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打计算机 发表于 2024-3-15 09:47:50

B 艾琳·乔伊斯《拉赫玛尼诺夫、弗朗克、门德尔松作品》 1998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艾琳·乔伊斯《拉赫玛尼诺夫、弗朗克、门德尔松作品》 1998

专辑名称:Rachmaninov、Franck、Mendelssohn
演奏家:Eileen Joyce
协奏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巴黎音乐学院管弦乐团、伦敦爱乐乐团
指挥:Anatole Fistoulari、Charles Munch、Erich Leinsdorf、Clarence Raybould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36-1947
发行公司:Dutton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CDEA5505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澳大利亚钢琴家艾琳·乔伊斯演奏门德尔松《第一钢琴协奏曲》、弗朗克《交响变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图里纳《交响狂想曲》。

=====================
门德尔松《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5,作于1830-1831年。

第一乐章,热情如火的很快的快板,g小调,奏鸣曲式。有序奏,序奏开始以乐队的半音阶上行。主部开始以钢琴有力地呈示华丽的第一主题,下行固定于降B大调后,以钢琴平静地奏第二主题。降B小调扩展后,再强烈地奏第一主题,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在第一主题再由钢琴反复后以木管处理第二主题,其中交织钢琴的琶音。然后木管与钢琴分别处理两个主题,以对位形态交织。再出现由乐队演奏的部分,与序奏同样上行,达到顶点后进入再现部。钢琴加入,以G大调表情丰富地再现第二主题,转入g小调,乐队呈示第二主题后,钢琴以低音表现第一主题,乐队相继呈示第一主题后的经过句与第二主题,再由管乐激动地奏鼓号调动机。这个主题不间断进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E大调,三段体。钢琴将鼓号调给予变化呈示,奏出暗示这一乐章主要主题的3小节序奏后,中提琴与大提琴优美地展示主要主题,加入低音管与圆号对位。钢琴将主要主题予以装饰,在中提琴、大提琴再度呈示主题后,经转调的经过句,进入B大调中段。中段由钢琴以细密的音型演奏,中提琴与大提琴三度呈现主要主题。第三段钢琴的精致的律动交织,在弦乐震音伴奏下,钢琴奏主要主题,最后在附有延长记号的E大调和弦中静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G大调,回旋曲式,以鼓号调音型开始,相当于序奏。主部为活泼的很快的快板,强有力地呈示回旋曲主要主题。第一副主题为D大调,钢琴以分散和弦与音阶表现伴随,长笛与小提琴以含颤音的音型交错其间。第一副主题以B大调再现后,钢琴以D大调奏主要主题。处理完两者发展后,主题再由乐队以基调再现。钢琴承奏后以g小调,表情丰富地演奏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作为经过句。回复原来速度后,进入结尾,钢琴华丽地跳跃,回想第一副主题与主要主题,最后强有力地奏主要动机而结束。

====================
弗朗克为钢琴与乐队而作的《交响变奏曲》,作于1885年。此曲是一首单乐章的交响曲,这种结构同一般所见的套曲曲式有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套曲曲式是具有统一艺术思想或构思的对比乐章的联合,“统一艺术思想或构思”表明它们之间的内外在联系,“对比”表明它们之间体裁性格的不同,而“乐章”形式则表明它们彼此之间曲式结构的独立性。这首《交响变奏曲》只有一个乐章,构成单乐章交响曲,这是它同一般套曲的最大不同点。单乐章套曲将套曲各乐章的理念融为一体,构成单乐章结构。奏鸣曲交响套曲的各乐章原来是由意大利序曲的“快—慢—快”三段分化而成的,后世作曲家又把套曲的多乐章合而为一。究其实质,后世的单乐章交响曲、奏鸣曲和协奏曲是套曲音乐因集中的交响性发展而形成的统一体。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只有一个乐章,但整部作品的规模却十分宏大,听觉上丝毫不会给听众空洞和乏味的感觉。这是因为在整部作品的变奏发展过程中,作曲家并没有忽略各部分之间的情感冲突和对比。运用变奏的手法也十分多样,有的部分变奏的幅度之大在听觉上已几乎找不到原形的影子。

