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回复: 0

B 李泰祥《告别·82-87作品精选》 2001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2047

主题

1

回帖

3万

音符

超级版主

积分
5232
发表于 2025-1-4 09: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cd.jpg



【流行音乐】李泰祥《告别·82-87作品精选》 2001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告别·82-87作品精选
演唱歌手:李泰祥、齐豫、李建复、唐晓诗、许景淳、钱怀琪
专辑风格:流行歌曲
发行时间:1992年
发行公司:滚石唱片
唱片版本:台湾版
唱片编号:RD-1013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滚石唱片1992年发行的,收录了李泰祥创作的14首经典歌曲,都是他的心血之作,由李泰祥与他的几位弟子演唱。李泰祥追求的是古典音乐的现代化,编曲方式完全是古典音乐的结构,完全抛弃吉他贝司鼓这种三大件的流行音乐模式,单簧管、笛子、弦乐都成了音乐中的点睛之笔,和悠远而婉转的唱腔相得益彰,歌词更是简单而隽永,好多都直接引用了郑予愁等诗人的名作,他们的文字,和朦胧诗带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代表着现代汉语的另一种可能,美不胜收。

1970-1980年代早期的台湾,暗潮汹涌,而在李泰祥的歌里,时代的印记被全部抹去,更多的是对山水、故乡、爱人和岁月的歌咏,他更像是活在现代的陶渊明或者王维。我们当然会惊讶于他歌里的美丽与哀愁,然而总会忽略去想面对时代的他所做的选择是无奈还是逃离。

==========
李泰祥(1941年2月20日-2014年1月2日)出生于台湾省台东县阿美族原住民家庭,是一位杰出的音乐人。他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主修小提琴,并在校期间表现出色。

李泰祥在音乐领域有着广泛的涉猎,从正统音乐到校园民歌、流行歌曲、严肃乐曲、广告音乐和舞台配乐等,他是台湾省本土跨界音乐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橄榄树》和《走在雨中》,这些歌曲在两岸广为传唱。李泰祥不仅是一位作曲家,还具有健全的音乐理念,他创作的歌曲往往文艺范儿十足,深受流行音乐唱将的喜爱。

李泰祥的作品对台湾音乐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橄榄树》开始,直接带动了新校园歌曲的蓬勃,并间接促成了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展。他的努力改变了西洋歌曲在中国台湾省知识分子中占绝对强势的状况。齐豫曾提到,她与李泰祥合作过四张专辑,其中《橄榄树》于1979年发行,她认为李泰祥的作品不灰暗,希望女歌手能唱出阳光的感觉。

然而,李泰祥一生也饱受病痛的折磨。他长期患有帕金森症,并且甲状腺肿瘤复发,导致经济陷入窘迫。最终,他在2014年因病去世,享年72岁。

==========
告别,不要告别──两首歌的曲折故事(文/马世芳,摘自《地下乡愁蓝调》)

有那么几首歌,妥妥贴贴藏在心底,却不大舍得听,因为它们太完美。每一播放,便不免残酷地映照出世间的丑陋与无聊。灵魂不够强悍的时候,骤临那样磅礡淋漓的美,简直令人绝望。

李泰祥和唐晓诗合唱的《告别》(1984),就是这样的歌。然而,世间原本不会有这首歌,只有另一首叫做《不要告别》的歌。

1984年,李泰祥在滚石唱片为唐晓诗制作专辑《黄山》。他特别重视其中重新诠释的旧作《不要告别》,十多年前,他把这首歌卖给了歌林唱片,历来许多人都唱过:李金玲、洪小乔、黄莺莺、萧孋珠、凤飞飞、刘文正、江玲……,刘文正甚至前后录过两种版本,《不要告别》简直成了歌林歌手“必考题”。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版本符合李泰祥心中这首歌“应然”的模样。足足等了十年,他终于找到“对”的歌手,得以用“对”的方式整治《不要告别》。

李泰祥的音乐生涯,起初和“通俗歌曲”没太多瓜葛:他是阿美族原住民,十五岁便拿下全省小提琴大赛冠军,艺专音乐科毕业,当过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整个1960年代,李泰祥的热情投注在巡迴演奏和作曲。七十年代初,他一面为广告公司做配乐,偶尔写流行歌曲赚外快,一面投入“前卫音乐”与“实验音乐”,两脚各自踏在最世俗和最孤高的领域。当年唱片公司聘人写歌,词曲都是一次买断,并没有版税这回事。歌林买下《不要告别》,付给李泰祥的作曲费是两千块钱新台币,衡诸当年行情,并不算差。但银货两讫之后,这首歌会变成什么样子,作者是无权过问的。

《不要告别》作词人Echo,本名陈平,另一个更响亮的笔名是三毛。和李泰祥“兼差谱曲”一样,她也在散文、小说之外,间或写写流行歌词。这是她为《不要告别》写的词:

