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叫侵略?它也有非常明确的内涵,双方中的一方违背契约或者违背国际公法去占领别人的土地、抢夺别人的财富,比如说小鹅对小乌做的事,比如说日本当年对中国做的事,就是明确的侵略,文化侵略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强迫的!真正的文化侵略应该是一个外国人强迫你去学习他的语言,强迫你的电视频道里只能播放他的内容,强迫你只能听他的歌手唱的歌,这叫文化侵略,今天这个世界还有谁敢对堂堂的大中华做这种事情?没有。
还有一个典型的语言腐败叫做文化渗透,什么叫做渗透?一定是有一个特定的部门机构,有目的有规划的,要把他的文化置换到你的文化中,有人这么做吗?没有证据。而经常把这两个词挂在嘴边的人,拿出的所谓的证据,不过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文化的融合。比如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这些国家,在中国都设有文化交流中心,向国人介绍他们的文化,而在国外也有许多孔子学院,那么这叫文化交流还是叫文化渗透呢?如果说塞万提斯学院在中国叫文化渗透,那我们的孔子学院在国外又叫什么呢?哪种文化比较流行,其实都是大众选择的结果,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这种曲解就是故意在人们的脑袋里打下思想的钢印、打下排外的钢印、树立一个外部的敌人。
如果你现在说某某外国对我们正在进行文化侵略,那可不可以说西伯利亚一直在侵略我们,那可不可以说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德国人也在对我们进文化侵略和渗透?
哈耶克对“语言的腐败”早已警惕,在他的那本《致命的自负》当中,有一章节叫做被毒化的语言,其中他提到了一个案例就是“社会”这个词,在100年前的德国,有一些知识分子和一些政客特别喜欢用“社会”这个词加到自己提倡的一些政治主张,或者提倡的一些概念的前面,比如说社会政策、社会利益、社会行为,还有最重要的社会公正,只要社会这个词一加上,给人的感觉就特别的正面正义,它代表了公共利益,表达的意思,完全变成了一切要服从这个社会的目标,个人的自由要让位于社会的目标,社会就变成了一种宗教的替身,发号施令人人都必须服从。
你发现了吗?
“社会”这个词在我们当下的语言当中,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有社会停车场、社会闲杂、社会办学,包括社会人这个词又变成了一个非主流的、民间的,不需要得到特殊保护的、非体制的,甚至是鱼龙混杂的有犯罪嫌疑的这么一个概念。所以这个词又被曲解了,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所以哈耶克的总结一针见血,他说语言的腐败,是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混乱,它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威胁。奥威尔的《1984》大洋国里专门制造假新闻的部门叫做真理部,自由即奴役、战争即和平、无知即力量、迫害异己的秘密警察机构,被叫做友爱部,发动战争的叫做和平部,随意的曲解语言,直到今天许多反革命的措施都是就是用改革名字命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