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mif 发表于 2024-6-1 08:29:38

B 费德勒《为儿童而作的古典音乐》 1995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费德勒《为儿童而作的古典音乐》 1995

专辑名称:Classics for Children
演奏乐团: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Boston Pops Orchestra)
指挥:亚瑟·费德勒(Arthur Fiedl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1995
发行公司:RCA、BMG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09026-68131-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费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演奏六位著名作曲家为儿童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这是费德勒为未来的古典音乐迷精心设计的导聆,以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古诺《木偶的葬礼进行曲》等作品,这些故事性强、适合儿童欣赏的轻松曲目,由赫奇·道恩斯,这位曾获艾美奖的广播电视名嘴,用清晰自然的旁白叙述,非常适合小孩子们,以此踏入古典音乐的大门。谁说古典音乐可怕的?这张老少咸宜的专辑能将大家轻松带入奇妙的音乐世界。

============
圣-桑《动物狂欢节》全曲由14段小乐曲组成:1、序奏及狮王的行进。双钢琴的顿音展开了序奏的音乐,接着雄伟威严的进行曲展现了狮子雄壮的行进脚步,并不断地插进低声部半音阶行进,狮子的吼声如雷贯耳,令人不寒而栗。2、母鸡和公鸡。母鸡的叫声以单簧管演奏,公鸡啼鸣声则由钢琴奏出。3、野驴。双钢琴飞驰般的快速演奏,上下飞舞,描绘了野驴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地驰骋、野性十足。4、乌龟。低音弦乐器演奏出乌龟诙谐缓慢地由远而近地爬行,不时地东张西望,偶尔吃一两口路边的青草,不慌不忙,憨态可掬。5、大象。低音提琴作为主奏乐器,演奏出较轻快的圆舞曲,低沉的声响加上舞曲的节奏,一听便可想象大象扭动着那笨重庞大的身躯,显得即滑稽可笑又形象生动。6、袋鼠。双钢琴交替奏出了跳跃性的音型,刻画出袋鼠轻快而敏捷的身影,互相追逐、嬉戏、无忧无虑,恰与大象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7、水族馆。双钢琴的琶音,展现了微波荡漾的水面、阳光在清彻的水中直射水底、千姿百态的鱼群在悠游,钢片琴则清晰地刻划了水中的波光鳞鳞。8、“长耳人”。小提琴以特殊的方法齐奏,怪诞的声响表现了莎士比亚喜剧“仲夏夜之梦”中一种驴头人身的怪物在声嘶力竭地鸣叫(也正是日常人们所见的驴叫),这是圣·桑在讽刺那些饶舌的所畏艺术权威们。9、林中杜鹃。钢琴以和弦轻轻地表现出幽静的森林,杜鹃的啼声在单簧管的模仿演奏下,栩栩如生。一种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与前一段的声嘶力竭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心理感受。10、鸟舍。弦乐器奏出的颤音呈现出群鸟振翅高飞的画面,其间不断地有小鸟在跳跃在欢唱。11、钢琴家。车尔尼的钢琴简易音阶练习在此反复弹奏。描写一位初学钢琴的“钢琴家”在此大显身手,并且弹的十分起劲。一说是讽刺那些蹩脚的钢琴家。可是,就弹得十分自信来看,圣·桑不完全是否定之意。12、化石。打破时空界线,圣·桑赋予了古老的化石以生命力,它们渴望生活,渴望回到美丽的大自然,加入这狂欢的行列,化石狂舞的碰撞声在木琴的演奏中历历在目。13、天鹅。当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形态的动物全部出场之后,高贵神圣的天鹅才缓缓游来,清澈的湖水映衬着洁白美丽的“皇后”,在美丽和神圣面前,谁不肃然起敬?极其优美的旋律在大提琴上轻缓地流出,这首大提琴作品流传极广,经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14、终曲。当美丽与神圣到来之后,真正的狂欢开始了,在序奏的引导下,整齐而有节奏的欢庆场面充满着生机、充满着激情、充满着平等与博爱,没有物种界线、没有强弱之分、没有贵贱之别、没有时空间隔……、只有欢乐!狂欢中隐约可闻野驴的奔跑、嘶叫,但终被溶于欢乐的海洋之中。

==========================
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是一部旨在向广大青少年介绍西洋交响乐队及乐器基础知识的管弦乐作品。布里顿是受英国教育部的委托,为一部名为《管弦乐队的乐器》的音乐教育影片而写的。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人们从这部作品中,领略到布里顿使一项平凡的日常工作——写电影配乐,升华为技巧娴熟、精细微妙的艺术创作。

音乐开始前先是由指挥讲解的一段解说词,然后乐队按照:1、整个乐队;2、木管乐器;3、铜管乐器;4、弦乐器;5、打击乐器;6、整个乐队的秩序呈示主题。

变奏主题是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曲调,选自十七世纪著名音乐家普塞尔的戏剧音乐《摩尔人的复仇》。在主题由各组乐器反复陈述之后,接着就是主题的十三段变奏,每段变奏前各配有一段解说词,逐一介绍演奏各段变奏的乐器:

