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mif 发表于 2024-6-22 08:09:48

B 【古典音乐】契达申科《肖斯塔科维奇 - 第六、七、九交响曲》2CD. 2005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契达申科《肖斯塔科维奇 - 第六、七、九交响曲》2CD. 2005

专辑名称:Shostakovich - Symphonies No.6,7 & 9
演奏乐团:科隆古泽尼希管弦乐团(科隆爱乐乐团)
指挥:迪米特杰·契达申科(Dmitrij Kitajenko)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2005
发行公司:Capriccio
唱片版本:德国版SACD
唱片编号:71033/34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契达申科指挥科隆古泽尼希管弦乐团,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第六、七、九交响曲》。

===========
《b小调第六交响曲》作品54,作于1939年。因前作《第五交响曲》备受斯大林批判,为挽回地位,《第六交响曲》写得相当抒情、愉悦,第三乐章隐约能够听到肖斯塔科维奇喜爱的罗西尼《威廉泰尔》序曲主题,终曲相当热闹,宛若进行曲般来到高潮且果断的结束,首演大获好评。

此曲共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的长度比之后的两个乐章的总长度还要长。值得留意的是,三个乐章均采用了ABAB的结构(可称为没有发展部的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慢板,4/4为主。这个乐章充满焦虑和绝望,音乐似乎从未前进。它有着阴郁的主题、复杂的和声和英国管、单簧管、大管和低音弦乐器奏出的暗沉音色。在严峻的开头后,英国管奏出悲哀的葬礼进行曲式动机,之后是在固定低音上由独奏长笛主奏,华彩般的沉思乐句。乐章以葬礼进行曲的再现结束。

第二乐章,快板,3/8。此乐章为关系较远的d小调,音乐如同风车的急转,表现了变幻多样的感情色彩:讥讽、英雄风格、幻想与黑暗。

第三乐章,急板,2/2,中段为3/4。这是一首带有加洛普舞曲风格的乐章,而A段的内结构亦采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第一小提琴奏出轻快的主题,甚有罗西尼《威廉·泰尔》序曲的影子(作曲家后来在《第15交响曲》中更将原旋律直接套用),是引用第一乐章中的第二部分旋律。木管乐则作出呼应;副题部分则以模仿主题而作出变化,包括调性,旋律方向或逆向行走等。过场后进入B段三拍子的乐段,先由低音乐器奏出连续的四分音符,乃来自第一乐章第一部分,及后中提琴及小提琴依次序加入,并将持续的四分音后再加上带附点及“短长”节奏的第二主题,圆号及大提琴随即回应,小号的过场带至木琴、木管和弦乐为主的第二副题,并在急速的上行音阶和定音鼓的独奏中进入第一个高潮。经过第二副题转调重现后,气氛趋向平静,巴松管、长笛、双簧管和短笛先后出现独奏乐句,最后由独奏小提琴总结并重回A段。经过大提琴的简短过场后,由一下三角铁敲响起,木管将主题转为大调,弦乐虽然试图作出干扰,但铜管乐最后把调性拨回,并进入改以2/2拍子及经增值后的B段主题为素材的终结段,营造出如《第五交响曲》终曲的热闹,但多一份欢跃感的进行曲,铜管和敲击将乐曲带到另一个高潮,并且果断地结束。

==========
《C大调第七交响曲》作品60,作于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于同年12月27日完成。肖斯塔科维奇将此曲题献给自己的出生和成长地——受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因此有副题“列宁格勒”。这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15部交响曲中,演奏时间最长的一部,获得1942年“斯大林奖”一等奖。

