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天碟】勒纳·莱博维茨《贝多芬 - 第一、三交响曲》 1992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2612

主题

13

回帖

4万

音符

超级版主

积分
14250
发表于 2024-1-21 0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ver.jpg


back.jpg


cd.jpg




【天碟】勒纳·莱博维茨《贝多芬 - 第一、三交响曲》 1992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Beethoven - Symphonies No.1 & 3
演奏乐团:皇家爱乐乐团
指挥:Rene Leibowitz
录音:K.Wilkinso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录音时间:1961
发行公司:chesky
唱片版本:美国版
唱片编号:CD74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莱博维茨指挥皇家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一、三交响曲》。由著名录音师韦尔金森(K.Wilkinson)1961年在英国伦敦录制。专辑演奏、录音都极为出色,是古典音乐的天碟级作品。

================================
《C大调第一交响曲》作品21,作于1794-1796年。此曲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音乐元素,幽默通俗又带有舞蹈性。某些部分的旋律激昂,某些部分充满了欢乐的喜剧性,轻松诙谐,展现了舞蹈性的主题。

这是一首年轻人对自己的梦境微笑的诗篇。它是欢快的、懒散的;人们能从中体会到对快乐的希冀和渴望。(但在引子中的某些段落中,在快板的阴郁低沉的乐声中,在荒诞的喈瞎曲里,人们激动地感受到这位年轻作曲家身上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人想起波提切利在《圣家庭》中所画的圣婴的眼睛——从那双婴孩的眼睛中已可窥到未来的悲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评)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开头是一段仿海顿式的缓慢的引子(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展开部获得显著发展,确立了以短小动机进行展开的发展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这个引子很有特点,引子的第一个和弦由弦乐组拨弦奏出,在它之后只留下管乐器阴影般的轻微长音,而且这个和弦的调性也不是C大调,而是它的下属调,直到引子快结束时才进入乐章的主调----C大调。在这段较长的引子中,旋律较美好,为后面的主题出现做足了铺垫,就像白昼的光辉照亮了整部交响曲。1:27时刻乐章引子结束来到第一主题,该主题由三个音发展而来,多主音重复并且旋律上行发展,这种创作手法在当时看来是很新颖时髦的,让第一主题有了鲜明的特征。第一主题先是由弦乐组轻快奏出,并经过变调发展后在第三次迎来了第一主题的高潮,由全乐队的全奏来表达。2:12来到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和长笛的对话完成。该旋律呈现下行发展,比较朴素,没有太多花俏的东西,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第二主题呈示后马上进行了重复,并用一段小调旋律来结束第二主题的陈述,结束句2:56却让人眼前一亮,酣畅淋漓。3:22开始是重复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即重复呈示部,5:13时刻结束。之后乐曲进入发展部,发展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的三音动机旋律,音乐色彩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乐器也从双簧管传递到巴松管。经过1分多钟的发展,乐章来到了再现部----6:35时刻,第一主题的配器有了变化,加入了铜管的支持,让该主题的音响有了很大的加强。7:06再现第二主题,没有太大的变化。8:11进入尾声,由经过小号合奏加强的第一主题辉煌灿烂的结束了整个乐章。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F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不同于第一乐章的活泼欢快,这个乐章气氛显得很宁静,幽雅。第一主题在一开始便由乐队演奏出来,流畅而质朴。第二主题则在0:50时刻由弦乐组奏出,该主题与第一主题对比并不强烈,要注意区分。2:06是一个呈示部的重复,直到4:12进入发展部。发展部主要变奏发展第一主题开头的几个动机,4:29是双簧管和长笛的对答,一唱一和,生动并带有一丝忧郁,4:45时刻是一段极弱与极强对比的旋律,贝多芬用在这里显得很有个性。5:24开始是再现部,再现第一和第二主题,为了突出与呈示部的不同,第一主题旋律除了小提琴陈述,还有大提琴组对位伴奏,显得音乐的层次感更加鲜明丰富。在再现完第二主题后在7:18乐曲来到了尾声,尾声还是像第一乐章那样用第一主题来结尾。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C大调,三段体式。这个乐章贝多芬为了迎合当时的大众习惯标题列为小步舞曲,但其实是一首谐谑曲,它的风格和小步舞曲截然不同。这在当时是很大的革新,引起了很大的议论。乐章结构是A-B-A结构,A部分基本主题是一段上行渐强的旋律,速度很快,频繁出现的节点重音是它的特点。1:28时刻进入三段体的中段,旋律速度有所减慢,木管乐器与弦乐组的精彩对话让音乐很有节奏感。2:36时刻再现第一部分。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是该交响曲最精彩的乐章了,一开始的引子便是响亮的齐奏,齐奏过后是一段幽默的音符递增旋律,先是三个音符,然后是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最后是整个八度的一列音阶,大家可以仔细聆听,这段引子为后面的第一主题出场做足了铺垫。随后在0:29时刻第一主题到来,是一段美妙的上升音阶,大调旋律。1:11时刻进入到第二主题,感情真挚,颇有些海顿的风格。1:30是结束部分,到1:45结束。接着是熟悉的呈示部的重复段落,完整呈示第一和第二主题。在3:01时刻乐章进入到展开部,发展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发展后3:45来到发展部的高潮,3:59来到再现部。在该部分,第一主题后半部分稍有不同,仔细聆听即可听出区别,第二主题也差不多。5:07贝多芬笔锋一转乐曲来到了尾声,尾声还是熟悉的味道----第一主题稍加变化便让结尾增色不少,随后在第一主题动机的反复加强下乐章走向了最高峰。

