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又如何 发表于 2024-6-10 08:42:40

B 【古典音乐】高威《莫扎特 - 长笛协奏曲》 1997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高威《莫扎特 - 长笛协奏曲》 1997

专辑名称:Mozart - Flute Concertos & Concerto for Flute and Harp
演奏家:詹姆斯·高威(James Galway,长笛)
      玛丽莎·罗芙莱斯(Marisa Robles,竖琴)
协奏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
指挥:内维尔·马里纳(Neville Marrin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长笛
录音时间:1995.9.29-10.1、英国、沃特福德大剧场
发行公司:RCA、BMG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BG2 6825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长笛演奏家高威与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莫扎特的两部《长笛协奏曲》;与竖琴演奏家罗芙莱斯合作,演奏莫扎特《长笛与竖琴协奏曲》。高威的演奏清雅优美、技巧高超,他那独特的音色、高深的音乐修养,加上圣马丁室内乐团甜美而富有润泽感的协奏,将莫扎特作品的织体和层次诠释得条理清晰,凸现出迷人的魁力和高雅的艺术情趣。

==========
《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K.313,作于1778年。此曲以旋律优美而著称。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G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乐队合奏堂皇有附点节奏的第一主题,重复后第一主题以轻声呈示。主奏长笛先表现第一主题,插入E小调插入句后,展开华丽的快速乐段,迈向D大调第二主题,这个呈示部以第二主题音型形成尾声来收尾。发展部由长笛继承原由小提琴演奏的呈示部尾声快速音群,然后有一段呈示小提琴演奏技巧的乐段,进入再现部。两现部第一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再由主奏长笛装饰再现。插入句部分移调成C大调,第二主题用主调在高音域再现,根据第一主题音型用合奏处理成华彩,最后以呈示部尾声音型而结束。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慢板,D大调,奏鸣曲形式。这个乐章由两支长笛替代两支双簧管。以装弱音管的弦乐与圆号齐奏呈示引子音型,长笛与小提琴奏出柔美的第一主题,经推移部,在弦乐、长笛、圆号以引子音型诱导下,主奏长笛再奏第一主题,再奏A大调的第二主题,第一小提琴与主奏长笛追逐,进入总奏的呈示部尾声。发展部短小,主要使用第二主题的变形。再现部按呈示部原型,第一主题后第二主题以主调再现,然后是华彩,最后以第一主题结尾。这个乐章因复杂,他后谱了朴素简单的C大调行板K315(285)来替代。

第三乐章,回旋曲,小步舞曲速度,G大调。在两声部小提琴伴奏下,主奏长笛呈示主要主题,乐队重复。经过部先由弦乐,接着主奏长笛奏快速音群。第一副主题先由第一小提琴呈示,然后与主奏长笛追逐下呈示。再由主奏长笛奏快速音群,华丽地发展,主要主题第二次由主奏长笛表现,合奏重复,第二副主题主奏长笛以E小调表现,经过部主奏长笛炫耀华丽的技巧。然后再出现主要主题及第二副主题,第四度出现的主要主题以变奏表现,主奏长笛又奏技巧化的经过部,合奏重复而结束。

==========
《D大调第二长笛协奏曲》K.314,约作于1778年1月。这部长笛协奏曲实际上是《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的改编版,全曲比《C大调双簧管协奏曲》高出一个音,但添加了音型化的变奏。

第一乐章,明快的快板,D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轻快的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双簧管呈示,接着以主调呈示第二主题,以长笛上行音型与小提琴结束音型告一段落,主奏长笛在应答乐句引子引导下进入。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呈示,主奏长笛吹16分音符快速音群,再次重复引子音型,以尾调呈示第二主题。发展部以主奏长笛奏出弦乐演奏过的引子与快速音群,乐队与之交替。再现部完全按原型,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再现,主奏长笛再现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不太慢的行板,G大调,奏鸣曲式。弦乐以庄严地气氛开头,主奏长笛奏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则以属调,由长笛与第一小提琴追逐下呈示。经中段后,再现部省略了第一主题,直接再现第二主题,然后,华彩乐段以开头的庄严音型结束。

第三乐章,快板,D大调,变相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主奏长笛呈示,乐队重复,在双簧管与圆号引导下,长笛呈示新音型,小提琴呈示出风格与调性都与第一主题相同的第二主题。主奏长笛以主调、以第一主题进入发展部,华丽的快速音群。再现部亦由主奏长笛再现第一主题,乐队反复后,再现第二主题,主奏长笛预先以对话方式重复第一主题。插入长笛华丽的快速音群后,第一主题第三次出现,华彩乐段之后是终结部。这个乐章的第一主题,后来用于歌剧《后宫诱逃》中第十二曲布伦德咏叹调《多么高兴》。

