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又如何 发表于 2024-7-16 09:37:18

B 【天碟】查尔斯·盖哈特《理查·施特劳斯、拉威尔、柴科夫斯基 - 管弦乐作品》 1990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天碟】查尔斯·盖哈特《理查·施特劳斯、拉威尔、柴科夫斯基 - 管弦乐作品》 1990

专辑名称:R.Strauss、Ravel、Tchaikovsky - Orchestra Works
演奏乐团:皇家爱乐乐团
、RCA交响乐团、国家爱乐乐团
指挥:Charles Gerhardt
录音:K.Wilkinso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64、1971、1968
发行公司:Chesky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CD35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查尔斯·盖哈特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RCA交响乐团、国家爱乐乐团,分别演奏理查·施特劳斯、拉威尔、柴科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由著名录音师韦尔金森(K.Wilkinson)在1964、1971、1968年录制。专辑演奏、录音都极为出色,是古典音乐的天碟级作品。

================================
理查·施特劳斯《玫瑰骑士》组曲,作品59。组曲的标题《玫瑰骑士》,来自理查·施特劳斯1910年创作的同名歌剧,是他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共分三幕,于1911年1月26日在德国德累斯顿宫廷歌剧院首演。故事围绕着四位主角错综复杂的情爱发展。四位主角分别为:三十二岁的元帅夫人玛莎琳(美艳贵妇,然岁月不饶人)、十九岁的单身伯爵奥克塔文(贪恋美色的英俊年轻伯爵,由女声演唱)、元帅夫人的表亲奥克斯男爵(呆头笨脑的好色之徒),与富家女索菲(奥克斯男爵之未婚妻)。

《玫瑰骑士》剧情浪漫怀旧,笑泪两相忘。施特劳斯的音乐旋律优美,风格优雅,人物有血有肉,公演后即大受欢迎。由是这出歌剧随后衍生出三首用于音乐会上演出的管弦乐曲,一首是《玫瑰骑士》组曲,另外两首是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玫瑰骑士》组曲于1944年10月19日由纽约爱乐乐团在纽约首演,当日并无注明编曲者,但一般认为主要是当年执棒的波兰指挥家罗津斯基编写,由施特劳斯完成。

===============================
拉威尔《波莱罗舞曲》,创作于1928年,是他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也是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此曲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也是拉威尔为数不多的专为乐队而写的作品之一。

特点:
1、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
2、主题及答句同样地反复九次,既不展开也不变奏;
3、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 转调;
4、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
5、舞曲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节奏:舞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音乐的结尾以转调和乐队的全奏达到高潮。

情节:在西班牙的一个小酒店里,一个少女在翩翩起舞。开始时她只是缓缓跳动,舞姿优美而轻盈。随着音乐的逐渐热烈,舞蹈也越来越欢快奔放,迷住了在场的人们。他们开始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助兴,并情不自禁地与少女一起欢舞,最后在狂欢的气氛中结束。拉威尔在该作品中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全曲在一个固定的节奏背景上,由两个主题及其不断的交替反复组成。节奏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两小节才开始。

转调: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乐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第一主题舒展明亮,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主题先由长笛在低音区轻轻奏出;期间经单簧管反复之后,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题。乐曲的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题被作者称为具有西班牙——阿拉伯风格。

两个主题在调式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连续反复了八次,整个音乐在进行过程中,旋律、节奏和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在第三次反复时,加入了平行的大三和旋,形成了平行声部,仿佛两个调甚至三个调同时存在,产生了多调式的色彩效果。在主题的不断反复中,力度从弱到强,不同乐器的应用和色彩不断的变化,使得情绪越来越热烈。临近尾声,旋律突然转为E大调,又迅速转回C大调,在不协和的音响和强烈的节奏中,以变格的方式结束了全曲。该曲被公认为20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
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作于1869年。此曲结构宏大,旋律优美,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采用奏鸣式结构组合中的变体曲式——双奏鸣曲式写成。作者采用这种结构较为庞大的双奏鸣曲式,是由于剧情的复杂性及其深刻的悲剧性决定的。