第一乐章,稍快板,4/4为主,是整部交响曲中最长的一个乐章。采用了传统的奏鸣曲式,但结构和篇幅均大幅地扩充。开头由弦乐五部的齐奏弹奏第一旋律,营造战争前繁盛的列宁格勒。管乐随后加入,气氛略带威风凛凛。然后是进入一段较长而宁静的乐段,由长笛及弦乐低音所主导。孤独而阴沉的音色,带出后来不安的“入侵”发展部。 这段是由小鼓重复奏出两小节长的节奏所主导,在整个发展部中,小鼓的节奏从没有停顿过(全个段落小鼓手共奏这节奏动机超过一百次),这个小鼓节奏代表了对列宁格勒步步进逼的德国军队。各乐器分别奏出一段长20小节的重复旋律乐段(另外2小节小鼓过场),并且加入不同的演奏手法,例如第一次只是长笛的独奏;第二次则是长笛和单簧管的呼应;及后又有主调伴奏,铜管乐模仿空袭警号等等,重复旋律乐段共有十二次,而最后一次重复,铜管的最强奏中带到再演部,乐队重新演奏第一主题,但以小调奏出,及后又回复至平静的气氛,然而小鼓声远远的再度传出,暗示列宁格勒已遭德军所包围。

第二乐章,中板,4/4为主,中段为3/8为主,是整部交响曲中演奏时间最短的乐章。典型的简单三段体式。肖斯塔科维奇曾经将这个乐章标题为“记忆”,但正式出版时却将标题删去。作曲家以这个带有谐跃曲风格的乐章作为一个间奏,先由弦乐奏出一个活泼但安静的主题。在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节奏引领下,两部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并有如赋格的对答,带领双簧管独奏在高音区重复著主题旋律,英国管、巴松管、大提琴等亦先后加入,在小提琴的拨弦中,高音单簧管带入急燥而带尖锐的中段,其他管乐器及敲击乐(木琴、铃鼓)亦互相穿插加入,弦乐亦紧奏其后,乐队进入全个乐章的高潮。小提琴及单簧管的齐奏渐渐将气氛带回安静,并重新带引回第一部分的旋律。不过很快就由低音单簧管在高音木管、弦乐拨弦和竖琴的衬托中奏出全新的主题,而伴奏所弹奏的节奏型,令人回想起第一乐章的重复旋律乐段,不过风格则截然不同。接着小提琴重新再将呈现部的音乐动机带回,并在大提琴的伴奏中徐徐结束。

第三乐章,慢板 - 最缓板 - 果断的中速,3/4为主,直入。作曲家最初把本乐章定名为“我国的广阔的天地”。开头部分尽量维持较弱的声量,先以高音单簧管为首的管乐长音前奏,引领两部小提琴奏出一段具华彩风格的独奏主题。作曲家指这段音乐代表了流经列宁格勒的涅瓦河及其海堤沿岸。接着由长笛、大提琴和小提琴在弦乐拨弦中奏出副题及相关的变奏。开头的旋律动机再次出现,小提琴在符点节奏上逐渐地增强和加快,直接带入速度为"果断的中速"的中段。以低音弦乐和巴松管的四分音伴奏中,小提琴弹奏以增长版的符点“长短二音”节奏——作曲家惯用的节奏型为主的新主题。及后再加上由圆号和中提琴首先带出的切分音节奏,营造出各声部间互相抗衡的混乱景象,后来再加入八分附点节奏后,四个声部间的角力就更为显著(尤其是小鼓及附加铜管乐队加入后)。惟这个角力很快又被木管乐的长音所取缔,速度回复最初,乐曲亦重新返回开首部分,但以近乎倒序的方法处理。在最后一段小提琴华彩乐段后,低音木管乐再次吹奏出长音和弦,并在拨弦、定音鼓滚奏和锣声中,直接进入下个乐章。

