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音乐】上海交响乐团《中国交响70年》(7)1963-1965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中国交响70年(7)1963-1965
小提琴家:潘寅林
指挥家:陈燮阳、宋国强、张振山、余隆
专辑风格:中国音乐、管弦乐
发行公司:上海音乐出版社
唱片版本:纸盒版
唱片编号:CD19070-7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收录了四部1963-1965年创作的中国管弦乐作品,由陈燮阳、宋国强、张振山、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
==========
《火把节》又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进行了修订;作品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 的第四乐章(前三章分别为《茶林春雨》、《山寨路上》以及《夜歌》)。如今《火把节》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之一,而《火把节》这部音乐作品正是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用交响手法写成的,旋律时而粗圹矫健、时而阿娜多姿,表现了身穿盛装的男女青年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作品穿插了三种不同性格的舞蹈主题,有矫健刚劲的男子舞蹈、婀娜多姿的女子舞蹈以及欢腾热烈的群众舞蹈。
多主题的调性、各种配器间的变换、阴阳二极的互交使得《火把节》始终充满色彩斑斓、欢快流畅。最精彩的是,在宏大场面热情奔放高潮停顿几拍后,再转回那抒情主题时的手法,处理的极富创造性。作品收尾部分那连续三个大调和弦干脆、利落、完美,使人感觉到那意犹未尽的效果,更呈现出西南民族那豪爽干练的性格,以及人们相遇相识后那依依不舍的万般柔情。
==========
《红色娘子军》组曲,是作曲家吴祖强、杜鸣心为同名芭蕾舞剧配乐的八首曲目,首演于1964年。
序曲,4/4拍,中板,表现恶霸地主暗无天日的土牢;
琼花独舞,5/4拍,缓慢地、节奏自由地,表达出琼花内心的不安以及逃亡时的颠沛流离;
娘子军操练舞,4/4拍,快板,表达娘子军对琼花加入的热烈欢迎;
赤卫队员五寸刀舞,3/4拍,行板,表达娘子军在与恶霸的英勇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为人民伸张了正义;
琼花独舞及场景,4/4拍,广板,象征在娘子军打倒恶霸后,人民的生活重归平静,不过敌人的围剿随之而来,人民和娘子军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黎族少女舞,4/4拍,行板,代表战斗再次平息,人们生活回归平静;
快乐的女战士,4/4拍,柔板,象征战斗过后,人们在一片欢腾中庆祝;
军民联欢,4/4拍,小快板,描绘战斗胜利后军民同乐的场景;
常青就义,4/4拍,广板,描绘了虽然娘子军取得了胜利,但是常青被敌军俘虏最终英勇就义。
==========
《洪湖赤卫队随想曲》是阿克俭根据张敬安、欧阳谦叔创作的《洪湖赤卫队》歌剧主题,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段,4/4拍,庄严、雄伟地,描绘了洪湖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
第二段,2/4拍,快板,表现了洪湖人民在旧社会遭受苦难和赤卫队与敌方英勇斗争的场面;
第三段,2/4拍,平静地,表现了女英雄韩英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的真情独白;
第四段,4/4拍,快板,象征战斗胜利,人们重新回到平静美好的生活。
==========
《红旗颂》,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是一首赞美红旗的颂歌。描写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天安门广场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人们仰望红旗,心潮澎湃,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开始的号角旋律就是对《国歌》音调的化用,这一主导动机贯穿了全曲始终。颂歌主旋律抒情明朗、优美流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祖国在我心中”这一固定形象就跃然心中,中国红永远是最鲜艳的颜色。由于中国艺术传统是以单线条呈现为特色,绘画是单线白描,音乐也是单声部思维,这与西方音乐多声部技法大相径庭,因而在主旋律基础上的衍展深化相对稍嫌不足、意境单一。
专辑曲目:
01. 王西麟 / 火把节 [0:07:35.74]
02. 吴祖强&杜鸣心 / 《红色娘子军》组曲选段 [0:07:48.60]
03. 张敬安&欧阳谦叔 / 洪湖赤卫队随想曲 [0:15:05.01]
04. 吕其明 / 红旗颂 (经典版) [0:08:05.34]
05. 吕其明 / 红旗颂 (新版) [0:08:5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