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B 马利舍夫《巴赫 - 勃兰登堡协奏曲》2CD. 2001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433

主题

1

回帖

50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06
发表于 2024-4-29 08: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cd1.jp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古典音乐】马利舍夫《巴赫 - 勃兰登堡协奏曲》2CD. 2001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ach - Brandenburg Concertos No.1-6
演奏乐团:涅瓦节日管弦乐团(Neva Festival Orchestra)
指挥:列奥尼德·马利舍夫(Lenoid Malyshev)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2001
发行公司:普罗艺术
唱片版本:名曲馆藏系列K2版
唱片编号:POLO CL2B-86015-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是马利舍夫指挥涅瓦节日管弦乐团,演奏巴赫的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欧洲许多国家流行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的体裁写成的——特点是用一大群乐器对抗一小群乐器,每个乐章以乐器群之间的问答开始,然后进入总体发展。但巴赫这套协奏曲又有别于当时协奏曲的传统写法——他并不是专为同类独奏乐器,而是别出心裁地在每一首协奏曲中采用互不相同的独奏乐器组合,并将六首协奏曲合并成套。他选择这种或那种乐器组合,并不为求得技巧性的表面效果,而是为了充分揭示和发掘主题的表现力。为此,他使各种不同的独奏乐器组同乐队融合在统一的主题呈示和发展之中,同时又赋予独奏乐器组以交响发展的规模。这样,这套协奏曲就完全超出当时大协奏曲一般比较类似组曲的形式,初步具备了早期古典交响曲的因素,有如一种室内交响乐。巴赫在该套协奏曲中使用的对位技法才气横溢,光彩夺目,加上作品中巴赫特有的那种令人沉思回味的天才笔触,使这套协奏曲成为巴洛克协奏曲的杰出代表作。

1717年至1723年,巴赫供职于柯滕宫廷,因此需要创作大量为宫廷音乐生活服务的世俗乐曲。音乐学家将巴赫这段时期的创作归为他的“第二创作时期”,也称“柯滕时期”。这期间的代表作之一便是这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

这些协奏曲的正确创作日期已不可考,只知道整部套曲是在1721年3月完成的。1721年,柯滕公爵——利奥波德王子娶了一位对音乐毫无兴趣的妻子,她坚决要求公爵放弃这种与“仆人们”(指音乐家)厮混且“毫无意义”的爱好。音乐在柯滕宫廷的地位急剧下降,为了生计,巴赫便开始寻找新的工作职位。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巴赫想起了柏林的勃兰登堡总督曾要求巴赫送一些作品给他,于是巴赫将这六首协奏曲工整地抄写好,题献给勃兰登堡总督,并附信如下:

殿下:
数年前曾有幸蒙殿下聆听拙作,殿下对于上天赐吾之微不足道音乐才能颇为欣赏,辞别时,殿下赐我以日后呈献作品之荣誉。现遵照殿下无比仁慈之吩咐,为殿下效劳,送上供多件乐器演奏之用的协奏曲数首。恳求殿下勿以您那尽人皆知的对乐曲的严峻卓见来指责其不足之处,而念及小人此举纯属对殿下表示崇仰及恭顺。乞求殿下赐以洪恩,俾使小人日后能时时为殿下效劳。为殿下效劳实为小人之莫大心愿。

您的最卑微恭顺的仆人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巴赫由于生计所迫,不得不用如此卑微低下的语气,实在让后人为之唏嘘。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巴赫辛辛苦苦抄写出来的这些协奏曲的漂亮的手稿,在勃兰登堡总督的图书馆内束之高阁达十三年之久,直到总督去世也没有使用过,因此这些协奏曲甚至没有足够重要的地位能在总督的音乐财产目录中归到有名有姓的作曲家的项目下。它们是和一堆归类为“各作曲家的协奏曲”的零星而杂乱的作品放在一起,其价值是每首仅四十个分尼。

这些协奏曲没有在勃兰登堡总督在世时上演的真相可能会让我们部分地释怀。虽然巴赫专为勃兰登堡总督抄写下了这几首协奏曲,但这些协奏曲并不是巴赫专门为总督创作的。总督不重视这些协奏曲更充分的理由是:他的乐队无论在人数(一般只有六个乐手)和技巧上都无法演奏它们,甚至这套协奏曲中最简单的降B大调第六协奏曲也得在至少一位外来音乐家的协助下才能演奏,另外五首需要的人则更多。

