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B【古典音乐】谢林、格鲁米欧、奥依斯特拉赫《二十世纪小提琴协奏曲(第一辑)》2CD.

[复制链接]

3261

主题

3

回帖

4万

音符

超级版主

积分
7983
发表于 2024-1-13 08: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cd1.jpg


cd2.jpg



【古典音乐】谢林、格鲁米欧、奥依斯特拉赫《二十世纪小提琴协奏曲(第一辑)》2CD. 1999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The 20th-century Violin Concertos Vol.1
演奏家:Henryk Szeryng、Arthur Grumiaux、David Oistrakh
协奏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拉莫鲁音乐会管弦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指挥:Gennady Rozhdestvensky、Bernard Haitink、Antal Dorati、Manuel Rosenthal、Igor Markevitch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小提琴
录音时间:1963-1967
发行公司:Philips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462 856-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收录了六部二十世纪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包括西贝柳斯、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哈恰图良、拉威尔、贝尔格的作品。担任小提琴独奏的是谢林、格鲁米欧、大卫·奥依斯特拉赫。

===================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03-1905年。此曲集中表现出西贝柳斯创作的许多优秀特点:音乐的诗意内容深刻而多样,充满着诚挚内在的抒情性和生机勃勃的英勇精神,其中严峻阴暗的色彩同明朗的光辉相交替,静观悲壮的情绪为乐天欢跃的舞蹈所取代,整个作品贯串着不同形象的戏剧性发展——这部作品所拥有的这些伟大美质,使它得以跻身于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的同类作品之列。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贴近幻想曲的风格,虽然保留奏鸣曲式的痕迹,但结构自由、独特。装上弱音器的第一与第二小提琴伴奏分成四部,为乐曲揭开序幕。其旋律彷彿在颤抖,营造北欧冷澈的空气。开头与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样,小提琴独奏直接奏出哀怨的第一主题。这段小提琴的独白,让人好像置身在北欧极度寒泠而风和日丽的大自然,细诉当时的情感。乐谱上更指定此旋律要甜美而富有感情。然后,由大提琴与低音管引入第二主题,小提琴独奏以双音方式演绎此主题。当小提琴奏出很长的震音后,便进入极快板的第三主题。这里只有管弦乐演奏,由弦乐齐奏开始,逐渐加入铜管乐,冲向高潮。然后由低音弦乐以pp奏出持续的B音,回归平静。而华彩部分通常放在乐章结尾,西贝柳斯却把它放在乐章的中央位置,充当发展部的功能。华彩选用前面的三个主题为素材,使用音阶、琶音、双音等技术,营造出华丽的感觉。乐曲后段重返曾出现的三个主题,亦加上崭新的变化。结尾乐曲转变为活力充沛的极快板,独奏演绎出多段八度音程的快速音群,以强而有力的D音作为结尾。

第二乐章,极慢板,带有浪漫曲风格的次乐章,采用自由的三段体。由单簧管演奏导入部的动机,双簧管加以承接,独奏小提琴以高贵而动人的情感呈现主题,由低音管和法国号的不安和弦作伴奏,全曲以此主题为基础。突然弦乐激烈地重复导入部的动机,长笛和小号变形模仿,小提琴独奏亦演奏对位旋律形成交错的节奏。这是西贝柳斯所喜爱的手法。乐曲随后返回第一主题,寂静地结束。芬兰诗人拉西纳米(Lassi Nummi)聆听此乐章后,评论它为“无情的美丽”。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对于许多小提琴家来说,第三乐章比较具挑战性,包含多种高难度的小提琴左右手技巧。此乐章结合轮旋曲与奏鸣曲式,使乐曲中的两个主题形成对比,是作者交响曲常见的手法。首先,在定音鼓与低音弦乐充满干劲的前奏上,独奏者演奏具附点节奏的主题,听起来有点笨重,所以被英国音乐学者当奴·法兰西斯·托威(Donald Francis Tovey)形容为“这是明显给北极熊跳的波兰舞曲”。独奏在此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技巧性快速音群,包括采用上飞顿弓的乐句。乐曲中段转入由三连音组成的舞曲旋律,形成一重重优美的波浪,其他乐器往后奏出第一主题的动机,加以模仿,渐渐趋向高潮。第一主题也再次重现,主奏以轻巧的泛音奏出对位旋律,又反複发展刚才的动机。本乐章即将进入结尾时,先由小提琴独奏奏出跳跃的双音旋律,跟著来回八度音程的乐句,挑战独奏者本身左手的技术。响亮的法国号扬起,不久定音鼓也加入,气氛渐趋紧张。最后,独奏奏出急促的音阶乐句,奔向结尾。

