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yop 发表于 2024-4-29 08:37:26

B 【第五辑】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贝多芬 - 第二、三钢琴协奏曲》 2019 [FLAC+CUE/整轨]













https://115.com/s/swzk1dl36f5?password=j911&#
Beethoven.Piano.Concertos.No.2.&.3
访问码:j911




【第五辑】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贝多芬 - 第二、三钢琴协奏曲》 2019

专辑名称:Beethoven - Piano Concertos No.2 & 3
钢琴演奏:Wilhelm Backhaus
协奏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克莱门斯·克劳斯(Clemens Krauss)、卡尔·伯姆(Karl Bohm)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50.9(No.3)、1952.5(No.2)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
发行公司:Decca
唱片版本:奥地利纸盒限量版
唱片编号:483 496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的第五辑,收录他录制的两部贝多芬钢琴协奏曲:1、与克莱门斯·克劳斯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二钢琴协奏曲》,1952年5月的单声道录音;2、与卡尔·伯姆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第三钢琴协奏曲》,1950年9月的单声道录音。

==========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9,作于1794-1795年。此曲的乐队编制非常简练,曲式比《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要接近维也纳传统。

第一乐章,朝气勃勃的快板。第一呈示部的第一主题呈现两个对称的形象,第二主题是一个新的抒情性插段。第二呈示部同样拥有很多旋律,旋律和乐句的发展都具即兴意味,极具莫扎特的风格。

第二乐章,柔板,这个乐章近似于海顿的风格,带有沉思意味,又充满温暧的感情。其中广泛使用了器乐式的朗诵调,从而时常形成旋律的情绪发展。这种发展中孕育着贝多芬的创作个性。

第三乐章,回旋曲,稍快的快板。奏鸣曲形式的回旋曲,保持欢快中带有谐谑的特点。这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中有类似杜鹃的啼声,而在旋律中突出的重音,与钢琴左手部分节奏错位而带来幽默。整个乐章中节奏转换与突然的重音,都极具贝多芬的特色。

==========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7,作于1800年,题献给路易斯·费迪南德王子。此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创作潜力的作品,是贝多芬真正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他本人对此曲也充满自信。与贝多芬以前的作品相比,此曲的管弦乐部分已逐渐具有交响曲的韵味,钢琴部分也能发挥出钢琴本身独特的风格,这两者浑然融合,构成宏伟的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他以往的钢琴协奏曲里的柔弱、单薄已荡然无存。他加强了钢琴作为主体的力度,使它的对应织入整个音乐发展,使结构更为恢宏,全曲洋溢着年青力壮的粗犷男性的作风,显示出贝多芬的作曲手法已“更上一层楼”。而贝多芬的交响曲世界,也因此而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第一乐章,辉煌的快板,c小调,2/2拍,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整个乐章的第一主题,由木管部分奏出,然后才由全体管弦乐合奏发展;第二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演奏,主奏钢琴随后出现,与管弦乐互相展开对话式的发展,显得威风堂堂。

第二乐章,广板,E大调,3/8拍,三段体形式。乐章主题由主奏钢琴静静地呈示,如祈祷般复杂、深沉的情绪回荡其间,更有醇厚的和弦来加强乐曲气氛。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2/4拍,回旋曲形式。乐章主题首先由主奏钢琴呈现,给人以疾步攀登山坡般的急促感觉,继而由双簧管予以反复和发展。 乐章在进入回旋主题后,作为终结部的基础,灿烂地结束全曲。

专辑曲目:
01.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19 - 1. Allegro con brio   
02.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19 - 2. Adagio   
03.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19 - 3. Rondo: Molto allegro   
04. 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inor Op.37 - 1. Allegro con brio   
05. 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inor Op.37 - 2. Largo   
06. Piano Concerto No.3 in c minor Op.37 - 3. Rondo: Allegr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第五辑】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贝多芬 - 第二、三钢琴协奏曲》 2019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