,他又弹出一种绝对不可模仿的演奏——由他弹来,完全是“错的也是对的,而如果那还是错的,那我宁可不要对的”,诸如此类的魅力。而如果有人学他的弹法,很可能只会被视为庸俗、小气、弄巧成拙,最终意境崩垮的演绎。归根到底,柯尔托弹这首只能是绝代妙品,而绝对、绝对不能成为“标准”:在前一个位置上,可以颠覆标准、常规而无负担;可倘若被推到后一个位置,恐怕就真要演变为流毒无穷了。

专辑曲目:
cd1
01. Chopin /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Funeral March' - 1. Grave, Doppio movimento
02. Chopin /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Funeral March' - 2. Scherzo
03. Chopin /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Funeral March' - 3. Marche funebre: Lento
04. Chopin /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Funeral March' - 4. Finale: Presto
05. Chopin / Prelude in D flat major Op.28 No.15
06. Chopin / Waltz in D flat major Op.64 No.1 'Minute'
07. Chopin / Impromptu No.2 in F sharp major Op.36
08. Chopin / Waltz in G flat major Op.70 No.1
09. Chopin / Fantaisie in f minor Op.49
10. Chopin /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Op.9 No.2
11. Chopin / Etude in G flat major Op.25 No.9
12. Chopin / Etude in E major Op.10 No.3
13. Chopin / Polonaise No.6 in A flat major Op.53 'Heroic'
14. Chopin / Grande Polonaise in E flat major Op.22

cd2
01. Chopin / Scherzo No.2 in b flat minor Op.31
02. Chopin / Scherzo No.3 in c sharp minor Op.39
03. Schubert / Moment Musical in f minor D.780 No.3
04. Schubert / Litanei D.343
05. Mendelssohn / Variations serieuses in d minor Op.54
06. Brahms / Wiegenlied Op.49 No.4
07. Saint-Saens / Bourree (6 Etudes pour la main gauche seule Op.135 No.4)
08. Debussy / Golliwog's Cakewalk (Children's Corner No.6)
09.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y No.11 in a minor
10. Liszt / Hungarian Rhapsody No.2 in c sharp minor
11. Saint-Saens / Bourree (6 Etudes pour la main gauche seule Op.135 No.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 柯尔托《柯尔托在日本1952》2CD. 2005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