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pu 发表于 2024-4-1 09:25:47

B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 - 1812序曲、贝多芬 - 惠灵顿的胜利》 2001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奥曼迪《柴科夫斯基 - 1812序曲、贝多芬 - 惠灵顿的胜利》 2001

专辑名称:Tchaikovsky - 1812 Ovreture、Beethoven - Wellington's Victory、Grieg - Peer Gynt Suite
演奏乐团:费城管弦乐团(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指挥:Eugene Ormandy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70-1974
发行公司:RCA、BMG
唱片版本:日本版
唱片编号:BVCC-3812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奥曼迪指挥费城管弦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
柴科夫斯基《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49,作于1880年。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此曲以其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曲目开始时出现一个深广的主题,代表着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和无限风光。后来乐曲进入发展部,一个侵略性的主题代表着法军的入侵。再次转到一个进行曲,表达的是俄罗斯人武装上前线,准备抵抗侵略者。后来激烈的主体冲突描绘了残酷的战争。里面被扭曲的马赛曲代表着法军。后来,俄国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俄国国歌在炮声钟声中把乐曲推至最高潮。

==========
贝多芬《惠灵顿的胜利》作品91,作于1813年。此曲是应节拍器发明者梅泽尔(Maelzel, 1772—1838)之邀而作,当时梅泽尔发明了一种称为Panharmonicon的自动管弦乐。曲中为模仿炮声与枪声,使用大鼓和木制齿车。全曲分为“战争”和“胜利交响曲”两部分。战争中在鼓号声中代表英军的是《保卫大不列颠》进行曲,代表法国的是根据《马赛曲》作成的进行曲。在枪炮声中,又引用了《冲锋进行曲》。第二部分,D大调,以英国国歌《神佑吾皇》为序引,圣歌的曲调共反复4次,使气势愈演愈烈,尾奏中,英国国歌织入赋格曲主题,在华丽的赋格展开中结束。

==========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作品16。

1、晨曲,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这段乐曲描绘出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2、奥丝之死,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3、安妮特拉之舞,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

4、在妖王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作品55。

1、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培尔·金特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后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2、阿拉伯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3、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4、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专辑曲目:
01. Tchaikovsky 1812 Ovreture Op.49   
02. Beethoven Wellington's Victory Op.91 - Part I: The Battle - Call from the English side   
03. - March: Rule Britannia   
04. - Call from the French side   
05. - March: Marlborough   
06. - Another call from the French side   
07. - The English reply   
08. - The Battle: Allegro; Meno allegro   
09. - The final assault: Allegro assai; Presto; Andante   
10. Part II: Victory Symphony   
11. Grieg Peer Gynt Suite No.1 Op.16 - I. Morning   
12. - II. Ase's Death   
13. - III. Anitra's Dance   
14. - IV.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15. Grieg Peer Gynt Suite No.2 Op.55 - I. Ingrid's Lament   
16. - II. Arabian Dance   
17. - III. Return of Peer Gynt   
18. - IV. Solveig's Song   

那山那水 发表于 2024-5-1 11:07:08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奥曼迪《柴科夫斯基 - 1812序曲、贝多芬 - 惠灵顿的胜利》 2001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