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卡拉扬《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斯拉夫进行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2012 [FLAC+CUE/整轨]
【古典音乐】卡拉扬《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斯拉夫进行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2012
专辑名称:Tchaikovsky: 1812 Overture, Slavonic March, Romeo & Juliet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66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028947900559(139029)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斯拉夫进行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
《降E大调序曲“1812”》作品49,作于1880年。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后,自己并不觉得满意,在他给他的资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说:“这首曲子将会非常嘈杂而且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大热情,因此,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他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却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但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称赞《1812序曲》“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乐,像平稳的波涛那样庄严有力地在大厅回荡,它以一种新的东西攫住你,把你高举于时代之上,它的声音表达出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极其成功地描绘了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威力及其雄伟气魄。”
引子,乐曲从一段辽阔的慢引子开始(bE大调),这是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成六个声部的方式(每个声部两人)奏出的一支古老的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子民》(台湾译为《天主佑民》)的旋律,它那安详的步伐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和平与安宁的生活。随后,这个主题加入木管乐器,音响庄严、宏伟而有力。
主题的引出,紧张的气氛在增长着,随着一声定音鼓滚奏,低音弦乐奏出了命运的动机,它带来骚乱而激动的情绪,象征法军的入侵已打破俄罗斯人民安宁的生活。这时你可以听到一个音 调柔和动人、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和大管声部轮流传递。之后,鼓钹对击的声音使音乐的速度开始不断地加快,音响也不断地增强,音乐进入一个小高潮。原先的不安情绪被一个描绘征集俄罗斯军队的插段所代替,在小军鼓背景的衬托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奏出一个号召性的合奏主题,这个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随后是一个短暂的休止,音乐转入快板部分。
呈示部,第一主题,这时的音乐和前一段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时音乐的速度极快,开始描写两军决战的场面,从这主题特意加强的重音和切分音中,仿佛可以听到剑击声和马蹄声似的。当这个主题逐渐遍传整个乐队并发展到最高潮时,小鼓再次敲出信号动机,法国号奏出《马赛曲》的主旋律,它的反复呈现用以作为法国军队侵入俄国的象征。
