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陈萨《德彪西 - 24首前奏曲》2CD. 2017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陈萨《德彪西 - 24首前奏曲》2CD. 2017
专辑名称:Debussy - 24 Preludes
钢琴家:陈萨
音乐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发行公司:陈萨工作室
发行时间:2017
专辑介绍:
拿到这套专辑,我的第一感觉是:又一个成仙的,窦仙儿第二。看那素得像一张白纸的封套,还有那自己发片,只在微店出售的范儿,完全与商业化绝缘了。真有些担心这两位“高冷”的艺术家,这样真的能挣钱吗?真的能维持下去吗?或者他们的目的本来就不是钱,而是其它更崇高的理想,总之,希望他们能走得更远,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的音乐。
==========
在夜晚旋转的声音与芬芳——聆听陈萨的德彪西《前奏曲》(文/猫总)
在印象派诞生之前,音乐与其他艺术所共有的前一个名词叫巴洛克。原意是某种夸张、变形的概念,音乐则呈现得灿烂、耀眼,能量十足,不完全等同原意。
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作,在我的记忆中是莫奈的《日出·印象》,一轮通红的太阳并不明媚地悬挂在空中,海面上飘着一艘船。它使人出神地去对比脑海中的所见所闻,暗自体会仿佛从未去过的胜境。
然而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不同意人们把他归为这个类别,因为他是一个著名的标题音乐作曲家,音乐的含义和演奏都有明确甚至文字化的描述。
其次,对德彪西来说,印象画派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并不是他所追求的唯一目标。德彪西恐怕是法国音乐家中最具有民族自豪感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比如管弦乐《大海》、前奏曲《沉没的大教堂》,有相当的英雄情结,称他为法国的贝多芬亦无不可。
他的《前奏曲》是巴赫、肖邦之后又一套有崇高地位的同类体裁音乐,但与我们惯以为的朦胧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为代表的前奏曲不同,许多首前奏曲力度惊人。
所以别再误会德彪西吧,应该像他自己说的,承认他是个音画作曲大师!
当然,德彪西的音画有着现代的漂移的特征,就像一个不急于回家的或经常旅行的人,充分地释放与接纳各种各样的情绪与生活方式,free style。
从这些角度,穿梭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陈萨极为贴切地藏身于德彪西《前奏曲》之中,拿出了她非同一般的创造。
《前奏曲》的每一首标题都印在乐谱最后一页,德彪西希望演奏家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弹完并有所悟。对于听众,一般却是看到了标题再听,先入为主。不过这些“无词歌”很快会让人忘记文字,进入感官的世界。演奏家久经练习,我猜想也是一样。
陈萨在录音中强调了每个音的深度,具有弦乐一般的延展,它像是一道门,推开进来,令人安宁地待在其中,包裹着一层层的云;也会有狂风闪电,心惊胆战;那首《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光亮如晨曦,温和如清泉。
从未听过这样的《前奏曲》,那仿佛是演奏家的新作品,气质宽广,结构扎实;节拍越严谨,境界越自由。从录音中听来,一个被放大数倍的微观世界生动地出现在耳边,有时候看不见(没注意)真好,因为某个更辽阔的世界悄悄自在着!
德彪西生前并不主张完整地按照顺序演奏他的《前奏曲》,他常常是选几首弹。但是从演出历史看,大多数钢琴家很愿意成套演出。似乎这是个一神统治的世界,决不允许分割,否则要遭到惩罚。
陈萨的这套《前奏曲》录音源自一年前的想法与演出,她说:“在这24首《前奏曲》里,德彪西把他在生活中广阔的兴趣点落在不同的地域和领域,有远古时期埃及的墙上那斑驳的《德尔夫的舞者》和希腊的《骨壶》,也有他凭借着一张友人的明信片兴致而作的《维诺之门》——那酒神狂欢和火热笃定的哈巴涅拉舞曲;尚不知是否因着他心爱的女儿的缘故,他竟然也从安徒生的童话和同时期的插画里获得灵感。他捕获的是那样一副惊天骇人的风暴,抑或,就是《西风所见》的地狱原本会有的样子。无论如何,看起来不那么合群的德彪西先生对自然世界一切的亲密和惬意,近乎于信仰,因为我感即我在的和谐是那么平和地无所保留,无论是初夏那位《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坐在温热的《石楠树》下,还是《在夜晚旋转的声音与芬芳》,都在传说中名为《安那卡普利山丘》慢慢发着光地一一呈现。”
