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现场录音】吉列尔斯《贝多芬、斯克里亚宾、拉威尔》 2009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现场录音】吉列尔斯《贝多芬、斯克里亚宾、拉威尔》 2009
专辑名称:Beethoven Scriabin Ravel
钢琴家:埃米尔·吉列尔斯(Emil Gilels)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80.11.20、切尔滕纳姆镇音乐厅
发行公司:BBC Music
唱片版本:欧洲版
唱片编号:BBCL 4250-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吉列尔斯,演奏贝多芬、斯克里亚宾、拉威尔的钢琴独奏作品,这是1980年11月20日在英国切尔滕纳姆镇音乐厅的音乐会现场录音。吉列尔斯的演奏柔和明亮、表情细致,富有个性与热情。他那卓越的演奏技巧令观众心动不已,给人留下了镇定和内向的印象,音乐处理相当富有魅力。
==========
《D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作品10第三首,作于1798年夏。 一般认为这部钢琴奏鸣曲在作品10中,是最为杰出的作品。结构上又回到了初期的4个乐章,内容上更加深刻。相比作品10的前两部,此曲更为成熟、更有增进,技巧表现更合乎贝多芬的个性,深刻地表现了贝多芬内在的精神活动。作品结构采用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气势宏伟,第二乐章则表达了深刻的、带有悲痛的热情,而紧凑的末乐章则潜化着朝气勃勃的幽默感。关于这首乐曲,贝多芬曾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将正陷于悲哀里的人的心理状态,用各种光线和阴影的微妙变化来加以描绘出来。”这使得整首乐曲的性质奇异而神秘。
第一乐章,急板(Presto),D大调,2/2拍,奏鸣曲式。在结构上比以往的乐曲更有紧凑感觉。此乐章华丽灿烂而且明确有力、快速、内容丰富。呈示部第一主题开头上行音阶明确有力,势不可挡,紧接着是一段华丽流畅的快速小调旋律,奔涌不羁。第二主题节奏精致,秀出了优美的舞姿,并逐渐地热情起来。待快速旋律动机回归后音乐转为弱奏,柔声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第一主题的上行音阶和快速旋律二者交织行进,不断变换色彩,由弱至强,有力发展,充分表露炽热的情感。再现部以新的调性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中快速旋律再次唤起热情,以强和弦有力结束。
第二乐章,忧伤的广板(Largo e mesto),d小调,6/8拍,奏鸣曲式。这是在整个乐曲中最有紧张感的乐章,是一首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所有作品中,表现最深刻的作品。此外这也是贝多芬在钢琴奏鸣曲的独立乐章中,最后一次使用最缓板。呈示部第一主题为慢三拍节奏,步履沉重,表情悲戚而无奈。在断奏之上的第二主题则柔和温暖,给予不幸的人以慰藉。随后呈示部结束于几个不稳定的琶音。愤懑的重音和弦打破寂静,音乐进入展开部。第一主题动机越发沉重和艰难,第二主题的娓娓述说似乎也无济于事。这时在高音区出现飘忽的音符,像是不可企及的希望,与艰难的现实构成强烈对比。终于这个希望在一阵下行音符中破灭了。再现部到来,第一主题缩短重现,第二主题还原出柔美本质。长大的尾声中,展开部激昂的音调重又映现,然后第一主题动机在低音部奏出,中音部汩汩流淌着细腻的渐强的分解和弦。最终一切在展开部飘忽音符的下行中归于沉寂,只留下独行者孤单踟蹰的背影。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Menuetto, Allegro),D大调,3/4拍,三部曲式。由前一乐章阴郁的气氛一变而成为明朗的小步舞曲。像这类色彩的突变是贝多芬的特色之一。小步舞曲的主题是极为柔和的。这个乐章曲风明朗,一改前乐章的沉重。第一段主题轻盈曼妙,随着主题展开出现高低音部活跃的追逐和对应。第二段主题围绕着快速三连音大幅度地跳跃。第三段简略重现第一段后静静结束。
第四乐章,快板(Allegro),D大调,回旋曲式。其主题有发问的动机之感觉,据辛德勒说,贝多芬是用此动机来表现他的忧郁,并借以问自己:“这一下,你还忧郁不忧郁”。这个“忧郁”的动机不断发展,在尾奏中仍非常活跃,最后趋于平静地结束。结构为ABACABA。主题A由一个向上的疑问动机扩展而成,表达出一种困惑的心境。主题B快速奔流的音型给出了豁达开朗的答复。主题A第一次重现。主题C则以浓重的笔墨构成一段强有力的旋律。接下来主题A和主题B均在重现时略有发展。主题A第三次重现之后进入尾声,疑问动机依旧十分活跃,音乐最终静静地消逝于远方。
==========
贝多芬《降E大调变奏曲“英雄”》作品35,作于1802年。此曲结构较为特殊,是由引子、主题、十五个变奏及一个赋格所组成。降E大调,2/4拍,活泼的小快板的十六小节主题来自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终曲(贝多芬后来又将这个主题应用到《第三交响曲“英雄”》终乐章里)。全曲技巧艰难,具有交响乐的宏伟格局。
