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沙门 发表于 2024-6-3 08:45:18

【古典音乐】桑松·弗朗索瓦《拉威尔 - 钢琴作品》2CD. 2002 [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桑松·弗朗索瓦《拉威尔 - 钢琴作品》2CD. 2002

专辑名称:Ravel - Piano Works
演奏家:桑松·弗朗索瓦(Samson Francois)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67、巴黎
发行公司:EMI
唱片版本:欧洲版
唱片编号:7243 5 75437 2 9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钢琴家桑松·弗朗索瓦演奏拉威尔的钢琴独奏作品。桑松·弗朗索瓦是法国学派的代表,具有卓越的演奏技巧、丰美的诗情和高雅的气质,他的演奏风格散淡、梦幻、诗意,非常符合拉威尔作品的意境。法国式的清冷纤巧、神经质的敏感有独特的魅力。

==========
《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作于1899年,是拉威尔第二首正式出版的钢琴作品。此曲虽然精致简洁,却蕴藏了拉威尔最迷人的音乐语言魅力和他标志性的高贵而感性音乐情感特征。这首作品一共有两个主要旋律,乐曲结构接近ABACA的安排,当中B段和C段是采用了同一个旋律乐思变化出来的两段和声色彩、织体截然不同的段落。第一主题旋律出现在三次A段落,歌声庄重高雅而透着淡淡孤寂,表现出远古宫廷气氛。另一个主题旋律第一次出现在B段落时表达出无限的哀伤和忧愁,却不失纯真典雅的气质。这个乐思动机在C段出现时变化多端,丰富的和声变化与鲜明的强弱对比把作品的感情张力高涨到顶点。

==========
《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作于1911年。1825年,巴黎交际花阿迪莱德家中举行舞会,高雅的罗莱丹借花向女主人求爱。全曲由八首小圆舞曲组成,各小圆舞曲速度对比鲜明,乐曲性格各异,段落的划分十分清晰:

1、中板,G大调,描写阿迪莱德家中舞会,众男女愉快起舞,女主人周旋于宾客之间。变化的重音和富有活力的切分节奏,使这一小圆舞曲显得轻盈优雅。

2、缓慢地,G大调,表现青年罗莱丹向阿迪莱德表露衷情的场面。悠缓柔和的旋律,蕴含着脉脉的温情。乐曲中段,长笛在高音区奏出五声性音调,带有宣叙调的特点、旋律平稳而略带伤感。接着再现这一小圆舞曲开头的段落后结束。

3、中板,G大调,阿迪莱德回送菊花给罗莱丹,表示拒绝,罗莱丹让她再考虑一下,她表示不予考虑。以中庸速度演奏的第三小圆舞曲主题,采用连音和重音.改变了三拍子的节奏特征,平缓中略显烦恼。

4、生气勃勃地,G大调,一位富有的公爵上场,罗莱丹把他看作情敌,心情不愉快。第四小圆舞曲温文尔雅,带有维也纳圆舞曲的特征。

5、公爵送给阿迪莱德一条钻石项链,另送她一束向日葵,向日葵象征着短暂的财富。

6、活泼地,C大调,罗莱丹一心追求阿迪莱德,她一次次躲避,但他仍不甘心。

7、相当活泼地,公爵请阿迪莱德跳舞,她却不受邀请,反而请罗莱丹充当舞伴,他起初拒绝,随后终于与她翩翩起舞。乐曲再次呈现出轻盈优雅的情结。

8、终曲,缓慢地,G大调。第八小圆舞曲多次再现,同时穿插了七首小圆舞曲中的一些片段。 舞会后,阿迪莱德倚窗而坐,陶醉于夜来香这种自恋的花香中。罗莱丹手上拿着象征失望的金盏花,拿手枪企图自杀。阿迪莱德睁开眼,把插在胸前的红玫瑰丢在地上,投人罗莱丹的怀抱。

=========
《前奏曲》作于1913年,当时拉威尔是为了巴黎音乐学院的一次视奏考试而作的“试题”。虽然只有短短的27小节,可是当时要考生们即场弹奏出这首作品正确的气氛和音色,也是有相当的难度。这首a小调的作品充满了拉威尔最钟爱的各种那个七和弦和九和弦,偶尔闪烁而过的半音和声为这首音乐小诗填上魔法般的色彩。