根据德国音乐学家海因里希·贝塞勒(Heinrich Besseler)的观点,这些协奏曲是巴赫在柯滕宫廷时为利奥波德王子所写的。王子本人除了是位优秀的古大提琴演奏家外,还会演奏古小提琴和古钢琴,此外还是位出色的男低音。王子本人对音乐有着超凡的热爱和高雅的品味,他还拥有一支人数众多、技艺精良的乐队,因此柯滕宫廷的音乐生活水准极高,客观上为巴赫的协奏曲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1718年-1719年冬,巴赫离开柯滕宫廷去柏林,曾为勃兰登堡总督演奏过,总督叫巴赫送一些作品给他,但巴赫迟迟未送。两年半后,当那位不喜欢音乐的女主人来到后,巴赫想起这桩事,于是便从他在柯滕宫廷创作的数量众多的作品中选出了六首协奏曲,用漂亮的书法抄写了一遍后送给勃兰登堡伯爵。这也可以说明这六首协奏曲本来不是一套,各首协奏曲需要的乐器组合不同,要求七件至十三件不等。这六首协奏曲各式各样的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线索,说明它们是巴赫在三至四年期间写成的。其实,巴赫将这套协奏曲叫做《六首不同乐器的协奏曲》。由于十九世纪在勃兰登堡的档案室中发现了这套协奏曲的精美手稿,因此后来便称之为《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按欧洲许多国家流行的“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的体裁写成的——特点是用一大群乐器对抗一小群乐器,每个乐章以乐器群之间的问答开始,然后进入总体发展。但巴赫这套协奏曲又有别于当时协奏曲的传统写法——他并不是专为同类独奏乐器,而是别出心裁地在每一首协奏曲中采用互不相同的独奏乐器组合,并将六首协奏曲合并成套。他选择这种或那种乐器组合,并不为求得技巧性的表面效果,而是为了充分揭示和发掘主题的表现力。为此,他使各种不同的独奏乐器组同乐队融合在统一的主题呈示和发展之中,同时又赋予独奏乐器组以交响发展的规模。这样,这套协奏曲就完全超出当时大协奏曲一般比较类似组曲的形式,初步具备了早期古典交响曲的因素,有如一种室内交响乐。巴赫在该套协奏曲中使用的对位技法才气横溢,光彩夺目,加上作品中巴赫特有的那种令人沉思回味的天才笔触,使这套协奏曲成为巴洛克协奏曲的杰出代表作。

===========

第二乐章的基本主题保持非常单纯的音阶式进行,它在全乐章中跑遍所有的乐器,而在低音弦乐器上显得最完整、最展开。乐章的第二主题为分解和弦式。在乐章的后半部分,基本主题得到更为有力的发展,两个主题素材自由地对置,后来由各种乐器组奏出的第二主题还形成了巨大的高潮。

===========
《G大调第四号》BWV 1049。现代的人们都知道,巴赫的作品是巴洛克艺术之顶峰,集巴洛克风格之大成。但在巴赫的时代,一般人还不能接受他作品中那巨大的威力和新颖的独创性。巴赫对当时庸俗的时尚不屑一顾,然而只要他想这样做——在这首协奏曲中他确实这样做了——他就可以令广大保守的听众满意。这首协奏曲是整套协奏曲中最轻快的一首,对于现代的听众来说,这部作品可以令他们感受到洛可可式的优美与光彩。

巴赫在这部作品中使用了一种古老的乐器——竖笛。两支竖笛和一把小提琴作为高音独奏组,一个弦乐五重奏加上大键琴作为伴奏组。

第一乐章以轻盈秀美的竖笛二重奏开始。随后,小提琴加入,并扩展至整个乐队。这个基本主题按卡农式模仿的风格一直在发展着,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独奏小提琴,它的声部拥有不少高难度技巧。发展部是第一乐章的核心,具有真正交响发展的巨大规模。最后,主题基本上保持原形再现。

第二乐章的进行严整、流畅,富于诗意。乐章以竖笛的华彩乐句作为结束,并直接转入非常清新明亮的第三乐章。该乐章是一首五声部赋格曲,音乐的发展宽广、辉煌——有时是独奏小提琴演奏的技巧性乐段,包括音阶式的乐句,以及在两根琴弦上的复杂进行。把小提琴上的复杂炫技与优秀的赋格的结构力量交织在一起,甚至融为一体,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巴赫不仅使它听起来流畅悦耳,而且令人振奋。

