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现场录音】李赫特《舒伯特、巴托克、席曼诺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 2009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现场录音】李赫特《舒伯特、巴托克、席曼诺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 2009
专辑名称:Schubert Bartok Szymanowski Prokofiev
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70.12.7、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
发行公司:BBC Music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BBCL 4265-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演奏舒伯特、巴托克、席曼诺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独奏作品。这是1970年12月7日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录音。这是一场让钢琴爱好者垂涎欲滴的传奇音乐会,因为李赫特这位才华横溢的伟大艺术家,他的独奏会从头到尾都能抓住听众的心。录音虽然杂音不少,但能很好地捕捉到现场的气氛。
开场气势逼人的舒伯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将座无虚席的音乐厅中,每一位观众的注意力都牢牢吸引,让他们立刻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难忘的夜晚。李赫特的演奏充满无法抑制的情感,终曲的塔兰泰拉以比快板更快的速度演奏,激动人心。
接着是巴托克15首小品,被编织成一个无缝的整体,结尾充斥着一种原始的野性,仿佛李赫特挖掘出埋藏已久的原始音乐喷涌的能量。之后,李赫特在席曼诺夫斯基的两首小品中,同样表现出了非凡的侵略性、毁灭性,虽然音乐本身并不容易听懂。最后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是1943年由李赫特本人首演的。普罗科菲耶夫所有的愤怒和绝望都体现在一种不受抑制的、原始的情感上,这种情感很少能在唱片上如此生动地表现出来。
==========
舒伯特《c小调第十九钢琴奏鸣曲》D958,作于1828年。此曲的风格及结构带有贝多芬的痕迹。全曲富含强有力的紧张感,鼓舞人心的力量和英雄式的壮丽,在表述纠结矛盾的同时还体现了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舒伯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位一年前去世的永恒大师的缅怀和崇敬。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开始如同振奋的召唤,旋律充满紧张感,在攀升和倾泻之间澎湃激荡,形成铿锵有力的英雄气质。连接部节奏紧密,从急促渐渐过渡到流畅,引出第二主题。这是对第一主题的变奏,歌唱型的舒缓曲调淡化了激动的心绪。但很快热情再次被点燃,第三主题迅疾的琶音乐句势不可挡,稍后平静下来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以变化的召唤动机引入,刻画出激烈斗争的情景。接着在低音持续烘托之上,高音音符轻声快速流动,大量的半音阶级进表现出情绪上的孤独无助和彷徨。经过不断地积聚力量,奔驰的洪流以强力度冲进再现部。再现部简要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出现展开部持续低音音型,紧张暗淡,最终结束于隐隐的不安之中。
第二乐章,柔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轻柔缓和,如歌般优美,几次休止充溢着幻想和期待。第二主题低暗的音色带来了忧郁和紧张,强奏的三连音表达出愤懑情绪。乐章省略展开部直接进入再现部。第一主题重现安逸飘渺。第二主题则有较大扩展,三连音一直伴随,气势几度极为激昂,仿佛理想的梦总是被现实无情击碎。尾声第一主题轻轻点奏,安详而空灵,如同天堂在召唤,随即结束于极轻之中。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三段曲式。第一段气氛活泼,跳跃性节奏明快奔放,出其不意的休止带着幽默。第二段圆舞曲旋律含有民间音乐元素,典雅而鲜明。第三段简要重现第一段后结束。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以不可遏止的热情极速向前,跳跃节奏尽现无穷的活力。经过几句上升音阶的过渡,与第一主题性格相近的第二主题出现,步伐更为矫健,意志更为坚定,装饰性的琶音如急流而下,闪闪发光。随后温和平缓的第三主题冲淡了激情,带来短暂的梦幻般的希望,以此结束呈示部。展开部延续第三主题的氛围,看似略为平缓,实则暗流涌动。低音保持紧密的节奏,高音琶音上下飘逸,铿锵的力度逐渐地激荡开来。再现部完整重现呈示部内容。尾声将第一主题动机再次扩展,在一段下行音流后以两个有力和弦结束。
==========
席曼诺夫斯基《假面舞会》作品34,作于1915-1916年,于1916年10月12日由渡边斯基在圣彼得堡首演,乐谱于1919年出版。这是一部超越了晚期浪漫主义的界限,介乎德彪西的《前奏曲》、拉威尔的《镜》和《夜之幽灵》之间,并接近晚期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风格的作品。
1、天方夜谭,又译“舍赫拉查德”,题献给沙斯加·渡边斯基,以1914年前往北非旅行后的印象而作的东方风格图画,3/4拍,无力的甚慢板。
2、小丑坦特里斯,题献给哈里·涅高兹,以德国诗人厄尼斯特·哈兹的诗歌为题材而作,4/4拍,随想风格的甚快板。
==========
普罗科菲耶夫《降B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作品83,始于1939年,完成于1943年。此曲与第六、第八奏鸣曲合称为《战争奏鸣曲》,由李赫特于1943年1月18日于莫斯科首演。此曲曾获“斯大林奖金”二等奖,所以有人称其为“斯大林格勒奏鸣曲”。《第七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普罗科菲耶夫最杰出的一部钢琴奏鸣曲。作品以二次大战为创作背景,普罗科菲耶夫采用个性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真实深刻地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面,集中地反映了战争中人们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第一乐章,坐立不安的快板和小行板,奏鸣曲式,以七个片段组成。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开头内声部展现美妙的主题后转调发展,改变速度后形成一种新旋律,主题和新旋律变奏后达到高潮,从高潮滑入低音部的顽固低音静下来后终结。
第三乐章,急促地,以八分音符为单位,2-3-2节奏,曲式为A-B-C-C-B-A型,最后以艰难的技巧排山倒海的音量构成灿烂的终结部。
专辑曲目:
01.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1. Allegro
02.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2. Adagio
03.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3. Menuetto: Allegro - Trio
04. Schubert /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4. Allegro
05. Bartok / Fifteen Hungarian Peassant Songs Sz.71 BB79
06. Szymanowski / Two pieces from Masques Op.34 - 1. Sheherazade
07. Szymanowski / Two pieces from Masques Op.34 - 2. Tantris le bouffon
08. 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o.7 in B flat major Op.83 'Stalingrad' - 1. Allegro inquieto
09. 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o.7 in B flat major Op.83 'Stalingrad' - 2. Andante caloroso
10. 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o.7 in B flat major Op.83 'Stalingrad' - 3. Precipitat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