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mpo 发表于 2024-2-29 10:03:25

C 爱丽索·博尔科瓦茨《贝多芬 - 第三、十二、十七钢琴奏鸣曲》 1997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爱丽索·博尔科瓦茨《贝多芬 - 第三、十二、十七钢琴奏鸣曲》 1997

专辑名称:Beethoven - Piano Sonatas No.3、12、17
演奏家:爱丽索·博尔科瓦茨(Elisso Bolkvadze)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发行时间:1997
发行公司:High Definition Music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爱丽索·博尔科瓦茨演奏贝多芬的三部钢琴奏鸣曲。

========================
爱丽索·博尔科瓦茨——格鲁吉亚的“钢琴公主”

爱丽索·博尔科瓦茨的性格非常爽朗,在秋日的暖阳下侃侃而谈,聊音乐,聊人生。当我告诉她自己是贝多芬的粉丝时,她会旁若无人地惊叹:“我爱你~贝多芬是我的神~”和很多音乐家不同,她毫不介意观众在乐章间鼓掌,她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而如果一位钢琴家“因为观众鼓掌而失去了注意力,那就太可笑了”。

对爱丽索而言,从事音乐是一件那么顺理成章的事,“我并没有刻意去选择做一名钢琴家,而是音乐慢慢走近了我的生活”。如今,音乐早已成为了爱丽索的生命,“我的生活和音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如果没有音乐,我的生活也就不复存在了”。

爱丽索·博尔科瓦茨是一个天赐的钢琴家,从小就显示了惊人的音乐天赋。“小孩子的手太小了,弹钢琴通常很难保持良好的手型,但当我两岁多时,就能在钢琴上保持很好的手型了。”爱丽索的父母并非从事音乐行业,所以起初并没有当回事,幸好有别人注意到了这个非同寻常的现象。在他们的建议下,小爱丽索被带到了第比利斯音乐天才儿童学校,作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听力、节奏感等等。然后,她就被引荐给一位教授,跟随对方学习。

三年后,七岁的小爱丽索首次登台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海顿的协奏曲。“当时有很多人在台下,我害怕极了,那种感觉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但是演出很成功。接着,爱丽索有条不紊地继续着自己的音乐道路,在多个重要的国际比赛中轻松折桂,包括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法国玛格丽特·隆国际钢琴大赛等。她开始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接连登陆了肯尼迪艺术中心、芝加哥交响大厅、慕尼黑音乐厅等世界一流演出场所,并携手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巴黎国家管弦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等名团共同演出。她拥有独特的音乐敏锐性、控制自如的力度和直率的表达,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称赞:“她的音感和对乐器的控制非常出色,称得上是完美无瑕”。在格鲁吉亚,她是当之无魄的“钢琴公主”。

在爱丽索的音乐生涯中,恩师米歇尔·索尼(Michel Sogny)对她的影响至关重要,不仅在技巧上辅导她,还改变了她对钢琴的态度。“你在学校里接受音乐教育,当你毕业后,关于‘教育’的那部分内容就结束了,你只有你自己了。而这个时候,你需要有人来给你指点未来的方向。”米歇尔的教学方法非常特别,他从来不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弹,或者那样弹,而会给学生很多的可能性,让他们尽可能地弹出内心感受到的所有东西。“在他的启发下,你会更加确定自己在做什么。他给了你这种感觉,好像你就是这件乐器的主人。在你演奏的时候,这件乐器是属于你的,你应该完全成为你自己。你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莲花,你打开得越多就越美丽,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在跟随米歇尔学习的过程中,爱丽索不断精进着自己对音乐和演奏的视野与见解。

爱丽索先后两次录制过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 ,早期的版本比较轻柔,晚期的则比较激烈。对此,她表示,这和直己当时的经历、心境有关,“你四十岁时弹的同一首曲子和二十岁时肯定不会一祥”。我问她是否对这位作曲家有所偏爱,她立刻赞同道:“贝多芬是我的神~”一聊到贝多芬,她的眼中就闪烁出了光芒。“我们在维也纳拜访了贝多芬的小屋,他耳朵聋了,甚至没法听到教堂每天早晨什么时候敲钟,却创作出了像《第九交响曲》这样伟大的作品。”

爱丽索问我知不知道爵士乐可以说是出自贝多芬,“你去听他《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最后一个乐章的节奏,那种摇摆的感觉,就是爵士的起源”,说着她不由自主地哼唱了起来,还建议我去听俄国钢琴家李赫特的唱片,“那是对贝多芬最佳的演释,没人能像他那么接近贝多芬”。爱丽索认为贝多芬的作品中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当我演奏贝多芬时,我听到的是魔法(Magic)”。