=========
《水之嬉戏》作于1901年。这首表现水的作品特别精致,既有印象派特点,又有清晰的脉络,琴声给人以水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的感觉。乐曲描绘一柱清泉喷向天空,水花四溅,再跌入水中,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
《海顿之名的小步舞曲》作于1909年,是拉威尔为纪念海顿去世一百周年而作的作品。当代很多驻巴黎的著名音乐家也参与了这个纪念海顿的行动,如 Debussy、Dukas和D'Indy等作曲家也因此写作了他们的“海顿式”小步舞曲。然而拉威尔并没有试图去模仿海顿的写作风格,他还是按照一贯的“拉威尔音乐语言”来写作这首只有五十四小节的精致作品。他把海顿的名字巧妙地转化为这首作品主题动机的五个音。他把“H”理解为古日耳曼拼法的 “B”,A和D就按照本身的音名,然后Y和N就用音名D和G代表。因此,这首作品的海顿HAYDN五个音旋律主题动机就形成了:B-A-D-D-G。

=========
钢琴组曲《镜》作于1904-1905年间,由5首乐曲组成,都强调了绘画式的描写,其中的钢琴技巧不但崭新而且完整,又充满了趣味性。就如大题目所指,每一首都如“镜子”般反映出一幅生动的图画,反射出现实世界中不同的影像。这五幅音乐图画分别是《夜蛾》、《悲伤的小鸟》、《海上孤舟》、《小丑的晨曲》和《幽谷钟声》。

1、《夜蛾》这是一首和声色彩缤纷多变的乐曲,运用了大量的半音色彩。大胆的节拍变化和重叠节奏运用也成为这首作品的特色之一。作品一开始就用双手在高音声部描绘飞蛾颤动的翅膀在烛光下闪闪生光,断续而重复的渐强仿佛在描写飞蛾不断向着火光扑来扑去的情景。中间慢段落仿佛是一段哀歌,对飞蛾扑火命运的悲叹。

2、《悲伤的小鸟》拉威尔说这首作品他希望唤起的情景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可怜的小鸟迷失在黑暗寂静的森林。”两个重复音主题动机和装饰音风格回转音型描写了两种不同的鸟叫声。其余神秘的伴奏声部仿佛在模仿森林中寂静却神秘迷离的气氛。突然两下尖锐的鸟叫声仿佛惊醒了一颗大树上栖息的鸟群,乐曲突然由双手交替颤抖和弦奏出激动人心的高潮,模仿惊慌失措的鸟群突然飞起,散落去各个角落。乐曲再次堕入寂静中,开头孤单小鸟的叫声再次出现。尾声一段自由华彩写作般的闪烁段落由低至高至低,由慢至快至慢(犹如在漫无目的地寻找),最后逐渐消失在一段悲伤的结尾,隐约听到小鸟的幽幽的叫声已经飞到远处。

3、《海上孤舟》乐曲开头的右手旋律仿佛是代表了小舟,孤独地漂浮于海浪(左手琶音)之上。这首作品的主要素材就是琶音,拉威尔利用变化多端的琶音写作营造出海上变幻莫测的海浪,时而平稳荡漾、优雅如诗,时而气势澎湃、波涛汹涌。代表着小舟的凄美旋律不断以不同形象在不同声部出现,仿佛企图在变幻海浪声中保持生存。最后,最初的主题动机在主调上再现,小舟静静地在波浪中继续摇摆。

4、《小丑的晨曲》这首乐曲是从西班牙绘画中获取的灵感,拉威尔也在音乐中尽情地展露了他的西班牙Basque血统,尤其是作者日后改编的交响版本的配器,突显了他对西班牙民族风格的热爱。全曲都以西班牙的舞曲节奏支配着,一开始的活跃的节拍特点和模仿吉他装饰音的和弦仿佛是模仿小丑诙谐的舞步。中间抒情部分用朗诵调的语气刻画了小丑内心的悲叹。最后以辉煌灿烂的色彩重现了小丑在舞台上的形象。这首作品最受演奏者关注就是快速的重复音段落以及平衡四度的刮键,都属于拉威尔创新的炫技写作。

5、《幽谷钟声》这首作品描绘了山谷中传了各种不同的美妙钟声,有嘹亮而长的,有遥远而清晰的,也有断断续续而且模糊的。中间段落出现的八度旋律歌声优美感人,有着超然物外的思古美感。当歌声逐渐消失后,音乐又剩下只有钟声回荡的情景,逐渐远去。

=========
《夜之幽灵》作于1908年,是拉威尔根据贝朗特的诗歌而写的三首钢琴音诗:《水妖》、《绞刑架》、《幻影》,全曲结构像奏鸣曲的三个乐章。每首乐曲具有不同的音乐特色,《水妖》以旋律见长,《绞刑架》以和声取胜,《幻影》有极其复杂的节奏。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带有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这三首弥漫着浪漫主义神话色彩的钢琴音诗各具特色。

