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第六辑《克劳迪奥·阿劳III》2CD. 1999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20世纪伟大钢琴家】第六辑《克劳迪奥·阿劳III》2CD. 1999
专辑名称:Great Pian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Vol.6 - Claudio Arrau III
演奏家: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发行时间:1999
发行公司:环球音乐
唱片版本:英国版
唱片编号:456 712-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20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之一,收录了克劳迪奥·阿劳演奏的录音,包括肖邦、李斯特、舒伯特、德彪西、莫扎特的作品。
===============
名曲的阿劳观点
阿劳的钢琴天份很早就得到肯定:五岁举办个人第一场独奏会。在柏林求学期间,已经没有什么曲目能难倒正值青春期的阿劳,而阿劳年轻时期已经能演奏大量曲目也是众所周知的事。当时有多少天才能够完全背谱演奏几乎巴赫与莫扎特全部作品,再加上其它几位作曲家的乐曲,与其它音乐家一样,往后阿劳的演奏重心也是以这几位真正能深深感动他的作曲家为主,不过别忘了,早年的阿劳也演奏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甚至拉赫玛尼诺夫(虽然非常勉强)等等。要了解一位作曲家,必须熟悉他所有作品,想真正诠释出自己的看法,必须像演员一样,学习如何去看透各种曲式,只有具备以上两种特色才能有这样一张丰富而惊人的曲单。阿劳认为,无论是专精于这位或那位作曲家的作品,通常最后的结果都会呈现出非常糟糕的诠释,他不明白,许多钢琴家受限的曲目如何能让音乐产生共鸣。在这套阿劳的专辑里,我们可以走入并初探他音乐中的共鸣与吸引力。曲目选择的范围广及三个世纪与不同风格,包括从德彪西一直回溯到莫扎特。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阿劳诠释的莫扎特。当莫扎特全集在一九三零年代推出的时候,不是所有乐评人都认可这套专辑。阿劳则用一段很短的话表示自己对这种看法的不满:“相较之下,有些人憎恶我在‘充满感情地’乐段时所运用的音色。我想把音乐诠释成为如同声乐家在演唱歌剧一般。”(约瑟夫·霍洛维兹,与阿劳对话,第73页。从这短短的几个字可以发现探讨阿劳如何诠释莫扎特的有趣线索。或许第一点就是他以现代大三角钢琴取代古钢琴。由于阿劳认为大键琴是演奏巴赫唯一的乐器(直到八十多岁都没有改变这个想法),因此在1940年代停止演奏巴赫后,阿劳坚信现代钢琴是演奏莫扎特的最佳乐器。阿劳非常满足地从晚期莫扎特作品开始研究至早期作品。1970年代曾经以古钢琴录制几首莫扎特作品的雷翁哈特(Gustav Leonhardt)则认为,自己与其它看法相仿的人比较适合以从大键琴及巴洛克音乐为出发点,以古钢琴这样的“新式乐器”来演奏这样“新风格”的作品。阿劳把莫扎特视为前贝多芬,雷翁哈特把莫扎特看成后巴洛克时期作曲家。
无论阿劳录制《幻想曲》K.475时,是否比他在1930年代减少运用对比,但是我们耳朵听到的是阿劳的对比并没有特别比使用古钢琴夸张,虽然音色相当丰富,不过阿劳一直保持着如水晶般清澈透明的音色,这也是阿劳音乐最主要的特色。关于《幻想曲》最后的评语是:阿劳把这首曲子诠释为由两个部份所组成的作品,而不像奏鸣曲K.457般的分成序奏与本体。尽管莫扎特很明显的希望这两个部份合为一体,但我认为,阿劳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与《c小调奏鸣曲》相比,《幻想曲》无论结构或戏剧性都过于庞大。
莫扎特提出了一个难题,而以现今演奏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难题是历史性的难题,那就是选择乐器、装饰奏与练习方法。舒伯特的音乐则有另一个问题,而且阿劳的观点相当难懂。引用阿劳在霍洛维兹书中所说的一段话(第270页):“舒伯特是诠释音乐的最后一道问题,意即:你要如何把舒伯特音乐中各种不同元素间成熟与深刻这两个点结合在一起。首先就是音乐中戏剧性的力量,因为贝多芬是他的偶像。再来是他简单的民间风格,再其次是出身维也纳的背景。特别是他晚年最后几首奏鸣曲。”我们在这里不讨论舒伯特最后几首奏鸣曲,但是从六首乐兴之时回到1823年的舒伯特。无论这些小曲是否为有计划谱写成一套作品,它们彼此间的搭配却出奇地融合,涵盖了各式各样不同的情感,而钢琴家诠释舒伯特时所会遇到难题也都在这里出现。