==================================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作于1804年,又名“英雄”交响曲。此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是交响曲史上的里程碑。通过这部作品,贝多芬突破了其创作第一、二交响曲时延用的维也纳交响曲创作模式。在体裁上革故鼎新,大幅度地消减以前交响曲中常见的嬉戏性、娱乐性,并以探讨人生哲理、描摹社会发展、体现时代特征而代之,个性更为鲜明。而与以往的创作显著区别的是音乐形象所独具的史诗般英雄性格。从此以后,跟其他音乐体裁相比,不论是规模还是内容,交响曲都成为最适合表现重大题材和富有哲理性内容的器乐门类。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的出现,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这是贝多芬的重要贡献。贝多芬不仅使代表中心形象的主题成为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的核心,而且使它贯穿交响曲的各个乐章,形成整个交响曲内部的有机统一,这种贯穿发展把乐曲一步步推向最后的高潮。与此同时,贝多芬还把革命的法国经常为牺牲者们举行群众性葬礼采用的音乐体裁引进这部交响曲作为慢乐章;用充满清新活力的、泼辣的谐谑曲代替了通常作为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宫廷典雅风格的小步舞曲。这样,整个交响乐套曲的面貌焕然一新。

从作曲技术上讲,它是一部革命性的作品,长度和复杂度前所未有。在两个序奏和弦之后,它以一个简单得难以设想的、建立在降E大调三和弦上的主题开始,但是又忽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升C,在整个乐章进程中带来了没完没了的变奏和展开。除了常用的第二主题和结尾主题外,还有许多过渡性的动机,在整个乐章中十分醒目。

“历来对《英雄》一曲的普遍看法——它是开启交响曲的浪漫主义时代、与传统分道扬镳的革命之作——只有一部分正确;在很多方面,这首曲子把18世纪交响曲的理想带人其理论的最高境界,与其说是革命之作,不如说是传统之登峰造极。在《英雄》中,贝多芬仍然遵循古典主义的形式规范,例如整体铺陈、配置、四个乐章的均匀分量、在乐曲的片断发展中完成和声目标并充分表达思想。虽然此曲奏鸣曲形式的第一乐章,要比莫扎特或海顿任何一首交响曲的快板乐章都来得庞大、雄浑,但它实在可以看做是古典乐派的最高体现。”(美国音乐学者泰德·利比评)

