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大哥 发表于 2024-6-6 08:46:22

【古典音乐】音乐家合奏团《阿尔比诺尼 - g小调柔板、奏鸣曲、协奏曲》 1992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音乐家合奏团《阿尔比诺尼 - g小调柔板、奏鸣曲、协奏曲》 1992

专辑名称:Albinoni - Adagio Sonata & 3 Concertos
演奏家:Maria Teresa Garatti(管风琴)
   Evert van Tright(双簧管)、Roberto Michelucci(小提琴)
演奏乐团: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 Musici)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66
发行公司:Philips
唱片版本:Prestige Collection
唱片编号:428 657-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与管风琴家加拉蒂、双簧管演奏家确莱特、小提琴家米凯卢奇合作,演奏阿尔比诺尼《g小调柔板》、《g小调奏鸣曲》、《第二双簧管协奏曲》、《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I Musici)1952年,12个年轻而又前途光明的意大利音乐家聚在一起,他们主要来自罗马而且大多数取得了意大利国立圣塞西利亚学院的硕士学位,萌发了创立一个独特的室内乐团的想法。这个乐团将包括6名小提琴手、2名中提琴手、2名大提琴手、1名低音提琴手和1名大键琴手,创立的初衷是复兴弦乐曲库,特别是意大利艺术史上18世纪作曲家的作品。

他们精心挑选了一个简单而又好听的名字“I Musici”(意大利语,意为“音乐家”)。深思熟虑之后他们还决定这个乐团将没有指挥,以便在排练和音乐会上这12名成员和朋友可以建立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在乐谱的技术处理和诠释方法上达成一致,最终建立一种超越传统却出人意料和谐的程序。极具纪念意义的是,1952年4月当他们在意大利广播电台排练时,指挥家阿图罗·托斯卡尼尼听了他们的演奏之后对记者和音乐界的名人进行了一次热情的赞美,并且在他自己的画像上签上了“全世界最好的室内乐团”,送给了这个新乐团。

音乐家合奏团自始至终保持着优秀的品质,是因为汲取了乐团中所有独奏家的精髓——每一个个人和不同乐器风格的结合——因此他们的演出总能达到形式和音色上的完美平衡。其室内乐演奏和恒久不变的乐声是半个世纪以来乐团成员全身心奉献后的专利,是对每一位作曲家风格和品位的充分尊重,与此同时,不同于学院派教条主义的是对于乐曲的一种自由的诠释。他们发展和演绎了众多传统和教条时代下的作曲家的热情和情感,并且将他们高尚卓越的艺术传播成一种全球性的不灭的信息。

=========
为弦乐器及管风琴而作《g小调柔板》其实基本上是现代音乐学者雷默·贾佐托(Remo Giazotto,1910-1998)的创作。贾佐托是一位研究阿尔比诺尼音乐的权威,曾在佛罗伦斯大学音乐系任教,在世时将阿尔比诺尼、维瓦尔第的作品编修目录。他于1958年出版《g小调柔板》时声称,是在德累斯顿萨克森州立图书馆的废墟中(它于1945年2-3月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中被摧毁)发现了一些草稿碎片,上面只有一小段的旋律开头及数小节的数字低音部分,贾佐托认为这些碎片可能是来自阿尔比诺尼一套未曾被发现的“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或“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中的慢板乐章,年份约为1708年。后来他根据这些碎片,重新整理及补遗后,把作品称为“为弦乐及管风琴所写《g小调柔板》,根据阿尔比诺尼的两个音乐概念和数字低音”,同时为作品作版权保护。

作品面世后,大众很快便接受了这首音乐,然而当时却鲜有对这作品的来历提出质疑。事实上,贾佐托也从来都没有公开交待过这些“碎片”的真实性,亦未有公开展示过这些碎片。当他于1998年死后,曾有人尝试在萨克森州立图书馆内翻查,却无法找到贾佐托所指的碎片的任何正式记录。乐曲是否真的出自阿尔比诺尼手笔开始引起质疑。一位曾担任贾佐托助手的音乐学者Muska Mangano曾力指碎片确实存在过,不过现时音乐界学者普遍都认为,无论碎片存在与否,都无损乐曲是由贾佐托所创作的事实。也许那些从瓦砾中得到的片段已经组织不起完整的音乐,而贾佐托想让人们记住这位大师,并且他成功了。