引子部分长达111小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开始在几乎中速的行板的#f小调上出现,先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色彩阴暗,与四部和声表达方式与平稳刻板的进行,十分接近中世纪圣咏的特点,给人一种沉闷压抑之感。这是在渲染古老的封建贵族时代的气氛,紧接着出现的劳仑斯神父的音乐形象,在长笛和单簧管的表现下,色彩显得柔和而明朗,此时的低音部大提琴是密集的三度进行,似恋人的窃窃私语,由一连串渐弱的琶音过渡至引子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从f小调开始,几乎重复了第一部分音乐,并经过几次短暂的离调后进入引子的第三部分准备阶段,音乐表情及速度变化较多,情绪较为激越,调性转到b小调上,这是为了向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过渡。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快板的b小调(主调)上出现,这是一个具有最紧张的戏剧性主题,疾快的速度、痉挛般的切分节奏、强烈的力度、极不协调的和声等表现手段让人联想到刀光剑影般激烈的械斗和厮杀、那血海深仇的世代积怨。主部主题在经过单三部的呈示后渐渐隐去,小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声上以属七和弦作等音转调进入副部主题的降D大调。

副部主题是一个温柔而甜蜜的爱情主题,由中提琴(加弱音器)和英国管极富表情的奏出,旋律悠长,曲折而伤感,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悲剧。副部在音乐的陈述上较为独特,可看成abaca的双三部结构。副部主题共出现了三次,当第二次出现时,木管在高音部以八度呈示,旋律甜美如歌,温馨而宁静,如泣如诉,这是对美好爱情的无尚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无比憧憬。但完整的主题很快分解成碎片,希望似乎破灭,当第三次出现时,和声上稍作些新的变化。中间段b段插入的是一段新的旋律,由小提琴很弱的奏出,它是爱情主题的补充,像摇篮曲一般均匀地晃动,使人感到如同静夜里一对情侣在喁喁私语。

展开部开始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主部主题的格斗动机在?#f小调上出现,并通过逐步移高半音调模进展开(?#f-g-?ba)。第二部分运用连接部材料在#c小调上出现,并通过频繁的转调作开展,情绪越来越激昂,冲突越来越激烈,似乎要达到白热化的境地。第三部分回到b小调,其中叠入了神父的主题音乐,在剧烈的冲突后,似乎渐渐平息下来,并以十六分音符音阶式级进过渡至再现部。

再现部(可看成第二个奏鸣曲的呈示部)从353小节开始,回到主调b小调上,副部再现是先从中间段b段作为爱情的补充主题上再现的,但这个恋人喁喁私语的主题音乐在D大调上再现(可看成调性服从,D大调为主调b小调的关系调),副部的爱情主题的再现从389小节进入,在D大调上作副部再现。

从402小节开始直到484小节,副部主题先在C小调上作展开,然后至d小调-E大调,并综合主部主题材料及神父的主题材料作展开,并经过一系列的转调#f-b-#c-#f-bb-c-b,最后回到b小调上作开放性终止。由此可以看出,从402小节至484小节实际上副部主题有充分地展开,可看成副部再同的扩充,但若作为第二展开部看,似乎更为合理。

第二个奏鸣曲的再同部省略了主部再现,因为主部材料在第一展开部中已充分展开,在第二展开部中也有一定的展开成分,可以不再赘述。Coda是从副部主题再现的(可看作第二再现部的副部),一开始在b小调上,然后一下子明朗起来,到它的同主音调B大调上,并综合引子及主部材料,从而也体现出并列、循环与再现的原则。当副部主题在篇未再次响起时,从这个爱情主题仲裁截的碎片已变成泣不成声,凄凉惨淡的音调,男女主人公的逝去注定了爱情彻底毁灭的悲剧结局。篇未的最后四小节左手以强劲的震音,右手以强有力的主和弦结束了整个乐章。

专辑曲目:
01. Strauss - Der Rosenkavalier Suite   
02. Ravel - Bolero   
03. Tchaikovsky - Romeo and Juliet Overture-Fantas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天碟】查尔斯·盖哈特《理查·施特劳斯、拉威尔、柴科夫斯基 - 管弦乐作品》 1990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