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蚂蚁飞起来 发表于 2024-3-3 09:24:59

B 马舒尔《贝多芬 - 序曲集》 1999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马舒尔《贝多芬 - 序曲集》 1999

专辑名称:Beethoven - Overtures
演奏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指挥: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1999
发行公司:普罗艺术
唱片版本:20位K2版
唱片编号:POLO CLB-86001-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的8首《序曲》。具有德奥血统的库特·马舒尔保持了德奥指挥学派那种高超的控制力和深遂的内涵,其指挥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演奏,庄正典雅、严谨深刻、中规中矩、深得贝多芬音乐的精髓。

马舒尔的演绎风格属“莱比锡学派”一脉,强调作品的古典风格,讲究结构上的均衡,不凸显戏剧性;听起来没有压力,想寻求刺激者会失望,但其气局之大、气场之强、气格之高,其整个演绎团队素质(技能与修养)之全面足以让你震憾,尤其是指挥与乐团之一体性极为罕见,你几乎感觉不到指挥的存在,似乐团在自动演奏,音乐没有丝毫机械感而象自心中流出。

==================
《埃格蒙特序曲》作品84,作于1810年。这首序曲,不但反映了埃格蒙特的斗争和他的悲剧性的遇难,而且还体现了埃格蒙特斗争的结果,即人民在胜利之后的狂欢,充分地表达出贝多芬的“人民革命力量不可战胜”这一坚强信念。贝多芬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还为最后一段音乐附上“预告祖国即将到来的胜利”这样一条注解。《埃格蒙特》序曲以其英雄性的构思及其严整完美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它不仅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结构明晰、通俗易懂,而且代表了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典型手法和特点,成为了解贝多芬交响音乐的最佳途径,因此它成为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之一,经常作为独立的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

==================
《大厦落成序曲》作品124,作于1822年。1822年10月3日,维也纳约瑟夫区的一家剧院的改建工程竣工。他们约请贝多芬为剧院的开幕典礼写一部作品。当时,创作一部大型戏剧已经来不及了。贝多芬想起他曾经在十一年前创作了一部作品《雅典的废墟》,用于布达佩斯剧院开张时上演。于是他请约瑟夫区诗人卡尔·迈斯尔改写了歌词,自己修改了音乐,并创作了一首合唱曲和一首序曲。贝多芬将这部修改后的作品改名为《大厦落成典礼》。写完总谱后,贝多芬曾私下对朋友说,他曾想到过两个主题:一个是自由体裁,另一个则是严格模仿亨德尔的体裁。由于他极仰慕亨德尔,因此他选用了后者。他还选用了自吕里到巴赫和亨德尔这些巴洛克作曲家们所喜爱的曲式,即所谓的“法国序曲”——它包括一段仪式性的引子,其后是一段活泼的乐队赋格曲。虽然贝多芬采用了古老的曲式和主题,但他的个人风格还是清楚地表现了出来,比如引子中厚实的和声块,引子和赋格中间的过渡段,赋格展开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和音乐的高潮等,都具有典型的贝多芬特色。这部富有节日气氛的作品也非常适合用来庆祝一个新音乐厅的落成。

===================
《雅典的废墟》作品113,作于1811年。布达佩斯剧院开张。他们约请考茨布(Kotzebue)创作了一个带有序幕和终场的剧本,其终场命名为《雅典的废墟》(取意于土耳其人统治雅典时,几乎将雅典变成了一片废墟)。贝多芬在1811年7月拿到剧本,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就完成了谱曲(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就是第四段配乐)。由于《雅典的废墟》序曲是终场的序曲,考虑到听众已经听了很长时间音乐,没有心绪再欣赏一首构思过分丰富的序曲,于是贝多芬将它写得很简短,正如贝多芬在1812年的一封信中称它为“一首在音乐会上具有提神效果的小作品。”

序曲是三部曲式,由g小调稍快的行板开始,逐渐过渡到G大调不太快的快板。音乐刚开始,采用了戏剧中两个奴隶悲叹昔日荣耀的唱段。但这令人伤感的二重奏只持续了几个小节,从(3段00分28秒)开始音乐的气氛就发生了变化。在圆号、木管和弦乐的自由引导下,双簧管于(3段01分12秒)吹出了日尔曼风格的进行曲,随后音乐情绪开始热烈起来。在(3段02分22秒)出现了一段优美的曲调,这是和主题相对比的中段主题。(3段03分19秒)前面的主题又重现,但它采取了新的发展手法,并形成了最终的高潮和结束。

