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pu 发表于 2024-4-1 09:01:11

B 弗利兹·雷曼《勃拉姆斯 - 德意志安魂曲》 1955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声乐】弗利兹·雷曼《勃拉姆斯 - 德意志安魂曲》 1955

专辑名称:Brahms - Ein Deutsches Requiem Op.45
歌唱家:Maria Stader(女高音)、Otto Wiener(男中音)
管风琴演奏家:Wolfgang Meyer
演奏乐团、合唱团:柏林圣黑德维希主教座堂唱诗班、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Fritz Lehman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声乐
录音时间:1955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457 710-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德国著名指挥家弗利兹·雷曼指挥柏林圣黑德维希主教座堂唱诗班与柏林爱乐乐团,携手女高音歌唱家玛丽娅·施塔德、男中音歌唱家奥托·维纳和管风琴演奏家沃尔夫冈·梅耶,演出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德意志安魂曲》其实只是个字面上的直译,更准确的译法应当是《一部德文的安魂曲》。全部原因就是勃拉姆斯有意摈弃天主教对《安魂曲》的所有归范和拉丁文的制式唱词,而直接从马丁路德的德文本圣经中节选经文。超越天主教《安魂曲》礼仪性的功用,在他的音乐中,神永生的应许透过主耶稣的救恩更加亲切地传达出来。

与前人的安魂曲作品相比,无论在内容或在音乐上,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都开创一个全新的意境,更富于人性。这一作品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声乐作品,标志着他的音乐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也使他在整个欧洲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德意志安魂曲》把合唱、独唱与管弦乐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其创作灵感来源于亨德尔的复调音乐传统。

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安魂曲音乐中的特殊的地位,在于它不但是以德语演唱的(“德意志”在此有“德语的”及“德国的”双重意义)、唱词摆脱了传统的拉丁语经文的规范,而且精神上更富于人性,从天主教的神性转向自马丁·路德以来在德国兴起的新教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是“德国的”)。勃拉姆斯是从1857年开始创作《德意志安魂曲》的、那年他才24岁。到1861年,安魂曲已经写了四个乐章。1865至1866年间,为纪念母亲的离世,勃拉姆斯增加了两个乐章。到1868年写出最后的一段音乐(有女高音独唱的第五乐章)后,此曲才告完成,创作前后历时11年。

最终版本的《德意志安魂曲》共有七个乐章。勃拉姆斯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德意志安魂曲》的唱词是他自己从路德翻译的旧约和新约圣经中关于死亡、信仰和永生的段落中精心挑选编缀而成的。由于勃拉姆斯极其熟悉《圣经》,唱词编来浑然一气,不落痕迹,只就文字来论,已是大手笔。他写的音乐和他挑选的唱词配合得天衣无缝,在这里虽然也有哀悼,也有悲伤,但是没有传统的关于末日审判的恐怖,没有奉献、赎罪、超拔的内容,而是代以一种不同的关于生与死的信念: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如花,草必凋残,花必谢落;但是有信仰的,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他们会从上帝那里得到安慰。如果把这里的“上帝”换成“信仰”二字,就有着更广泛的涵义。

专辑曲目:
01. I. Chor - Selig sind, die da Leid tragen
02. II. Solo (Bariton) und Chor - Denn alles Fleisch, es ist wie Gras
03. III. Chor - Herr, lehre doch mich
04. IV. Chor - Wie lieblich sind Deine Wohnungen
05. V. Solo (Sopran) und Chor - Ihr habt nun Traurigkeit
06. VI. Solo (Bariton) und Chor - Denn wir haben hie keine bleibende Statt
07. VII. Chor - Denn wir haben hie keine bleibende Statt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弗利兹·雷曼《勃拉姆斯 - 德意志安魂曲》 1955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