===================
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5年。普罗科菲耶夫在《自传》中说:“这首协奏曲是在最不相同的一些国家中完成的,它反映了我那种流浪无定的音乐会生活—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在巴黎写出,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在沃龙涅什写出,配器在巴库完成,而第一次演出如在1935年12月在马德里”。的确,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相比较,这部协奏曲要严肃得多,也更富于哲理性,这里已经没有《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发展部中、特别是诙谐曲乐章中那种令人赞叹不己的逗弄和怪诞的效果,这里的音色与和声没有那么刺耳,但更为练达、沉着,更多的是音响色彩的轻柔变换。

从总的风格上看,此曲更偏重于室内乐性:技巧性笔法比较有限,最独特的炫技发明也较为少见。前两个乐章的深刻的沉思和浪漫主义的激情,到色彩缤纷的舞蹈性进行和热烈的节日欢乐的终曲。

第一乐章,开启这首协奏曲的这个小提琴独奏主题,酷似俄罗斯悠缓歌曲的优郁曲调,其中独特的节奏、音调和节拍的特点(隐伏五拍子),以及通过移动强拍位置而获得音调“内部变奏”的原则,都可以说明这点。这是一个凝神集中、有时是郁闷不乐和充满着浪漫主义幻想和不满的形象,也可以说是一个探索和形成的形象,用明朗的g小调调性来体现,它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俄罗斯宽阔的草原和积雪的远方景象;这主题在随后的发展中轮廓发生了变化,出现越来越新的变形,好像代表着通往所追求的理想道路上的各个阶段一般。在乐章的连接段中闪现着第一主题的回声,但独奏小提琴上出现了游荡的断音乐句,带来了一种机械和恼人的印象。至于乐章的第二主题,虽然同样是抒情的,但气质和形象却不相同。其中经常交织着半音进行的那些气息宽广的乐句,典雅的移调,都传达出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主题的浪漫主义的兴奋心情。

呈示部以音响清澈而辉煌的结尾段作为结束,效果犹如一种半开玩笑的舞蹈一般。在乐章的发展部中,这两个主题由于都有实质上的变化,而失去了它原有的纯朴和歌唱性,作者变换它的调式和声色彩,有力地强调它的节奏,使它具有一种出奇的诙谐性,个别地方相当精确地再现了俄罗斯民间神话的色彩。在发展部结束处,独奏小提琴的音型模仿俄罗斯民家乐器—三角琴的音响,这些段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同富于俄罗斯民间歌曲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相呼应。但是像一般的抒情乐章一样,类此的发展自然不会导致尖锐的对置,或者戏剧性的冲突。经过在这段复杂的技巧性发展之后,当两个抒情主题在再现部中重现时,显得越加富有魅力,更温柔感人。但是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乐章的第二主题,它变成更富于田园色彩(乐队中用“小鸟啁啾”的音型予以强调),加强了它的静观和自满自足的特点。乐章的第一主题由于带有探索的印记,它只得退居第二位最后在尾声中,第一主题的最后一次呈现突然用一些尖刺的和弦以结束这抒情的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的音乐真诚感人,基本上表达出在同大自然的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安宁和幸福的感受。作者创作出不少旧式的加伏特舞曲、小步步舞曲以及一整套《古典交响曲》,其中有很多作品非常流行;这一乐章的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首仿古的作品,乐章的主题和音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严格按照古典的原则进行。乐章的基本主题先由独奏小提琴咏唱,它的旋律在弦乐器均匀的三连音拨奏背景上展开,它那安宁和静观的情绪接近于十八世纪古典作曲家的器乐“咏叹调”,或解“小夜曲”,其音乐之清朗,个别地方几乎有莫扎特的风味。

