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mif 发表于 2024-11-25 08:13:36

【古典音乐】李赫特《基辅的现场演奏录音(第七辑)》 2002 [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李赫特《基辅的现场演奏录音(第七辑)》 2002

专辑名称:Live in Kiev Vol.7
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62、基辅音乐学院大音乐厅
发行公司:TNC Recordings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CD-H1467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李赫特1962年在基辅音乐学院大音乐厅的现场演奏录音,曲目包括:德彪西、舒曼、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

==========
普罗科菲耶夫《A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作品82,完成于1940年2月,是“战争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此曲史诗般的长度和丰富深刻的戏剧性都让它无愧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作品里的巅峰之作。李赫特对此曲的感受:“鲜明的风格和完美的结构,让人感到震惊,我从未听过这样的音乐,作曲家大胆地打破了浪漫主义的理想,在作品中引入了20世纪音乐的惊人律动。”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拥有从容不迫的节奏,这使他能够发展出精心控制的高潮。普罗科菲耶夫要求钢琴家深入钢琴,享受不和谐音,顽皮地弹奏较轻的段落。频繁的重音,主要是悲观的,再次以典型的普罗科菲维亚节奏模式,推动乐章向前发展。

第二乐章,小快板,变奏曲式,这是一首俏皮果断的谐谑曲。

第三乐章,缓慢的华尔兹,三段体式,这是一首沉稳而抒情的华尔兹,作曲家在其中慵懒而充满爱意地探索时空。每个音符都经过精心放置和计时。

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回旋曲式。开头充满紧张度,这种紧迫感通过节奏逐渐有目的地建立起来。持续不断的类似托卡塔的模式、冲突的音程和换手的手势需要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灵巧性和流畅性。乐章随着能量的逐渐增加而展开,然后以响亮而戏剧性的结尾结束。

==========
舒曼《g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22,作于1833-1838年。其中第一、三乐章作于1833年,第二、四乐章作于1835年,1838年舒曼对全曲改订而成,呈献给亨列德·菲克特夫人。原先于1835年出版的终乐章是一支延长的回旋奏鸣曲,常常在音型法上过分装饰。它缺乏压缩和适当的安排,舒曼似乎要在此曲中力求做得好些,从这个观点出发,他对原先版本的不悦是可以理解的。从另一方面说,这种想法是及其纵情的,并充满创造力的——既擅自参照克拉拉的前导主题,又使用新鲜的几乎等于6/16的拍号,从中可得到韵律单位的变化。总之,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钢琴家愿意以原先版本来替代后来的版本,然而由于舒曼喜欢后来的版本,他的愿望还是应予以尊重的。被替换掉的终乐章在舒曼死后以补遗的形式出版。

第一乐章,g小调,奏鸣曲式,尽量快速地。先以对位呈示第一主题,经过部以切分音预示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以带有切分音的降B大调表现,以第一主题伴奏音型重复。低音部新旋律引出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由第一主题末尾的旋律始,第一主题动机作一次次反复进行,G大调浮现第一主题开头,G大调进入再现部。再现部第一主题精练后再现,第二主题以G大调,结尾有“更急速地”标示。

第二乐章,小行板,C大调,自由的变奏曲式。这个乐章的浪漫主题取自舒曼1828年间创作的歌曲《秋天》,主题呈示后,是两段即兴变奏,也类似三段体。

第三乐章,谐谑曲,g小调三段体,极为快速而明晰地。开头和弦性导入的4小节成为整个乐章核心,中段以切分音为主,降E大调始,第三段是省略第一段中间部的再现。

第四乐章,急板,回旋曲,g小调,结构为:A(g小调)—B(降B大调)—A(降b小调)—C(c小调—降A大调)—A(g小调)—B(降E大调)—A(降e小调)—C(g小调)—A(g小调)。结尾从最弱音至最强音。

