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吉泽金《德彪西、拉威尔、舒曼作品》 2000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吉泽金《德彪西、拉威尔、舒曼作品》 2000
专辑名称:Debussy, Ravel, Schumann
演奏家:瓦尔特·吉泽金(Walter Gieseking)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56.9.29(Debussy、Ravel)、1953.12.6(Schumann)、伦敦BBC录音棚
发行公司:BBC Music
唱片版本:英国版
唱片编号:BBCL 4030-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BBC传奇系列之一,收录了钢琴家吉泽金演奏德彪西《贝加马斯克组曲》、《版画集》“塔”、“格拉纳达之夜”、《意象集》“水之倒影”、《欢乐岛》;拉威尔《小奏鸣曲》、《镜》“钟之谷”;舒曼《克莱斯勒偶记》。吉泽金的演奏极为敏感而个性化,功底扎实、技巧高超、毫无做作,他那天才般的表达技巧和对作品极为透彻明白的理解,对于德彪西和拉威尔这两位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无论是对速度、节奏的让人叹服的精确把握,对色彩敏感的调节,对音响温厚大度的从容控制,还是对作品深刻内涵的准确把握和准确挖掘,吉泽金的演奏都让人叹服。
==================
德彪西《贝加马斯克》钢琴组曲,作于1890年。“贝加马斯克”是形容词,指的是“18世纪宫廷的事务”。这部组曲共8行4首曲子,依序是《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曲》和采用法国传统曲音调注入崭新气息的《巴瑟比舞曲》。德彪西的钢琴曲优雅飘渺到捉摸不定,曾被钢琴家形容成“来自另一个星球的音乐”,也许要完美表达其中的代表作《贝加马斯克组曲》,正需要另一个星球的诠释法。
当中的第三曲《月光曲》令德彪西名满天下,在宁静温柔的乐声中,仿佛能见到月光在湖面上荡漾,而那流动的瑟音,则带领着听众轻轻悠游。这个曼妙的乐音,至今还令无数的人们着迷不已,不但是印象派音乐中精湛的作品,更是流行文化媒体的爱用配乐。如彪莱德比特主演的电影《火线大逃亡》中,时常从音乐盒传出来的曲子,就是月光曲。而妮可·基德曼所代言的香奈尔香水广告的背景音乐用的也是这首小曲。
==================
《版画集》作于1903年德彪西创作顶峰时期。《塔》从中国音乐中获得的灵感,用五声音阶来表达钟声的效果。在传统的两声部(一个主题一个伴奏)上,又扩充出两个声部。七和弦与五声音阶音程使旋律如入烟云之中,清新而秀美,颇具中国神韵。在自然表情发展中,浓与淡、庄与谐、虚与实的对对比俯拾皆是;高潮处五光十色,婉转处暗香浮动;最终,乐曲如潺潺流水般消逝,大有绕梁三日之感。 《格拉纳达之夜》是一幅西班牙民间风俗画。据称作品的素材来自拉威尔。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城市,描写夜幕降临,有曼陀林声从远处传来,有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表现出西班牙后巷夜市酒场的气氛,有浓烈的西班牙气息。可以边听边想像着一位异邦游人来到格拉纳达,迷人的景色、热情的人民、丰盛的宴会,令其沉浸其中;一瞬间夜幕降临,自己该离开此地,不由产生一种依依不舍。狂欢的舞蹈渐渐远去,只留下游人依旧孤独。可以说,这首曲子固然短小,但任谁聆听都会永生难忘。
==================
《水中倒影》作于1905年,是德彪西根据印象派创作手法写成的。艾米尔·韦尔英斯普评述说:“德彪西的《水中倒影》是通过音乐对水进行直观的描绘,以达到对水的感觉的体验”。《水中倒影》可以说是德彪西钢琴音乐中最能体现印象派音乐特征的一首作品。假如你鼓起双眸,对物体作长时间的凝视后,会发现物体表面的鲜明感会逐渐消失,并且会产生出一种有趣而沉静的感觉,有人认为,作曲家就是这样以长时间注视池水之中,被反射出来的无数奇观异景所吸引,发呆之时,乐思浮动于脑海中,逐渐成熟后产生了此曲。
==================
《欢乐岛》作于1904年,是德彪西生平最美妙的作品。标题是德彪西对法国罗浮宫中法国画家华特(1684-1721)的名画《乘船赴西德尔岛》引起的想像而取的。在克里特岛西北的西德尔岛,是古代希腊爱的女神“维纳斯岛”,情人们都向往于此岛。这首乐曲以这种幻想,把钢琴技巧发挥到最大的限度,全曲充满了爱的欢乐。乐曲开始部分,节奏自由自在地在跃动中变化,钢琴的技巧已扩大成近似管弦乐。其音色有多样性的幻想,富于变化的音的组合所产生的音响如魔术一般。装饰音及节奏急速的变化、速度的巧妙运用等给乐曲增加了多种色彩。
==================
拉威尔《小奏鸣曲》作于1905年,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此曲整体结构清晰且独特,音响纯净透明,手法较为新颖,在传统古典的曲式中大胆融入了复杂多变的和声,整体旋律上的缓慢与渐强表现很自由,也体现了一种淡淡的浪漫主义消沉与激昂,将拉威尔音乐作品的特有风格与古典合二为一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
==================