这个主题按严格的变奏、加花装饰和平行旋律线的对位交织而发展,但是在这里,没有那种刻板的古风模仿的痕迹,而完全是现代的抒情诗,明显露出作者在《罗待欧与朱丽叶》中的创造性手手法,其中出现的F大调主题最为显著。乐章中段非常幽雅,旋律温柔悦耳,带有早斯普罗科菲耶夫的抒情诗风格,同时,不由得还使人联想到朱丽叶的腼腆而矜持的形象。

第三乐章,在终曲的节奏轻快而有力的舞蹈音乐中,作者的强烈的激情才以其长久保持的威势显露出来。乐章的基本主题是舞蹈性的,先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它的音响笨重、沉旬,在强拍上还有所强调,它那不倦地趋向大调主音的进行,使它具有一种英雄性和凯旋性的特征,同样也有一定的戏剧性。

基本的舞蹈性主题屡次重现时,在力度上则益渐紧张化,作者有意用大量的和声效果,如音响凛冽的和弦“班点”为之装饰,从而使这首协奏曲带有一种狂热,甚或粗野的特点。特别有趣的是复杂的节拍变换和交替,出现一些不常见的七拍子和五拍子,这种磕磕绊绊的进行也强化了乐章的奇幻特点。最后,在尾声中,狂热的舞蹈进入高潮。这里,凌乱的小提琴乐句的疾驰,一直在加快的速度,紧张化的和声,大量的和弦铺垫—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五彩缤纷和不可遏制的节日欢乐的印象。

===================
斯特拉文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1年,这个时期正处于西方音乐史上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阶段”,而这首乐曲就是当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决定创作这部作品是由于在1931年初,斯特拉文斯基听取了老朋友威利·施特雷克的建议,但是由于不会演奏小提琴,斯特拉文斯基在作品创作之初并不是十分的有把握,他还曾经向当时著名的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家保罗·欣德米特请教过,这在后来他的回忆录中曾有所记载:“我问他我本人不会拉小提琴这一事实会不会无法避免的成为我创作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他对我完全放心,并且说他认为我不了解小提琴反而能帮助我避免常用的手法,并且能使我创作出不受指法限制的乐思来。”后来,由于威利·施特雷克的推荐,斯特拉文斯基认识了著名小提琴演奏家萨姆埃尔·杜什金,二人一见如故,并成为终生好友,这也是促成《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一伟大作品诞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此曲的四个乐章均是以一个五度关系的高跨度和弦以及它的不同形式开始的,这个被斯特拉文斯基称为“护照”的和弦是他惯用的华彩手法之一。除此之外,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不协和的和弦,这种音响给和声空间带来了新奇的立体感,并结合以多变的节奏,使音乐充满了动力性。这些不协和和弦并未像传统和弦那样予以解决,相对于功能性来说,斯特拉文斯基更注重音乐的色彩性,而这种音响效果,正是作曲家所需要的。