第一乐章,展示了英雄丰富的灵魂世界和巨大紧张的斗争场面,规模宏伟壮观。斗争的热情、坚韧的毅力、冲破一切障碍的胆略同困惑、沉思、痛苦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达到了高度的心理冲突的戏剧性,这种紧张的戏剧效果直到乐章末尾才得以缓释。一开始由两个雄伟而果断的和弦构成的超短引子,一下冲破了堤坝,引来无边无际、浩浩荡荡的洪水。第一主题素材简单,进行速度相当于圆舞曲,但潜藏着极为充沛的精力。从一开始低沉而从容的音调到不协和音、切分节奏,再到乐队全奏的高潮、广阔的音域,这一主题汇成一股洪流,贯穿着整个乐章的始末,支配着它庞大而复杂的发展。与之相对的第二主题由两支旋律构成,其中一个如哀怨的诉说,另一个宁静而情绪缓和。但第一主题的急流势不可当,无孔不入,第二主题似乎很难与它势均力敌,形成奏鸣曲式的主题对比。第一乐章的发展部最为突出。在古典交响曲(包括贝多芬的其他交响曲)中,大致把发展部控制在呈示部的三分之一,至多二分之一的范围内。而贝多芬在这里将这种关系大大地颠倒,使呈示部与发展部的比例为三比五,例外地扩展了奏鸣曲式的内部结构。整个发展部是一个巨大的战场,挑战、抗衡、退却、复活的轨迹在对位和复调的世界中展开。从复活的情绪中引出的再现部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主题已没有呈示部那样激越,一切都充满了胜利的凯旋之情,染上了喜悦的光泽。又一个特别的地方随后出现了:这一乐章最终的长尾声变成了第二个发展部,第一发展部中那种紧张不安的争斗消失了,一切都变得宁静、安乐、无拘无束、潇洒自如。最后音乐卷入胜利的狂欢之宴当中,充满了酒神痛饮狂舞的力量。

第二乐章,贝多芬称之为“葬礼进行曲”。此乐章采用三段体,前后两段可谓英雄的挽歌,沉郁缓慢而庄重,充满悲剧的气氛。特别是后一段构成了全乐章的高潮。它的规模特别宏大,旋律紧张,其中的赋格段极具表现力。随着所有音区音响的逐渐增强,贝多芬创造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尾声部乐队的声响渐渐低微下去,好像送葬的队伍远远而去,人们沉浸在英雄与人民永别的悲凉气氛中。三段中部的色调作为对比,比较明朗,犹如一首英雄的赞美诗,脱尽了悲悼压抑的情绪。

第三乐章,谐谑曲,直接把听众从悲怆的气氛之中带入充满朝气和激昂的氛围里,主题犹如山谷中的激流奔泻而下,把人引入更为壮阔有力的高潮中。

第四乐章,是规模巨大、戏剧性强烈的变奏曲,只有二十年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的终乐章方能与之媲美。这个乐章的变奏主题是贝多芬在1795年间写成的一首乡村舞曲,这支旋律后在其芭蕾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和《钢琴变奏曲》中使用过。这一乐章以古老的固定低音与变奏的形式写成。在声势浩大的快速乐句构成的引子后,弦乐器以拨奏的方式把固定低音的主题一个音接着一个音呈示出来。这支固定低音旋律在以后的变奏中经历了真正的交响发展,每一次变奏都具有崭新的形象,每一次变奏都奔向这首交响曲辉煌的顶端,每一次变奏都汇聚着更多的英雄力量、更狂热的激情、更强烈的生命冲动。同时,在第三变奏中,贝多芬加进了一支新的明亮光辉的旋律,这支旋律同固定低音旋律一道经历了以后的变奏,变得愈发宽广,犹如一支庄严的颂歌。

专辑曲目:
01. No.3 in E-flat, op.55 'Eroica' - 1. Allegro con brio
02. No.3 in E-flat, op.55 'Eroica' - 2. Marcia funebre. Adagio assai
03. No.3 in E-flat, op.55 'Eroica' -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04. No.3 in E-flat, op.55 'Eroica' - 4. Finale. Allegro molto
05. No.1 in C, op.21 - 1.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
06. No.1 in C, op.21 - 2.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07. No.1 in C, op.21 - 3. Menuetto. Allegro molto e vivace
08. No.1 in C, op.21 - 4. Adagio - Allegro molto e vivace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11-24 1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