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马舒尔、马里纳《贝多芬 - 序曲全集、小步舞曲、德国舞曲、乡村舞曲》2CD. 1993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马舒尔、马里纳《贝多芬 - 序曲全集、小步舞曲、德国舞曲、乡村舞曲》2CD. 1993
专辑名称:Beethoven - Complete Overtures、12 Minuets、12 German Dances、12 Contredanses
演奏乐团:莱比锡万特豪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
指挥: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内维尔·马里纳爵士(Sir Neville Marrin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75、1978
发行公司:Philips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438 706-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收录了马舒尔指挥莱比锡万特豪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的全部《序曲》;内维尔·马里纳爵士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12首《小步舞曲》、12首《德国舞曲》、12首《行列舞曲》。马舒尔保持了德奥指挥学派那种高超的控制力和深遂的内涵,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的贝多芬序曲,庄正典雅、严谨深刻、中规中矩、深得贝多芬音乐的精髓。
马舒尔的演绎风格属“莱比锡学派”一脉,强调作品的古典风格,讲究结构上的均衡,不凸显戏剧性;听起来没有压力,想寻求刺激者会失望,但其气局之大、气场之强、气格之高,其整个演绎团队素质(技能与修养)之全面足以让你震憾,尤其是指挥与乐团之一体性极为罕见,你几乎感觉不到指挥的存在,似乐团在自动演奏,音乐没有丝毫机械感而象自心中流出。
===================
《科里奥兰序曲》作品62,c小调,奏鸣曲式。科里奥兰是传说中的罗马英雄,莎士比亚以他的故事写成一部悲剧。传说491年罗马发生饥馑,科里奥兰提出,接受救济的民众必须同意废除保民官制度,否则不发给赈灾粮。为此他受流放的惩罚,后投奔沃尔西国王,带领沃尔西人打回罗马,在其母与其妻的恳求下,才从罗马撤兵。莎士比亚悲剧由维也纳剧作家科林改编为歌剧,贝多芬于1807年为它创作了这首序曲。这首序曲表现的是英雄科里奥兰为了比他本人更崇高的东西而放弃了复仇,同时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科里奥兰由于放弃了指挥权而被沃尔西人谋害;而在科林的剧本中,他则是自杀。瓦格纳对这个人物的评介是“他野性难驯,不虚伪,也不谦让。”此曲以科里奥兰本人庄严的姿态开头,紧接着是他的愤怒不安,他愤怒的对抗被一个柔美的主题打断,形成传统奏鸣曲—快板曲式中的对比。这个主题可理解为科里奥兰亲人们的乞求。在发展部,表现了英雄内心的犹疑不决,内心的矛盾,荣誉的崩溃,以及不以苦乐为意的自我毁灭而获得的胜利。结尾,乐队渐渐沉浮在一片寂静之中。
===================
《埃格蒙特序曲》作品84,作于1810年。此曲是贝多芬为歌德的悲剧《爱格蒙特》所写的戏剧配乐的序曲。埃格蒙特伯爵是十六世纪荷兰的统帅,他是奋起反抗西班牙异族统治和压迫、争取独立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之一。由于西班牙派驻荷兰的总督背信弃义,埃格蒙特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本来贝多芬对歌德就非常崇拜,而埃格蒙特的崇高形象和为自由献身的精神,也使贝多芬深为感动。这种反抗暴政、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故事,最符合贝多芬的性格。因此,当维也纳的柏格歌剧院在1809年邀请贝多芬为《埃格蒙特》的重新上演配乐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悉心谱写了十段配乐。这十段音乐都精彩非凡,其中的序曲是最激动人心的一首。
这首序曲,不但反映了埃格蒙特的斗争和他的悲剧性的遇难,而且还体现了埃格蒙特斗争的结果,即人民在胜利之后的狂欢,充分地表达出贝多芬的“人民革命力量不可战胜”这一坚强信念。贝多芬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还为最后一段音乐附上“预告祖国即将到来的胜利”这样一条注解。《埃格蒙特》序曲以其英雄性的构思及其严整完美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它不仅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结构明晰、通俗易懂,而且代表了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典型手法和特点,成为了解贝多芬交响音乐的最佳途径,因此它成为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之一,经常作为独立的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