第四乐章,不太过分的快板 - 中速,2/2及3/4为主,中段为3/4,末段为4/4及5/4交替。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的长音中,小提琴奏出带神秘感的旋律,间中被大提琴的附点节奏所打断-这个符点节奏亦作为引伸为下一个主题动机的过场。同时双簧管、圆号和定音鼓奏出了连续的“三短一长”节奏型——有如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弦乐再接着先前大提琴的过场乐句加以发展,声量渐渐增强,乐曲慢慢过度至进行曲模式,由小提琴和木管乐器所主导下,乐队表现了有力的齐奏。小鼓及附加管乐团再次奏出“命运动机”带动第一个高潮,亦是和第一乐章中的侵略者小鼓节奏作出强烈对比。然而,乐曲随即转慢,变成一首有如萨拉班德舞曲的挽歌,似乎是对这场围困中的死者的一个悼念。第一乐章中的慢板旋律变奏重新被唤起来,及后木管乐器及铜管乐器依次加入,在保持缓慢且深沉的气氛下,声量慢慢的被调高和变得激昂。“命运动机”的变奏型在弦乐器上不断重复出现,当附加管乐团及敲击乐器加入后,全国乐队进入了最后的高潮,弦乐和木管继续奏出包含“命运动机”、具节奏性的乐段,而铜管乐则吹出第一乐章最开头的主题旋律,象征列宁格勒的人民最后能战胜敌人,重新回到以往引以为傲的光景,最后以定音鼓的两小节独奏段落中,以最强劲的音量结束。

==========
《降E大调第九交响曲》作品70,作于1945年。此曲原目的是庆祝苏联在二战时期战胜纳粹德国,但实际结果却与最初目的大相径庭;肖斯塔科维奇的最初构思,本来打算以一部大规模乐队及加入独唱和合唱的作品,作为《战争三部曲》(即第七、八、九交响曲)的终结。当初斯大林也期望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九交响曲》能和贝多芬、马勒、舒伯特的《第九交响曲》一样具规模。另一方面,肖斯塔科维奇很早以前曾提及过想撰写一部有合唱成分的交响曲来献给列宁(他的《第六交响曲》一度盛传就是“列宁交响曲”,但最终没有实现),所以斯大林有这样的期望自然是非常合理。但最后的产物,却是短小、轻快而精焊的作品,与之前宏大的、史诗般的、有着悲剧英雄气息的《第七、八交响曲》大不一样。结果这个被视为“开玩笑”的作品再次触怒了斯大林,此曲于1946年曾角逐“斯大林奖”不但落选,同时令斯大林借一套带讽刺性的剧作,找来日丹诺夫进行文化界整顿,更于1948年对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进行另一次的谴责。他的《第九交响曲》连同《第六、八交响曲》同被禁止演出,直至1955年才解禁。

此曲处处流露古典时期海顿式的风格,令人有活泼、愉快的感觉。肖斯塔科维奇把此曲评论为一部“愉快的小品”。最后三个乐章为不间断演奏。

第一乐章,快板,2/2(中途也有3/2,3/4等拍子变化)。小提琴一开始奏出轻快的第一主题,经过长笛、双簧管和弦乐互相对答后,由铜管乐器及敲击乐的军队节奏引出短笛的第二主题,后来小号重复吹奏后全乐队重新弹奏呈示部一次。发展部是由弦乐和铜管的四分音伴奏所带出,大提琴后奏出新的副题后,乐曲进入不稳定的音调,小号以小调奏出呈示部的第二主题,加上步操般的小鼓节奏型制造出一份不的情绪。低音声部的小调呈示部第二主题和第二副题互相交配,弦乐及小鼓的军队步操节奏越来越强烈,不安而短暂的过场将乐队再次带回再现部,第一主题以全体乐队奏出,很快便转入以大调形式出现的第二副题,再直接进入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负责旋律,低音铜管作伴奏。尾段先后由单簧管重现第一主题,及后短笛加以变化,在小提琴带回第二主题片段(这次以减和弦演奏)及小鼓的步操声下,最后乐队却又返回以完全终结式结束。

