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B 马友友《独奏》1999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1047

主题

1

回帖

181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12
发表于 2024-4-26 0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cd.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古典音乐】马友友《独奏》1999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Solo
演奏乐手:马友友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大提琴
发行时间:1988
发行公司:Sony Music
唱片版本:上海声像DSD版
唱片编号:CD-0931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马友友1999年的最后一张专辑。收录了包括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ZoltanKodaly)、《民歌马友友》的作者马克欧康诺(MarkO’Connor)、与中国音乐热恋并娶了当时中国乐界才女的俄国音乐家齐尔品(AlexanderTcherepnin)及大卫怀尔(DavidWilde)的大提琴独奏乐曲;而旅美的中国作曲家盛宗亮也为马友友改编了《七首中国小调》,有“四季谣”、“猜谜歌”、“小白菜”、“醉渔翁”、“丢丢铜仔”、“牧歌”、“西藏舞曲”。

专辑中收录的其他作品对马友友来说,也都曾经在他的生命与艺术生涯中带给他不同的“冲击性”。像齐尔品的作品是这位俄国音乐家对中国与日本的“东方印象”,齐尔品除了是马友友父亲马孝骏博士在巴黎的老师,马友友自己在哈佛大学时也曾受教于齐尔品的儿子伊凡·齐尔品;这首作品对他自己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另外收录大卫怀尔所写的《塞拉耶佛的提琴手》灵感则来自另一位大提琴家史麦洛维克(VedranSmailovic)。事件缘起1992年有22位在塞拉耶佛城中正排队等候买面包的市民被炸弹击中而无辜惨死;为纪念这些死者,每天下午4点到了事发当时,史麦洛维克就会身着燕尾服,无谓被手榴弹或枪炮击中的死亡风险在现场为逝者演奏;这首作品是一首令人伤感的挽歌。

《Solo》时空是古典的,灵感是现代的,Whisky是浓烈的,大提琴是优雅的;五个不同国度的音乐片段,在马友友的巧妙诠释下,虚构的隔阂,拉出深刻而绵延的感情线,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忽新忽旧,带给你多层次的优雅与时尚。虽然SOLO是丝路计划的一小步,却是友友热切的邀请你加入“丝路会员”的一大步。所以请你放松自己,想象自己迷惑在友友大提琴中,享受特调“民歌味”十足的美国咖啡,搭上“中国小调”的东方快车做一趟丝路的华丽冒险,一路上或许你会听到和蔼可亲的奇怪叔叔“齐尔品”跟你聊聊他的中国体验,或许你还会认识一位来自“塞拉耶夫的大提琴手”聆听那段丝丝入扣的动人故事,一同落泪,顺利抵达终点,等你一同买醉,进入东方式幻想中。

《Solo》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数前7首根据中国民歌改编而成的大提琴曲。

从云南民歌到内蒙民歌,从江浙小调到古琴曲,如果不是拜马友友所赐,恐怕很难把这些风格迥然的中国调子和西洋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器大提琴联系起来。尤其是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技巧体现在模仿中国传统乐器的时候的那份天赋和灵性,对于中国民歌的精华的把握和再创作,让许多西洋传统大提琴曲目都有些黯然。

这张专辑除了科达伊的那首著名的难曲《无伴奏大提琴独奏鸣曲》Op.8之外,整张唱片中所收容的曲子都相当具有特色。曲目中既包括欧美风格的也同时包括了东方的民间风格之作品。

其中奥康纳的作品就是三重奏曲子的大提琴独奏版本。这是一个根据美国阿帕拉契亚山区的民间舞曲而创作的作品。

而盛宗亮的七个中国小品则是根据中国各地民谣旋律而创作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盛宗亮就是在去年年底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天才奖的密西根大学音乐教授。

《四季谣》中,大提琴模拟出来的二胡效果,让人听上去有一种亲近感;高音区委婉动听的旋律使《小白菜》产生的一丝凄凉和委婉感人肺腑;《醉鱼翁》中的拨奏所产生的古筝效果也是让人感到古意盎然;《西藏舞曲》更是让马友友用尽了十八般武艺,其中拨弦、拍打琴身等制造出的声响效果确实让人聆听不暇。……

