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mpo 发表于 2024-2-29 19:21:32

C 古尔德《巴赫 - 哥德堡变奏曲》 1982 [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古尔德《巴赫 - 哥德堡变奏曲》 1982

专辑名称:J.S.Bach -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演奏家: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81
发行公司:CBS
唱片版本:荷兰版
唱片编号:CD 37779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古尔德1981年录制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这个杰出的版本是古尔德中年后的第二次录音,他选择了一个更为深沉的速度来诠释,全曲耗时51分15秒。由于速度的减慢,声部层次得到更为清晰的展现,使音乐更具立体感。没有1955年首次录音版本的强烈力量和极具自由感,曲风更为柔和,具有深层的感染力。音乐评论家们认为此次录音更能体现古尔德的音乐理念,学者们也大都选择此版本来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总的来说这个录音版本是古尔德暮年时期更为深邃、从容的写照。对于巴赫的作品,绝大多数钢琴家会找一个倾向于传统的演绎方案,一旦成型便不再轻易尝试其他方式。古尔德不是这样,他赋予音乐各种可能性。就如同巴赫的音乐创作一样,从不满足于一层不变的单一模式,更不满足于绝对化的演奏方式。正如俄罗斯钢琴家霍洛维兹说的那样:“一个天才出众的器乐演奏家,在理解作品的范围内,每次演奏都应有重新创造的新鲜感。”

古尔德具有非凡的复调演奏能力,如果抛开手指控制不谈,这一定是源于其高度复杂又极端清晰的思维,就如同巴赫的创作风格源于他多变的创作思维一样,这是使听者感觉古尔德的音乐不同于其他演奏版本的根源。一直以来古尔德都对巴赫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不会一味的遵照传统,而是通过对具体音乐形象的分析来决定如何演奏,从而真正达到理智思维和内心情感的结合。实际上用钢琴演奏的《歌德堡变奏曲》相对于过去来说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革新,演奏本身也是演奏者通过理解后的二次创作,对于未脱离音乐本质的尝试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

演奏过巴赫作品的人都知道,通常我们会考虑到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的实际发生效果而遵循一种定格的演奏传统,那就是:十六分音符连奏,八分音符断奏。而古尔德的演奏并没有完全遵循此传统,在他的录音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断奏处理的十六分音符。以第一变奏为例,为了给予左手波兰舞曲节奏的有力支持,古尔德对右手十六分音符的演奏采用了断奏处理。他的这种大胆尝试使作品横向、纵向相辅相成,让音乐变得强劲有力,极具动感。同时也再一次的像人们证明:传统演绎方法并不是唯一标准。使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打上了古尔德的标签。

古尔德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让人感觉到:音乐是以一种充满生气的方式诠释着宁静,动、静融洽。全曲共30次变奏,每一个变奏都有自己的要表达的内容和要展现的形象。演奏者要把相对独立的各部分相互组合,必须要同时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析作品,从而对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古尔德从每次变奏的节奏形态出发,通过对力度、速度、节奏律动的改变来塑造每一个音乐形象,咏叹调主题的沉思表达、第十五变奏变幻莫测的触键、第二十五变奏展现出的史诗感……小到到停顿、休止、反复都会进行细致的处理。像变奏与变奏之间,古尔德会根据音乐所表达的实质做不同的处理,有的采用了渐慢或休止,有的则直接连接。例如第二十一变奏与第二十二变奏之间,古尔德就采用了连续无间断的演奏方式。第二十一变奏的卡农主题由一个上行四度级进音列和下行五度级进音列组成。“上行四度”、“下行五度”音程是巴赫宗教作品中经常使用的音乐素材之一。

从宗教复调音乐起源开始,这种协和音程观念就已是多声部音乐的支撑点和本质所在。巴赫认为这种四、五度纯音程运用带来的终止感可以体现出音乐对宗教的归属感。第22变奏是一个四声部赋格曲,下行级进音程与下行五度连接是这部分的核心。巴赫经常将下行级进音程运用在宗教性的音乐作品中,加上稳定的下行五度所表达的宗教归属感,使这部分同样具有宗教性质。

古尔德将极具宗教情怀的两部分无间隙的演奏出来,给人一种相互呼应的感觉,这种处理也迎合了全曲由咏叹调回到咏叹调的首位呼应,真正做到让巴赫的理念以古尔德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使作品极具连贯性,看似相互独立的各部分也有了一个完整的表达。例如对反复的处理,虽没进行严格反复却是有针对性的对短小部分进行反复,其目的是从曲子的整体平衡考虑使得这些部分不会过于单薄。古尔德的演奏即注重整体性又不忽略细节,使这部庞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到局部都达到了融洽的统一。

格伦·古尔德对巴赫作品的理解是他得天独厚的天赋,各个部分的处理看似自由却不是随心所以,而是始终围绕作品实质的形象。就像俄罗斯钢琴家涅高兹对古尔德评价的那样:“古尔德演奏的状态就像是巴赫唱诗班的儿童,知道巴赫自己演奏时的呼吸,停顿,仿佛和巴赫有着亲身的交流。”巴赫的许多作品最初创作并未标明力度、强弱等等,我们可以说巴赫的音乐本身就是自由的,所谓的纯巴赫演奏理念也是后人总结定义的。也许古尔德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个人色彩过于浓烈,但换个角度看,这种个人色彩本身就是对巴赫音乐自由感的最好诠释。