在爱丽索看来,最有天赋的钢琴家应该跟随作曲家的本意,照顾到作曲家本身的想法和风格。“你不能以莫扎特的方式演奏贝多芬,也不能以斯卡拉蒂的方式演奏莫扎特,同样地,你也不能将贝多芬演奏得像你自己一样。当你演奏音乐时,你是听众和作曲家之间的中介人,你必须抓住作曲家的灵魂,这是最重要的。”那么,这是不是和她老师之前说的“在钢琴面前做你自己”有所矛盾呢,爱丽索解释道:“这是不同的。我老师说的做你自己,是指你成为钢琴的主人,你在钢琴面前是自由的,尽情地表现出你感受到的所有东西,但你自己不能比作曲家更多。”

相比于和乐队合作,爱丽索本人更加偏爱独奏,“因为和乐队合作时,你不是全场唯一的亮点,只是乐队的一部分;而当我一个人和钢琴在一起时,我则有更多的机会表现我自己”。对爱丽索而言,她的生活与音乐早已密不可分,“音乐是我所有的灵感来源,它贯穿了我的整个人生,如果没有音乐,我的生活就不复存在了”。同时,她还是一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成为一名钢琴家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哪怕你有一百岁那么老,你也永远可以做得更好”。

===========================
《C大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2第三首,作于1792年。在贝多芬的作品2中,这首奏鸣曲的规模最大,而且钢琴技巧也十分华丽,充分地把当时贝多芬称心得意的气概描绘了出来。同时,贝多芬也好像是有意把以往日积月累起来的钢琴音乐技巧,一下子都收进里边一般。

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C大调,四四拍,奏鸣曲式。熊熊燃烧的烈火与强劲的力量支配着全乐章。因为内容非常丰富,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技巧去亮丽而灿烂地演奏。第一主题具有贝多芬刚毅不屈的动机,给人以有充分发展的感觉。随后,出现了两个新的主题,一个在g小调,一个在G大调。在呈示部的小结尾里,又展示有十分华丽的技巧,同时,也用上了新的旋律。展开部由小结尾所出现的新旋律开始,并在奏出了华丽的琶音之后,即进入第一主题的发展。主题的开始动机做无数次的反复之后,出现第一主题而进入再现部。尾奏非常长大,在幻想性的琶音之后奏出华丽的华彩乐段,在第一主题做回想之后,突然膨胀增强,最后强有力地结束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E大调,四二拍,自由的回旋曲式。这个慢板乐章可以窥见到贝多芬后期的浪漫派倾向,即把器乐音乐向绘画性、诗歌性提升。不仅达到了直接用耳朵可听到声音的感情表现,并且可以看到眼前浮现的画面,甚至可以想象得出音乐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慢板从一开始便能感受到它所洋溢的情绪,回旋曲主题拥有丰富的和弦与悠然美丽的旋律。插部主题以e小调出现,在这一部分中,左手越过弹奏细腻音型的右手,在高音区以类似对话的形式弹奏优美的音型。之后,回旋曲主题再现,当开始时的动机以很强的力度奏出时,第二主题再度以E大调出现。最后再一次出现回旋曲主题的变奏,即以平静的尾奏而结束本乐章。

第三乐章,快板谐谑曲,C大调,四三拍。主题是以对位法做活泼的进行。这段反复之后,夹着由这一主题发展所构成的中间乐节而再现主题。并以用主题为材料而有强烈重音的小结尾来结束谐谑曲。中段是a小调,由快速三连音的琶音所开始。大反复到谐谑曲之后,乐章即以慢慢消失的尾奏结束。

第四乐章,甚快板,C大调,八六拍,回旋曲式。这是一首规模很大的回旋曲,拥有丰富的材料,是明朗、生气勃勃和兴奋的,技巧也极为华丽。回旋曲主题以断奏方法做节节上升之势,十分轻快。第一插部主题在G大调,是与回旋曲主题形成对比的极为优美的旋律。回旋曲主题再现后,在F大调出现了十分优雅的第二主题。回旋曲主题第三次出现以后,第一插部主题以C大调再现,最后的回旋曲主题是伴着颤音出现的,十分华丽,结尾以八度音的强奏做戏剧性的结束。

========================
《降A大调第十二钢琴奏鸣曲“葬礼进行曲”》作品26,作于1800年1月,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期阶段的首篇,呈现给好友及资助者李希诺夫斯基公爵。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创作形式的自由和多样化,风格更为圆熟和奔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尝试。第一乐章使用了主题与变奏,这是对应莫扎特《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的首乐章。第三乐章为“葬礼进行曲”,又成为贝多芬划时代的《英雄交响曲》的预作。这些特性给这首作品融入了崭新的内容与生命。