第一首《水妖》以凄美动人的旋律和波澜荡漾的“水之和声”见长。这首作品描写的是迷人的水妖向人类男子 倾诉爱慕之情,可是最终被拒绝的幽怨故事。乐曲的一开始就由左手唱出水妖迷惑醉人的抒情主题旋律,右手的重复和弦伴奏用变化多端的增和弦大和弦交替色彩描 绘出湖面水波连连的迷离景色,犹如是水妖从遥远湖底传出爱慕的歌声。这个幽怨的歌声接下来在不同的声部以不同方式出现,每次也配上不同的伴奏,描绘出诗中 “我泛起的水花打落在他的窗前”、“洁白的浪花”、“荡漾的水面留下我游过泛起的落叶痕迹”等等凄美的画面,时而哀怨,时而激动,让我们联想到水妖对青年 的各种诱惑和哀求。全曲的高潮由双手快速三十二分音符琶音奏出,波涛滚滚,心潮起伏。之后,音乐变得极为宁静,不过仍然听到波浪在隐约地翻滚着,水妖的歌 声旋律再次优美如诗的唱出,犹如是描绘诗中“她歌声结束后,哀求我戴上戒指,跟随她回去水底王国做她的丈夫——湖的国王”。接下来的四小节是全曲唯一没有 “水般和声”伴奏的单声部旋律,在右手缓缓唱出。这里没有了波浪的声音,只有沉重的语气,仿佛是诗中的青年对水妖说“我爱的是一位人间的女子。”这个无伴 奏的旋律一结束,双手突然开始连串波涛澎湃的快速琶音(“极度悲伤和愤怒的水妖听完,大声痛苦悲歌),逐渐慢慢减弱,最后以宁静的高音声部双手琶音模仿微 波荡漾中结束全曲(“苦笑伴着泪水,她逐渐消失在雨中,一道白色的水痕划过我黑夜中的窗户”)。

第二首《绞刑架》犹如是一部音乐恐怖绘画,描写了绞刑架上挂着的摇摇欲坠的尸首和落日黑暗景象的阴森气氛。全曲速度缓慢,一直要踩着弱音踏板,配合上织体 丰富而色彩凄凉的和声,营造出令人毛骨竦然的情景,犹如诗中所描绘的“落日使尸首显得更血红”的恐怖画面。乐曲中不断以不规则组合出现在不同声部的降B音 仿佛是诗中所描绘的“从远处传来阵阵的钟声”。最后一个段落,拉威尔在谱子上注明“把旋律稍微突出,毫无表情地演奏(un peu en dehors, mais sans expression)”。逐渐,钟声回到了高声部,左手奏出虚弱的主题,音乐在孤独凄凉的钟声里中结束。

第三首《幻影》中无论是高难度的钢琴技巧还是音乐所描写的邪恶诡异幻觉都是奇异而令人震撼的。Scarbo(幻影)其实是一只可怕阴险的侏儒精灵,他专门 在夜间突然狂笑(突强琶音和激烈的震音),恐吓人类,并且每次可以突然在黑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乐曲中突然而来的停顿描绘了他诡异的突然消失)。乐曲中迅 速的反复音,激烈的琶音,突然变化的织体以及强弱对比是钢琴演奏者面临最大的挑战。

=========
《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最初创作于1903年,本来是拉威尔参加一家音乐杂志《Weekly Critical Review》的参赛作品。这首作品当时竟然被取消了参赛资格,因为参赛作品要求是“一首不多于75小节的钢琴小奏鸣曲第一乐章”,可是拉威尔的第一乐章整整多了8小节,不符合要求。不过这个比赛最终也因为杂志社倒闭而不了了之。接下来的两年,拉威尔继续写作了第二和第三乐章,完整作品于1905年出版。

这首以古典的调性以及结构为原理的印象派作品再次展示了“拉威尔式音乐语言”趋于成熟。三个乐章都采用严谨而简洁的传统曲式与优美流畅动人的旋律交织而成,隐隐散发着17、18世纪法国古钢琴作品那种高雅清晰的特色。

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下行四度”主题旋律动机成为了贯穿三个乐章的灵魂动机,它在第二乐章里化身成为优美的上行五度(转位)旋律动机,在第三乐章就变成犹 如号角呼唤(horn calls)一般的上行五度动机。第一乐章采用了略加变化的奏鸣曲快板曲式(Sonata-allegro),更为精炼简洁。和声精致而变化多端,第一主 题的伴奏音型犹如行云流水,而第二主题的层叠式伴奏声部就突出了优雅清晰的法国式典雅。

第二乐章注明了是用“小步舞曲”形式写作,气质轻描淡写豪不做作。 拉威尔曾经向他的钢琴家朋友玛格丽特•隆(Marguerite Long)表示,这首小步舞曲“应该用贝多芬E-flat大调奏鸣曲Op.31 No.3的小步舞曲乐章速度演奏”。而且必须要强调主题旋律中的后半拍重音(upbeat accent)才能避免把这个高贵典雅的速度错误演奏成简单乏味的华尔兹。