第一变奏 解说词:“现在让我们听一听每一种乐器各自演奏的一段变奏。木管乐器组音区的最高声部是声音明亮而甜美的长笛,还有它那尖声尖气的小兄弟——短笛。”
第二变奏 解说词:“双簧管的音质温和而忧郁,但在作曲家需要时,它也能表现得足够有力。”
第三变奏 解说词:“单簧管非常灵活。它的声音美丽、平顺而圆润。”

第四变奏 解说词:“大管在木管乐器组中体积最大,声音也最低沉。”
第五变奏 解说词:“弦乐器家族中的最高声部是小提琴。它们分成第一、第二两组演奏。”
第六变奏 解说词:“中提琴比小提琴稍大,音响也较低。”

第七变奏 解说词:“大提琴以丰满而热情的音色歌唱,请听这优美的歌声。”
第八变奏 解说词:“倍低音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的老祖父。它声音沉重,嘟嘟嚷嚷的。”
第九变奏 解说词:“竖琴有四十七根弦,还有七个踏瓣,用以变换弦的音高。”

第十变奏 解说词:“铜管乐器家族从法国号(即圆号)开始。这些乐器是用铜管盘成圆形制成的。”
第十一变奏 解说词:“我希望你们都熟悉小号的声音。”
第十二变奏 解说词:“长号的声音沉重、洪亮。大号更加沉重。”

第十三变奏 解说词:“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我们不可能一一介绍,这里只介绍一些最常用的打击乐器。首先是定音鼓、大鼓和钹,铃鼓和三角铁,小鼓和木鱼、木琴,响板和锣。在这些乐器一一演奏之前,先听一听响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者为打击乐器写了一段富于想象力的华彩乐段,由三个定音鼓提供旋律基础,其他各打击乐器则按解说词中的次序,以各自的变化形式加入这一舞曲的行列。

在作为全曲结束的音乐中,布里顿魔术般地将前面介绍过的各种乐器构筑成一首绚丽多彩的赋格曲。随着各种乐器的加入,气氛也愈发热烈。最后,全曲以铜管乐器雄壮辉煌地重现放宽了节奏的变奏主题——“普塞尔主题”作为结束。

=============
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作品46,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这是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中选编的一套组曲。此曲是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第一段,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主人公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第二段,奥丝之死。母亲奥丝在弥留之际,培尔·金特赶了回来,他为母亲追忆儿时景象,并用幻想的故事陪母亲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第三段,安妮特拉之舞。选自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在沙漠绿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第四段,在妖王宫中。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

============
古诺《木偶的葬礼进行曲》作于1872年。古诺原本打算完成一部名为《滑稽组曲》的作品,但是出于某些原因,只写成了这首《木偶的葬礼进行曲》。此曲为d小调,6/8拍,用音乐来模仿作曲家所讨厌的一位“动作象红毛猩猩玩具,声音象尖酸女高音”的乐评家。正因为古诺的尖酸刻薄,才使得音乐内涵格外精彩、丰富,至今还是钢琴家所喜爱演奏的作品,并被著名的电影大师希区考克用做他的电影背景音乐。

============
弗兰克·娄瑟《安徒生传》的电影音乐串烧。美国著名的抒情歌曲作者, 也是电影《安徒生传》 中多首插曲的作者之一。

专辑曲目:
01. Saint-Saens Carnival of the Animals - Introduction and Royal March of the Lion   
02. - Hens and Cocks   
03. - Wild Jackasses   
04. - Tortoises   
05. - The Elephant   
06. - Kangaroos   
07. - Aquarium   
08. - Personages with Long Ears   
09. - The Cuckoo in the Depth of the Forest   
10. - Aviary   
11. - Pianists   
12. - Fossils   
13. - The Swan   
14. - Finale   
15. Britten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 Op.34 - Theme - Full Orchestra (Allegro Maestoso e Largamente)   
16. - Woodwinds Theme   
17. - Brass Theme   
18. - Strings Theme   
19. - Percussion Theme   
20. - Full Orchestra Theme   
21. - Var. I - Flute, Piccolo (Presto)   
22. - Var. II - Oboes (Lento)   
23. - Var. III - Clarinets (Moderato)   
24. - Var. IV - Bassoons (Allegro alla Marcia)   
25. - Var. V - Violins (Brillante alla Polacca)   
26. - Var. VI - Violas (Meno Mosso)   
27. - Var. VII - Cellos   
28. - Var. VIII - Doublebasses (Comminicando Lento, ma poco Accel.)   
29. - Var. Variation IX - Harp (Maestoso)   
30. - Var. X - Horns (L'Istesso Tempo)   
31. - Var. XI - Trumpets (Vivace)   
32. - Var. XII - Trombones, Tuba (Allegro Pomposo)   
33. - Var. XIII - Percussion (Moderato)   
34. - Fugue - Full Orchestra (Allegro Molto)   
35. Grieg Peer Gynt - Suite No.1 Op. 46 - Morning   
36. - Ase's Death   
37. - Anitra's Dance   
38. -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   
39. - Solvejg's Song   
40. Gounod Funeral March of a Marionette   
41. Frank Loesser Hans Christian Anderson - Medley   
42. Arr. Richard Hayman - Kid Stuff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费德勒《为儿童而作的古典音乐》 1995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