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中国民乐】《中国管弦乐纪念名盘·戏苑》 1994 [FLAC+CUE整轨]
【中国民乐】《中国管弦乐纪念名盘·戏苑》 1994
专辑名称:中国管弦乐纪念名盘·戏苑
演奏乐团:中央交响乐团
专辑风格:中国民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1994年9月21日
发行公司:中国唱片
唱片编号:CCD-94/327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中国唱片1994年9月发行的,收录了中央交响乐团演奏的14首民间戏剧著名唱段管弦乐改编曲。
==========
《宝莲灯》是河北梆子的经典保留剧目,创排于1959年,1960年正式搬上舞台。该剧讲述的是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音乐曲调在继承中进行了大胆创新。
《花木兰》是脍炙人口的河北梆子曲目,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此剧简略人们熟悉的故事交待过程,着重描写了花木兰对军中生活的心理体验,对家乡“当户织”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归故里后的人生感悟。
《十大姐》属于云南花灯中常用曲调。歌曲表现十个调皮、活泼的农村姑娘采罢山茶,将“花篮歇在山坡上”,唱一段山歌再回家的情节。她们十姐妹互相嘲弄,开着善意的玩笑,生动刻画了一群少女天真、可爱的形象。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看灯》是根据江西采茶戏的音调改编而成的交响小品。
《柳青娘》京剧曲牌,节奏由慢渐快,将少女的妩媚与俏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展曲意、曲现人情,人物和乐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刘海砍樵》湖南花鼓戏,常德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刘海砍樵传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愿望。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堪称湖南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品。
《秋香送茶》锡剧,少女秋香,由于家中无钱交租,被逼在地主家做丫环,小地主张二相公时常想侮辱她,某日,张二相公唤秋香送茶到书房里,用尽了利诱,威胁种种卑鄙无耻的手段,秋香始终不屈服,反叫张二相公出尽丑态。
《风云会》为明末清初李玉所作昆曲传统剧目,讲述郑恩追随赵匡胤的故事,如云之从龙,风之从虎。
《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传统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演员演唱时握着两根斑纹竹杆摇曳,这种斑纹竹杆叫做“紫竹”,自此这首民歌被叫作“紫竹调”了。它原是一首具有山清水秀、鱼米盛产地江南地方色彩的民歌。它的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一句一顿的曲调,活泼明快的节奏,富有江南地区劳动人民朴素勤劳的性格。
《尺调》是越剧常用曲调之一,它是在四工腔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二黄的过门创造的。尺调的特点是:旋律下行,节奏舒展,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浓郁的抒情性,适合于表达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悲伤、缠绵、沉思、忧虑的情绪,因而在塑造人物音乐形象时有多种功能,更有戏剧性。
《走西口》一泻千里的黄河,几经曲折从内蒙流入山陕峡谷,越过偏关县寺沟,就到了位于晋、陕、蒙交界的河曲、保德县。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素有“民歌之海”的美称。“二人台”这一地方小戏就植根在这块土地上,一出《走西口》更以它真实的社会内容、细腻的生活细节、精彩传神的表演、韵味浓郁的唱腔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专辑曲目:
01. 宝莲灯(河北梆子)
02. 花木兰(河北梆子)
03. 十大姐(云南花灯)
04. 天仙配(黄梅戏)
05. 苦伶仃(山西秧歌戏)
06. 看灯(江西采茶戏)
07. 柳青娘(京剧)
08. 刘海砍樵(花鼓戏)
09. 秋香送茶(锡剧)
10. 风云会(昆曲)
11. 紫竹调(沪剧)
12. 绣荷包调(评剧)
13. 尺调(越剧)
14. 走西口(河曲二人台)
**** Hidden Messag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