斯特拉文斯基极力追求清晰的声部线条和透明的乐队织体,追求音色对比而不是融合,注重各声部的复调式发展而不是踏板式的音响积累,正如斯特拉文斯基自己所说的:“……我的协奏曲也运用了其他二重奏形式,而且质地几乎总是更具有室内乐的特点,而不是交响音乐的特点。”在织体上,与西贝柳斯等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不同的是,斯特拉文斯基更重视乐队的整体效果而不是独奏小提琴本身,很多重要的音乐材料在独奏小提琴以外的各个声部分别展示,这更进一步吻合了“具有室内乐特点”的说法。在对待乐器的态度上,作曲家不再像浪漫主义时期那样以主观情感较强的弦乐为中心,而代之以具有客观意味的木管组,在本曲中,弦乐组更像是被当作打击乐器而不是旋律性乐器来使用。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曲式结构上更加符合其新古典主义的特征。在前三个乐章中均采用了A-B-A三段曲式,第四乐章采用了A-B-A-C边缘性曲式。但是,这种看似“典型”的曲式结构其实仅存在于整体框架的构建,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典型曲式结构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传统曲式结构内部,有着比较明显的组织特征,即:主体清晰,结构规整,调性及和声功能简明清晰,通常有比较明确的终止式等。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并不具备这些特点,这说明作曲家只是在宏观结构上采用了这些曲式原则,而在微观的材料组合方式上,仍以代表时代潮流的现代技法为主要手段。这也体现了新古典主义作曲家追求严谨但并非平淡死板,追求个性张扬但并非杂乱无序的创作理念。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浓缩并实践了这一时期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上的理念和音乐审美倾向,作为古典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各种音乐现象和特征的窗口。这一作品的诞生,是继勃拉姆斯和巴托克等作曲家之后又一例作曲家与演奏家成功合作的典范。毫无疑问,《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所提供的创作经验,不论是对于斯特拉文斯基本人,还是对于同代及后代的其他作曲家来说,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小提琴创作精品。

=====================
哈恰图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40年夏季,算是其创作生涯中的早期音乐作品,也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正如他自己说道:“在作曲中以及在演奏中的协奏曲形式一直都在吸引着我,这是一种辉煌,富有节日气氛的体裁,”这也是促使哈恰图良创作此作品的原因之一。

哈恰图良把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献给了大卫·奥依斯特拉赫。“这部作品也给大卫·奥依斯特拉赫的演奏带来了新的生机,以柔和而又稠厚的音质浓墨重彩地再现生动逼真的生活场景。他演奏的分句温柔细致,音色变化入微,技巧酣畅痛快,”。这也成为了其他演奏家难以超越的典范。

此曲由传统的快-慢-快三个乐章构成,首尾两个乐章的基调是朝气蓬勃、快乐欢腾的,并贯穿着舞曲节奏。中间的慢板乐章抒情、沉思的、富有诗意,辉煌的提琴技巧与作品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生机勃勃,十分感人。

第一乐章,坚定的快板。乐曲用坚定跳到的简短引子拉开序幕,强而有力的齐奏进入,而后承接着的是小提琴主奏四拍子轮旋的第一主题,而由这个动机反复地领导再佐以管弦乐团逐渐地放大后,温柔地进入第二主题,略带点忧愁、圆滑的的主题,而第二主题结束后,第一主题再度由小提琴领军出现。之后两个主题不时交替出现,即兴动感的第一主题和略带愁思的第二主题,装饰奏也是以着这两主题为框架完成。装饰奏结束后,再度回到第一主题而速度和力度皆逐渐加强,在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浓缩反复之下,高潮地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舒缓的行板。一开始由低音管奏出低沉的曲调,懒散地展开乐章,音乐忧郁而惆怅;随后小提琴用带有似断非断的连弓奏出一首夜曲式的诱人的慢速圆舞曲主题,令人沉浸在无边的遐想之中。之后单簧管、长笛和弦乐的加入,使音乐织体逐渐扩展,音响逐渐丰满起来。一段感情真挚的旋律,热情的倾诉替代了抒情的沉思,整个乐章前半段都笼罩在这种迷幻般的旋律中,到乐章中间突如其来不和谐地的渐强,但旋即又恢复原本迷幻的气氛,之后又再度以相同手法处理一次,不过这突如其来的中断渐强却逐渐地放大,而再度覆归平静之后,紧接着就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它是一首暴风雨般的回旋曲。紧接着第二乐章后是强烈的齐奏进入,而如同第一乐章,是小提琴相当活泼的旋律,一股略带野性舞曲的感觉,弥漫在乐章中,而这俏皮的轮旋曲短暂地被相当抒情的发展而打断,不过不多久又回到原本欢乐轻快的主题上。进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加速,乐团不断地火上加油催促着,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乐句不断被压缩,最后辉煌地结束全曲。