==================
《斯泰芬王序曲》作品117,作于1811年,是为在布达佩斯落成的新德国剧院的庆典仪式创作的。这部作品贝多芬题献给当时匈牙利的统治者——斯蒂芬亲王。虽然这部作品创作于贝多芬的“第三创作期”,但它充满了乐观的气息和轻快的节奏。这部作品另一个受人瞩目的方面是贝多芬使用了匈牙利舞曲风格的曲调,这种作曲手法在贝多芬的创作生涯中非常少见,但在以后的浪漫派作曲家创作时却经常见到,比如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
==================
《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作品43,作于1800年。贝多芬应邀为一部“英雄和寓言性的舞剧”《普罗米修斯的创造》谱写音乐。他感到十分高兴,因为在此之前他还没有写过戏剧舞台音乐作品。虽然贝多芬对于舞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示不满,比如没有着重表现普罗米修斯的叛逆性格、英雄气概以及为人类行善所忍受的痛苦,但他还是满腔热情地为它谱写了十六段音乐。其中最后的一段是变奏曲,其主题贝多芬后来用在三年后创作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的末乐章中。序曲部分的音乐形象鲜明统一,没有大型乐曲那样复杂的内容。它既保持着古典主义舞剧那种轻快、光亮和活力,又带有贝多芬音乐鲜明的特性。因此此曲称得上是典型的贝多芬管弦乐小品。
==================
贝多芬只创作过一部歌剧《菲岱里奥》(Fidelio)(原名为《列奥诺拉》Leonore)。剧情梗概是说一个叫做佛罗雷斯坦的贵族因反对暴政治国,得罪了典狱长皮查罗,被设计陷害入狱关在地牢最底层。他的妻子列奥诺拉两年多不知丈夫下落,因而到处查找,后来化装成敦厚青年来到国家监狱,被好心的狱长罗柯顾作助手,改名菲岱里奥。因佛罗雷斯坦的老友、首相费尔南多要来国家监狱视察,皮查罗想杀死佛罗雷斯坦灭证。但罗柯拒绝执行,皮查罗只好自己动手。他命令罗柯挖好墓穴。菲岱里奥随罗柯下到地牢,在皮查罗准备杀害佛罗雷斯坦之时,她挡在中间持枪对准皮查罗说:“你要杀先杀死他妻子吧!”吓退了皮查罗,这时号角声宣告首相费尔南多来临,费尔南多一下子认出佛罗雷斯坦就是一向以为已经死去的自己的老友,百感交集。听完老友死里逃生的经过,立即下令卸下佛罗雷斯坦的刑具移到皮查罗身上。列奥诺拉亲手为丈夫除下枷锁、恢复自由。全剧在欢乐的大合唱“一位了不起的妻子”歌声中结束。
贝多芬先后为《列奥诺拉》写过4首序曲,最后定名为《菲岱里奥》,只用了第四首,前3首都作为音乐会演出用。
《列奥诺拉序曲》第一号,作品138,作于1805年。因贝多芬后来觉得作为歌剧序曲过于轻薄而舍弃不用,一直等贝多芬死后ll年才出版。这首序曲 作品.138a,以安宁而富装饰性的引子开头,主体为轻松愉快的快板。主题乃三首《莱奥诺拉》共同选用的歌剧第二幕中弗罗莱斯坦躺在牢房里唱的一首挽歌《年华正茂》。在伤感的间奏之后,序曲回到快板的一些基本主题,就好像此时响起一片欢庆之声。
《列奥诺拉序曲》第二号,作品72a,作于l805年,歌剧《莱奥诺拉》1805年首演时采用的就是这一首序曲,序曲开始时以森严的下行八度进行,代表弗罗莱斯坦走下地狱,然后是悲剧性的《年华正茂》的旋律。在主部中,这一旋律由圆号和木管,构成抒情的第二主题。展开部形成高潮,其中冠以小号。代表弗罗莱斯坦的解放。最后是急板,悲剧发展成为一首胜利之歌。
《列奥诺拉序曲》第三号,作品72b,作于l806年,这是为歌剧的修改本而作,l806年3月29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这一首是所有4首序曲中,情感表达最为丰富的一首。这首序曲开始也是下行八度,表达弗罗莱斯坦走下地狱,然后是《年华正茂》,弗罗莱斯坦的悲歌作为奏鸣曲式宽广抒情的第二主题重新出现,戏剧性地往高潮发展。号声出现。宣布弗罗莱斯坦重获自由。号声之后,这首序曲中有几小节表达弗罗莱斯坦摆脱恐惧后的迟疑,他不相信自己还活着。号声又响时,自由的光辉照进牢房,弗罗莱斯坦与莱奥诺拉沉醉在光明之中。这首序曲中,贝多芬重新使用了奏鸣曲式,再现部中一些主题因素重现,表现得极有层次。
《菲岱里奥序曲》作品72c,作于l814年,为歌剧重新修改而作,与《列奥诺拉》第三号序曲比,这首序曲显得活泼而轻灵。因为贝多芬以为太重的序曲会减弱人们对歌剧本身的注意力。这首序曲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乐队全奏出类似号声的庄严音型,另一是从圆号二重奏到单簧管和其它木管乐器表达的沉思。序曲主题由圆号演奏的一个活泼主题构成,它结合并拓展了开头的音型。弦乐器上一个活泼、跳跃的音型提供了暂时的对比,但乐队不断回到开头的音型上去。这个音型用熟练的技巧从容地发展、再现,在兴高采烈的急板中达到高潮。