真没有想到,这些民间音乐居然能够在大提琴这样的西洋乐器上如此完美的再现了出来。除了对作曲者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感到赞叹,也为马友友宽容性的演奏风格所钦佩。

大卫·怀尔德的《萨拉热窝的大提琴手》Op.12,灵感则来自另一位名叫斯麦罗维克大提琴家的事迹。1992年在内战的萨拉热窝,正排队等候买面包的22位市民被炸弹击中而无辜惨死;为纪念这些死者,每天下午4点到了事发当时,斯麦罗维克就身着燕尾服,无谓被手榴弹或枪炮击中的危险在无辜者遇难场所演奏以期纪念;这首作品是一首令人伤感的挽歌。

齐尔品是我们都熟知的20世纪著名的音乐家。事实上马友友的父亲马孝骏博士就曾在巴黎的时候从齐尔品学习过。而马友友本人也曾经在哈佛从齐尔品的儿子伊万·切列普宁(Ivan Tcherepnin)学习过。所以马氏父子与齐尔品父子就有着相当深的关系。齐尔品的这个无伴奏组曲也是不太为人演奏录音的。记得当年法国演奏家保尔·托特利埃尔在70年代有一个录音,这才为人所瞩目。尽管如此和齐尔品其他作品一样,在一些大牌儿唱片公司几乎不见踪迹。

标题为Quasi Cadenza的第一乐章,给人感觉马友友还是处理的过于文皱,或许应该幅度和动感都强烈一些,强调一下即兴的效果才行。慢乐章的第三乐章带有中国民间歌谣风格的旋律抒情且动人。这个部分被马友友发挥得淋漓尽致。

而名为Vivace的第四乐章恰巧达到了既有即兴的也有活泼的效果。听了马友友的这个作品,感到像齐尔品这样优秀的大提琴作品居然被大家所冷落,也多少有些费解了。马友友与其他的演奏家,特别是欧美的演奏家们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腻。即便是在一些动感相当强烈的段落也是如此。另外在一些高音区内的表现过人。

这个录音给人的总体感觉也是如此,或许东方人对五音音阶的感觉与匈牙利人相近的缘故,科达伊的一些作品特别是这个无伴奏奏鸣曲容易入耳,听上去也特别的顺。

马友友的这个录音在第二乐章一些高音区的旋律,给人的感觉和前面一些中国民谣题材的曲子特别的相近。这也是海默维茨录音中所没有的,这样的演奏效果看来也只有马友友才能够做到了。

当然,现在看来海默维茨的演奏从整体上构筑的框架是相当宏伟的,但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显得粗糙了许多,而这种感觉正是在听了马友友的录音之后突然感悟到的。马友友能够在音色、节奏、速度和各个声部的处理等方方面面处理的胜于海默维茨,当然这也是马友友的特长,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科达伊演绎!

专辑曲目:
01. Mark O' Connor's / Appalachia Waltz    [0:04:25.07]
02. Bright Sheng's / 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1    [0:01:30.23]
03. Bright Sheng's / 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2    [0:00:58.55]
04. Bright Sheng's / 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3    [0:02:00.27]
05. Bright Sheng's / 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4    [0:04:25.03]
06. Bright Sheng's / 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5    [0:02:11.60]
07. Bright Sheng's / 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6    [0:04:34.45]
08. Bright Sheng's / Seven Tunes Heard in China 7    [0:03:24.65]
09. David Wilde's / The Cellist of Sarajevo    [0:07:00.02]
10. Alexander Tcherepnin's / Suite for Solo Cello 1    [0:01:40.35]
11. Alexander Tcherepnin's / Suite for Solo Cello 2    [0:01:25.15]
12. Alexander Tcherepnin's / Suite for Solo Cello 3    [0:01:56.55]
13. Alexander Tcherepnin's / Suite for Solo Cello 4    [0:01:35.10]
14. Zoltan Kodaly's / Sonata for Solo Cello, Op. 8, 1    [0:08:00.60]
15. Zoltan Kodaly's / Sonata for Solo Cello, Op. 8, 2    [0:09:59.38]
16. Zoltan Kodaly's / Sonata for Solo Cello, Op. 8, 3    [0:09:30.67]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7-1 03:37

Powered by BBS.DGXY.CC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