第二乐章,中板,3/4。单簧管在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的拨奏下,吹出宁静而甜美的第一主题,长笛、巴松管及后互相对应,其他木管亦相继加入,从长笛的独奏转入带不安的弦乐中段,木管高音区奏出另一个尖锐的副题,两个旋律彼此互相制衡着。一段短暂的小提琴十六分音符节奏过场,长笛重新返回第一主题,及后在圆号的带领中,弦乐以高八度的重提中段的旋律,结尾部分由不同的弦乐器拉出十六分旋律,引领长笛把第一主题的片段一个又一个的弥留不散的重现,然后由短笛带出最后的一个动机后,以弦乐拨弦结束。本乐章一直都保持宁静的气氛。没有激烈的情绪爆发出来。本乐章只使用木管乐器、四支圆号及弦乐器,其中第2长笛及短笛只负责极少部分。

第三乐章,极快板,6/8。单簧管先奏出第一主题,连同短笛及长笛重复演奏,弦乐短小的第二主题由单簧管接力演奏,经过铜管乐的过场后乐队返回第一主题。然后铜管另一个互相对应使乐曲带入中段-是第1小号的独奏,再配以弦乐的(ti-tiri-tiri)节奏;然后圆号、巴松管及大提琴在小鼓及弦乐的伴奏中带出另一个旋律,接着是夹杂第一和第二主题片段的不稳定过场,以及由圆号、单簧管和弦乐的过场段落后,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齐奏将速度渐渐减慢,并转弱直达至下一个乐章。

第四乐章,缓板,2/4。本乐章视为一个间奏部分,全乐章只得34小节,只占两页总谱。长号及大号吹出沉重的A音减三和弦分解,响起吊钹后,第一巴松管在中提琴及低音提琴的长音中,在高音区吹奏著忧伤的华彩乐段。长号及大号再次响起,第二次则以A音减七和弦出现,及后第一巴松管吹出另一个华彩乐段,伸延部分由弦乐长音衬托下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第五乐章,稍快板 - 快板,2/4。承接上一乐章的降C长音,巴松管立即吹出第一主题,并由第一小提琴以八度重复演奏。紧接是双簧管、长笛及短笛接力奏出第二主题,很快木管乐便带回第一主题。在双簧管及巴松管一个模仿第一主题的过场后,弦乐带入由符点及十六分音符串的副题旋律。过场后,大提琴的不协调化主题和木管的副题互相交缠在一起,并且进入较长的减和弦过场部分,在小号的引领中,全体乐队以威武的姿态,由小号、长号及大号奏出第一主题,接着小鼓的步操军乐引领高音木管和第一小提琴奏出中段副题旋律,小号则同时吹奏富节奏性及独奏性强的新旋律。突然间整个乐队都停住,原来是要进入加快了节奏的结尾部分,是以第一主题和中段过场的片段所组合而成,弦乐和木管乐的互相对答,最后引领全体返回降E大调终止式结束。

专辑曲目:
cd1
01. Symphony No.6 in b minor Op.54 - 1. Largo
02. Symphony No.6 in b minor Op.54 - 2. Allegro
03. Symphony No.6 in b minor Op.54 - 3. Presto
04. Symphony No.7 in C major Op.60 - 1. War. Allegretto
05. Symphony No.7 in C major Op.60 - 2. Memories. Moderato (poco allegretto)

cd2
01. Symphony No.7 in C major Op.60 - 3. My native field. Adagio
02. Symphony No.7 in C major Op.60 - 4. Victory. Allegro non troppo
03. Symphony No.9 in E flat major Op.70 - 1. Allegro
04. Symphony No.9 in E flat major Op.70 - 2. Moderato
05. Symphony No.9 in E flat major Op.70 - 3. Presto
06. Symphony No.9 in E flat major Op.70 - 4. Largo
07. Symphony No.9 in E flat major Op.70 - 5. Allegretto - Allegr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古典音乐】契达申科《肖斯塔科维奇 - 第六、七、九交响曲》2CD. 2005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