第一乐章,“带变奏的行板”。主题弛缓质朴,如和风拂面,令人摈除浮躁,沉淀静心。随后接上五段变奏。第一变奏带有柔美的装饰动机,曲调华美。第二变奏将主题移至低音区跳奏行进,高音区对位伴奏。第三变奏转为小调,以切分音将主题做伤感的变奏,不时点缀强音。第四变奏是轻柔的三拍子舞曲,单一节奏略带诙谐。第五变奏主题融在细微的三连音型里,极具冥想性。最后以主题变奏构成了短暂而幽静的尾声。

第二乐章,“谐谑曲(极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突出了跳跃特征,欢畅活泼。经过力度变换后重现时又加入了快速音流,二者在高低音区互换呈示,色调更显斑斓。第二段拥有舒缓气氛,舞步典雅精致。很快第三段重现第一段,以重音和弦结束。

第三乐章,“英雄之死的葬礼进行曲”,三段曲式。第一段进行曲主题可谓是英雄的挽歌,有着沉重的附点节奏。人们怀着悲伤的心情,跟随送葬队伍缓缓前行,送别这位伟大的英雄。第二段色调稍有明亮,同音敲击的效果极具表现力,造成紧张气势,宣泄着情感。第三段回到进行曲主题,完全再现第一段内容。结尾的声响渐渐低微,送葬的队伍已经远去。

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式,结构为ABACABA。基本主题A就像一条清澈的溪流汩汩向前,充满朝气,随即以对位方式反复。第一插部B用断奏法演奏,非常明快振奋,背景仍旧是主题A演化而成。接着主题A原样重现。第二插部C转为小调,清澈的溪流变成湍急的波涛。回到主题A之后,第一插部B以更有气势的形象出现。最后的尾声是主题A动机的变奏。

=======================
《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作品31第二首,作于1802年夏。此曲位列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鸣曲之中,是当之无愧的,它是贝多芬最富有美妙诗趣灵感的作品之一,充满成熟的音乐风格和传递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在中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第一乐章,最缓板与快板。第一主题包含了沉思、激动、疑问三种不同的速度。第二主题从叹息呻吟的音调,上升为悲壮激昂的热潮。似乎听到,一串梦幻平静的音之后,海上刮起两股妖风,暴风雨呼之欲来。对比乐句的追逐,戏剧性矛盾的冲突,双手交叉的弹奏之下,一连串紧迫不安、兵临城下的意象,兵者,诡道也。音乐由此展开,想象也因此漫天飞絮。

第二乐章,慢板,第二乐章是暂时的宁静,它像一首带有幻想性质的夜曲。第一主题是庄严沉静的内心歌唱,有偃旗息鼓般的休止停顿休整,哲理性的沉思。旋律不断地在高音区和低音区上交替出现,象征着纵横驰骋的思维活动。第二主题则是纯朴而明朗,具有民歌风格。

第三乐章,稍快板,“暴风雨”后的甘美却是非一般的,它的表达是如此丰沛,一片诗意的海洋。它从头至尾由3/8拍的十六分音符织成,如海浪永恒连绵起伏撩拨,想到什么?舞蹈的律动以及人类的激情。川流不息的音符发展具有无比的推动力,表现出一种活泼奔放的精神境界。经过无穷动式长时间曲折婉转的流动后,音乐消失在一个单音D上,也结束了整首“暴风雨”。饱受创伤的心灵在大自然中得到慰藉,潇潇风下,波光潋滟。有人感言一直不相信《致爱丽丝》是贝多芬写的,可是听了《d小调第十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后,信了,于此,我们聆听得到淋漓尽致的畅快。

专辑曲目:
01. Piano Sonata No.3 in C major Op.2 No.3 - 1. Allegro con brio
02. Piano Sonata No.3 in C major Op.2 No.3 - 2. Adagio
03. Piano Sonata No.3 in C major Op.2 No.3 - 3. Scherzo - Allegro
04. Piano Sonata No.3 in C major Op.2 No.3 - 4. Allegro assai
05. Piano Sonata No.12 in A flat major 'Funeral March' Op.26 - 1. Andante con Variazoni
06. Piano Sonata No.12 in A flat major 'Funeral March' Op.26 - 2. Scherzo - Allegro molto
07. Piano Sonata No.12 in A flat major 'Funeral March' Op.26 - 3. Marcia funebre sulla morte d'un Eroe
08. Piano Sonata No.12 in A flat major 'Funeral March' Op.26 - 4. Allegro
09. Piano Sonata No.17 in D minor 'Tempest' Op.31 No.2 - 1. Largo - Allegro
10. Piano Sonata No.17 in D minor 'Tempest' Op.31 No.2 - 2. Adagio
11. Piano Sonata No.17 in D minor 'Tempest' Op.31 No.2 - 3. Allegrett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 爱丽索·博尔科瓦茨《贝多芬 - 第三、十二、十七钢琴奏鸣曲》 1997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