我醉了,我的爱人 / 我的眼睛有两个你 / 三个你 / 十个你 / 万个你
不要抱歉,不要告别 / 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 / 没有人会流泪,泪流……
我醉了,我的爱人 / 不要,不要说谎 / 你的目光拥抱了我 / 我们的一生已经满溢
不要抱歉,不要告别 / 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 / 没有人会流泪,泪流……

《不要告别》录成唱片的1973年,三毛刚满三十岁,还不是家喻户晓的名作家,刚搬去西非沙漠定居,正要动笔写下轰传一代的《撒哈拉的故事》。三十二岁的李泰祥则应邀赴美,在圣地牙哥现代音乐中心深造,满心都是他的前卫音乐大业。对于《不要告别》的后续发展,他们恐怕是无暇分心关注的。李泰祥从唱片听到这首歌,得等到次年回国之后──据他回忆,听到歌星把《不要告别》唱成了“东洋调”,使他感到错愕,觉得那“完全不是他心目中的歌曲”。从此,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不要告别》,成了他压在心底的一桩愿望。

1975年,歌手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办歌曲发表会,出版《中国现代民歌集》,正式点燃青年创作歌谣的燎原大火。“通俗歌曲”的世界,即将迎向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革命。李泰祥则在这时放弃不满一年的大学教职和省立交响乐团的副指挥头衔,和学院系统一刀两断。他做广告配乐糊口,编写演唱的《野狼一二五》摩托车广告歌,成了好几代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他的前卫音乐实验,则只身突入陌生荒远的声音领地,义无反顾,简直近乎悲壮──我曾在旧杂志翻到当年李泰祥音乐会的报导:曲目包括许多无调性、无旋律的段落,还有五金工具之类的敲打乐,搭配预录声效、幻灯投影与电影短片,是极为先锋的“多媒体”展演实验。报导写道:许多观众捱到中场休息,纷纷逃离,下半场遂空出了一大半的座位。

站在“古典雅乐”、“市井俗曲”与“前卫实验”之间,李泰祥的耳朵并没有漏掉青年人揭竿而起的创作新谣,甚至有意借着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大批新兴听众,桥接“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原本互不相容的世界。和校园歌手齐豫的合作,使他一夕之间变成名满天下的音乐大师。他以创作人、制作人兼编曲家的身分亲自指挥管弦乐团录制唱片,气势惊人,一下子把他口中的“大众歌曲”与“雅乐”连到了一块儿。许多校园民歌的素人歌手和作者,写歌唱歌全凭直觉,五线谱都未必读得懂,作品多半和弦简单,旋律平易。李泰祥则不然,他的歌往往曲式奇崛,极难驾驭,却又极易入耳。歌者每次开口,都是挑战身体与灵魂的大工程──看看历来和他合作的女弟子:齐豫、唐晓诗、钱怀琪、叶蒨文、许景淳……,每个名字,都足以在歌史熠熠生光。

李泰祥回顾当年野心,是这么说的:“我决心要从严肃的音乐工作岗位走入群众,写出有风格,能表现我们现在大众生活最动人、精致的感情,写出众人的欢喜悲乐,和对时代的感觉,并融和文学,透过大众歌曲的形式,带给群众,走进生活。”

1984年,李泰祥已是兼治古典、现代与流行的跨界泰斗,面对当年旧作,底气自然不同。他和唐晓诗重录《不要告别》,两人都很满意。憋了十年的遗憾,终于可以放下了。然而歌林在发片前夕知悉此事,去函警告滚石:《不要告别》版权属于歌林,若不抽掉这首,大家法院见──也就是说,李泰祥将会因为演唱自己的歌而触犯著作权法。

惊闻此事,李泰祥沮丧可知。为了拿回这首歌,他曾提议免费为歌林谱写新歌以为交换,亦被回绝。但就这么抽掉,也实在不甘心。于是滚石老板段钟潭(绰号也是“三毛”)心生一计:假如旋律不变,歌词重填,等于另作一首新歌。以当年法律条件,这样改编,歌林是难以提告的。这么一来,原本录好的音乐不需更动,只要请唐晓诗重新演唱新版歌词,还能兼顾李泰祥原本的编曲构想。

问题是,找谁填新词呢?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老段灵机一动,想起一位写诗搞剧场的年轻女生,现代诗写得很有趣,却不知道写不写歌词。他联系上这位黄小姐,对方说自己从来没填过歌词,却很愿意试试看。

那位黄小姐时年二十八岁,刚刚自费印行她的第一部诗集《备忘录》,当时没人知道这本限量发行五百册的小书,将会彻底改写台湾现代诗史。她写诗的笔名叫夏宇,但为了填词的活儿,她取了另一个笔名李格弟。

