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B 比彻姆《戴留斯 - 管弦乐团与合唱作品》7CD. 2017 [FLAC+CUE/整轨]

[复制链接]

3261

主题

3

回帖

4万

音符

超级版主

积分
7983
发表于 2024-2-27 13: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xcover.jpg

boxback.jpg

back.jpg


cover.jpg



【古典音乐】比彻姆《戴留斯 - 管弦乐团与合唱作品》7CD. 2017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Delius - Orchestral & Choral Works
演奏家:Jean Pougnet(小提琴)、Dora Labbette(女高音)
        Betty Beecham、Sir Thomas Beecham(钢琴)
演奏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
指挥:托马斯·比彻姆爵士(Sir Thomas Beecham)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声乐
录音时间:1929-1957
发行公司:华纳古典
唱片版本:欧洲纸盒版
唱片编号:0190295869267

专辑介绍:
这套7CD专辑收录了英国作曲家戴留斯的管弦乐团与合唱作品,由比彻姆爵士指挥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演奏。

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rederick Delius,1862—1934)英国作曲家。他的创作受法国音乐影响,具有晚期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风格,与德彪西的音乐有相似之处,作品多描述自然景色,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戴留斯创作的音乐中常用全音音阶以及紧张变化、平行的和声进行,配器色彩纯净透明、音响丰满,音乐情绪热情洋溢。如歌剧《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间奏曲《漫步天堂乐园》就是其中一例精美绝伦的作品。

1886年夏,戴留斯从丹威尔启程回欧洲,并顺利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加德逊、雷尼切克等,暑假的时候戴留斯就远足到挪威去旅行,远游始终是戴留斯的爱好。1887年冬,格里格访问莱比锡并与戴留斯结识,格里格听了戴留斯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佛罗里达组曲》(Suite Florida),在这首管弦乐曲中戴留斯将在美国听到的黑人舞蹈节奏融合其中。格里格对《佛罗里达组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最终影响了戴留斯的父亲同意支持儿子的音乐事业。在得到了父亲的经济资助和叔父留给的一笔遗产之后,戴留斯更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优秀作曲家的念头,不久他离开德国来到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之一,在巴黎的拉丁区一住就是八年,在巴黎时,戴留斯与拉威尔、高更、斯特林堡等艺术家交往甚密,就在那个时期他接触了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思想,加上他敏感的个性非常适合这种易碎的表现主义,于是他深深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用一位评论家的话来说戴留斯追求的是“幻境中的微明”,这当然影响到戴留斯作品的戏剧性,因此他最优秀的作品当属交响诗(风景画般的小品,虽短却具有无穷的魅力)、歌剧(类似《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1892年他的第一部作品<传奇>(Legend)得以出版,从1890-1897年期间他还完成了三部歌剧《爱美琳》(Irmelin)、《魔泉》(The Magic Fountain)和《康加》(Koanga),在此期间他还写过不少歌曲和管弦乐的幻想序曲《翻越重山的远方》(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1899年,戴留斯完成了钢琴协奏曲和两首重要的管弦乐曲:交响诗《生之舞》(Life’s Dance)和夜曲《巴黎:伟大城市之歌》(Paris: the Song of a Great City)。

1900年他完成了歌剧《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A Village Romeo and Juliet),这部歌剧的脚本来源自瑞士人戈特弗里德·科勒的小说,由戴留斯夫妇共同撰写脚本,但是歌剧完成之后却始终得不到上演的机会,直到1907年2月21日才在柏林首演(用德语),至于英国首演是在三年之后,1910年2月22日在伦敦演出(用英语),戴留斯去世之后《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已经成为英国歌剧的保留剧目之一。故事讲述在德国的一个乡村里,两户农人曼茨和马尔蒂为争夺土地而成为仇敌,然而,曼茨的儿子沙力却与马尔蒂的女儿弗莱辛相爱,由于家人的反对,最终一对有情人乘着自制的小木船漂荡在河上,然后沙力将木船底板抽去,可怜的情侣沉入河底殉情。歌剧中有一段描写沙力和弗莱辛做梦幻想终成眷属的间奏曲《漫步天堂乐园》非常著名,经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出。