======================
《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著名的键盘作品,大约作于1741-1742年间,其间巴赫在莱比锡,视力已开始减退。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1742年出版,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l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l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巴赫曾把他的《B小调弥撒》献给凯瑟林,因此而获得“宫廷音乐家”的封号。1741-1742年间,凯瑟林居住在莱比锡,让哥德堡师从巴赫,学习演奏技巧。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恢宏、也是最伟大的变奏曲。这部变奏曲是为两层大键琴而作,巴赫在各段变奏里都指定了键盘的种类。变奏曲的形式,是以一个基本主题,引导出对比命题和对应(反对)命题,然后再探求演绎与对比的各种可能性。巴赫这部作品,以他1725年为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30段变奏。这30的数字,由3所支配,以3个成一组的变奏,以卡农的方式表达:一位齐声的卡农,二为二度卡农,三为三度卡农……此后达到第九个卡农后,第十变奏为四声部的赋格,之间不断出现创意曲、托卡它、咏叹调等各种形式。第一曾与第二层键盘交替。第十六变奏作为中心,速度分为前后两半,这种作曲技巧所构成的建筑结构之微妙,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萨拉班德舞曲的主题开头,第32段是经过30段变奏后和缓地、平静地重新回到主题(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简单主题经过30段变奏后,已变得异常丰富和复杂)。其间30段变奏分别是:1.使用第一层键盘,二声部,前奏曲风格,拍子和调性与主题类同。2.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上二声部暗示主题,低音不随基本旋律。3.卡农,三声部,实用第一层键盘;4.模仿前一变奏。5.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表达。6.第一层键盘的二度卡农。7.第一、二层键盘交替表达,西西里舞曲风格。8.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活泼的托卡它风格。9.使用第一层键盘的三度卡农,三声部。10.第一层键盘,四声部的小赋格。11.使用第二层键盘的托卡它风格。12.第一层键盘,四度卡农。13.使用第二层键盘,抒情风格。14.使用第二层键盘,活泼的前奏曲风格。15.由原来一直的G大调转为G小调,第一层键盘,五度转位卡农,行板。16.又变成G大调,前半部慢后半部快,序曲,把法国风格序曲的三段式改为两部:前半部为二声部前奏曲风格,行板;后半部为三声部小赋格,快板。17.使用第二层键盘,二声部的托卡它风格。18.使用第一层键盘的六度卡农。19.使用第一层键盘,舞曲风格,三声部。20.使用第二层键盘,具华丽的技巧。21.七度卡农,部分使用半音阶。22.托卡它风格,宁静的调子。23.使用第二层键盘,模仿对位方式。24.八度卡农,使用第一层键盘。25.变成G小调,使用第二层键盘,浪漫的幻想曲性质,偏重于半音阶技法。26.恢复G大调,前奏曲风格,慢拍和快拍子之间的旋律对比。27.使用第二层键盘,九度卡农。28.使用一贯的震音发挥华丽效果。29.主调音乐样式,第一、第二层键盘交替。30.使用第一键盘,标记是Quodlibet。Quodlibet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演唱方式,一种组合数首熟悉的民歌的乐曲。这里使用了17世纪意大利流行的民歌《被甘蓝和芜菁所追赶》和德国民歌《离开家已有许久》,使两者旋律以对位的方式互为缠绕。

专辑曲目:
01. Aria
02. Variation 1 a 1 Clav.
03. Variation 2 a 1 Clav.
04. Variation 3 a 1 Clav. Canone all'Unisono
05. Variation 4 a 1 Clav.
06. Variation 5 a 1 ovvero 2 Clav.
07. Variation 6 a 1 Clav. Canone alla Seconda
08. Variation 7 a 1 ovvero 2 Clav.
09. Variation 8 a 2 Clav.
10. Variation 9 a 1 Clav. Canone alla Terza
11. Variation 10 a 1 Clav. Fughetta
12. Variation 11 a 2 Clav.
13. Variation 12 Canone alla Quarta
14. Variation 13 a 2 Clav.
15. Variation 14 a 2 Clav.
16. Variation 15 a 1 Clav. Canone alla Quinta. Andante
17. Variation 16 a 1 Clav. Ouverture
18. Variation 17 a 2 Clav.
19. Variation 18 a 1 Clav. Canone alla Sesta
20. Variation 19 a 1 Clav.
21. Variation 20 a 2 Clav.
22. Variation 21 Canone alla Settima
23. Variation 22 a 1 Clav. Alla breve
24. Variation 23 a 2 Clav.
25. Variation 24 a 1 Clav. Canone all'Ottava
26. Variation 25 a 2 Clav.
27. Variation 26 a 2 Clav.
28. Variation 27 a 2 Clav. Canone alla Nona
29. Variation 28 a 2 Clav.
30. Variation 29 a 1 ovvero 2 Clav.
31. Variation 30 a 1 Clav. Quodlibet
32. Aria da capo



**** Hidden Message *****

yoqingOvO 发表于 前天 15:40

感激不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 古尔德《巴赫 - 哥德堡变奏曲》 1982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