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yop 发表于 2024-4-29 08:53:20

C 伯恩斯坦《贝多芬 - 第七、八交响曲》 1986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伯恩斯坦《贝多芬 - 第七、八交响曲》 1986

专辑名称:Beethoven - Symphony No.7 & 8
演奏乐团: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
指挥: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1969
发行公司:CBS
唱片版本:荷兰版
唱片编号:MK 42223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伯恩斯坦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七、八交响曲》。

==============
《A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92,完成于1812年6月。此曲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舞蹈的颂赞”。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这部作品也是最受人欢迎的。它拥有贝多芬所写出的最著名的慢版乐章以及最著名的快板乐章,所以它的地位终究是九大交响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

第一乐章,稍稍持续地,活泼地,4/4拍、6/8拍,带有引子的奏鸣曲式。引子很长,展开得很充分。一个雄伟而朴素的主题在乐队中至上而下地阔步走来,除了用全乐队的全奏和弦偶尔加以强调外,甚少渲染.这个素材和另一个更优美、娇柔的第二主题结合起来宏伟地展开。接下去才是这一乐章的快速的主要部分,它是根据一个轻松、跳跃的音型写成的,伯辽兹对此极感兴趣,把它称之为农人的轮舞。但不久它就逐断增强,超越了任何人间舞蹈的界限。它巨大的能量从未失去控制,但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对它感到迷惑。例如,本章结束前的一段著名音乐使韦柏感到吃惊,他大声喊到:贝多芬“是该进疯人院了”。这段音乐出现在尾声中,在乐队的低音区,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着一个强有力的五音乐句,不断地反复(来自那个跳跃的主部主题),上方的乐队增强到宏伟的最后高潮。

第二乐章,小快板,2/4拍,自由的三部曲式。虽然标记是Allegretto,但这一乐章绝不是轻快的。贝多芬曾犹疑过,是否把它标为Andante。它开始时,是由木管吹奏的柔和长音和弦.以后是低音弦乐器上安静的节奏搏动—与其说它是一支旋律,倒不如说它是不停跳动着的心脏,它一直伴随着这整个主题和后面的一组变奏。围绕在它周围的是中提琴和大提琴交织起来的声部。不久,伤感的a小调转到明朗的大调中去,单簧管和大管在这里用另一种节奏吹了一些更为流动的旋律。即使在这里,如果你留心听的话,以前的节奏搏动仍在乐队的低音区轻声地作响。当高潮平息下来的时候,这主题的片断时而在这个乐器上,时而在那个乐器上低声耳语,最后,这一乐章在小提琴的叹息、回响声中结束。即使在这部交响曲的首次演出中.这个Allegretto就被听众要求重演;对慢板乐章来说.这是少有的荣誉。它不久就受到普遍的欢迎。

第三乐章,急板,3/8拍,谐谑曲。谐谑曲充满着使人惊异的爆发性和动力性的对比,这倒不是由于它轻快的节奏、多变的乐队色彩以及情趣横溢的机智,而是由于各主题的绝妙联系和曲式上的高度完善。开头两小节的坚实笔触用细雨般的顿音加以对比:这个突然的对比在开头的小节(这时缩剩前面的四个音符)从弦乐组的低音区跳向高音区时.变得更为强烈。这时,妙趣横生的三声中部中两个音符构成的短小音型在木管的高音区中来回摆动,和主要部分呼应。
三声中部本身即富有对比,它出其不意地从谐谑曲各主要段落中突现出来.它再一次地从头至尾再现。在本乐章的末端,当它好像还要作第三次反复时,被全乐队演奏的五个尖锐和弦打断,令人感到幽默的不耐烦。

第四乐章,辉煌的快板,2/4拍,奏鸣曲式。在旋风般的末乐章中,舞曲的冲力以更有力的方式出现。确如瓦格纳出于对贝多芬的仰慕,把这乐章称为“舞曲的极品”。开头的主题可理解为一种大型的弗吉尼亚舞曲,但不久它就发展成壮丽无比的、令人激动的篇章,使任何舞蹈花式都相形见绌。这种不停息的旋动席卷全篇,像是酒神的狂怒;一个高潮接着一个。奇怪的是,这些都发生在传说的奏鸣曲曲式之内,它最后结束在难以描述的宏伟的尾声中。

=============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完成于1812年10月。此曲洋溢着一种复古气息,从中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

