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英文名: Mysterious Note 專輯中文名: 天喚玄音 塤樂大師:張斌 音樂總監:小柯 發行時間: 2002年 版本:星文唱片 地區:大陸
專輯介紹: 塤,其聲濁而喧喧然,悲而悠悠然,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品質,音色幽深、哀婉、悲淒而綿綿不絕。而埙和塤的演奏更有一種神聖、典雅、神秘、高貴的精神氣質。 塤的聲音被制作者形容為立秋之音,她使我們體會到一種朦朧而令人神往的藝術畫面。金黃色的秋天,令人深思,時光流逝,更有一種淡淡的悲凄和傷感。落葉飄零,伴著塤的旋律,使聽者不由憑填幾縷愁緒。 在音樂中,仿佛有一種絕美的意境逐漸展現在我們面前,幽藍的氛圍,淡然的霧氣,遙遠地傳來塤的聲音,像是曾經熟悉的身影,朦朧地走在遠方,引領我們的方向。靈魂拋棄了一切世俗的追逐,只有一顆平淡而真實的心,被墳的音樂深深吸引,迷幻的色彩,給人以充分地想象空間。 為了自然地給塤注入現代氣息並不流世俗地展現給更多的朋友,在這張CD中,制作者巧妙地將現代樂器及古箏等中國民族樂器與塤結合,不同器樂的風格融會貫通,相得益彰。在電子音樂的背景下,塤的聲音更顯通靈美妙,似一段往事,似一彎新月,似一湖靜水。這樣的創作風格,烘托了塤自身的幽怨神祕,那濃烈的滄桑感使悠揚的音樂如天籟之音。聽到這樣的音樂,更使我們產生出強烈地返朴歸真的沖動,在塤玄妙的音色中追尋那一份純粹的境界。 追塤溯源 塤,最早的塤源於古代先民的狩獵工具——石流星(一種球形飛彈),遠古多為石制、骨制,后來逐漸改用陶土燒制而成,以模擬禽鳥鳴聲,作為誘捕禽鳥的輔助工具。形制有管形、橄欖形、魚形、圓錐形等多種。頂端均有一個吹孔,塤體上有的無按音孔,有的則有若干個音孔,多為陶制品。目前發現最為古老的塤,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的7000多年前的橢圓形一孔陶塤;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兩個陶塤,距今已有6700多年,一個無音孔,一個一音孔,能吹出小三度音程,即兩個音。大約在四、五千年前,在今天山西萬泉縣荊村和太原市郊義井村,發現一種二音孔陶塤,能吹三個音。 塤的發展是在進入奴隸社會之后,甘肅玉門火燒溝文化遺址的平民墓中,出土了二十多個彩陶塤,其形體呈魚形,魚嘴為吹孔,塤體上有三個按音孔,能吹出相當於后世五聲音階中的do、mi、sol、la四個音,有的還可吹出fa音;被譽為“音樂史上最古遠的文明”。 商代的塤的造型已比較穩定,發音孔增多,發音能力增強,表現力大大提高,河南輝縣琉璃閣殷墓出土的五音孔陶塤、河南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三枚一套的陶塤和殷墟1001大墓出土獸面紋骨塤,有五個音孔,已能演奏八度內的各個半音。 在周代的樂器八音分類中,依據制造材料的不同,把樂器分為金、石、土、革、絲、竹、匏、木八種,稱為八音,是我國第一部民歌總集《詩經》中所載的29種樂器之一。八音之中,塤獨占土音。在整個古樂隊中起到充填中音,和諧高低音的作用。古人說:“正五聲,調六律,剛柔必中,輕奪迷失,將金石以同恭,啟笙竿於而啟批極”。把塤看作與鐘、磬一樣,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其它樂器是無法與它相比的。我國古代音樂有雅樂、頌樂之分,當塤作為樂器進入宮廷樂隊以后,也根據這兩種音樂的需要、而有了雅塤、頌塤之分。雅塤形體較大,狀如鵝蛋,音響渾厚低沉;頌塤形體較小,狀如雞蛋,發音高於雅塤。塤用於雅樂部,常常與篪配合演奏。古時把塤、篪兩種樂器視為兄弟樂器。 塤伴隨著中華民族走過了幾千年的曆史。在清代宮廷“中和韶樂”中,也偶爾使用塤。近百年來,由於我國內憂外患,加上樂器本身的局恨性,塤幾乎近於絕響了。 80年代初期,我國民族樂壇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樂器,它樣子象個鴨梨,雙手捧著吹,發出的特殊音色賦有人聲的感情氣質,金風瑟瑟、古雅深沉、渾圓醇厚,引起了中外廣大音樂愛好者的極大興趣。這種震撼中國樂壇的奇妙樂器究竟是什么呢?原來它並非是什麼新樂器,而是幾經磨難,近於絕響,又被重新發掘出來的我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塤。 目前,我國在塤的改革制作中,音孔較多的為十五孔塤。它採用“一指兩孔”的方法,健全了半音階,但由於音孔過多,不易操作,音準難以掌握。比較成功的是十孔塤。它的音孔安排科學合理,發音靈敏準確,能夠比較順利地吹奏十二平均律,並且容易推廣使用。如今的塤不僅能吹出古雅深沉、如泣如訴的悲涼旋律,而且能奏出熱情奔放、詼諧幽默的歡樂樂章。 