==================
《大厦落成序曲》作品124,作于1822年。1822年10月3日,维也纳约瑟夫区的一家剧院的改建工程竣工。他们约请贝多芬为剧院的开幕典礼写一部作品。当时,创作一部大型戏剧已经来不及了。贝多芬想起他曾经在十一年前创作了一部作品《雅典的废墟》,用于布达佩斯剧院开张时上演。于是他请约瑟夫区诗人卡尔·迈斯尔改写了歌词,自己修改了音乐,并创作了一首合唱曲和一首序曲。贝多芬将这部修改后的作品改名为《大厦落成典礼》。写完总谱后,贝多芬曾私下对朋友说,他曾想到过两个主题:一个是自由体裁,另一个则是严格模仿亨德尔的体裁。由于他极仰慕亨德尔,因此他选用了后者。他还选用了自吕里到巴赫和亨德尔这些巴洛克作曲家们所喜爱的曲式,即所谓的“法国序曲”——它包括一段仪式性的引子,其后是一段活泼的乐队赋格曲。虽然贝多芬采用了古老的曲式和主题,但他的个人风格还是清楚地表现了出来,比如引子中厚实的和声块,引子和赋格中间的过渡段,赋格展开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和音乐的高潮等,都具有典型的贝多芬特色。这部富有节日气氛的作品也非常适合用来庆祝一个新音乐厅的落成。
==================
《雅典的废墟》作品113,作于1811年。布达佩斯剧院开张。他们约请考茨布(Kotzebue)创作了一个带有序幕和终场的剧本,其终场命名为《雅典的废墟》(取意于土耳其人统治雅典时,几乎将雅典变成了一片废墟)。贝多芬在1811年7月拿到剧本,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就完成了谱曲(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就是第四段配乐)。由于《雅典的废墟》序曲是终场的序曲,考虑到听众已经听了很长时间音乐,没有心绪再欣赏一首构思过分丰富的序曲,于是贝多芬将它写得很简短,正如贝多芬在1812年的一封信中称它为“一首在音乐会上具有提神效果的小作品。”
序曲是三部曲式,由g小调稍快的行板开始,逐渐过渡到G大调不太快的快板。音乐刚开始,采用了戏剧中两个奴隶悲叹昔日荣耀的唱段。但这令人伤感的二重奏只持续了几个小节,从(3段00分28秒)开始音乐的气氛就发生了变化。在圆号、木管和弦乐的自由引导下,双簧管于(3段01分12秒)吹出了日尔曼风格的进行曲,随后音乐情绪开始热烈起来。在(3段02分22秒)出现了一段优美的曲调,这是和主题相对比的中段主题。(3段03分19秒)前面的主题又重现,但它采取了新的发展手法,并形成了最终的高潮和结束。
==================
《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作品115,作于1814年,为国王弗朗兹的命名而作,C大调,其主题中出现《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雏型。此曲在第二次上演时曾冠名为《狩猎序曲》,分为序奏“威严的”和主部“活泼的快板”两部分,尾奏中出《欢乐颂》的旋律。
==================
1795年,贝多芬创作12首《小步舞曲》。这方面对他来说可谓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小步舞曲”Minuet 原是流行于法国农村中的一种民间舞蹈音乐,后来逐渐进入宫廷,成为贵族舞曲。自从小步舞曲脱离了宫廷舞蹈关系之后,往往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或成为独立的作品。小步舞曲大多采用3/4拍子,中速,节奏平稳,风格典雅、明快、轻巧。一般采用三段式写成。
1795年,贝多芬创作了12首《德国舞曲》。贝多芬虽然祖籍不是德国,但是出生于德国又成长于德国,骨子里就是德国人,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及作曲技法,已经充分地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德国舞曲》也叫《阿勒芒德舞》,意思为“日耳曼的”。起源于德国,原汁原味的德国风格。速度适中,四拍子,常起于第四拍的弱部。旋律流畅而多用于装饰,采取平均的节奏,织体倾向于主调化。常用于古典组曲的第一乐章,近似前奏曲。
1800年至1801年之间,贝多芬创作12首《行列舞曲》。与他的众多恢宏巨作相比,这些作品特别得简短淳朴,但却别具匠心。
贝多芬为什么写了那么多的舞曲呢?据史料记载及贝多芬的学生兼私人秘书里斯的回忆,贝多芬生前根本不会跳舞。但是,在贝多芬的记事薄上却记录有:安德烈斯·林特纳,跳舞老师;住址:幸梅尔大街4115号。贝多芬跟这位老师是否是“师生关系”,是否学过跳舞,是否由于跟不上节拍,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这些“复杂”的情况,连贝多芬的学生里斯也不甚清楚。有一点可以肯定,贝多芬初到维也纳时,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及人群,曾经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礼服、打着领结。这些繁文缛节的礼仪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让贝多芬无所适从。