《交响变奏曲》全曲由四个核心素材构成,它们分别是:素材(1):“稍慢的快板”的速度、由弦乐8度加厚的齐奏和ff力度奏出、且带有附点节奏而显得冲动,#f小调、低的音区、且连续下行模进而显得阴沉,疑问型的旋法又带来探询的语气,“1+1+2”的综合句法带来情绪的增长效果。它常常伴随着其它主题素材出现,或将其特征融入其它主题。素材(2):曲首冠音旋法、下行级进音调且带有增二度音程、埘小调和带有线性低音的不谐和的和声进行、加上较缓慢的速度等处理由钢琴独奏出来,使音乐显得细腻而忧郁,像是一声声的叹息,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的气质。句法结构与素材(1)完全一致(1+1+2),同样带来情绪的逐渐深化。乐曲一开始出现的这两种素材,在情绪上的鲜明对比,已经显示出作品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内容。素材(3):明亮的大三和弦分解音调,加上切分节奏的上行级进构成,在前面两种素材之后出现,显得非常突出,似乎象征着希望或光明。在以后的变奏中它多次出现,从功能上看主要起连接、伴奏和与其它因素配合作展开等作用。素材(4):3/4拍子的、合唱式织体,在这里是一支简朴、明朗的歌谣,在后来演化成舞蹈性格。

=====================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完成于1901年。此曲明朗、真挚、完整而深刻,音乐中洋溢的热情和力量,显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确立了他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第一乐章,中板,c小调,2/2拍子,奏鸣曲形式。 引子部分,主奏钢琴弹出八小节像是钟声一样灰暗而沉重的和弦。 之后, 出现管弦乐的充满力量富有无限张力的 c小调 第一主题(片段1),这是对美好的向往,是对苦难的怨诉。 在中提琴的引导之下, 出现了由钢琴主奏的 降E大调 第二主题(片段2),这一主题气息宽广,热情丰沛,被认为是“最有拉赫玛尼诺夫特色”的旋律之一。短暂的华彩后管弦乐将乐曲引入发展部,发展部主题在管弦乐和钢琴之间此起彼伏,最终进入第一乐章高潮,忧郁沉重的第一主题变为激昂的进行曲,然后钢琴独自再现主部主题,单簧管奏出第二主题,这时的第二主题灰暗而忧郁,随着钢琴的带动渐渐消沉,发展部主题缓缓地奏出,最终钢琴和乐队合奏,强有力的结束。

第二乐章,稍慢的柔板,E大调,4/4拍或3/2拍,肃穆而舒缓的三部曲式。主部主题是从第一乐章抒情的副部主题派生而来,带有沉思的乐念,富有幻想、希望和生活的快乐,甜美而伤感的主题在弦乐、单簧管、钢琴不同声部依次出现,弥漫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中段,钢琴突然活跃起来,在各种调性上作变化,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片段3),速度渐渐越来越快,最后发展为华丽的颤音。弦乐发出强奏,钢琴由华彩渐渐熄灭,再现第一主题。终结部,弦乐优美的旋律,钢琴自由而快乐的和弦、柔美而饱满的波音,这是整首协奏曲最美的地方。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 C小调转C大调,2/2拍子,近乎于回旋曲。乐队奏出引子,钢琴暴风雨般奏出近似刮奏的华彩,雄赳赳地奏出激昂的第一主题,主题充分地发展。双簧管和中提琴以钢琴作为引导,绵绵地唱出了降B大调第二主题(片段4),宽广如歌,抒情地在琴键中流淌,与第一个主题形成了明显对比。最后是过渡段,钢琴奏出阴暗的三连音,接着第一主题再现,较前更为激昂、强烈,然后是以第一主题为主旋律的“急板”插段,接着乐队达到最高点。第二主题在降D大调上再现,接着再一次出现阴暗的过渡段。第一主题在钢琴的衔接下由管乐奏出,最终,钢琴带领乐队一跃而起,第二主题在C大调上奏出,汇成了一首激情澎湃的宏伟赞歌。 乐章结尾,速度逐渐加快,钢琴强奏装饰乐队,最后在钢琴与全乐队合奏的最高潮中结束全曲。

专辑曲目:
01. Mendelssohn / Piano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5 - 1. Molto allegro con fuoco
02. Mendelssohn / Piano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5 - 2. Andante
03. Mendelssohn / Piano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5 - 3. Molto allrgro e vivace
04. Franck / Symphonic Variations
05. Rachmaninov /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1. Moderato
06. Rachmaninov /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2. Adagio sostenuto
07. Rachmaninov / Piano Concerto No.2 in c minor Op.18 - 3. Allegro Scherzando
08. Turina / Rapsodia Sinfonic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艾琳·乔伊斯《拉赫玛尼诺夫、弗朗克、门德尔松作品》 1998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