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青蛙 发表于 2024-5-18 09:01:52

切尔卡斯基《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 2009 [FLAC+CUE/整轨]











https://115.com/s/swzm9dg36f5?password=xd78&#
Cherkassky.-.Mendel…chumann.Tchaikovsky
访问码:xd78



【现场录音】切尔卡斯基《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 2009

专辑名称:Mendelssohn Schubert Schumann Tchaikovsky
钢琴家:舒拉·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sky)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70.11.1、伦敦、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
发行公司:BBC Music
唱片版本:欧洲版
唱片编号:BBCL 4254-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切尔卡斯基,演奏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的钢琴独奏作品,这是1970年11月1日在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录音。切尔卡斯基以演奏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被认为是浪漫钢琴演奏传统的最后一人。他的演奏既有高超的技巧和多变的音色层次,又有丰富的想象力。

==========
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作品14,作于1824年。此曲是门德尔松早期的作品,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乐曲。乐曲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将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用钢琴表现了出来,也体现了其古典和浪漫的完美结合。门德尔松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将精灵的顽皮、可爱呈现出来。

一个15岁的小孩,天真、无邪,充满幻想,门德尔松想象中的每一幅图画都那么美妙,他将他头脑中的美丽图画用音乐表达了出来。画中有神秘的山林,可爱的精灵,美丽的仙女……他用音乐的画笔勾勒出了这幅《随想回旋曲》。

《随想回旋曲》是一首具有大型回旋曲式结构的乐曲,它包括了随想部分和回旋部分。

随想部分是一个自由幻想曲风格,带有三部性结构的曲式,它和第二部分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速度和织体都不一样,用很轻的柱式和弦,营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后面就是一个并列单三部结构,a部分,是由两个平行的材料构成的,每个材料4小节。沿用柱式和弦,作为伴奏部分。b部分,采用了与a不同的材料,属于并置型的b。b部分音符更为密集,流动性加强,将乐曲向前推进。c部分,采用了b 部分的一些材料,速度上有所减慢,音乐归于平静。

回旋部分是一个典型的ABACA的结构。叠部A(27-66小节)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一个再现单三部曲式,转到了e小调上。其中a部分,是用的两个平行的材料,用跳音的形式来表现小精灵的活泼,可爱。b部分是由前面的材料发展而来,属于引申型的b。叠部第一次出现就定了一个欢乐愉悦的基调,很好的将随想部分平静的气氛转换到了另外一种意境之中。插部B是一个双乐段结构,调转到了e小调的平行大调G大调上,是和A有一点对比的抒情的乐段,像是仙女在翩翩起舞。在B的后部分用了一段连接,便于更好地过渡到叠部A。叠部A的最后一次出现仍然是减缩再现,是一个带有扩充的单乐段,旋律又回到了e小调上。最后是辉煌的尾声,用到了B材料的后面一部分,是八度左右手交替进行,将舞蹈气氛推至最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

《随想回旋曲》并不是门德尔松最优秀的作品,但却是这位音乐天才在音乐之路上最初的探索,也是他独特艺术风格的开始。

==========
舒伯特《A大调第二十钢琴奏鸣曲》D959,完成于1828年。这是一部既具有优美的抒情性又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性的作品,也是舒伯特晚期三大奏鸣曲中音乐基调最为明朗者。在作品中作者也曾倾诉对潦倒窘迫现实生活的无奈情感,但最终还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进入了远离尘埃的超然世界。这部奏鸣曲格局开阔,内涵丰富,运用独特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真挚多样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的回想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质朴、自然、纯粹而完美。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以坚定有力的和弦开始,风格宏伟庄重。连续的音阶式三连音和极具动力的行进曲调结合,仿佛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情绪起伏之中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第二主题淳朴安静,赞歌式抒情乐句缓缓流动,令人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第一主题打破肃静回归,其核心动机造就的滚滚洪流抑制不住地抒发激情。随后又回到第二主题,以略带神秘的气氛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以第二主题的一个动机进行变奏转换,不同的调性和音高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色彩。后半段小调性的乐句又有点匈牙利民间音乐特色,感伤中带有些许豁达。经过渐强的过渡句再现部开始,重现呈示部内容,两个主题调性一致。尾声中乐章开头的坚定和弦以轻柔方式出现,最终圆满结束在静静的、幻想性的琶音中。