贝多芬创作的舞曲,归纳起来有两类。一类是娱乐性、社交性的小品,有时甚至是“应景”而写。如《小步舞曲》。另一类是艺术性很强、很高的作品,是真正的艺术创作。
专辑曲目:
cd1
01. Coriolan Op.62
02. Egmont Op.84
03. King Stephen Op.117
04.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05. Leonore No.1 Op.138
06. Leonore No.2 Op.72a
07. Leonore No.3 Op.72b
08.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cd2
01. Fidelio Overture, Op.72c
02. Overture in C, Op.115 'Nameday'
03.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04. 12 Minuets, WoO 7 - No. 1
05. 12 Minuets, WoO 7 - No. 2
06. 12 Minuets, WoO 7 - No. 3
07. 12 Minuets, WoO 7 - No. 4
08. 12 Minuets, WoO 7 - No. 5
09. 12 Minuets, WoO 7 - No. 6
10. 12 Minuets, WoO 7 - No. 7
11. 12 Minuets, WoO 7 - No. 8
12. 12 Minuets, WoO 7 - No. 9
13. 12 Minuets, WoO 7 - No. 10
14. 12 Minuets, WoO 7 - No. 11
15. 12 Minuets, WoO 7 - No. 12
16.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1
17.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2
18.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3
19.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4
20.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5
21.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6
22.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7
23.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8
24.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9
25.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10
26.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11
27. 12 German Dances, WoO 8 - No. 12
28.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1
29.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2
30.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3
31.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4
32.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5
33.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6
34.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7
35.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8
36.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9
37.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10
38.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11
39. 12 Contredanses, WoO 14 - No. 12
小步舞曲美滋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