德彪西的部分《前奏曲》(主要是《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和《沉没的大教堂》)常被改编为管弦乐,让人体会到了另一番滋味。陈萨的演奏清晰、透明,稍有些管弦乐经验的听众几乎可以跟着“指挥”了。从一个侧面也让人对法国音乐的习惯有了直观的体验:某些希腊戏剧的特征残留其中,例如突出吟诵台词的效果而不是整体的逻辑——这或许是缺陷,但也是一种格言的魅力。
所以聆听这套录音,无需按着顺序,如同置身在德彪西的画展,可以反复听一首,驻足端详细节;可以穿过几幅画,循着标题,发现另一首的好;也可以流连而已,把声音开小一些,只是想些在这个氛围里才有的心事。
==========
德彪西(1862—191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最富于创造性的作曲家之一,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德彪西于1901—1913年间连续创作了24首钢琴小品,他称其为“前奏曲”。这些前奏曲无论从构思上还是从形象上看,都与肖邦的“前奏曲”毫无相似之处。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的特殊魅力,在于作曲家纯熟地运用钢琴音响色彩调色板上的一切手段,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音乐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系列别有情致的音乐形象,开拓了“前奏曲”体的表现领域。
24首前奏曲是德彪西整个创作的浓缩。
第一册(1900-1910)(01)德尔斐斯的舞姬们:古希腊德尔斐斯一座古庙中雕塑群像激发了德彪西的灵感,柔和与宗教的严峻构成了声音的对比。(02)帆:海上点点扁舟,超凡出世的形象,正于保罗·巴雷利所写,“大海好似安谧的天穹,鸽群展翅悠游其中”。(03)原野的风:疾速的分解和弦掠过金黄的麦田,野草垂下了头。忽然,一阵劲风呼啸而过。(04)暮色中的声音与芳香:这是一份新年厚礼,它浸透了波德莱尔那种寂寥惆怅的心情、忐忑不安的夜、销魂荡魄的魅力,叹人生短暂,悲哀欢愉之转瞬即逝,幸福与虚无同在。(05)阿尔卡普里的山丘:意大利之旅的回忆,一切都在光和动的对比中。(06)雪山足迹:无尽的寂寞,无信心的脚步,不明显的足迹。忧伤与满怀柔情的悲哀,但却依然心静如水。(07)西风见到了什么:怒涛汹涌的海上,换起了可怖的风暴。天崩地陷的浩劫是任何时代也无法幸免的。(08)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里最“文学的”的一位在转述《苏格兰之歌》。(09)被打断的小夜曲:街上时刻发生的事,总是会不断腰斩可怜虫唐璜歌唱的。(10)沉默的教堂:演奏者的手好像潜入海底废墟,拉动巨大的教堂低音钟。(11)蓓克的舞蹈:这里有多少温馨、伤感、妙趣及含羞的幽默。(12)游吟歌手:把我们引进盎格鲁-撒克逊的日常生活。
第二册(01)雾:袅袅漫漫的音之烟。(02)枯叶:大自然如此瑰丽,最美的秋日篇章之一。(03)阿尔加勃拉宫门:在格拉那达的宫门后面有着多少情欲的放荡!(04)仙女们:似一缕轻烟,不可捉摸。(05)帚石南:“帚石南是长在一起的,而不是我憎恶的那种小瓷花”。(06)雷万将军是个古怪人:这里应该“很慢”,有些人弹得过快,甚至慌慌张张的。(07)月光下的凉台:这里没有人间烟火,天体的引力支配着星球与和弦。(08)水妖:和弦的浪花四溅,非常清晰,一阵波涛,水妖逃逸无踪。(09)向匹克威克先生致敬:善意的讽刺。(10)卡诺普:沉静而温和的外貌,悄悄地敲击着葬礼经文的节奏。(11)交替的三度:这是唯一一首纯技术的游戏。(12)烟花:24首前奏曲中最后的一束“烟花”,它七彩缤纷,效果辉煌。
专辑曲目:
cd1 - Book1
01. Dancers of Delphi
02. Sails
03. The Wind in The Plain
04. The Sounds and Fragrances Swirl Through The Evening Air
05. The Hills of Anacapri
06. Footsteps in The Snow
07. What The West Wind Has Seen
08. 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
09. Interrupted Serenade
10. The Submerged Cathedral
11. Puck's Dance
12. Minstrels
cd2 - Book2
01. Mists
02. Dead Leaves
03. Wine Door
04. Fairies Are Exquisite Dancers
05. Heather / Town in Eastern France
06. General Lavine - Eccentric
07. The Terrace of Moonlit Audiences
08. Ondine
09. Homage to S.Pickwick
10. Canopic Jar
11. Alternating Thirds
12. Fireworks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