第一乐章,富有生气的快板。交响曲以一个十分可人的工整而对称的短小主题开始。初听起来,它像是出自十八世纪晚期的那些写轻松愉快交响曲作家的创作室。在这里,贝多芬好像又暂时地回到过去的洛可可式的雅致中去。但这彬彬有礼的一躬还没有鞠完,他就忘掉身上的化装舞会服装,又拿出老样子,大摇大摆地走来。这导致他很快地进入第二个主题;这里,他迟疑一下,好像又在和旧的古典公式开玩笑。他就是这样继续地走,品尝着每一次前进的步态,每一次音乐的变化。对这些,他都用卓越的熟练技巧和机智加以处理。
他把主题一分为二,在不同的乐器上加以发展,构成小型的交响高潮。开头素材的再现和活力充沛的尾声在意想不到的文静幽默中结束。

第二乐章,诙谐的小快板。虽然速度较快,却担当该交响曲中“慢乐章”的角色,尽管并非传统的那样抒情而富有歌唱性。该乐章情绪轻松幽默,速度相对一般慢乐章而言也较快。与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一样,此乐章以一个6-4和弦开头,但更多的是起到玩笑一样的效果。在传统的慢板乐章的地方.贝多芬写了一首可爱而短小的Allegretto scherzando。后来,它用这个主题即兴写了一首开玩笑的轮唱曲:“答,答,答,我亲爱的玛扎尔,愿你生活的好.很好很好……”。“答,答,答”,在木管上这种整齐的响声就是指节拍机。然而,该论点一直受到争议。节拍器一般的机械节奏已经被海顿在其第101交响曲“钟”中模仿,贝多芬或许得到了类似的灵感,对新节拍器有所加快的节奏进行调侃。第二主题有一极为迅速的六十四音符动机,也许与一个有些故障的节拍器发出的声音相仿。该动机在尾声末部再次由乐队齐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在当时已经过时的体裁(贝多芬的第十六钢琴奏鸣曲中,也有类似的小步舞曲出现)。但该小步舞曲和十八世纪的模范并不大相同,它留有一种有些沙哑、粗鲁的节奏,以及强烈的力量和对比。例如,在起拍之后紧接着的五拍上,贝多芬指示有"sf"的字样(突强);使得这个开头产生和整部作曲相协调的游戏、调侃意味。据说,开头圆号声的灵感,来自贝多芬对于特普利采航船上号角声的回忆。小步舞曲主题源于奥地利民歌旋律,但经过了精妙的处理;不过依然使得效果有些民间化,而非纯粹的维也纳宫廷沙龙风格。该乐章由三段曲式写成,中间有一段平和安适的三声中部,与前后舞曲形成鲜明对比。三声中部包括一段享有盛名的圆号与单簧管独奏片断。斯特拉文斯基曾赞扬贝多芬在此处的配器是“无与伦比的乐思”。

第四乐章,虽然标注是“活泼的快板”,但通常演奏到急板的地步。曲式为奏鸣回旋曲式,开头的材料再现了三次:发展部开头、再现部开头,以及尾声一半处。定音鼓在此乐章内有八度的演奏,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寻常的。与第一乐章类似,该乐章中的第二主题在呈示部中处于错误的调性(属调),直到再现部中才回归到主调。第四乐章尾声中,定音鼓将弦乐部的旋律“敲击”下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贝多芬在此乐章中更加强调了对比性,许多乐句都十分出乎意料,使得柏辽兹感到非常困惑。他认为这个末乐章“非常奇特”,并称贝多芬对于既有条框的冲击力是惊人的。该乐章的尾声十分重要,在贝多芬所有作品中亦有显著地位。霍普金斯认为其水准使得它简直不应当被称为“尾声”。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在呈示部和发展部中频繁打断主题的不和谐升C音,至此得到了解答,它成为了升f小调属和弦的根音,并带领主题在此调上强力重现。另一处是在几小节之后的模进,定音鼓似乎将旋律向下“敲击”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全曲在华丽热烈的主调和弦乐段中结束。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 1. Poco sostenuto, Vivace
02.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 2. Allegretto
03.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 3. Presto
04. Symphony No.7 in A major Op.92 - 4. Allegro con brio
05.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1. Allegro vivace e con brio
06.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2. Allegretto scherzando
07.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3. Tempo di Menuetto
08. 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 - 4. Allegro vivac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 伯恩斯坦《贝多芬 - 第七、八交响曲》 1986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