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yop 发表于 2024-4-29 08:32:51

B 李赫特、罗斯特洛波维奇《贝多芬 - 第四、五大提琴奏鸣曲》 1997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李赫特、罗斯特洛波维奇《贝多芬 - 第四、五大提琴奏鸣曲》 1997

专辑名称:Beethoven - Sonatas for Cello & Piano No.4 & 5
演奏乐手:Richter(钢琴)、Rostropovich(大提琴)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大提琴、钢琴演奏
发行时间:1997
录音时间:1963、1967
发行公司:Philips Classics
唱片编号:442 567-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前苏联钢琴大师李赫特与大提琴大师罗斯特洛波维奇合作演奏,贝多芬的《第四、五大提琴奏鸣曲》和三首《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老实说,就算祭出再多的形容词,也无法形容这个版本的魅力和伟大之处。《第四、五大提琴奏鸣曲》都是三乐章的古典形式,曲风呈现晚期圆熟的风韵,与第四号的幽默相比,第五号的宗教意味较浓。罗斯特洛波维奇以丰富的想象力,烘托出第五号独特的魅力。两位音乐大师在演奏中细腻的对话,对听者的诱惑力相当强大。

贝多芬的大提琴与钢琴作品, 除5部奏鸣曲(作品第5号2首,作品第69号以及作品第102号2首)以外,还有根据莫扎特歌剧《魔笛》主题写作的两首变奏曲和根据亨德尔清唱剧《犹大·马卡比》主题写作的一首变奏曲。他的大提琴奏鸣曲是这种体裁最早的尝试之一,然而作为一位超级钢琴家,贝多芬本人十分不愿意让音量较大的大提琴在两件乐器的合作中,压过当时声音还比较柔弱的钢琴。因此在他前4首大提琴奏鸣曲中,能让大提琴充分发挥其抒情特性的慢乐章都比较短。直到1815年写作的最后一部奏鸣曲,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音量浑厚的“锤子键琴”(即比较现代的钢琴),贝多芬才放心地为这首曲子写了一个较长的adagio乐章。我觉得也正因为这些曲子对大提琴来说并不是所谓的“炫技”曲目,因此平时大提琴家演奏的并不太多。相反,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对这些曲目的成功驾驭却是十分必要的。

罗斯特洛波维奇可能是唯一能与李赫特一起演奏室内乐的大提琴家,反正我还没有见到李赫特与其他人演奏的这些曲子。这个录音是1960年代初制作的,虽然音效不是非常出色,但到现在仍然是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最经典演绎。

===========
《G大调第四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一首,作于1815年。作品102的两首,为舒庞吉四重奏团的大提琴手林格所作,呈献给艾德蒂伯爵夫人。此曲有时表达抑郁,有时表达苦笑,有时表达幽默,被认为是晚期作品的开端。

第一乐章,以行板开始,由大提琴占据首要位置,尔后乐曲的步伐加快,变成一首A大调活泼的快板,旋律棱角分明,体现出贝多芬为人耿直、永不妥协的个性。

第二乐章,九小节长的引子过后,乐曲短暂的回顾了第一乐章行板的旋律。后面的快板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奏鸣曲式。这里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发展部之前,大提琴奏出的五度和声三次被钢琴抑扬扬格的乐句打断,扰乱了乐章的和声走向,制造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效果。

===========
《D大调第五大提琴奏鸣曲》作品102第二首,作于1815年,在各乐章中使用的对位、终乐章中使用的赋格方法,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是5首中的顶点。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在呈示部中,第一主题多少有些威严,大提琴奏出雄大的A大调第二主题,两者以交替的变奏进行反复。发展部移调非常频繁。

第二乐章,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第二段一扫前面哀愁的气氛,以明朗的D大调开始,两件乐器以流畅优美的对位法向前进行。对话过后,又柔和地交织在一起。第三段回到哀诉,是第一段的变奏,哀诉中有平静的自省。

第三乐章,快板—快板赋格,D大调,先展开四声部赋格,在赋格中,主题的回转经过扩大,力度也巧妙地加以变化。大提琴呈示新的第二主题后,又展开壮大的二重赋格。

专辑曲目:
01. Sonata No. 4 In C, Op. 102 No. 1, For Piano And Cello: I. Adagio - Allegro Vivace   
02. Sonata No. 4 In C, Op. 102 No. 1, For Piano And Cello: II. Adagio - Tempo D'Andante - Allegro Vivace   

03. Sonata No. 5 In D, Op. 102 No. 2, For Piano And Cello: I. Allegro Con Brio   
04. Sonata No. 5 In D, Op. 102 No. 2, For Piano And Cello: II. Adagio Con Molto Sentimento D'Affetto   
05. Sonata No. 5 In D, Op. 102 No. 2, For Piano And Cello: III. Allegro - Allegro Fugato   

06. 12 Variations for cello & piano in F major on Mozart's "Ein Madchen oder Weibchen," Op. 66   
07. 7 Variations for cello & piano in E flat major on Mozart's "Bei Mannern," WoO 46   
08. 12 Variations for cello & piano in G major on Handel's "See, the Conqu'ring Hero comes," WoO 4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李赫特、罗斯特洛波维奇《贝多芬 - 第四、五大提琴奏鸣曲》 1997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