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mif 发表于 2024-7-7 14:35:29

C 【第16辑】伊莉莎白·施瓦茨科普芙《1952-1974年全集 - 迷人的音乐会咏叹调》 2015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第16辑】伊莉莎白·施瓦茨科普芙《1952-1974年全集 - 迷人的音乐会咏叹调》 2015

专辑名称:The Complete Recitals 1952-1974 cd16 - Favourite Scenes and Arias
歌唱家:Elisabeth Schwarzkopf(女高音)、Margareta Elkins(女中音)
演奏乐团:爱乐管弦乐团、伦敦交响乐团      
指挥:Nicola Rescigno、Heinrich Schmidt、Alceo Galliera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声乐
录音时间:1956.12.14、1959.4.22-24、1966.9.16-17、伦敦、金士威音乐厅
发行公司:华纳音乐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825046026050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收录了:1、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芙与雷希尼奥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唱普契尼、威尔第的歌剧咏叹调;2、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芙、女中音歌唱家玛格丽塔·埃尔金斯与海因里希·施密特指挥的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唱斯美塔那的歌剧咏叹调;3、女高音歌唱家施瓦茨科普芙与阿尔切奥·加列拉指挥的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唱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咏叹调。

音乐会咏叹调的由来可以追溯至17至18世纪的法国宣叙调性质的独唱歌曲,在一些较大型的经文歌中,部分片段经常被歌唱家单独演唱,也就形成了后来的音乐会咏叹调。但在体裁名称上并不是直接称为音乐会咏叹调,而是称作“Scenes and Arias for Voice and Orchstra”直接译作“为人声和管弦乐队而作的场景和咏叹调”。

音乐会咏叹调是不同于歌剧咏叹调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声乐艺术形式,与歌剧咏叹调相比较而言,前者曲式结构更为独立自由,规模大小不一。歌剧咏叹调主要是用以抒发歌剧中的角色人物内心情感,每个角色或者每一唱段,都是歌剧的一部分,需要在一部完整的歌剧戏剧之中才能体现出它的艺术魅力。音乐会咏叹调的情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格和完整性,没有戏剧情节的约束,在音乐会的舞台上,只需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即可以完整体现作品。

这张专辑收录的七首都是非常著名的咏叹调:

1、《我亲爱的爸爸》选自普契尼的单幕意大利语歌剧《强尼·史基基》 ,在电影中与其他作品曾多次出现。

2、《我的名字叫咪咪》选自普契尼的四幕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3、《伊米丽娅,我求你》选自威尔第的四幕歌剧《奥赛罗》。

4、《杨柳之歌》选自威尔第的四幕歌剧《奥赛罗》,这是一首悲歌,讲一个被爱人抛弃的女子的故事。

5、《圣母颂》选自威尔第的四幕歌剧《奥赛罗》。

6、《爱情的梦是多美丽》选自斯美塔那的三幕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7、《塔吉雅娜写信的场景》选自柴科夫斯基的三幕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塔吉雅娜彻夜难眠,在月光和烛光下写信的场景是柴科夫斯基最钟爱的部分。他用音乐刻划了这个羞涩,但又被爱情折磨得不知所措的姑娘的心理状态。

专辑曲目:
01. Puccini / Gianni Schicchi - O mio babbino caro
02. Puccini / La Boheme - Si, mi chimano Mimi (Act I)
03. Verdi / Otello - Emilia, te ne prego (Act IV)
04. Verdi / Otello - Piangea cantando (Willow Song) (Act IV)
05. Verdi / Otello - Ave Maria, piena di grazia (Act IV)
06. Smetana / Die verkaufte Braut - Endlich allein... Wie fremd und tot (Act III)
07. Tchaikovsky / Eugene Onegin - Tatiana's Letter Scene (Act I)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C 【第16辑】伊莉莎白·施瓦茨科普芙《1952-1974年全集 - 迷人的音乐会咏叹调》 2015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