贾佐托将作品寄托于“阿尔比诺尼”名下,人们也习惯了称呼“阿尔比诺尼的柔板”,但是在这个甚少有巴洛克风情的作品中,我们勿忘要将贾佐托托的名字并列着写上。

柔板在低沉的气氛中开始,管风琴传达使人倍感神圣又压抑的情绪。听者被赋予了贾佐托昔日的视角,于悲凉的弦乐主题中仿佛看到了那一幕幕断壁残垣和硝烟弥漫。在那场二战的轰炸中,存放阿尔比诺尼资料的图书馆被炸毁,我们的学者致力于追寻那些大师的足迹,如今却只能得到这无比的凄怆和悲哀场面。

穿插在管风琴当中,小提琴还在默默的歌唱,指引那个主题时不时的绽放出无比的优美,直到琴声忽而延续到独奏当中,却又仿佛丢失了旋律色彩。在管风琴的奏鸣声中,主题又被悄悄的拾起,引出一个新的发展部分。可是音乐走向更加惆怅和无奈,竟至能听到学者的悲叹:在这破碎的乐谱上,我已殚精竭虑,那些大师的旋律,从此不知所踪。

=========
《双簧管协奏曲》是阿尔比诺尼于1722年完成的,是由十二首协奏曲构成。在这十二首协奏曲中,阿尔比诺尼依序突显了小提琴、双簧管等,其编制上是四部弦乐合奏与独奏乐器,再配上巴洛克时期代表性乐器——大提琴的数字低音,它的形式可以说是五重奏奏鸣曲形式,然而阿尔比诺尼仅将独奏乐器从一组乐器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这一支支动人的协奏曲。

一般公认,《d小调第二双簧管协奏曲》作品9第二首,是作品9这一系列协奏曲中最令人所喜爱的,它有着维也纳的风情、宁静祥和的感受、光辉灿烂的音乐,如千面女郎般的风情万种。因此被演出的频率是十二首之冠。乐曲共三个乐章。

在这首协奏曲里,阿尔比诺尼几乎是采用歌唱的概念来写作:乐队给予简洁的伴奏,烘托起双簧管,唱出抒情的咏叹调。歌唱主题十分优美,经过明、暗的呈现,推出带有叙述性的“副歌”主题,似乎是一段告白,绵长又深情的。同样的明暗对比之后,歌唱主题再现,衔接起副歌中的高潮,以一小段花腔和饱满的情绪结束。

=========
为弦乐器及数字低音而作《g小调奏鸣曲》作品2第六首,约作于1700年。呈献给曼都瓦公爵斐迪南·卡罗。

第一乐章,柔板,g小调,4/4拍子,第一小提琴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第二乐章,快板,g小调,4/4拍子,是首五声部的赋格曲。

第三乐章,庄板,b大调,3/4拍子。

第四乐章,快板,g小调,12/8拍子,是一首五声部赋格曲。

专辑曲目:
01. Adagio for Strings and Organ in g minor
02. Oboe Concerto in d minor Op.9 No.2 - 1. Allegro e non presto
03. Oboe Concerto in d minor Op.9 No.2 - 2. Adagio
04. Oboe Concerto in d minor Op.9 No.2 - 3. Allegro
05. Sonata for String & Continuo in g minor Op.2 No.6 - 1. Adagio
06. Sonata for String & Continuo in g minor Op.2 No.6 - 2. Allegro
07. Sonata for String & Continuo in g minor Op.2 No.6 - 3. Grave
08. Sonata for String & Continuo in g minor Op.2 No.6 - 4. Allegro
09.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 & Continuo in A major Op.9 No.4 - 1. Allegro
10.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 & Continuo in A major Op.9 No.4 - 2. Adagio
11.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 & Continuo in A major Op.9 No.4 - 3. Allegro
12.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 & Continuo in F major Op.9 No.10 - 1. Allegro
13.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 & Continuo in F major Op.9 No.10 - 2. Adagio
14. Concerto for Violin, String & Continuo in F major Op.9 No.10 - 3. Allegr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音乐】音乐家合奏团《阿尔比诺尼 - g小调柔板、奏鸣曲、协奏曲》 1992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