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B 马舒尔《贝多芬 - 第三交响曲》 1999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3 0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cd.jpg



【古典音乐】马舒尔《贝多芬 - 第三交响曲》 1999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eethoven - Symphony No.3
演奏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指挥: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1999
发行公司:普罗艺术
唱片版本:20位K2版
唱片编号:POLO CLB-86002-2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埃格蒙特序曲》。这个版本演绎规范严谨、素质高超,录音品质优良,深得《企鹅唱片指南》的赞同,被冠以“三颗星”荣誉,(企鹅)评鉴道:“马舒尔贝多芬交响曲的模拟录音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其慢板乐章解读得诗意浓郁、清丽欲飞。格万特豪斯乐团训练有素,技艺可谓超一流。其演奏自然从容,节奏跳跃而有弹性,悦耳动听之极。”

==========================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完成于1804年春。此曲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这部交响曲的篇幅大大超越了前两部,是仅次于《第九交响曲》的超长作品,而在艺术成就上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贝多芬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该乐章没有传统的引子,而是以两个雄壮的齐奏开头,然后立刻引入宽广的分解和弦大提琴主题。主题结束于不合调的升C音上。小提琴发出重复的高音,使和声变得模糊,但在单簧管与双簧管奏出的第二主题中得到解决。第二主题相对和美、忧郁一些,但也有着庄严的气概。 呈示部已经很长;但最为新颖的是贝多芬扩大了发展部的规模,使之比呈示部(不算重复)更长,不仅仅是主题简单的变化,而成为了戏剧性的核心。在一段狂暴、充满冲突的小高潮过后,突然安静下来,并出现了一个看似新的主题(实际上是主题的一个对位)。这个新主题,在弦乐所演奏的连续属九和弦音量逐渐减轻之时,顺畅地在E小调上出现,并且与第一主题互相交错,其后亦于结束部分再次出现。再现部开始之前的四小节,圆号提早重申了主题,但此时调性还未回归到主调上,小提琴也还演奏著属调的和弦,因而有不寻常的效果。起初这一充满先锋性的乐段甚至被认为是错印,但贝多芬自己很珍视它。据其学生里斯说:“我当时站在贝多芬旁边,以为号手是出错了。我说:‘该死的圆号手,你不会打拍子吗?这听起来大错特错。’当时贝多芬差点给了我耳朵一拳。他很久都不肯原谅我。”再现部基本上纹丝不动地重复了主题,只是做了一般的转调。但尾声的规模变得仿佛第二个展开部,与全曲的规模相配。起初调性不明确,但渐渐增强,直到高潮中小号光芒发丈地高鸣第一主题,令人热血沸腾。全乐章严谨而具有戏剧性。在规模和纵深上都有了显著的开拓。其长度在贝多芬交响曲作品中,除《第九交响曲》之外,无出其右者。尤其有着节奏和调性上的革新,例如时常加入更有动感的四二拍段落,并多有不协和之处,例如发展部中小提琴在高音区将相差仅一个半音的E和F同时奏出,发出刺耳的怒吼。这些更为丰富的表达传递出炽烈的感情,正如瓦格纳所言“恰似自然的熔炉一般,表现了天才青春时期所涌现的种种情绪”。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2/4拍子。主题有两个部分,都是木管乐器与弦乐器呼应:其一是开头小提琴肃穆的c小调越段,配有鼓点般的低音,在新的调性中结束;其二是有着极大旋律性的一个短句。然后出现了C大调的段落,较为明亮;但又进入了阴暗的主题。接着出现了三声赋格段落,音乐变得急促、悲恸,在咆哮声中转到属调。结尾主题重现,但却只剩下碎片,由低音提琴的拨弦配合,尤其悲凉。木管乐器发出最后的叫喊,乐曲在弱奏中淡出。该乐章通常被认为是“英雄之死”,罗曼·罗兰称之为“全人类抬著英雄的棺柩”,柏辽玆将之与维吉尔悼念帕拉斯的诗篇相比。该乐章也是贝多芬所创作的作品中,最有影响力的之一。其庄重、哀伤,又充满美感和独特的感情张力,由简单主题发展出多种变化,是贝多芬成熟风格的代表。

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该乐章充满能量,开头的弱奏突然转成特强;作曲手法简洁细致,感情色彩也有所变化。主题在双簧管上出现。三声中部有一个军号般的主题,由圆号奏出。最后强有力地在鼓声中结束。该乐章虽然速度快,却并非玩笑之作。对其的解释有两种极端:既有称之为“自然春色的复活”“乡间欢快的集市”者,也有认为是“军营中的景象”的,白辽士甚至称之为伊利亚特中勇士们在其领袖的墓冢前所进行的舞蹈。这也是第一部在谐谑曲中使用了三支圆号的交响曲。

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的结合体。在末乐章使用变奏形式是极不寻常的。其主题来源于贝多芬之前创作的《普罗米修斯的造物》;贝多芬钦佩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将他作为该交响曲的结束,也是恰当的。该主题亦在1802年为独奏钢琴创作的“十五段变奏曲与赋格”(Op. 35,又称“英雄变奏曲”)中出现。 该乐章开始时风驰电掣,听起来在错误的调性(g小调和降E大调的属调)上;但随即突然进入较为平和的变奏部分。一开始并没有呈现出主题,而是先用低音和声勾勒出了主题的骨架。然后用简单的旋律与之相配,突出了音色的对比,还有些喜剧色彩。然后才出现了如歌的由两部分组成的主题。接着有一段赋格和奔放剧烈的舞曲,紧接着另一个由主题变奏而来的赋格段,达到一个小高潮。接着进入了柔美、平静的乐段,旋律交替进行。渐渐音乐变得强烈,直至一个强有力的壮丽的高潮。在一段较弱但充满悬念的乐段过后,忽转急板,暴烈的开头重现,并引向特强的结束。该乐章杰出地处理了调性和形式上的发展。其形式综合了回旋曲式(主题与不同乐段相穿插)、奏鸣曲式和变奏曲式。低音部分直到尾声时才消失,但变化多端,起到支撑结构的作用。变奏的性格也从欢乐、奔放、狂烈到静思、静谧、温柔,再转向光辉的结束,突显了英雄壮阔的历程。刘易斯·洛克伍德(Lewis Lockwood)称该乐章是全曲的升华。

=======================
《埃格蒙特序曲》作品84,作于1810年。这首序曲,不但反映了埃格蒙特的斗争和他的悲剧性的遇难,而且还体现了埃格蒙特斗争的结果,即人民在胜利之后的狂欢,充分地表达出贝多芬的“人民革命力量不可战胜”这一坚强信念。贝多芬在给出版商的信中还为最后一段音乐附上“预告祖国即将到来的胜利”这样一条注解。《埃格蒙特》序曲以其英雄性的构思及其严整完美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它不仅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结构明晰、通俗易懂,而且代表了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典型手法和特点,成为了解贝多芬交响音乐的最佳途径,因此它成为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之一,经常作为独立的曲目在音乐会上演奏。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3 in E-flat major "Eroica" op.55 - 1. Allegro con brio    [0:15:30.02]
02. - 2. Marcia funebre, Adagio Assai    [0:16:14.02]
03. -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0:05:57.02]
04. - 4. Finale, Allegro molto    [0:12:13.02]
05. Egmont Overture op.84    [0:08:34.35]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11-25 05:0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