阿劳曾经两度录制《乐兴之时》,第一次是1956年,第二次是逝世前一年。第二次录制的版本自然会比较好,虽然两者问的差别是在音乐细节的处理,而非对音乐的整体想法。在1990年的版本里,阿劳在第一首《乐兴之时》特别强调左手部份;第四首则不曾让人联想到巴赫(乐评人最喜欢提到这首作品受到巴赫的影响),钢琴如同流浪者般,精神抖擞地步行穿过乡间,中间还停下来休息一下!同时听到著名的第三首《乐兴之时》两种版本时,听者一定音感到困惑,因为阿劳与其它所有钢琴家的诠释完全不同。乐谱第一次出版时,这首曲子被冠上“俄罗斯风格”的标题。如果阿劳真的认真采用这个标题的说法,他所认为的这个“风格”就是抒情,因此旋律线条不但有抑扬变化,阿劳平常所厌恶的倚音也弹得相当抒情且适切。最后一首的速度标记是“稍快板”,在其它音乐家手中,这首曲子听来都像是比较慢而且哀愁的慢板,中间加了一段虔诚的中段。阿劳的录音则是随着沿着一拍、一小节地慢慢开展,虽然不是一首快活的稍快板曲子,但是却比其它版本更具戏剧性与苦闷的感觉。
肖邦的前奏曲可以称之为“一组”吗?鲁宾斯坦与李希特在音乐会中只演奏作品28的这一组,而如同其它现代主流钢琴家,阿劳坚决认为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完整的一组。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调性问的关系等问题上,阿劳当然先入为主的偏好大型作品,于是他理所当然地把这二十四首前奏曲视为同一部作品。如果以大型作品的角度来看,要注意的就是如何让这些短曲有足够的份量。阿劳的风格与音色相当了不得,几乎只演奏一页的长度就能感受到与更长一点乐曲同样丰富的内容。或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B小调第六号前奏曲》。双手几乎是同等突出,如悲伤钟声的右手部份为左手的旋律增添了能够引起怜悯的感伤力。真是非常特别的经验。阿劳在诠释肖邦“激动地”与“活泼地”这两种标记的作品也非常成功。第一首前奏曲“激动地”中,阿劳在二十秒内表现出两种不同对比,“活泼地”第三、十一与十九号的速度虽然不是依照原有的速度指示演奏,然而曲中依然洋溢着爽朗活泼的气氛。
阿劳的肖邦夜曲录音比前奏曲更得到全球的好评与赞赏。在多年一首趋于保守的评价后,阿劳就是以夜曲录昔得到法国人喜爱,也是他在法国风评的转据点。阿劳维持一贯个人对夜曲的看法,再一次避开只简单地以如歌般旋律来诠释这些具有高度戏剧性及审慎性作品。作品48-2是肖邦的“无尽之歌”,乐曲充满强极度华丽的效果及情感,作品48-1有过之而无不及。阿劳一开始的乐段让人联想起在歌剧院歌唱,但是最后乐段的激昂让整首乐曲焕然一新,夜曲摇身变成戏剧性十足的作品。
这套专辑中的李斯特及李斯特改编自威尔第作品的乐曲里,阿劳的构思极其丰富而且受到极度好评。在某个场合上,阿劳曾经表示是李斯特作品中的最高峰,而阿劳的演出也的确表现出他对于这首乐曲的高度赞赏及浪漫的热情。在更具挑战性的《威尔第歌剧改编曲》里,李斯特运用剧中一些舞曲及剧终爱的二重唱进行改编,但是你看看阿劳是怎么诠释。“不可思议:和声、结构与变化实在不可思议。这是崔斯坦啊!”(引述自理查德·奥斯朋(Richard Osborne)的访谈,唱片与录音,1972年10月)阿劳的诠释和这个观点就非常贴切。可惜的是,这首曲子虽然被收录了,另一首《威尔第歌剧故编曲》却被忽略。
阿劳还有其它观点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德布西的伟大性已经无需多言,而阿劳对德布西的赞誉对某些人来说或许有些言过其实:“(德布西的音乐)是跨进艺术新领域的一大步。它像是从外星球来的音乐,我认为他是跨越时空的天才。”(引述自杜包(David DUbal)的文章《键盘上的感想》,1984年,30页)不用说,德布西音乐中如画般的一面对我们的阿劳来说没有吸引力,他全部的目标都在探索音乐背后玄秘的意义。才几个音符就诠释出他所想要的效果:请回想《前奏曲》第二辑的,而爱乐者一定会被《映象》第二辑中的奇妙世界深深吸引。这两首曲子内含有许多极适于钢琴演奏的成份,也是许多钢琴家都想征服的作品,就像《映象》第三首的。但是阿劳似乎对《映象》第二辑的前两首作品有所偏好,诠释也更为深奥。
最后要回到阿劳拉丁美洲的血源。由于怕被贴上专精于演奏西班牙与南美洲音乐的标签,阿劳尽量避免演奏这些曲子,但是阿尔班尼士、葛拉纳多斯、哈夫特与法雅的作品是由他在墨西哥首演。出乎意料,阿劳在1951年录下葛拉纳多斯-《哥雅之画》中最常被拿出来演奏的一首。根据葛拉纳多斯的说法,这首曲子与其说是像一个悲伤的寡妇,倒不如说是一个善妒的妻子。从阿劳的演奏里,可以感觉到他似乎了解葛拉纳多斯的意图,它比我听过的任何一个版本都要戏剧化。值得注意的还有清晰的乐曲结构以及缺乏个人风格、但是敏捷快速的装饰音。阿劳最流利的语言或许是德语,但是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希望自己能葬在智利,因为阿劳说过,那是他灵魂所在之处。
专辑曲目:
cd1
01.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 in C
02.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2 in A minor
03.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3 in G
04.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4 in E minor
