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青蛙 发表于 2024-5-18 09:05:08

B 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肖邦 - 钢琴作品》 2019 [FLAC+CUE/整轨]












**** Hidden Message *****



【第九辑】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肖邦 - 钢琴作品》 2019

专辑名称:Chopin - Piano Works
钢琴演奏:Wilhelm Backhaus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50.7-1952.10、日内瓦、Victoria Hall
发行公司:Decca
唱片版本:奥地利纸盒限量版
唱片编号:483 4967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的第九辑,收录他于1950年7月-1952年10月录制的肖邦钢琴作品。巴克豪斯以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舒伯特等德奥作曲家钢琴作品而闻名于世,但肖邦的作品只在他中年时期以机械方式留下少量录音。这个1950年代版本则是巴克豪斯最完整的肖邦作品录音室录音,其中以力拔千钧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最为后人称道。其他如练习曲和马祖卡都展示钢琴大师沉稳深厚的博大技巧,高清晰数字转制,大幅滤去背景噪音,凸现大师琴音的最完美瞬间。

==========
《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23,作于1831年-1835年间。此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颂歌,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流亡在法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是这首叙事曲的创作动机。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英雄性”和“悲剧性”的内容,事实上成为鼓舞当时波兰民族斗争的精神力量。

此曲的结构是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

引子由两句富于表现力的朗诵性曲调构成。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性的音乐性质。它象是乐曲的开场白。

呈示部包括三个主题:主部主题好象是引子的延续,继续把人们带向回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又不仅是客观的回忆,还蕴涵着深刻的内心活动,象是对英雄深沉、多思的性格的描写。 副部的音乐形象从容、平静,并且温柔亲切。与主部一样,在诗一般动人的音乐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心感情。它仿佛是对英雄性格的另一方面——从容、稳静的描写。 在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还插入了一个连接的部分。大幅度下行的旋律和切分音式的延长音,使这部分的音乐形象显得动荡不安,心焦如焚。它仿佛是在表现英雄对民族灾难耿耿于怀的内心。呈示部的三个主题勾画出一个英雄性格的轮廓,它们虽然在平静中徐徐伸展,但却孕育着一场巨大战争的悲剧因素。这场战争的悲剧在展开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部并不是描写性的段落,而是通过悲剧性和英雄性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华伦洛德大无畏的精神气质。音乐中既没有刀光剑影的沙场描写,也没有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但它刚毅、豪迈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想象。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展开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简炼,它以主部主题为基础,通过不稳定的音的加强、音响力度的对比和密集的不协和和声,造成极其紧张的气氛。展开部的第二部分以副部主题为基础,但肖邦加以强大的力度和饱满的和声对它进行改造,完全抹去了原先温柔抒情的色彩,使它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这段音乐可以说是全曲的一个高潮,它象征着英雄和胜利。展开部的第三部分是一股急速的音流,它象是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闪电般的律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低音,使音乐的戏剧紧张性不断上升。展开部的末尾,音乐一倾而泻,导人再现部。

按照一般的规律,再现部的音乐形象与呈示部比较接近,甚至完全相同。但肖邦对这首叙事曲的再现处理得异乎寻常。它并没有回复到呈示部平静的境界,而是继展开部的滚滚洪流向更深的地方延伸。正因为如此,对于再现部的结构布局,肖邦也没有循规蹈矩,他以副部再现开始代替了通常结构中的主——副顺序。整个再现部的音乐形象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象是对展开部中所展示的英雄形象的肯定。特别是进入尾声之前的两小节,可以说是全叙事曲最高的戏剧性的高潮。它热情如火,悲情交集,分明是灾难深重的波兰民族的呼声。

叙事曲的尾声可以说是全曲的画龙点睛之处,它概括了作品的精神实质。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象征着在英雄精神鼓舞下掀起的民族风暴。音乐由迫不及待的推进发展为一倾而泻的冲击;最后在斩钉截铁的八度三连音中导向结束。

==========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第一乐章,极慢板,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头,接着用双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题。这第一主题一直情绪不安,直到第二主题出现,才趋于安静。但安静的第二主题马上也激动不安。结尾阴沉不安,它并没有带来宁静的气氛,没有使人感到戏剧已经结束,而使人急切期待着以后将发生的事件。

第二乐章,谐谑曲,以阴郁开头,犹如低云密布,大风咆哮的感觉。速度转慢后,有天籁般的甜美。在谐谑曲的最后,低音区中低沉的八度敲击声也说明已经失去了光明的希望。

第三乐章,慢板,送葬进行曲。这首进行曲是肖邦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开头表达送葬队伍出动,丧钟的低鸣。中部有一段宁静的来自上帝的安慰,带有“模糊的回忆”般的抒情,然后再重复送葬队伍,直至远去,留下一片空白。

第四乐章,急板。舒曼评述:“这是非旋律,没有欢乐的乐章,像是强有力的手压抑了叛逆的灵魂,使那特别恐怖的幽灵与我们对话。”结尾“像是带着被狮身人面像愚弄过的微笑终了。”肖邦要求这个乐章,要“左手与右手七七八八地齐奏同音。“尼克斯对这个乐章的评述是:”葬仪之后,那边有两三位邻居在议论这位已故者的为人,没有恶意的批评,只有善意的赞扬。”而克拉克则认为,“像是秋风吹散枯叶,飘落在新墓上。”

专辑曲目:
01. Ballade No.1 in g minor Op.23   
02. Mazurka No.17 in b flat minor Op.24 No.4   
03. Mazurka No.20 in D flat major Op.30 No.3   
04. Mazurka No.24 in C major Op.33 No.3   
05. Waltz No.2 in A flat major Op.34 No.1   
06.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1. Grave - Doppio movimento   
07.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2. Scherzo - Piu lento - Tempo I   
08.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3. Marche funebre   
09. Piano Sonata No.2 in b flat minor Op.35 - 4. Finale: Presto   
10. Etude No.3 in E major Op.10 No.3   
11. Etude No.10 in A flat major Op.10 No.10   
12. Etude No.19 in c sharp minor Op.25 No.7   
13. Etude No.18 in g sharp minor Op.25 No.6   
14. Etude No.20 in D flat major Op.25 No.8   
15. Etude No.21 in G flat major Op.25 No.9   
16. Etude No.5 in G flat major Op.10 No.5   
17. Etude No.13 in A flat major Op.25 No.1   
18. Etude No.14 in f minor Op.25 No.2   
19. Etude No.15 in F major Op.25 No.3   
20. Etude No.8 in F major Op.10 No.8   
21. Etude No.2 in a minor Op.10 No.2   
22. Etude No.23 in a minor Op.25 No.11 'Winter wi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 巴克豪斯·迪卡录音全集《肖邦 - 钢琴作品》 2019 [FLAC+CUE/整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