==========
《D大调第五号》BWV 1050。在柯滕宫廷的室内乐活动中,巴赫本人通常演奏中提琴。但在这部协奏曲的演奏中,巴赫却破例演奏大键琴。这部作品中大键琴的声部非常突出,甚至掩盖了另外两个独奏乐器(横笛和小提琴),因此这首协奏曲有时也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大键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使用的横笛是现代长笛的祖先,而非巴赫时代流行的竖笛,另外还由于该曲中使用了其它较新颖的作曲手法,因此学者们倾向于同意这部协奏曲是这套协奏曲中最晚创作的一首。

第一乐章开始的主题是八小节的乐队全奏,生动活泼。接着独奏乐器(横笛、小提琴和大键琴)依次进入,乐队有时插入,依第一主题的样式演奏。随着音乐的发展,大键琴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发展为宏伟的五十六小节的华彩独奏,最后乐章用开始的全奏作为结束。

第二乐章巴赫最初标注为广板,后来改为“深情的”。这一乐章只剩下三个独奏乐器——横笛、小提琴和大键琴用复调进行的方式在进行着亲密的对话。但巴赫将大键琴左右手写成两个声部,因此可以看作是三个乐器的四重奏。

第三乐章又是一首振奋昂扬的赋格曲。赋格的主题先由独奏小提琴奏出,接着就是独奏横笛的模仿,然后是大键琴,先左手,再右手加以模仿,最后是乐队的全奏。中间部分更为轻巧,几乎有点像后期古典派的发展部的风格。整个乐章的技术手法丰富多彩,力度的变化幅度很大。

==========
《降B大调第六号》BWV 1051。巴赫在创作这首协奏曲时,必定考虑到了两个重要的演奏者——他自己和柯滕的主人利奥波德王子。巴赫通常演奏中提琴,而王子本人则通常演奏古大提琴。因此,这个全部是弦乐器演奏的协奏曲没有小提琴声部。由于乐队中全是一些音域较低的弦乐器,从而使这首协奏曲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

第一乐章开始是朝气蓬勃的卡农,第一中提琴先奏出主题,第二中提琴追随于后,演奏同一旋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中提琴晚半拍开始,始终和第一声部形成切分,追逐持续达十六小节。这段追逐结束后出现第二主题,它后来成为一个叠句,在不同的调中重复三次,结束时转入降B主调,开始的卡农得到完成的重新陈述。

第二乐章虽然是赋格曲,但充满平静和细腻的感情。主题主要由中提琴奏出,其他的低音声部用均匀的步调伴随着它。音乐进入高潮时,在低声部中出现了乐章主题开头的个别音调,然后是整个主题的呈现。乐章结束前,还可以听到大提琴的一段富于表情的独奏。

第三乐章的节奏特点接近吉格舞曲,生动活泼。基本主题一度曾被流畅而带有戏谑意味的间奏式插段所代替,但在乐章的发展中相继出现的其他一些插段,都是建立在基本主题的音调之上的。同第一乐章一样,独奏中提琴声部拥有一些难度很高的技巧。

专辑曲目:
cd1
01. No.1 in F major BWV 1046 - I. Allegro moderato    [0:04:39.69]
02. No.1 in F major BWV 1046 - II. Adagio (attacca)    [0:04:17.26]
03. No.1 in F major BWV 1046 - III. Allegro    [0:05:38.26]
04. No.1 in F major BWV 1046 - IV. Menuetto. Polacca    [0:08:55.65]
05. No.2 in F major BWV 1047 - I. Allegro moderato    [0:05:25.26]
06. No.2 in F major BWV 1047 - II. Andante    [0:03:47.49]
07. No.2 in F major BWV 1047 - III. Allegro assai    [0:03:05.37]
08. No.3 in G major BWV 1048 - I. (Allegro moderato) Adagio (attacca)    [0:07:07.17]
09. No.3 in G major BWV 1048 - II. Allegro    [0:05:55.67]

cd2
01. No.4 in G major BWV 1049 - I. Allegro    [0:07:47.72]
02. No.4 in G major BWV 1049 - II. Andante (attacca    [0:04:00.46]
03. No.4 in G major BWV 1049 - III. Presto    [0:05:34.28]
04. No.5 in D major BWV 1050 - I. Allegro    [0:11:22.62]
05. No.5 in D major BWV 1050 - II. Affettuoso    [0:06:20.17]
06. No.5 in D major BWV 1050 - III. Allegro    [0:06:07.28]
07. No.6 in B flat major BWV 1051 - I. Allegro    [0:07:05.25]
08. No.6 in B flat major BWV 1051 - II. Adagio ma non tanto (attacca    [0:05:47.67]
09. No.6 in B flat major BWV 1051 - III. Allegro    [0:06:06.09]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7-1 03:27

Powered by BBS.DGXY.CC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