第三乐章华丽炫目的技巧性写作把这套小奏鸣曲推上了一个生气勃勃的高潮。第一主 题是奔跑冲动的节奏,带着一股活跃的冲击力量,极具托卡塔(toccata)式的写作风格;第二主题赋予优美的旋律性,丰富的半音和声营造出更感性的色 彩。最后一段华丽辉煌的色彩和技巧展示将全曲的情绪带入最高潮。

=========
钢琴组曲《库普兰之墓》,于1914-1917间。此曲是拉威尔为纪念十八世纪的法国作曲家库普兰而作,包括前奏曲、赋格、福兰纳舞曲、利戈东舞曲、小步舞曲、托卡塔,分别献给他的六位在一战中牺牲的友人,“墓”的实质是“碑”。

第一首《前奏曲》流畅灵动的三连音长流不息,双手的旋律互相模仿,仿佛是一个混合了多种色彩的声音漩涡,带来令人舒畅无比的流动感。

第二首《赋格》虽然是用了复杂精密的三声部自由复调手法写作,却单纯地散发着简洁无暇的凄美色彩和丝丝冷静的高贵气质。

第三首《福兰纳舞曲》体裁来自一种古老的意大利民间舞曲,曾被库普兰多次采用于他的重奏组曲内。这个乐章也是整个套曲中最能明显突出拉威尔标志性写作特点之一,就是如何把古老典雅的传统舞曲格调与尖锐创新的二十世纪和声混合出超然独特的味道。

第四首《利戈东舞曲》来自法国普罗旺斯古老的舞曲。这个乐章共有三大段落,每段旋律开端虽然都采用了同样的回转音型动机,却展开了鲜明有趣的对比。第一段落是一首C大调轻快而典雅的舞曲,第二段是一首略带伤感的田园诗般亲切的C小调歌曲,而第三段落是第一段落的再现。

第五首《小步舞曲》弥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思古幽情,仿佛是一段对往事漫不经意的叙述,当中却经历了希冀、等待、焦虑、激动、失望、无奈、自怜等情感变化。这个慢乐章所营造出的高贵而悲凉之情美得让人心碎。

第六首《托卡塔》全曲技巧最难的乐章,活跃的主题由无穷动韵律式的短音符装饰而成,中间也不缺偶尔的抒情变化。乐章的结尾仿佛是要把整首套曲一直酝酿着的激情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在无限动感和热情中结束全曲。

==========
《古风小步舞曲》作于1895年,是拉威尔最早出版的作品,当时他还是一名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虽然这并不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可是这首短短八页的小步舞曲却毫无掩饰地预兆了拉威尔独有的作曲风格:传统与创新音乐色彩的完美调色。这首作品运用了欧洲十八世纪的传统舞曲结构和古老的音阶,配合上变化多端的半音和声色彩,形成一种优雅而清新的气质。

专辑曲目:
cd1
01.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02.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I. Modere - Tres franc
03.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II. Assez lent
04.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III. Modere
05.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IV. Assez anime
06.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V. Presque lent
07.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VI. Vif
08.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VII. Moins vif
09. Valses nobles et sentimentales: VIII. Epilogue. Lent
10. Prelude
11. Jeux d'eau
12. Menuet sur le nom de Haydn
13. Miroirs: I. Noctuelles
14. Miroirs: II. Oiseaux tristes
15. Miroirs: III. Une barque sur l'ocean (for piano)
16. Miroirs: IV. Alborada del gracioso (original for piano solo)
17. Miroirs: V. La vallee des cloches
18. A la maniere de Emmanuel Chabrier
19. A la maniere de Borodine

cd2
01. Gaspard de la nuit (Trois poemes pour piano d'apres Aloysius Bertrand): I. Ondine
02. Gaspard de la nuit (Trois poemes pour piano d'apres Aloysius Bertrand): II. Le Gibet
03. Gaspard de la nuit (Trois poemes pour piano d'apres Aloysius Bertrand): III. Scarbo
04. Sonatine: I. Modere
05. Sonatine: II. Mouvement de menuet
06. Sonatine: III. Anime
07. Le tombeau de Couperin: I. Prelude
08. Le tombeau de Couperin: II. Fugue
09. Le tombeau de Couperin: III. Forlane
10. Le tombeau de Couperin: IV. Rigaudon
11. Le tombeau de Couperin: V. Menuet
12. Le tombeau de Couperin: VI. Toccata
13. Menuet Antique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音乐】桑松·弗朗索瓦《拉威尔 - 钢琴作品》2CD. 2002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