第二主题,两支旋律在互相碰撞交错后逐渐舒缓下来,接着出现的是同《马赛曲》主题相异的两个俄罗斯风格的旋律(bG大调)。这是一支流畅、辽阔的俄罗斯民歌,在法国号的背景下由小提琴奏出,诉说着俄罗斯人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畏强暴、准备给予来犯的敌人迎头痛击的决心。另一个旋律是俄罗斯婚礼歌曲《在大门旁》,先由长笛和英国管奏出,具有一种热情的特性,铃鼓奏出了清脆的响声。这投歌曲充分表现出俄罗斯人民即使在危难时刻仍然不失去蓬勃的朝气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罗斯旋律一样,舒缓了紧张的战斗情绪。
发展部,随后一段又是会战场面的描绘,音乐显示新一轮的搏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错综交织,打击乐器象征刀光剑影的搏斗,打击乐器频繁演奏,调性频繁转变。而《马赛曲》在后期会渐次减弱并逐渐消失,它的片断只是加快了速度,时断时续,后来在低音弦乐器的阴沉音衬托下转入低音区(大管、低音长号和大号)。
再现部,此时,两个主体均以bE大调呈现,以强调俄罗斯人民对入侵的敌人的胜利。左右你会再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两个主题结束演奏后,《马赛曲》主题相继出现,乐声的节奏加快和加强,随后出现第一声炮响,接连出现五下炮声,音乐转入暴风骤雨般的下行乐句,描绘最后的搏斗和敌军的溃逃,形象鲜明、逼真。
尾声,从引子的赞美歌主题开始,这时候,整个乐团添加进来的铜管乐队以雷霆万钧之势庄严而宏伟地奏出(《马赛曲》和拿破仑帝国国歌《出征曲》),由于结合着管钟的特别新颖的色彩,显得更加威武堂堂,成为一首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征着斗争的光荣结局。这首赞美诗的有力陈述屡次,但因为此段旋律来自敌方而被会战主题的一些急速的乐句所打断,这些音阶式乐句的重现,使人们又回想起过去同敌人的搏斗。
最后,一个庄重而有力的主题响起来了,这就是1833-1917年间俄国国歌《天佑沙皇》的主题,配合十一响炮声和教堂响起的钟声,它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胜利的宣告,整个乐曲就以这凯旋的欢乐颂歌作为结束。
==========
《斯拉夫进行曲》作品31,作于1876年,为慰劳塞尔维亚同土耳其交战中受伤的士兵音乐会上演出而作。同年11月由尼古拉·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首演。此曲为三部曲式,降b小调。A段主题取自塞尔维亚民歌《亲爱的,今晨你为什么这样忧郁》,表现塞尔维亚人遭土耳其侵略的痛苦;B段为中板,主题引自俄罗斯一首民歌的音调,表现俄国人对斯拉夫民族反侵略的支持;A'段经再现后出现了帝俄国歌的动机,最后在威武壮的音乐中结束。
==========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作品21。此曲的初稿在1869年写出,经1870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后定稿。由于这部作品是在其密友民族乐派大师巴拉基列夫的建议下创作的,柴科夫斯基将它题献给巴拉基列夫。
柴科夫斯基的这首幻想序曲,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深刻赞颂了爱情的美,严肃地批判了作品中主人公所处社会环境之无情。但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决不是要对莎士比亚的这部戏剧作出细致的音乐描绘,而是再现了莎士比亚不朽剧作中的形象,他选择了劳伦斯神父、两大家族间的世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三个适于进行音乐处理的突出形象加以描绘,通过不同性质的音乐主题的对置和冲突,来体现莎士比亚悲剧的中心思想。他在这首幻想序曲中所创造的许多表现手法,在其后来的戏剧性交响曲创作中都是十分典型的。柴可夫斯基在创作此首作品时,正是热血澎湃的青年。他28岁时曾迷恋一位貌美的法国歌剧女高音阿尔托,但不久便告失败,于是他将这段失恋经验中的狂热、渴望,以至于悲痛失意的感情,全部倾泄至这首序曲音乐中。
这部杰作是建立在三个主题的发展上,来分别表现戏剧的内容:其中引子的主题代表神父,第一主题代表世仇,第二主题代表爱情。这三个主题在各自的发展中都有多方面的变化,同时又互相协作、紧密配合,得以共同完成整个作品的总构思。
乐曲从缓慢的引子开始。这是一支宽广的旋律,先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色调比较阴暗,四部和声的表达方式与平稳舒缓的进行,使其具有十分接近于古老的圣咏的特点,它轻而易举就把听者带到了中世纪。这个引子的主题代表着人道主义思想家劳伦斯神父,第一次陈述时显现出某种沉思的神情,严肃而冷漠。但当它转到木管乐器的高音区,由长笛和双簧管吹奏时,总的色彩要明朗柔和得多了,而且由于弦乐声部拨奏的陪衬,还隐含着骚动和不安。引子的结尾,主题动机在不同的声部上模仿叠现,速度也加快了,变成了不安的呼喊,充满紧张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原先那沉着安稳的情绪此时已无影无踪。在引子中还有另一个抒情主题与圣咏的旋律相对置,那是弦乐器演奏的悲戚音调,它传达出深切的哀痛。深藏着强忍住的眼泪,紧张地期待着什么……。可以看到,在引子的音乐中,已经暗示了这部序曲的基本情绪,在从引子进入奏鸣曲式的呈示部的过渡段落中,音响逐浙增强,可以预感到灾难即将降临。