李格弟只花了一个下午就把新词填好了。李泰祥拿到一看,马上说:这个词完全没办法唱──原来李格弟没经验,歌词句式和旋律兜不拢。但撇开这个不说,新词写得真好。李泰祥想了想,毅然决定与《不要告别》告别,索性为这“错填”的新词另谱新曲,做一首全新的歌。

1984年底,《黄山》专辑终于发行,我们有了一首叫做《告别》的新歌。你先听到一盏砸碎的酒杯,然后唐晓诗开口,衬着弦乐和钢琴,微醺而凄然:

我醉了 / 我的爱人 / 在你灯火辉煌的眼里
多想啊 / 就这样沉沉地睡去 / 泪流到梦里 / 醒了不再想起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 你的归你 / 我的归我……

李格弟保留了三毛的开场句,她觉得“我醉了,我的爱人”太美了。“在这灯火辉煌的夜里”改掉两个字,变成“在你灯火辉煌的眼里”──唉,这是何等的才气。

然后猝不及防,李泰祥吼起来,崎岖不驯的嗓子浸满野气。一句句慑人心魄的唱词翻飞而出:

请听我说 / 请靠着我 / 请不要畏惧此刻的沉默
再看一眼 / 一眼就要老了 / 再笑一笑 / 一笑就走了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 各自寂寞 / 原来的归原来 / 往后的归往后……

鼓声带入壮盛的间奏,电吉他与弦乐把歌层层托高,百转千迴,再骤然荡开──这是雅乐,也是摇滚!重新进入歌词,唐晓诗领唱,李泰祥和声,相叠、交缠,愈来愈炽烈,愈来愈激昂,直到最后一句,唐晓诗倾尽所有,绝望,超然,美得难以逼视:

在曾经同向的航行后 / 各自曲折 / 各自寂寞 / 原来的归原来 / 往后的归往后……

歌声甫歇,尾奏扬起。扫过浸着苦酒的碾碎的心,穿越整座灯火辉煌的城,直抵狂悲与狂喜的交界。壮阔绝伦的四十五秒之后,整首歌在最高潮处收结。

李泰祥在《告别》保留了当初为新编版《不要告别》录制的背景音乐,沿用既有的和弦结构,甚至挪用《不要告别》的旋律作为《告别》的和声,让旧作融入新歌。当年《黄山》专辑提供媒体参考的新闻资料,交代了这首歌背后的曲折,最后一段是这么说的:“他(李泰祥)虽然是(不要告别)这首歌的原作者,但是他没有诠释这首歌曲的权利。在一切努力归于失败后,他决定向《不要告别》告别。李泰祥开始试图从原曲的精神上,重新创作一首歌;他成功了,这首新歌就是《告别》。……音乐家的创作力突破了一切障碍,他不但创作了新曲,也拥有了旧曲。”

唐晓诗演唱的第一版《不要告别》,蒙尘的母带仍藏在滚石档案室,始终未曾发行。然而很少人知道,这个版本曾经公开播放过:广播人方笛提前拿到了刚录好的新歌,也不管唱片还没发行,便在她的节目先播了,这是这个录音唯一一次公开曝光。直到现在,除了当年几位工作人员,只有一小群在1984年某个冬夜准时扭开收音机的人,曾经意外窥得那首歌的模样──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什么。

《告别》开启了李格弟辉煌的词人生涯,尔后她还会以“童大龙”、“李废”等笔名写下许多当代中文歌史最好的歌词──这样说起来,我们好像还该感谢歌林唱片的自私呢。李泰祥,则毕竟没有彻底告别《不要告别》。2001年,他发行新专辑《自彼次遇见你》,终于得以重新面对十八年前未了的功课,并且往前再跨一步:他把《不要告别》的词曲融入《告别》,由林文俊和徐芊君男女对唱,两首歌互为和声,奇绝,美绝,那流浪近三十年的旋律,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在那张回顾个人生命的专辑中,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仍作曲不懈的李泰祥正式表示:《橄榄树》、《你是我所有的回忆》和《告别》是他个人创作生涯的三大代表作。对于《告别》这首歌,他只简单说了这样一段话:“遗憾,是最重的,比幸福还无法忘怀,与完美总差那么一点。”

专辑曲目:
01. 李泰祥 / 错误
02. 李泰祥 / 旅程
03. 李泰祥 / 情妇
04. 李泰祥 / 野店
05. 齐豫 / 有一个人
06. 齐豫 / 山云游
07. 齐豫 / 水天吟
08. 齐豫 / 歌
09. 李建复 / 黄山
10. 唐晓诗 / 告别
11. 唐晓诗 / 结果
12. 许景淳 / 岁月与酒
13. 许景淳 / 相遇
14. 钱怀琪 / 雪莲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5-1-19 11: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