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卡拉扬《施特劳斯·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 2012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古典音乐】卡拉扬《施特劳斯·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 2012
专辑名称:Johann & Josef Strauss: Waltz, Polka, March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录音时间:1969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028947900559(2530 027)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的作品。
==========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作品325,作于1868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郊区有一片美丽的森林,它离城市不远,历来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人。这片森林也是许多居住在维也纳的大作曲家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森林的美景常常激起他们的灵感。约翰·施特劳斯是地道的维也纳人,《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就是他献给故乡的赞歌。为了使乐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管弦乐队里破例地加上了奥地利的民间乐器——齐特尔琴(原文为Zither,是一种拨奏弦乐器)。
这首乐曲由序奏、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其结构属于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式。乐曲的开始是一段很长的序奏。两支圆号的旋律描绘了优美动人的风景,双簧管和单簧管吹出抒情流畅的曲调,像是牧人的牧歌和角笛。钟声的响起,使音乐增加了很多光彩。然后,大提琴缓缓奏出第一圆舞曲的主题动机,作为全曲的引子。大提琴浑厚的音调、圆号美丽的牧歌和长笛玲珑的装饰音节,构成了一幅极美妙的且色彩斑斓的音画,十分优雅动人。齐特尔琴的加入更增添了浓厚的奥地利民族色彩,这种特色型乐器拨奏出这首圆舞曲中最主要的一段旋律,轻柔而华美,仿佛晨曦透过浓雾照进维也纳森林,还伴随着鸟儿们婉转的鸣叫。
第一圆舞曲,F大调,描绘出了森林清晨的美景,及人们轻歌曼舞的场面。
第二圆舞曲,降B大调,由大提琴呈示出来。这段主旋律与前面序奏中基塔琴所演奏的主题几乎完全相同,但节奏要快得多,舞蹈性极其地强。
第三圆舞曲,降E大调,三部曲式。描绘的仍然是森林美景。
第四圆舞曲,降B大调上,二部曲式。前半部分轻快、流畅,旋律充满跳跃性;后半部分活泼、优雅,伴奏部分引人入胜。
第五圆舞曲,降E大调,这一部分不仅活泼,而且节奏性非常强,使得整个乐曲达了最高潮。
乐曲的结尾部分很长,在这里依次出现了第四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和第二圆舞曲的主题;之后,序奏时的“齐特尔琴”动人的旋律重新出现;终止部分采用了乐队的合奏。这一切好似一个总结,引人再一次回顾维也纳森林的各种美丽景色。
==========
小约翰·施特劳斯《雷鸣电闪波尔卡》作品324,作于1868年初狂欢节期间,同年2月16日首演,献给艺术家协会。在此曲中,小约翰·施特劳斯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全曲结构为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主部主题为G大调,有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旋律跳进下行,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预示,气氖生动活泼,其中定音鼓以力度渐变的方式来模拟远处的雷声;后半部分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大鼓、定音鼓与钹奏出的“电闪雷鸣”音响,仿佛真的出现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景象,这里是全曲的华彩部分。乐曲中段转到C大调,由中提琴、大提琴奏出,还不时插入小提琴的旋律动机,主题虽然轻松许多,但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也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般的场面(定音鼓仍以力度渐变方式演奏),色彩交织、生动无比。中段结束后,乐队原封不动地重复主部主题,之后“电闪雷鸣”的动机频繁出现,使乐曲推向白热化的高潮。全曲的总时间并不长,但足以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
小约翰·施特劳斯《晨报圆舞曲》作品279,作于1863年。全曲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
序奏开头犹如轻快的进行曲。转调后变成三拍子为小圆舞曲的出现造成声势。
第一圆舞曲旋律明快、流畅而靓丽,展现了活跃、热烈的舞蹈场面,旋律充满生气。
第二园舞曲的两个主题都用与第一圆舞曲的主题(B)相似的音调,但这里的主题(A)向下大跳,与第一圆舞曲的主题(B)的向上大跳形成对照。各个段落间的这种联系,使整首园舞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圆舞曲开头部分的旋律,把上面出现的两种音调(往上大跳和往下大跳的音型)综合在一起,这样使圆舞曲旋律富有变化而又统一,音乐丰富多彩而不同凡响。接下来,以下行的旋律线作为骨架,与轻快的主题(A)段落形成对比。
在第四圆舞曲中,拨弦演奏的段落颇有效果,同时依然可以听到往下大跳的音调。
第五圆舞曲是由一个有力的段落和一个流畅的段落组成的。后者使乐曲进入高潮。以上五首小圆舞曲均用三部曲式(aba)构成。
结尾处先在再现了第五圆舞曲(A)段、第二圆舞曲(A)段、(B)段。最后再现第一圆舞曲的开头部分,并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
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气质圆舞曲》作品354,作于1871年6月。当时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发生了极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纷纷倒闭,失业者成群。在这种背景之下,维也纳音乐界产生了两类截然不同的风格,一类以当时的流行作曲家安东·法尔巴赫所作的《破产波尔卡舞曲》为代表,反映出一种颓废和自暴自弃的心态;另一类则以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圆舞曲为代表,风格清新、乐观而积极向上,表现出历来热爱生活的维也纳人坚信“困难必将过去”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乐谱于1873年出版。此曲为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形式,分为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尾声。其中第一圆舞曲的第一主题最为有名,它明朗、清新,是维也纳人民乐观性格的生动体现。随后小约翰·施特劳斯还根据此曲主题写成同名轻歌剧。
==========
约瑟夫·施特劳斯《天体音乐圆舞曲》作品235,作于1868年,应维也纳医科学生舞会之邀而作,同年1月21日在维也纳首演。此曲采用当时惯用的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部、五首小圆舞曲与结尾组成。
序奏部开始的色彩较暗,接着竖琴、小号等乐器奏出了优美动听的曲调。然后,明亮的铜管乐器也奏响了,乐曲色彩渐渐开朗,把人们引到一个奇幻而美丽的“天体世界”。经过起伏发展后,序奏部静静地结束。
随后出现的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A悠扬舒展,演出时常配以合唱,使乐曲更为和谐动听。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二主题B,用明显的圆舞曲节奏和轻巧活泼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了生动的对比。
第二小圆舞曲的主要主题带有切分节奏的特点,快乐的歌声在太空中无忧无虑地起伏荡动。上行的旋律线使乐曲更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第三小圆舞曲转为G大调,先由小提琴呈示出主要主题。舒缓流畅的主题,松紧匀称的节奏,形成了圆舞曲特有的、轻松的回旋起伏。
随后出现的第四小圆舞曲情绪更加活跃,其主部主题一开始就显示与第一小圆舞曲第一主题相类似的曲调。
第五小圆舞曲主要主题兴奋欢快,把乐曲气氛推向高潮。
结尾部乐队音响增强,色彩辉煌,气势宏大。最后,乐曲运用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结束。 这里只选录了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A,这是全曲中最精彩与最切合题意的部分。
专辑曲目:
01. Johann Strauss II / G'schichten aus dem Wiener Wald Op.325
02. Johann Strauss II / Auf der Jagd Op.373
03. Johann Strauss II / Egyptischer Marsch Op.335
04. Johann Strauss II, Josef Strauss / Pizzicato-Polka
05. Johann Strauss II / Unter Donner und Blitz Op.324
06. Johann Strauss II / Morgenblatter Op.279
07. Johann Strauss II / Persischer Marsch Op.289
08. Johann Strauss II / Wiener Blut Op.354
09. Johann Strauss II / Postillon d'amour Op.317
10. Josef Strauss / Spharenklange Op.235
11. Johann Strauss II / Leichtes Blut Op.31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