第二乐章,小行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轻轻唱出一首慢速三拍子的歌曲,忧伤而又朦胧。其叹息的音调,踉跄的步伐,塑造出一个流浪者的形象,弥漫着孤独和悲凉。这首歌曲在和声陪伴下反复了一次,转到高音的旋律犹如泪珠滴落。第二段以快速琶音引入情感爆发的境地,运用连续颤音、半音阶急行、同音反复等写作技巧,惟妙惟肖地表达出了愤怒、力量和挣扎等要素,对命运的呐喊与控诉几近于疯狂的状态。后半部分四个极强的和弦以冷酷和坚硬击碎了所有的抗争,每次出现都导致了被压抑的不甘的絮语。平和的摇摆音型过渡至第三段。主题茫然地前行,悲情而又无奈。在旋律的上方偶有装饰音符飘过,似是宿命般的安慰。猛然的重音表达出再次挣扎,但被低音下行拖至深渊,最终留下远去的空旷回音。

第三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满溢着轻巧闪烁的跳音,就像孩子来到美丽的花园,惊奇又快乐地跑动。突然强奏的和弦以及下行琶音又仿佛追逐时大声欢笑,祥和的情景栩栩如生。第二段主题从容稳重,缓步前行,流连于怡人的景色之中,心中升起感慨与赞美之情。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后结束。

第四乐章,回旋曲(小快板)。呈示部第一主题如歌般的旋律质朴悠扬,散发出摆脱了世事烦恼后的淡泊坦然,同时又透出些许的美满与自信。在主题复述时,贯穿整个乐章的连续三连音型飘扬在上方高音区,增添了明亮的光彩。第二主题延续了第一主题的疏朗情绪,活跃的跳音结合三连音不断转调,气势渐强,如同大河奔流,浪花翻滚,一派宽广。展开部第一主题在重现后发展为激荡的小调,渲染出内心复杂的冲突和对抗。自身病痛,生活窘迫,还有世俗不公等等,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与苦闷。只有迎面努力地对抗搏战,才能抵达内心向往的理想世界。再现部沉重的一页翻过去,回归天高云淡的境界,重现两个主题。尾声第一主题在断续中以清新飘逸的风格出现,随后转为急板,以决然的气概结束。

==========
舒曼《狂欢节》作品9,完成于1835年,内容描绘了在一场狂欢节舞会上,各类人物登场,各种场景叠现。那些个性鲜明、变化多姿的人物形象,那些激发听众想象力的标题,以及那些独特的音乐语言,均显示出这首作品的浪漫主义的魅力。不仅如此,《狂欢节》还有相当积极进步的一面,就是民主主义、浪漫主义的新思潮与庸俗保守势力的斗争并最终战胜之。。

《狂欢节》内在的寓意是以青年人的顽皮、快乐及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向德国小市民保守势力进行挑战,用改革、创新求得新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狂欢节》共包括二十一首小曲:

一、“前奏曲”:华丽的序曲。在一阵号角中,热闹欢腾的狂欢节开始了。
二、“皮埃罗”:白衣丑角,脸也涂成了白色,故作威严尊大,做出滑稽可笑的动作。
三、“阿列金”:彩衣丑角, 嘴巴锐利,手执长鞭,跳着滑稽快速的舞蹈,让行人让路。
四、“高贵的圆舞曲”:承上启下的小曲,为两位“大卫同盟”成员的登场作好铺垫。
五、“约瑟比乌斯”:沉静文雅、富于幻想的诗人,代表了舒曼的第一重性格。
六、“弗罗列斯坦”:热情而直率,具有奔放不羁的叛逆个性,代表了舒曼的第二重性格。
七、“妖艳的女子”:刻画了舞会上卖弄风情的妖艳女子向行人大献殷勤的有趣场景。
八、“回答”:热情而倾心的交谈,一问一答,饶有兴致。
九、“蝴蝶” :密集而轻巧的快速舞蹈,描绘了蝴蝶在轻盈地盘旋飞舞。
十、“跳舞的字母”:具有玩笑特性的舞蹈,简短的装饰音与断奏赋予了文字无穷的活力。
十一、“齐娅琳娜”:轻盈雅致的圆舞曲调描绘了少女克拉拉的动人形象。
十二、“肖邦”:肖邦夜曲风格的旋律,抒情而宽广,再现出这位“钢琴诗人”的神态。
十三、“艾丝翠拉”:追忆舒曼一段结束的恋情,曾有过的热情而浪漫的倾诉。
十四、“相认”:好友久别重逢,兴高采烈地寒暄畅谈,中段旋律变化得情意绵绵。
十五、“潘塔隆和哥伦拜恩”:一对年龄悬殊的丑角情侣携手出现,着装奇特惹人发笑。
十六、“阿拉曼德圆舞曲”:古老的德国圆舞曲,以此衬托出刻板与守旧。
十七、“帕格尼尼”:小提琴鬼才出现了,以跳跃音程和独特的断奏模仿出其绚烂的技巧。
十八、“爱的告白”:年轻情侣悄悄互通款曲、海誓山盟。有人来时又装作不认识而散开。
十九、“散步”:舞伴们手挽手在花园里自在散步,轻松而悠闲。
二十、“休息”:急速的过渡,情绪高涨,在宽广的引入句后直接进入声势浩大的终曲。
二十一、“大卫同盟讨伐庸夫俗子的进行曲”:整首作品核心所在。庄重而有力的进行曲代表大卫同盟,中间以古老的德国舞曲来影射顽固不化的庸夫俗子。笨拙而轻狂的舞曲一度发展得很强大,但最终被加快节奏的进行曲有力压制并战胜。

==========
柴科夫斯基《摇篮曲》作品16第一首,作于1872年。原是为声乐与钢琴而作艺术歌曲,这里演奏的是拉赫玛尼诺夫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此曲为降a小调,2/4拍,小行板。这首作品是整部作品16中最优秀的一首。

==========
舒曼《走私者》作品74第十首,作于1849年。这里演奏的是由19世纪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卡尔·陶西格改编的钢琴独奏曲。

专辑曲目:
01. Mendelssohn / Andante and Rondo capriccioso in E major Op.14
02. Schubert / Piano Sonata No.20 in A major D.959 - 1. Allegro
03. Schubert / Piano Sonata No.20 in A major D.959 - 2. Andantino
04. Schubert / Piano Sonata No.20 in A major D.959 -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Trio: Un poco piu lento
05. Schubert / Piano Sonata No.20 in A major D.959 - 4. Rondo: Allegretto - Presto
06.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 Preambule
07.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2. Pierrot
08.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3. Arlequin
09.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4. Valse noble
10.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5. Eusebius
11.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6. Florestan
12.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7. Coquette
13.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8. Replique
14.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0. Papillons
15.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1. A.S.C.H. - S.C.H.A: Lettres dansantes
16.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2. Chiarina
17.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3. Chopin
18.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4. Estrella
19.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5. Reconnaissance
20.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6. Pantalon et Colombine
21.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7. Valse allemande
22.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8. Paganini
23.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19. Aveu
24.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20. Promenade
25.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21. Pause
26. Schumann / Carnaval Op.9 - 22. Marche des Davidsbundler contre les Philistins
27. Tchaikovsky / Cradle Song in a flat minor Op.16 No.1 (arr. by Rachmaninov)
28. Schumann / Der Kontrabandiste Op.74 No.10 (arr. by C. Tausi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切尔卡斯基《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 2009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