05.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5 in D
06.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6 in B minor
07.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7 in A
08.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8 in F sharp minor
09.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9 in E
10.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0 in C sharp minor
11.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1 in B
12.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2 in G sharp minor
13.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3 in F sharp
14.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4 in E flat minor
15.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5 in D flat 'Raindrop'
16.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6 in B flat minor
17.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7 in A flat
18.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8 in F minor
19.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19 in E flat
20.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20 in C minor
21.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21 in B flat
22.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22 in G minor
23.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23 in F
24. Chopin / Preludes Op.28 - No.24 in D minor
25. Chopin / Prelude in C sharp minor Op.45
26. Chopin / Prelude in A Flat Op posth
27. Chopin / Nocturnes Op.48 - No.1 in C minor
28. Chopin / Nocturnes Op.48 - No.2 in F sharp minor
29. Granados / Quejas o la maja y el ruisenor (from Goyescas)
30. Verdi-Liszt / Aida - Danza sacra e duetto final
cd2
01. Liszt / Annees de pelerinage - Premiere annee: Suisse - Vallee d'Obermann
02. Schubert / Moments musicaux D780 - No.1 in C
03. Schubert / Moments musicaux D780 - No.2 in A flat
04. Schubert / Moments musicaux D780 - No.3 in F minor
05. Schubert / Moments musicaux D780 - No.4 in C sharp minor
06. Schubert / Moments musicaux D780 - No.5 in F minor
07. Schubert / Moments musicaux D780 - No.6 in A flat
08. Debussy / Images Book 2 - Cloches a travers les feuilles
09. Debussy / Images Book 2 - Et la lune descend sur le temple qui fut
10. Debussy / Images Book 2 - Poissons d'or
11. Mozart / Fantasia in C minor K.47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