===================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作品43,作于1800年。贝多芬应邀为一部“英雄和寓言性的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谱写音乐。他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在此之前他还没有写过戏剧舞台音乐作品。虽然贝多芬对于舞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示不满,比如没有着重表现普罗米修斯的叛逆性格、英雄气概以及为人类行善所忍受的痛苦,但他还是满腔热情地为它谱写了十六段音乐。其中最后的一段是变奏曲,其主题贝多芬后来用在三年后创作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的末乐章中。序曲部分的音乐形象鲜明统一,没有大型乐曲那样复杂的内容。它既保持着古典主义舞剧那种轻快、光亮和活力,又带有贝多芬音乐鲜明的特性。因此此曲称得上是典型的贝多芬管弦乐小品。

===================
《斯泰芬王序曲》作品117,作于1811年,是为在布达佩斯落成的新德国剧院的庆典仪式创作的。这部作品贝多芬题献给当时匈牙利的统治者——斯蒂芬亲王。虽然这部作品创作于贝多芬的“第三创作期”,但它充满了乐观的气息和轻快的节奏。这部作品另一个受人瞩目的方面是贝多芬使用了匈牙利舞曲风格的曲调,这种作曲手法在贝多芬的创作生涯中非常少见,但在以后的浪漫派作曲家创作时却经常见到,比如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

===================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62,c小调,奏鸣曲式。科里奥兰是传说中的罗马英雄,莎士比亚以他的故事写成一部悲剧。传说491年罗马发生饥馑,科里奥兰提出,接受救济的民众必须同意废除保民官制度,否则不发给赈灾粮。为此他受流放的惩罚,后投奔沃尔西国王,带领沃尔西人打回罗马,在其母与其妻的恳求下,才从罗马撤兵。莎士比亚悲剧由维也纳剧作家科林改编为歌剧,贝多芬于1807年为它创作了这首序曲。这首序曲表现的是英雄科里奥兰为了比他本人更崇高的东西而放弃了复仇,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科里奥兰由于放弃了指挥权而被沃尔西人谋害;而在科林的剧本中,他则是自杀。瓦格纳对这个人物的评介是“他野性难驯,不虚伪,也不谦让。”此曲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
贝多芬只创作过一部歌剧《菲岱里奥》(Fidelio)(原名为《列奥诺拉》Leonore)。贝多芬先后为《列奥诺拉》写过4首序曲,最后定名为《菲岱里奥》,只用了第四首,前3首都作为音乐会演出用。

《菲岱里奥序曲》作品72c,作于l814年,为歌剧重新修改而作,与《列奥诺拉》第三号序曲比,这首序曲显得活泼而轻灵。因为贝多芬以为太重的序曲会减弱人们对歌剧本身的注意力。这首序曲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乐队全奏出类似号声的庄严音型,另一是从圆号二重奏到单簧管和其它木管乐器表达的沉思。序曲主题由圆号演奏的一个活泼主题构成,它结合并拓展了开头的音型。弦乐器上一个活泼、跳跃的音型提供了暂时的对比,但乐队不断回到开头的音型上去。这个音型用熟练的技巧从容地发展、再现,在兴高采烈的急板中达到高潮。

《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作品72b,作于l806年,这是为歌剧的修改本而作,l806年3月29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这一首是所有4首序曲中,情感表达最为丰富的一首。这首序曲开始也是下行八度,表达弗罗莱斯坦走下地狱,然后是《年华正茂》,弗罗莱斯坦的悲歌作为奏鸣曲式宽广抒情的第二主题重新出现,戏剧性地往高潮发展。号声出现。宣布弗罗莱斯坦重获自由。号声之后,这首序曲中有几小节表达弗罗莱斯坦摆脱恐惧后的迟疑,他不相信自己还活着。号声又响时,自由的光辉照进牢房,弗罗莱斯坦与莱奥诺拉沉醉在光明之中。这首序曲中,贝多芬重新使用了奏鸣曲式,再现部中一些主题因素重现,表现得极有层次。

专辑曲目:
01. Egmont Op.84   
02.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03. Ruins of Athens Op.113   
04.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05. King Stephan Op.117   
06. Coriolan Op.62   
07. Fidelio Op.72   
08. Leonore No.3 Op.7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马舒尔《贝多芬 - 序曲集》 1999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