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蚂蚁飞起来 发表于 2024-4-14 08:08:00

B 明希《柏辽兹 - 哈罗德在意大利、序曲》 2007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明希《柏辽兹 - 哈罗德在意大利、序曲》 2007

专辑名称:Berlioz - Harold in Italy & Overtures
演奏家:WilliamPrimrose(中提琴)
演奏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指挥:查尔斯·明希(Charles Munch)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58-1959
发行公司:Sony BMG Music
唱片版本:美国版SACD
唱片编号:88697-08280-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指挥大师查尔斯·明希率领波士顿交响乐团演绎柏辽兹作品。他们带来了不可言喻的优雅,将柏辽兹感人的拜伦式的幻想曲《哈罗德在意大利》和四部“快银”音乐会序曲表现得非常有特色。

《哈罗德在意大利》,作品16,柏辽兹作于1834年。该曲取材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这首作品为中提琴和乐队而作,是应帕格尼尼的要求后所作。当时在《幻想交响曲》成功之后,帕格尼尼因为获得了一把名贵的中提琴而委托柏辽兹作一首中提琴协奏曲。

柏辽兹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他当时的想法是“写一系列由乐队演奏的场景,而中提琴在这里应该像一个闲不住的人那样,参与其间,而又始终保持自己的个性。把中提琴用于我在阿布鲁齐山区(这是罗马西北部阿平宁山脉中的一段)漫游的诗意盎然的回忆之中,我要把这个乐器当作一个忧郁的梦幻者,就像贵族青年哈罗德因憎恨腐朽的贵族生活而出国游历,因此把这部交响曲叫做《哈罗德在意大利》。

意大利的山区风光和拜伦长诗的传奇色彩仅仅成为创作的素材,本曲实际上更象是作曲家本人的传记。这部形式特别的交响曲是各地音乐会经常演出的交响乐名曲之一。

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四个乐章贯穿着同一个基本主题——哈罗德主题: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哈罗德在山中悲伤、幸福和欢乐的场景。没有更好的开端比这段开头更适于表现即将出现的主题旋律所表达的感情了。起初是一个由弦乐演奏的赋格乐段,它与管乐奏出的答句交替出现,造成一种特殊的、阴郁的管弦乐色彩。之后出现的几个和弦音域跨度达到三个八度,由小提琴的颤音衬托出来。这几个和弦像是透过乌云的阳光一般,预示了代表主人公哈罗德的主题,此时只是表现他的临近。音乐在小调上它随后经过多次变奏,但并未反复过。赋格引子的节奏保持着半音上行,仿佛是笼罩着大地的一片迷雾。最初的几小节以极弱的力度重复着,令人想起隐没在雾色中的景物。最后的小调和弦过渡到竖琴上,随即竖琴奏出了异常清晰的大调琶音,引导出中提琴的独奏:中提琴象征着哈罗德的声音,表现着他的内心世界,不管听起来多么郁闷、低沉,却始终在整个管弦乐音响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就像一个情感丰富的人的叹息声在空中飘荡一样。在四周神奇的景色中,宛如大海中的海豚,他在无边的太空中飞翔,一直飞到仿佛是水底暗礁般时隐时现的、雾气弥漫的天的尽头。

忽然旋律变得更为黯淡,声音逐渐远去,崇高的心灵收起了它的羽翼,种种幻觉令哈罗德感到无比倦怠。而大自然把发自内心的叹息声重又送还给我们,把它变成千百种美妙、和谐的声音。随后的快板仿佛将我们带到了灿烂的晴空下,领略明朗、鲜艳的色彩和奔放、狂热的激情。作曲家以卓越的手法给一切都罩上了双重色彩:周围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无边的痛苦交替地攫住主人公的想象和心灵。

第二乐章:小快板,唱着晚祷歌的香客的进行曲。这首脍炙人口的进行曲的节奏每隔八小节后就被一幅音乐画面所替换,表现了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晚祷的赞美诗。中提琴的独奏乐句表现了哈罗德的到来,他并不为眼前的情景所动,沉浸于冥想之中。但在作为插段出现的宗教颂歌中,哈罗德的主题变得激动起来,我们听到独奏中提琴以优美的琶音伴和着宗教颂歌的庄严和声。最后,香客的进行曲逐渐消逝于远方,我们同主人公一道置身于愈来愈暗、愈来愈静的温馨的黑夜之中。

第三乐章:极快板—小快板,一个阿布鲁齐山民为他的情人所唱的小夜曲。在此乐章中哈罗德以爱情场面的目睹者身份出现,正像在前一乐章里曾经是宗教场面的目睹者一样。乐章一开始即以火热的谐谑曲节奏引人注目,在这一背景上出现了一首温柔的小夜曲旋律,这是意大利乡间那种由牧民乐师演奏的小夜曲,其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乐趣和幽默感。哈罗德的声音,说得更准确些,他的目光——这个忧郁的、目睹着眼前的充满柔情的场面的目光——和由英国管如絮絮细语般奏出的极为动人的主题柔和地结合在一起,音乐本身的进行具有了某种庄严气息,像是罗马乡间那一座座拱桥,当夕阳西下时分在霞光辉耀的地平线上显出一个个优美的轮廓。

第四乐章:疯狂的快板,强盗们的宴饮、往事的回忆。表现哈罗德加入强盗们的欢宴。以此作为结尾,作曲家这样选择是否恰当呢?许多富有同情心的人都不愿看到一个高尚的人在阴暗的魔窟里苟延时日,就此堕落;也有的人深切地关注着哈罗德,被他地遭遇深深感动,他们就像哈罗德一样一反自己的意愿来到这个阴暗的地方,强使自己加入这个令人厌恶的酒宴。乐章从酒神节的动机开始,一段相当长的音乐仿佛是在回忆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这些回忆或给哈罗德带来良心的谴责,或让他忏悔。香客的进行曲,阿布鲁齐山民的小夜曲,哈罗德的主题,一切都被酒神节主题的疯狂喧闹所淹没。

专辑曲目:
01. Harold en Italie Op.16 - I. Harold aux montagnes   
02. Harold en Italie Op.16 - II. Marche des pelerins   
03. Harold en Italie Op.16 - III. Serenade   
04. Harold en Italie Op.16 - IV. Orgie des brigands   
05. Overture from Beatrice et Benedict   
06. Overture from Le Corsaire Op.21   
07. Overture from Benvenuto Cellini Op.23   
08. Overture from Le carnaval romain Op.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明希《柏辽兹 - 哈罗德在意大利、序曲》 2007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