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mif 发表于 2024-11-25 08:09:55

【古典音乐】李赫特《基辅的现场演奏录音(第三辑)》 2002 [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李赫特《基辅的现场演奏录音(第三辑)》 2002

专辑名称:Live in Kiev Vol.3
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59-1960、基辅爱乐音乐厅
发行公司:TNC Recordings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CD-H1463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1959-1960年在基辅爱乐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录音,曲目包括:贝多芬、舒曼、舒伯特、海顿、肖邦的作品。

==========
贝多芬《f小调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作于1806年。这是一首激情大气的作品,既有狂风怒吼般的发泄,又有涓涓细流样的柔情;既有追求光明的渴望,又有淡泊内省的自问,让人听后感叹不已。作品出版时给与了“热情”的标题。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倍受人们的青睐。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极有影响,自由、平等、博爱成为了他追求的理想目标。《热情奏鸣曲》概括了19世纪初期欧洲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英雄面貌,体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这部作品不仅是贝多芬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也是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最高峰的经典。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肃穆的第一主题轻声奏出,茫然压抑的情绪渴望着光明。三短一长的“命运节奏”的导致了大爆发,强烈地反抗和斗争场面跃然眼前。第二主题源自于第一主题,明亮抒情,充满希望和对幸福的向往。第三主题快速激动,一切均被冲击和淹没,结束了呈示部。进入展开部,第一主题先是平静重现,然后变换为大段的迅猛的音响洪流,集中体现了理想的破灭,热情的怒涛和生活的苦难搏斗。第二主题成为奋进的号角反复吹响,“命运节奏”以大力度出现,气势达到白热化,随即进入再现部。再现部第一主题重现时过渡到稳定的大调。呈示部内容完成后进入尾声,第二主题出现变调扩展,激昂的华彩乐句气势浩荡,随即转入急板,旋律急流涌进,奔腾至远方而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变奏曲式,由主题与三个变奏组成。主题是一首淳朴的赞歌,宁静中透着华美。第一变奏节奏加紧,旋律有了些动力。第二变奏由分解和弦构成,音色明显亮丽起来。第三变奏则更活跃流畅,装饰音上下飘动就像陶醉在美妙的境界中。尾声重现赞歌主题,由几个上行音不间断进入到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引子是连续的单音敲击,仿佛钟声一般。第一主题快速冲动,勇往直前势不可挡。对比的第二主题短暂飘过,只闪现一丝彷徨的念头便被坚定的信念所取代,从而结束呈示部。展开部第一主题能量得以全面释放,情绪逐渐激昂,力量不断加大,充满强烈的战斗激情。随后情绪缓和下来,稍作休止后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完整重现两个主题(有的演奏版本将展开部和再现部完整重现两遍)。尾声容量很大,先是振奋的进行曲,后变为急板。汹涌的音流势如破竹,冲破一切障碍,以强烈的震撼力结束全曲。

==========
舒曼《冲动》f小调,6/8拍。《幻想小品集》作品12第二首,作于1873年春夏季的莱比锡。舒曼在评论肖邦的钢琴曲创作时曾说过:“我们在肖邦的乐曲里不止一次地遇到过汹涌澎湃、热情奔放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应当由钢琴演奏能 手弹奏,并且要听好几遍才能领略其妙处。”舒曼的这段话完全试用于他自己创作的这首《冲动》。这首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基本主题就是这样一个带有“汹涌澎湃、 热情奔放”性格的主题。从这个主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年人的烈火般燃烧的热情与激愤的情绪。

==========
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D899第四首,作于1827年。稍快板,三部曲式。乐曲以即兴的分解和弦下行开始,先是降a小调,经过多次转调回到降E大调。这一段调性转换巧妙,旋律流畅活泼,颇具青春气息。中段里,十分热情的旋律在升c小调的连续弹奏中奏出,之后转为C大调的热情的旋律主题再现。

==========
海顿《降E大调第59钢琴奏鸣曲》Hob.XVI:49,作于1789年。此曲诞生在海顿晚年第一次访问伦敦的前夕,音乐流露出单纯朴素的气质,被认为最具有完美的古典主义规格特征。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呈示部第一主题简洁豪迈,富含活力,仿佛主人公迎着朝阳阔步前行。经过充分呈示后,急速流动的第二主题显现出自由自在的洒脱感。接着在几个跳跃音后,出现类似贝多芬“命运动机”的同音反复,随即结束呈示部,双呈示部后进入展开部。展开部中第一主题动机构成赋格,然后多次转调形成紧张气氛后暂停。“命运动机”几次被强调,充满了悬念。经过一个华彩式的盘旋下行进入再现部。再现部变化重现呈示部内容。按照当时惯例,展开部和再现部全部复奏一次。尾声转入一片静默,接着层层推进至上行音阶而结束。

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三段曲式。第一段主题是一首浪漫抒情曲,音色清澈晶莹,情绪从温柔转至低沉复又热情,极富表现力。第二段低音部奏出六连音节奏,如同水波荡漾。高音部不时缀以点点阳光,修饰得令人心醉。第三段重现第一段,主题加入了快速音符而显得活泼明丽,最后在一句下行琶音后静静结束。

第三乐章,终曲:小步舞曲速度,三段曲式。首尾两段主题悦耳流畅、轻巧明朗,行进富有节奏感。中段运用短乐句进行对话,一动一停的效果刻画了多姿的舞步。这段堪称典范级的小步舞曲为整部作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23,作于1831年-1835年间。此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颂歌,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流亡在法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是这首叙事曲的创作动机。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英雄性”和“悲剧性”的内容,事实上成为鼓舞当时波兰民族斗争的精神力量。