==========
《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作于1778年4月。此曲是莫扎特应驻伦敦的法国大使济尼公爵及其女儿之邀而创作,让公爵父女在公爵女儿结婚庆典上共同演奏,旨在表达其父女的感情良好。此曲是一部祝贺用曲,既典雅又具有生动的表情。这部协奏曲既是长笛与竖琴完美绝伦的组合又是二重协奏曲题材的典型样板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长笛和竖琴曲目中的佳作。它实际上是二重奏,是两个富有表现力的独特的乐器的相互倾诉和与交响乐队的倾诉。

长笛和竖琴,也许是天下音色最美的两种乐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作为协奏曲的主奏声部,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匪夷所思。然而莫扎特却是无所不能,他不仅如此做了,而且还做得非常漂亮。这是一部清新流畅,抒情性非常强的作品。乐曲的主题均由独奏的长笛与竖琴奏出。长笛与竖琴以对话的形式,在清新优美的旋律基础上,还包含有丰富的华彩与演奏技巧。莫扎特极其精妙的乐思与作曲技法,使得整部协奏曲达到了一种简时不陋、繁时不乱的至高境界。曲中竖琴紧随长笛而作即兴嬉戏之状,真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莫扎特在此为长笛所写的乐思实在要令人想起碧蓝天空之下,具有英武气质的牧人一笛在手,便可将白云吸引得卷舒而来。不知大师当时有无想到过人类与自然的永恒关系问题,不过,慢乐章那悠扬的笛音响起,竟使人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孤独,寞寞长天之下只有长笛优美的声音及竖琴的追随在旷野上回荡,这里岂非有一种亘古难解的愁结?

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无比的旋律,演绎这部作品的难点是怎样抵制无休止的华美音符的诱惑,既达到乐器与乐队音色的和谐统一,又能发挥出主奏乐器各自独特又生动鲜明的歌唱性特点,找出这个平衡点。法国长笛大师让-彼埃尔·朗帕尔、竖琴大师莉莉·拉斯金合作的这次录音,非但技艺卓绝而且兴意盎然、默契无间;1963年的录音传递出一种清丽绝俗的音色,在众多演奏录音中也算是数一数二了。

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有两个呈示部。以演奏C大调分散和弦的第一主题始,以协奏曲常用的方式发展,第二主题在原调下,分配给圆号、双簧管、小提琴、中提琴等,经华丽的尾声引出主奏乐器的呈示部,在竖琴的琶音铺垫下长笛奏主旋律,第一主题结束后转成属调,在第二主题之前有长笛奏副主题。第二主题由竖琴与长笛分别表现后,经快速音群而进人发展部。发展部以A小调的柔美旋律为中心,长笛颤音以渐强方式重复一遍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在竖琴分解和弦伴奏下,长笛的副主题与第二主题都以原调复现,在四六和弦上经过华彩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行板,F大调,省略发展部的奏鸣曲式,只用弦乐伴奏,柔美的第一主题与属调上的两个第二主题一一呈示之后,插入一段竖琴流畅的音群,3支旋律回到原调再现后,经华彩乐段,以弱音消失。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C大调。主题先由弦乐表现,管乐重复,合奏主部后,竖琴以新的独奏主题登场,由长笛引出G大调旋律。第一插句在弦乐帮助下,由长笛展示,竖琴重复。第二插句为F大调。对用过的素材作发展处理。第一插句以原调再现,经由合奏中的开头动机形成的经过部,引出华彩,回旋主题第三次再现,最后主和弦以强奏华丽地结束。

专辑曲目:
01. Flute Concerto No.1 in G major K.313 - 1. Allegro maestoso   
02. Flute Concerto No.1 in G major K.313 - 2. Adagio ma non troppo   
03. Flute Concerto No.1 in G major K.313 - 3. Rondo: Tempo di menuetto   
04. Flute Concerto No.2 in D major K.314 - 1. Allegro aperto   
05. Flute Concerto No.2 in D major K.314 - 2. Adagio ma non troppo   
06. Flute Concerto No.2 in D major K.314 - 3. Rondeau: Allegro   
07. Concerto in C major for Flute, Harp & Orchestra K.299 - 1. Allegro   
08. Concerto in C major for Flute, Harp & Orchestra K.299 - 2. Andantino   
09. Concerto in C major for Flute, Harp & Orchestra K.299 - 3. Rondeau: Allegr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古典音乐】高威《莫扎特 - 长笛协奏曲》 1997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