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古典音乐】风神弦乐四重奏《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22CD. 2009 [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风神弦乐四重奏《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22CD. 2009
专辑名称:Haydn The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演奏乐团:风神弦乐四重奏(Aeolian String Quartet)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室内乐
录音日期:1972-1976
发行公司:Decca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478 1267
专辑介绍:
这套22CD合辑是风神弦乐四重奏团演奏海顿的全部弦乐四重奏作品。为了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Decca特别发行这套史上第一套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的录音,将当初由风神弦乐四重奏于1972-1976年间灌录、原本收于35张黑胶唱片的里程碑录音,以CD面市。风神弦乐四重奏是英国历史非常悠久的室内乐团,它原是二战前就成立的史特拉顿四重奏,因首席乔治史特拉顿忙于指挥工作而离开,于是在1950年代以后改名艾奥里安,团员也有了变动,到了1970年代又历经另一次大幅的人员变动。灌录这套海顿全集时,首席是艾曼纽霍维兹,他是朱里尼和克伦佩勒所带领的新爱乐管弦乐团首席。在他的领导下,艾奥里安四重奏的国际声望达到最高峰。这套海顿四重奏全集当初是为Decca的副牌Argo灌录的,采用的是当时刚由罗宾兰登校订出版的全新乐谱,因此格外具有时代意义。其中他们大胆收入作品3的四重奏集,这套四重奏历来一直有人怀疑是否为海顿所作,像另一个安吉利斯四重奏团所灌录的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就舍弃这套作品。另外他们也收入《十架最后七言》这部四重奏,并邀请男高音皮尔斯担任旁白朗诵其中引用的圣经经文。作品3这套录音,在Decca之前的海顿弦乐四重奏全集中都没有收录,因为在90年代再版时,这套作品已经被认为是由Hofstetter所作,但这次则重新收录。
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其实也是“弦乐四重奏之父”。许多评论甚至认为,海顿对于弦乐四重奏这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要超过作曲家对交响曲发展的贡献。但有意思的是,作曲家曾经承认,自己使用这种形式创作音乐是“纯属偶然”的,可见海顿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完善了弦乐四重奏,而非刻意去创造或革新。他一生创作了一百余首交响曲,而其弦乐四重奏作品的数量也毫不逊色,粗略统计一共有八十多首。
所谓“弦乐四重奏”,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所组成的。这四种弦乐器代表四个声部,从而构成一个高中低音相当完整的小型乐团。海顿经过数十年对弦乐四重奏这一曲式的创作,逐渐确立了其基本创作技巧以及四乐章的整体构架。又经过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等一代代后辈音乐大师的完善,弦乐四重奏逐渐成为了“室内乐”的代表形态,其拥有均衡的四部合声,音色容易协调,表现力丰富,音域宽广,富于音色对比。
海顿从18岁开始创作弦乐四重奏,直到晚年一直未曾间断,作品往往是以曲集的方式出版,通常习惯以六首作品为一个整体,辑成一套。早期的作品作曲家自己称之为“多声部嬉游曲”或者“四声部嬉游曲”,在诸多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但在这个过程中海顿逐渐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形式。1772年左右的问世No.31-36《四重奏嬉游曲》是海顿在弦乐四重奏领域成功的开始,这六部作品甚至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巅峰之作”。此后作曲家又写下了No.37- No.42《俄罗斯四重奏》,这套作品是真正以奏鸣曲形式写成的现代弦乐四重奏鼻祖。而此后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创作显得越发成熟、优秀,陆续写下了 No.44-49《普鲁士四重奏》、No.50-56《临终七言四重奏》、No.57-No.68《第一、第二托斯特四重奏》、No.69-No.74 《亚波尼四重奏》以及No.75-No.80《艾尔道迪四重奏》等。
在众多作品中比较引人瞩目是晚年的一些作品,具有代表性的则是No.75-No.80这六首。这套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797年,也就是海顿写下《小号协奏曲》之后的一年。由于曾经出价转让给约瑟夫.艾尔道迪伯爵,所以有了《艾尔道迪四重奏》这样一个标题。实际上大家更熟悉其中三部作品的小标题:《五度》、《皇帝》、《日出》。d小调的No.76《五度》是因为其第一主题的主要动机为下降五度音型而得名。而降B大调的No.78被称之为《日出》,则因为整部作品体现出精神抖擞的气质而得名。C大调的No.77的第二乐章主题是著名的《皇帝赞歌》,所以被称之为《皇帝》。这个背景很能体现海顿“忠君爱国”的情结。在伦敦的时候,海顿便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示,很想为自己的祖国创作一首国歌。1796年,奥地利和法国开战,这一事件更激发了作曲家写作国歌豪情。不久之后,海顿根据《上帝保佑弗兰茨皇帝》的歌词,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写成的一首合唱曲,也称之为《皇帝赞歌》。1797年2月12日,在奥地利国王弗兰茨生日当天,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有趣的是这首当时的奥地利国歌现在是德国国歌。海顿对于这段旋律非常钟爱,在 No.77弦乐四重奏中再次使用便是一个例证。甚至根据有些文献记载,海顿临终前正值法军进攻维也纳的关头,弥留之际的作曲家常常满怀深情地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以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作品目录:
早期作品(10首)
作品9(6首)
作品17(6首)
作品20(6首)
作品33(6首)
作品42
作品50(6首)
作品54(3首)
作品55(3首)
作品64(6首)
作品71(3首)
作品74(3首)
作品76(6首)
作品77(2首)
作品103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