呈示部有两个形成对比的主题,分别象征着死与生、仇恨与爱情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第一主题在整个作品中最富于画面性,同时也具有最紧张的戏剧性,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黑暗、残酷的现实,想到维罗纳街头时常无缘无故就发生的械斗和厮杀,想到蒙太古同凯普莱特两家的重重血仇。这个主题有着极快的速度、痉挛般的切分节奏、超强的力度、不协和的和声、频繁变换的调性、阵发性短小动机的固执反复,以及大钹敲击在动机瞬间休止时的强行插入,所有这一切,都使这座中世纪小城那经常出现的刀光剑影的场面历历在目。不过没有多久,可怕的喊叫和厮杀声就过去了,小城恢复了它原有的平静。这时候,一个全新的主题由加弱音器的中提琴和英国管极富表情地奏出,这就是代表罗密欧与朱丽叶崇高爱情的主题,音乐所体现的是爱情的温柔和甜蜜,它以抒情感人的形象来揭示感情世界的深刻体验,由于这个主题出现时,换了关系较远、差别明显的降D大调,色彩已经是焕然一新。这支富有魅力的主题后来转到了高音区,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并逐渐发展,扩及更广的音域,在显得极为热情的同时,还夹杂着紧张、烦躁和不安,似乎在表现一对情侣叙述别离衷情时的难解难分。随后,当单簧管也加入这一主题的演奏行列时,情绪愈加活跃激昂,把音乐导向一次高潮。作曲家在广泛发展这个如歌的主题时,一方面深化其中蕴涵的情绪,尽可能地丰富心理内容,另一方面还为这一情感的表述安排了一个夜晚般美妙寂静的自然背景,但它并不只是一些散乱的声音,而是作为爱情主题补充的另一支旋律。这支旋律由带弱音器的小提琴轻声奏出,音型均匀摇摆,像摇篮曲一样温馨,酷似静夜里爱情的喁喁私语。在乐曲的呈示部快结束的地方,可以听到竖琴一连串均匀的和弦,安谧得几乎催人入眠,抒情主题的一些片段还在大管和英国管间对答,温柔而亲切,已经完全具有夜曲的性质了。
接下来的发展部由乐曲的第一主题和引子的主题构成,精练简洁,通俗易懂,但仍然非常戏剧化。在这里,引子的主题已经不代表劳伦斯神父的形象了,它在圆号上一次次发出越来越凶险不祥的声音,不协和的和声,夹杂着弦乐声部狂暴的乐句,特别是代表世仇的主题带来的那些无法遏制的叫喊与搏斗,使原来圣咏般的主题完全变成一种凶残的恶势力的象征。在乐曲的这个部分,它好像无处不在。音乐的激越与紧张程度,随着它与世仇主题的对位交织而升级,而当它转由小号威严地奏出,和着定音鼓和大鼓的重击时,它的威力几乎已达到了极限,仿佛在宣告恐怖的胜利。
再现部是整部作品的重中之重,决不是简单地重复前面的东西,而是将形象的发展提升到更高的阶段。在这里,爱情主题在静夜的背景下的几次呈现都比先前更宽广了,但是它总是被突然闯入的仇恨主题破坏。当爱与恨经历了数次交锋后,音响一浪高过一浪,越来越奔放,终于,弦乐声部以全副力量将爱情主题热情澎湃地推向最高峰,成为一支明朗激昂的爱情颂歌。而这部杰作也正是在这肯定爱与美的高潮中,充分展现出作品最深刻的思想内涵。可是,仇恨再次闯入,同圣咏的主题继续发展,而爱情完全被抛弃在一旁,音乐进入尾声。定音鼓浑浊不清的捶击和低音提琴厚重的拨奏,给出了葬礼行列的步调。而在此背景之上,飘着由大管奏出的改变了形貌的爱情主题,这是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命运的悲痛回忆。随后,木管声部又出现了圣咏歌调,它是引子主题的另一个变形,有竖琴柔和的琶音和弦相伴,像是对死去情侣的祝福和祈祷,也可以理解为劳伦斯神父在罗密欧与朱丽叶死后的出场。接着,小提琴在竖琴的伴随下,在高音区庄严、明朗地再次奏响爱情主题,它完全驱走了悲伤的情绪,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尸体已经平息了两个家族的世仇,蒙太古与凯普莱特已经和解了,爱情的力量被证明终究是不可战胜的。最后,序曲以乐队全奏的几声强有力的轰鸣作为结束,像是告诫人们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了。
专辑曲目:
01. Tchaikovsky / 1812 Overture Op.49
02. Tchaikovsky / Slavonic March Op.31
03. Tchaikovsky /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after Shakespeare Op.21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