拉威尔钢琴组曲《镜》第五首《钟之谷》作于1905年,题献给作曲家Maurice Delage。温润的朦胧氛围中,雾蒙蒙的背景上,不协和和弦飘然而至,如同远处隐约可闻的山林喧嚣,怡人的悠长圣歌之后重现开篇的四度音,仿佛寂静黄昏中幽幽上升的钟声,简淡而空灵,引发无限冥想。拉威尔说这首乐曲是他由于正午巴黎教堂的钟声齐鸣激发了他的想像而作成的。引子的音乐模仿钟声回荡,然后出现朴素动听的众赞歌。渲染了巴黎的教堂在午时钟声齐鸣的情景。
==================
舒曼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偶记》作品16,副标题“幻想曲”,作于1838年,当时舒曼只用了四天就完成,呈献给肖邦。标题含有“关于克莱斯勒的种种”之意。克莱斯勒(Johannes Kreisler)是音乐家霍夫曼做音乐评论时用的笔名(霍夫曼为舒曼好友),这个虚构的指挥家深受幻觉之苦,舒曼在这位虚构的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瓦西勒夫斯基说这份音乐是很容易起名字的,可以叫作“维特偶记”或“舒曼偶记”,他这种说法可能是对的,在文学外衣底下,所有的事物都暗示了强烈的个人情绪。 这组作品是舒曼所作的最主观的钢琴音乐,开头部分掌握狂乱的热情,接下来是揉和焦虑、失望、怪诞及浪漫渴求的幻想曲,然后进入高昂的抒情、冥想的遗忘中。 再一次,在致克拉拉的信中提供了最清楚的线索:“常弹奏我的《克莱斯勒偶记》。在某些乐章中有真实的、狂热的爱,还有你的生活和我的,以及你的倩影。”相当令人吃惊的是,这部作品的那个简短的动机似乎能包容多少精华。不过最终的题献不是给克拉拉而是给肖邦。大约在十二年之后,第二版几乎只有极少的织体上的修改,包括第5曲的结论性的g小调结尾,这并未改进原先在属音上的结尾。
不论其主题来源为何,此曲有一个明显的内在统一性。八首曲子必须把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连续演奏。虽然开头是d小调,而真正的调性中心是g小调/降B大调。尽管本作品并不指名道姓,然焦躁不安而锐利的g小调分段属于弗洛雷斯坦,明显得有如田园诗一般的降B大调分段适于约瑟比乌斯一样。不论什么调性,大多数曲子都把半音体系推进到过去舒曼从未探讨过的地步,也许这比任何因素都给予《克莱斯勒偶记》一种特有的内省气氛强度,一种曲折的、常常是痛苦的深刻的反省。舒曼在给克拉拉信中所一到的“简单”只是指这样的事实,即该组曲对演奏未提要求,所有其他方面则应该说,音乐是“及其复杂的”。
多数曲子是三段体,或简单的回旋曲,连同对比(然而也是巧妙相连的)插段来突出迷人的节奏或模式。虽然下行五音符音型并未全部被忽略,如第1和第5曲特别清楚,一个三音符动机,多数为上行,有时反之,是作为另外强有力的、含蓄的力量贯穿这全部作品中。第1曲与那首被抛弃的《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有异曲同工之妙。舒曼在三年后的《春》交响曲做得终乐章(最初提名为“春的告别”)中又重复古怪的第8曲中的主要主题。如同在《大卫同盟舞曲》中一样,又是 在钢琴演奏正酣时,结尾非常有特色地逐渐消失在远方的寂静中。
专辑曲目:
01.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 Prelude
02.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 Menuett
03.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 Clair de lune
04. Debussy / Suite Bergamasque - Passepied
05. Debussy / Estampes - Pagodes
06. Debussy / Estampes - La soiree dans Grenade
07. Debussy / Images - Reflets dans l'eau
08. Debussy / L'Isle joyeuse
09. Ravel / Sonatine - I. Modere
10. Ravel / Sonatine - II. Mouvement de menuet
11. Ravel / Sonatine - III. Anime
12. Ravel / Miroirs - La vallee des cloches
13.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I
14.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II
15.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III
16.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IV
17.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V
18.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VI
19.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VII
20. Schumann / Kreisleriana Op.16: VII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