此曲的结构是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

引子由两句富于表现力的朗诵性曲调构成。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性的音乐性质。它象是乐曲的开场白。

呈示部包括三个主题:主部主题好象是引子的延续,继续把人们带向回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又不仅是客观的回忆,还蕴涵着深刻的内心活动,象是对英雄深沉、多思的性格的描写。 副部的音乐形象从容、平静,并且温柔亲切。与主部一样,在诗一般动人的音乐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心感情。它仿佛是对英雄性格的另一方面——从容、稳静的描写。 在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还插入了一个连接的部分。大幅度下行的旋律和切分音式的延长音,使这部分的音乐形象显得动荡不安,心焦如焚。它仿佛是在表现英雄对民族灾难耿耿于怀的内心。呈示部的三个主题勾画出一个英雄性格的轮廓,它们虽然在平静中徐徐伸展,但却孕育着一场巨大战争的悲剧因素。这场战争的悲剧在展开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部并不是描写性的段落,而是通过悲剧性和英雄性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华伦洛德大无畏的精神气质。音乐中既没有刀光剑影的沙场描写,也没有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但它刚毅、豪迈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想象。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展开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简炼,它以主部主题为基础,通过不稳定的音的加强、音响力度的对比和密集的不协和和声,造成极其紧张的气氛。展开部的第二部分以副部主题为基础,但肖邦加以强大的力度和饱满的和声对它进行改造,完全抹去了原先温柔抒情的色彩,使它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这段音乐可以说是全曲的一个高潮,它象征着英雄和胜利。展开部的第三部分是一股急速的音流,它象是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闪电般的律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低音,使音乐的戏剧紧张性不断上升。展开部的末尾,音乐一倾而泻,导人再现部。

按照一般的规律,再现部的音乐形象与呈示部比较接近,甚至完全相同。但肖邦对这首叙事曲的再现处理得异乎寻常。它并没有回复到呈示部平静的境界,而是继展开部的滚滚洪流向更深的地方延伸。正因为如此,对于再现部的结构布局,肖邦也没有循规蹈矩,他以副部再现开始代替了通常结构中的主——副顺序。整个再现部的音乐形象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象是对展开部中所展示的英雄形象的肯定。特别是进入尾声之前的两小节,可以说是全叙事曲最高的戏剧性的高潮。它热情如火,悲情交集,分明是灾难深重的波兰民族的呼声。

叙事曲的尾声可以说是全曲的画龙点睛之处,它概括了作品的精神实质。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象征着在英雄精神鼓舞下掀起的民族风暴。音乐由迫不及待的推进发展为一倾而泻的冲击;最后在斩钉截铁的八度三连音中导向结束。

==========
肖邦《练习曲》作品10,作于1832-1836年间,1837年出版。献给李斯特。

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所以有人玩笑地他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

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呵,我的祖国!”这句话使后人对 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肖邦本人认为:比E大调练习曲更美的主题他是再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一首发自心灵深处的哀歌。朴素的和声 、“风笛式”不断重复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

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手指速度的练习曲,复杂的右手,同时左手有很多大的跳跃。钢琴家彪罗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

第10首《降A大调练习曲》。它的目的主要是训练节奏。乐曲情调是明朗的,开始它比较平稳,随着节奏的变化,就象波浪一般向前冲击,中间也出现几个和弦,就象是几片云彩,暂时挡住了灿烂的阳光。此曲是同类型作品中最积极的一首。有人说它达到了钢琴技巧的颠峰,具有浪漫主义的诗意。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他的练习曲可以比拟。

第12首《c小调练习曲》这是肖邦所作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最著名的一首,又称“革命练习曲”以下是它的产生背景。1830年11月,肖邦离开祖国以后,自然非常关心祖国波兰革命事态的发展。他怀念祖国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怀念和关心祖国命运的作品。当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动身前往巴黎,途径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使他感到震惊。并激起他极大的悲愤。在这种感情的支使下,他创作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从这支曲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曲家悲愤的情感:严正的抗议、有力的号召、波兰人民前仆后继的奋勇精神以及他对起义终将会成功的必胜信念。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左手将失望与愤怒表现于上下行音阶上,右手奏壮丽的八度。全曲洋溢着热情和光辉,赋予了作品10号的12首练习曲一个戏剧化的、惊人的结尾。

专辑曲目:
01.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Op.57 'Appassionata' - 1. Allegro assai
02.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Op.57 'Appassionata' - 2. Andante con moto
03. Beethoven / Piano Sonata No.23 in f minor Op.57 'Appassionata' - 3. Allegro ma non troppo
04. Schumann / Fantastic Pieces Op.12/2
05. Schubert / Impromptu in A flat major Op.90/4
06. Haydn / Piano Sonata No.1 in E flat major H.XVI:49 - 1. Allegro
07. Haydn / Piano Sonata No.1 in E flat major H.XVI:49 - 2. Adagio
08. Haydn / Piano Sonata No.1 in E flat major H.XVI:49 - 3. Finale: Presto
09. Chopin / Ballade No.1 in g minor Op.23
10. Chopin / Etudes Op.10 No.1 in C major: Allegro
11. Chopin / Etudes Op.10 No.3 in E major: Lento ma non troppo
12. Chopin / Etudes Op.10 No.4 in c sharp minor: Presto
13. Chopin / Etudes Op.10 No.10 in A flat major: Vivace assai
14. Chopin / Etudes Op.10 No.12 in c minor: Allegro con fuoco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音乐】李赫特《基辅的现场演奏录音(第三辑)》 2002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