立秋之音 被人們稱作土樂的塤,雖然遠遠不及被譽為金樂之首的編鐘那般華麗宏揚,也沒有編磬鳳鳴鶯啼般的靈秀,但塤以它那特有的神韻,獨占八音之土,難怪古人那麼器重,將金石以同恭。所以,從奴隸社會起,到整個封建社會,塤幾乎都是宮廷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帝王還把塤引為后宮的房中樂。 春秋時代,以和為美曾是一個重要的音樂審美觀,“塤唱而篪和”,是儒家“和為貴”的哲學思想在音樂上的集中反映。和是指內容舒緩平和,有助於教化,體現了當時的音樂審美觀點,是聲音諧和。塤在這方面的音樂功能是顯著的。古人說:“塤具治后之德,聖人貴淹;於是,錯凡銀、借福勃”。塤是一種中音吹奏樂器,因為它的音色古朴醇厚,同古人說話時貫用的高頻調相比,顯得格外柔潤。所以塤特別受到古人的推崇。《詩小雅》何人斯說:“伯氏吹塤,仲氏吹篪”。這是古人長期摸索出來的一種樂器組合形式。后人多用為兄弟和睦之稱。《古詩》中說:“天之誘民,如塤如篪”。是說上天誘導下民,猶如塤篪一樣相和。 有人說:“上帝用泥捏人的時候也捏了這個塤。人鑿七竅有了靈魂,塤鑿七孔有了神韻。”現代文明產生的種種新式樂器,可以演奏華麗的東西,但是絕沒有那樣如水月幽鐘,苦茶風竹,如蓮坐望。這帶著地氣的塤樂,使人在煩亂的現代生活中,常被那凝重且悲愴的思緒打動,不由人自省本真的“我”。 萬物曛黃也,埏土為之… 古代塤的樣子很多,有梨形、魚形、球形、筆管形等,制作塤的材料有陶、石、玉、木、象牙等,后來多是陶制的。我國古書上對塤的形狀、大小尺寸、名稱等都做了詳細的記載。《世本》說:“暴新公作塤”《杜氏通則》則說:“周畿內有暴國豈其時入乎?”這些說法,不足為信。爾雅注“燒土為之,大者如鵝,銳上平底,形如秤砣,六孔,小者如雞子”。聶氏三體圖說:“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舊唐書音樂志》又說:“塤,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埏土為之…”。 除了傳統的卵形塤,還有葫蘆塤、握塤、鴛鴦塤、子母塤等多種,式樣美觀,工藝精細。 一、葫蘆塤:帶有喉裝置,外形像葫蘆,制作上需二次做胎,工序復雜。這種塤的近腰處最細,氣流經遇此處時,可再次引起邊棱音效應,使塤的高音區音域得到適當擴展。由於塤體加長,吹奏更為方便省力,音色也較傳統的卵形塤柔和。 葫蘆塤的特點是: 1. 基音(從全按平吹算起)以上的音域擴展了小三度;但基音以下俯吹部分減少了三度 2. 演奏高音區時較為省力 3. 由於帶喉裝置,低音區的音色受到影響 二、握塤:就是握著吹奏的塤,它是運用十個手指和拇指根部控制音孔。 三、鴛鴦塤:是指兩個音高不同、方向相反、底座相連的連體塤。這種塤兩端各有一個吹孔,上下塤的發音孔與一般塤完全一樣。演奏時,可根據需要隨意迅速轉換。鴛鴦塤的特點是:音色豐富,音域增寬。但造型不美(較原始塤形體變態),演奏時,鴛塤與鴦塤換用不很方便。而且音質變化較大,故音色不統一。 四、子母塤:是指兩個大小不同、方向一致,左右相連的連體塤,大塤與塤的音程關係,一般是純五度。如:大塤是G,小塤是d。根據需要還可以隨意組合。 定調 塤的定調不同於笛、簫。塤的調,是以塤的胴音的實際音高來確定。如某枚塤胴音的實際音高為C就稱其為“C調塤”。胴音的實際音高為G,就稱其為“G調塤”。 何為胴音?將指孔全部按閉,使口唇構成的風門與塤的吹孔呈平正角度,用中庸呼氣(平吹法)在塤上吹出來的音,即為“胴音”。相當於笛、簫的“筒音”。 塤的內堂(腹腔)容積的大小,吹孔、指孔孔徑的大小,都對振動頻率產生影響,就是說都對發音的高度產生影響。內堂容積越小,發音越高;越大,發音越低。人們正在依據這一原理,制作出了適應各種需求的調高不同的塤。低音大塤(又稱雅塤)音色淳厚、寬廣;高音小塤(又稱頌塤)音色高亢、明亮,穿透力強;中音塤音色甜美、圓潤,富於歌唱性。 音域 塤的音域與塤的孔敷多少和孔徑大小有關。由於塤的特殊發音方式,導至其不能像笛、簫等其它吹奏樂器那樣發出規則的超吹音(只有一個不規則的超吹泛音),故其音域的幅度受到一定制約。雖經曆代改革家不斷努力有所改善,但仍比較狹窄。 值得指出的是,塤演奏中有一個較為特殊的吹奏方法,即“俯吹法”。通過“俯吹法”可在塤上吹出若干個比胴音還要低的音,從而使塤的音域得以向低音方向進一步擴展。 十孔塌的音域,從胴音算起為十度,加算胴音俯吹尚能發出的七度低音(其中最低的四度音音量微弱)共十七度。 專輯曲目: 01 Ruins念殘 02Reversion歸藏 03 Fading遁逝 04Mountains春山 05Twilight In Dusk夜之妃 06 Perplexity虎符 07Primitive Instinct葉緣曉露 08Rhythms Of Autumn靈谷 09Marching In The Moonlight渡月 10 YuHui玉慧 11Temptation追日 12 Moonlight In The Yard月的宅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