==================
拉威尔《茨冈狂想曲》作于1924年,是他难得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Tzigane”是法语,意指“罗姆人”(Roma)。罗姆人是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也被称为吉普赛人。中文曲名《茨冈》是原文译音。此曲是拉威尔献给匈牙利出身的小提琴大师约阿西姆·约瑟夫的孙女——小提琴家叶莉达拉妮。

用拉威尔自己的话说,《茨冈》乃是一首“匈牙利狂想曲风格的技巧性乐曲”,《茨冈》具有匈牙利地区“罗姆人”音乐的特点,这是由于作曲灵感正是得自叶莉和她的匈牙利音乐。此外,拉威尔有巴斯克人血统,而巴斯克地区是西班牙地区的“罗姆人”聚居的地区,拉威尔以独特的感性把西班牙地区“罗姆人”的音乐投影在《茨冈》中,并运用他晚年的擅长的复杂和声,在乐曲中表现出浓厚又狂热的情绪。曲子前半段以徐缓的慢拍为主,后半段则以的快板为主,前后半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将一种讴歌与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说,拉威尔原本邀请叶莉达拉妮在伦敦举办的“拉威尔节日”演奏曲子。然而,在听到叶莉的演奏后,拉威尔改变初衷,想为她写一首具有匈牙利风格的作品。拉威尔在写给友人莫兰珠的信里这样说到:“只烦她演奏这麽一首短短的《摇篮曲》并不好,因此为她写了一首《茨冈》。如果顺利,在演奏会前晚就能完成。”在创作期间,由于聆听了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这促使他想把《茨冈》写成超越《随想曲》的炫技曲。因此,他在乐曲中运用各种超难的技巧,导致作曲时间延长许多,最后叶莉收到乐谱时已经是公演的前3天。

==================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副标题是“纪念一位天使”,这里的“天使”指的是德国著名建筑师Walter Gropius和妻子Alma Mahler(作曲家马勒的未亡人)所生的女儿Manon Gropius(1935年去世,年仅19岁)。显然贝尔格很喜欢Manon,因为他放下手头正在写作的歌剧“露露”,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写完了这首协奏曲,但“露露”却因此未能完成,因为贝尔格本人在写完这首协奏曲后也去世了,没赶上协奏曲首演。这部协奏曲是贝尔格把“十二音体系”和传统的调性原则结合得最好的作品,因此从听感上来说, 嘈杂的感觉并不强烈,强烈的倒是有点令人痛不欲生的感情力量。

协奏曲共分两个乐章,第一乐章描绘女郎温柔的性格;第二乐章以“灾难与决心”为标题,是一个狂烈的快板,继以基于巴赫一首众赞歌的柔板。

专辑曲目:
cd1
01. Sibeliu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 1. Allegro moderato    [0:15:35.38]
02. Sibeliu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 2. Adagio di molto    [0:07:23.00]
03. Sibelius /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 3. Allegro, ma non tanto    [0:07:44.37]
04. Prokofiev / Violin Concerto No.2 in G minor - 1. Allegro moderato    [0:10:18.00]
05. Prokofiev / Violin Concerto No.2 in G minor - 2. Andante assai    [0:09:17.00]
06. Prokofiev / Violin Concerto No.2 in G minor - 3. Allegro, ben marcato    [0:06:05.00]
07.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 1. Toccata    [0:05:39.00]
08.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 2. Aria I    [0:04:18.00]
09.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 3. Aria II    [0:04:55.00]
10. Stravinsky / Violin Concerto in D - 4. Capriccio    [0:06:10.00]

cd2
01. Khachaturian / Violin Concerto - 1. Allegro con fermezza    [0:14:46.00]
02. Khachaturian / Violin Concerto - 2. Andante sostenuto    [0:08:53.38]
03. Khachaturian / Violin Concerto - 3. Allegro vivace    [0:09:21.37]
04. Ravel / Tzigane    [0:10:28.00]
05. Berg / Violin Concerto"To the Memory of an Angel" - 1. Andante - Allegretto    [0:10:24.00]
06. Berg / Violin Concerto"To the Memory of an Angel" - 2. Allegro - Adagio    [0:14:17.00]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11-24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