==========
斯克里亚宾《升f小调练习曲》作品8第二首,作于1894年。4/4拍,有力地随想曲风格。
斯克里亚宾《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2第一首,作于1887年,3/4拍,行板,单二部曲式。这是斯克里亚宾少年时的独白,旋律非常哀惋动人。
斯克里亚宾《五首前奏曲》作品74,作于1914年春,他去世前一年。这是他最后的一组前奏曲,反映出他已经把年轻时期最深爱的和声完全抛弃,彻底地陷入自己构造的神秘世界中。
1、悲痛得令人心碎的,3/4拍。
2、冥想风格的甚慢板,4/8拍。
3、悲剧性的快板,9/8拍。
4、缥缈不定的慢板,3/4拍。
5、宛如战斗般激烈的,3/2拍。
==========
拉威尔《水之嬉戏》创作于1901年,是献给他的恩师福雷的,这首作品是受李斯特《泉水边》和《艾斯特别墅的喷泉》的影响而创作的,1902年由维涅什在巴黎首演,并引起了轰动。作品具有令人目眩的高超钢琴技巧,正如钢琴家佩勒穆泰所说:“这一作品的出现,把钢琴这一乐器的表演技术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水之嬉戏》是单乐章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这首作品的结构借鉴了古典奏鸣曲的曲式结构,但从调性和规模等因素看与传统古典奏鸣曲的结构差别很大。
拉威尔的这首作品既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又具备了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其音乐结构是古典结构和革新结构的完美结合。他秉承着继承与创新的态度,对传统作曲技法进行再发展,创造性的运用了古典奏鸣曲式。《水之嬉戏》是拉威尔早期创作的具有标志性的重要作品,是其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首部作品,在钢琴艺术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拉威尔《丑角的晨歌》作于1904年,此曲是钢琴组曲《镜》第四首,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由复三部曲式构成。音乐是从西班牙绘画中获取的灵感,以西班牙的节奏支配着,是一首西班牙风格的乐曲。一开始的节奏仿佛是丑角蹒跚的步态,同时从中引出一支旋律来刻画丑角形象。中间部分用朗诵调表现丑角内心的悲叹。最后仍以丑角的形象结束。
==========
普朗克《田园恋歌》作品45,作于1917年。此曲安静且带有神秘色彩,旋律上区别于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普朗克运用自己的现代作曲技法,加入了许多装饰音,用和声琶音作为基调,勾画出像绘画作品中不同颜色的线条,使这首作品呈现典型的新古典主义的特色。
专辑曲目:
01.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1. Presto
02.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2. Largo e mesto
03.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3. Menuetto. Allegro
04.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7 in D major Op.10 No.3 - 4. Rondo. Allegro
05. Beethoven / 15 Variations and a Fugue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E flat major Op.35 'Eroica Variations'
06. Scriabin / 12 Etudes Op.8 No.2 in f sharp minor
07. Scriabin / 3 Pieces Op.2 No.1 Etude in c sharp minor
08. Scriabin / 5 Preludes Op.74 No.1 Douloureux dechirant
09. Scriabin / 5 Preludes Op.74 No.2 Tres lent, contemplatif
10. Scriabin / 5 Preludes Op.74 No.3 Allegro drammatico
11. Scriabin / 5 Preludes Op.74 No.4 Lent, vague, indecis
12. Scriabin / 5 Preludes Op.74 No.5 Fier belliqueux
13. Ravel / Jeux d'eau
14. Ravel / Miroirs No.4 Alborada del gracioso
15. Poulenc / Pastourelle, FP 4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