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沙门 发表于 2024-5-27 08:54:18

柯曾《莫扎特 - 第10、27钢琴协奏曲》 2000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柯曾《莫扎特 - 第10、27钢琴协奏曲》 2000

专辑名称:Mozart - Piano Concertos No.10 & 27, Piano Sonata K448
钢琴家:克利福德·柯曾(Clifford Curzon)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
协奏乐团:英国室内乐团(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指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79.9.11(K365、K595)伦敦;1960.6.23(K448)、阿尔德堡
发行公司:BBC Music
唱片版本:英国版
唱片编号:BBCL 4037-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收录了钢琴家柯曾演奏的三部莫扎特钢琴作品:1、与巴伦博伊姆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合作,并由巴伦博伊姆担任第二钢琴,演奏《第10钢琴协奏曲》;2、与巴伦博伊姆指挥的英国室内乐团合作,演奏《第27钢琴协奏曲》,这是1979年9月11日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录音;3、与布里顿合作,演奏《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这是1960年6月23日在阿尔德堡朱伯利音乐厅的录音。柯曾继承了施纳贝尔演奏莫扎特传统,在其晚年又有发展,个性突出而又不过分标榜个人,感觉崇高而又不乏人情味。

==========
《降E大调第十钢琴协奏曲》K365,作于1779年初。这部协奏曲为双钢琴而作,即《双钢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快板,降F大调,奏鸣曲式。乐队先奏长大的第一主题,由两个形成强烈对比的乐句构成,第一主题呈示之后,轻快的经过句后,出现后来的发展部开头部分的副主题。乐队终止后,由第二小提琴在第一小提琴伴奏下奏副主题,这个副主题三度反复后终止。两架钢琴登场,利用平行二度,装饰与变奏第一主题,呈示副主题后,移成快速音群。然后第二主题出现,也发展成快速音群。发展部先采用呈示部中心的那个副主题,接着利用呈示部中副主题的经过句,形成强烈有力乐句,由两架钢琴的对话方式演奏。新的乐句陆续登场,都由两架钢琴作对话处理,然后在快速音群引导下移向再现部。冉现部中第一主题的后半部以c小调再现,其第二主题与副主题均转回原调,华彩由乐队导向终止。

第二乐章,行板,降B大调,中段穿插c小调插入句的三段休。优美的主题由乐队表现后转向第二钢琴,两架钢琴对话平行进行,新旋律在周围陆续登场。中段不断流露出悲伤的旋律,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降E大调。活泼的回旋主题先由弦乐呈示,合奏反复,突然终止于六度属和弦。乐队终止后,第一钢琴上场呈示副主题;第二钢琴以低八度反复,双簧管构成回声。接着回旋主题动机构成的终结乐句上场后,以16分音符形成的分散和弦及以三连音符构成的乐句,由两架钢琴对话,移向第一插入句。第二插入句由16分音符构成震音音型,以及三连音符构成的旋律,在两架钢琴间不断交换演奏。然后回旋主题和第一插入句再现,利用回旋主题动机谱成的终结乐句上场,导向华彩。这华彩是莫扎特亲笔所作,回旋主题再现而结束。

==========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作于1791年。此曲是莫扎特所做的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被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称为“莫扎特的精神遗嘱”,是作曲家留给世人的最后的心声。从听觉感官出发,此曲流畅悦耳、歌唱自如;从理性思维出发,此曲有着深厚的形式造诣与高超的写作技巧。《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就是作曲家直面死亡的最后心声,第一乐章似是在诉说往事,有悲有喜,但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第二乐章一切归于平静,优美而不沉溺,是对人生与死亡的最后思索,没有了无奈,没有了惆怅,只是坦然面对。第三乐章是对人生的最后回眸,与死亡渐行渐近的莫扎特,面对死亡时已不再挣扎,所有苦难最终得到了安息的宿愿,平衡美在此作品中达到极致。

第一乐章,快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在每隔4小节的管乐分散和弦中断下,由第一小提琴呈示,有切分音特色的第二主题与管乐对话,经过部有两个副主题。乐队休止后,主奏钢琴在呈示中修饰第一主题。经过部移入F小调,副主题上场,主奏钢琴的快速音群导向F 大调,再现第二主题。经过部只出现第一副主题,钢琴以快速音群移向终结部,发展部以第一主题为基础,经B小调、C大调、降E大调、降E小调,在钢琴快速音群中,第一主题经管乐与弦乐作复音处理。再现部忠实地展现呈示部,第二主题转为主调,F小调副主题改为降B小调,有很长的华彩。

第二乐章,小广板。降E大调,三段式。中段采用属调降B大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

第三乐章,快板。降B大调,没有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有回旋曲风格,经过部出现降B大调的副主题,第二主题风格与第一主题类似。此后,主奏钢琴的快速音群在属音上半部终止,奏出引子。再现部是第一主题呈示后,半终止而奏向引子。接着,第一主题改由降E大调再现,又转回降B大调,以副主题、第二主题顺序再现。钢琴快速音群、华彩后,在终结部出现第一主题后结束。

==========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作于1781年,为与他的女弟子约瑟华·奥文隆汉玛一起演奏而作。

第一乐章,抖擞的快板,D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强度齐奏始,接着是辉煌的经过句,以属调弱奏呈示柔美的第二主题,第二钢琴声部呈示后,两架钢琴彼此摹仿。又经辉煌的经过句,在第二钢琴声部支持下,第一钢琴奏出结尾主题。发展部第二钢琴引出第一钢琴新的主题,齐奏后接着一段互为对答部分。再强奏而进入再现部,第二主题移到D大调,发展部出现的主题以主调回到第一钢琴声部,2架钢琴的低音将它继续奏下来而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G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第一钢琴声部的右手呈示,经经过部而进入第二主题部,通过第一钢琴声部连接于第二钢琴声部的结尾主题结束呈示部。发展部出现由第二钢琴向第一钢琴声部转移的新的主题。再现部主要再现发展部出现的主题,省略了呈示部结尾主题,以优美的尾奏结束。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D大调,回旋曲式。第一钢琴呈示的回旋主题,很像是把土耳其进行曲逆行,第一插句为a小调,第二插句为G大调。第二插句后,2架钢琴对答,第一插句以d小调出现,主题再现,在长长的音群后,主题再现,以较长的尾奏作华丽的结束。

专辑曲目:
01.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and Orchestra No.10 in E flat major K365 - 1. Allegro
02.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and Orchestra No.10 in E flat major K365 - 2. Andante
03. Concerto for Two Pianos and Orchestra No.10 in E flat major K365 - 3. Rondeau: Allegro
04.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27 in B flat major K595 - 1. Allegro
05.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27 in B flat major K595 - 2. Larghetto
06.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27 in B flat major K595 - 3. Allegro
07.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448 - 1. Allegro con spirito
08.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448 - 2. Andante
09.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major K448 - 3. Molto Allegr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柯曾《莫扎特 - 第10、27钢琴协奏曲》 2000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