==========
舒曼《维也纳狂欢节》作品26,作于1839年,题献给莫南德·席勒,他描绘它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一份浪漫主义的展品”。题目本身就是一种抢救行动,一开始这部作品定名为《狂欢节:四个音符的玩笑》,其中的“玩笑”据认为主要是掩饰第一乐章源自“马赛曲”的引语,当时在维也纳是严禁“马赛曲”的(舒曼在后来的三部作品中又引用此曲)。了解内情的人知道,这首乐曲记录了1838年舒曼维也纳之行的观感,舒曼去维也纳时,曾想把他的《新音乐杂志》迁往维也纳出版,但是遭到梅特涅当局的无理拒绝。为了抗议这种压制出版自由的行径,舒曼把当时象征革命的“马赛曲”放到维也纳狂欢节中,含沙射影地讽刺梅特涅的倒行逆施,暗示维也纳将掀起推翻梅特涅政权的革命风暴。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之后,不同流派之间的竞赛与斗争日趋激烈,音乐中革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尤为突出。进行这种斗争,作曲家没有使用刀枪剑戟这些武器,他们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音乐的讽刺。舒曼在《狂欢节》中就充分使用了音乐的讽刺手段,向音乐中的保守势力——庸夫俗子发动猛烈进攻。

整部作品包括:
1、快板 Allegro
2、浪漫曲 Romance
3、谐谑曲 Scherzino
4、间奏曲 Intermezzo
5、终曲 Finale

首乐章为降B大调“快板”,这是一首较为长大且炫技的作品,其独特的节奏带有创新精神,并简短地引用了“马赛曲”。在g小调“浪漫曲”的悲伤下行乐句中,舒曼似乎又在怀念圆房的意中人了,虽然有一个捷径转调至C大调,然后G大调,在中段带来一个简短的、高涨的新希望。在结束时的以外转调意味着一切都未失去。

在“谐谑曲”中有一个降B大调小型回旋曲,舒曼戏谑地用了附点节奏,这可能听起来很迷人,但是他却出人意外地转了调。在E和F集结连续的属七和弦以恢复本调之前,一个等音乐化的降D将主要主题又恢复到A大调。在靠近结束时他又以二分音符耍弄了不定的属七和弦。

汹涌澎湃的降e小调“间奏曲”是五个乐章中最热情的,如果么有什么私房话要说,舒曼很少使用这种复杂的调性。他可以称它为“无词歌”。无论是旋律的 形式及其反复出现的重复八分音符,还是伴奏的编排,其本身就足以使双手忙得不可开交,两者均意味着在他作这些曲子时,脑子里不断有某些浪漫的诗句在作怪。 这个乐章出色地预言着1840年及其大量歌曲的涌现。

在忽略了几年奏鸣曲式之后,舒曼在降B大调最急板的终乐章上又重新使用它,似乎要证实他称该作品为“一首伟大的浪漫奏鸣曲”。其内容要比他过去在该形式上所作的简练多了。作为一部钢琴的杰作,它仍然显示出才华横溢的效果,丝毫不是那种有特色的急板尾声。

专辑曲目:
01. 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o.6 Op.82 - 1. Allegro moderato
02. 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o.6 Op.82 - 2. Allegretto
03. 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o.6 Op.82 - 3. Tempo di Valzer lentissimo
04. Prokofiev / Piano Sonata No.6 Op.82 - 4. Vivace
05. Debussy / Estampes - 3. Jardins sous la pluie
06. Schumann / Piano Sonata Op.22 - 1. So rasch wie moglich
07. Schumann / Piano Sonata Op.22 - 2. Andantino Getragen
08. Schumann / Piano Sonata Op.22 - 3. Scherzo Sehr rasch und markiert
09. Schumann / Piano Sonata Op.22 - 4. Rondo Presto
10. Schumann / 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 - 1. Allegro
11. Schumann / 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 - 2. Romanze
12. Schumann / 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 - 3. Scherzino
13. Schumann / 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 - 4. Intermezzo
14. Schumann / Faschingsschwank aus Wien - 5. Finale


**** Hidden Message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音乐】李赫特《基辅的现场演奏录音(第七辑)》 2002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