从1903-1907年,戴留斯相继完成了三部著名的合唱作品:《生之弥撒》(A Mass of Life)、《海漂》(Sea Drift)和《日落之歌》(Songs of Sunset)。《海漂》是为男中音、合唱与管弦乐队而作的,唱词选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同名诗歌,根据作曲家自己的解释作品是展现了一幅“海景图”,也被认为是戴留斯早期作品中比较戏剧性的创作之一,不止一味的抒情,更有一份“力量”。

《生之弥撒》作于1905年,这也是近代音乐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同年德彪西的《大海》、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和马勒《第七交响曲》相继上演,《生之弥撒》的编制包括4位独唱者、2个四声部混声合唱团和大乐队(超过三管编制,圆号用了6支)。引起人们兴趣的是,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戴留斯都以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题写过作品,理查·施特劳斯是同名交响诗,马勒则把它用到了《第三交响曲》中,而戴留斯则把它用到了《生之弥撒》中,他们全都选用了这段诗文:“留神啊,人们!子夜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我正熟睡,却从深深的梦中被唤醒。世界是深沉的,比白昼的思想更加深沉。它的哀痛是深沉的,但它的欢乐比悲叹更加深沉。哀痛说:走开!但欢乐需要永恒,一个深沉的、意味深长的永恒!”戴留斯终生喜欢诗歌,他承认有3位诗人对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科勒尔(Keller, G.)、雅各布森(Jacobsen, P.)和尼采(Nietzsche, F.)。戴留斯的名作《生之弥撒》就取材于尼采的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对于尼采这位患精神病的哲学家、诗人戴留斯一直抱着同情与敬仰的态度,他同样相信第奥尼索斯 的创造力,相信超人的存在,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感觉到戴留斯身上流淌的日尔曼人的热血。不过,1905年时戴留斯并没有得到这深沉的欢乐,而是沉浸在病痛之中,但戴留斯仍然继续他的创作,他一生都在同各种磨难——疾病、误解、抨击相对抗,然而他坚信唯有创作才能使他摆脱苦难,心灵的苦难与难以忍受的寂寞,戴留斯曾经一再说过:“在这人间俗世唯有一种真正的欢乐——创造的欢乐!”

戴留斯醉心的领域还有一个就是小型的管弦乐曲,他喜欢创作标题性的描摹一定意境的管弦乐作品,从1907年开始,戴留斯写出了好几首脍炙人口的管弦乐名作,包括《布里格集市》(Brigg Fair)、《夏日花园》(In a Summer Garden)、《春日闻杜鹃初啼》(On Hearing the First Cuckoo in Spring)和《河上夏夜》(Summer Night on the River)等。

《布里格集市》和《夏日花园》先后作于1907和1908年,《布里格集市》被作曲家本人称为英国狂想曲,戴留斯选用了一首英国的民谣《集市》作为主题展开变奏,这个主题略带东方风味。《夏日花园》作于1908年,乐曲所描摹的这个花园其实就是戴留斯在累兹絮洛安住宅内的花园,最早戴留斯给这首乐曲的副标题是“幻想曲”,他为这首乐曲引用了一首德文的短诗:“玫瑰和百合,无数芬芳的花朵。粉蝶闪动银色的翅膀,穿梭于花丛之间……”

1908-1916年间,戴留斯断断续续地完成了两首为管弦乐队而作的《舞蹈狂想曲》,其中《第一舞蹈狂想曲》是为1909年的谢费尔德音乐节创作的。《第二舞蹈狂想曲》更接近一首变奏曲,主题是一段带有马祖卡节奏型的旋律,变奏的手法非常丰富。

《春日闻杜鹃初啼》是戴留斯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于1910年,据说当时是戴留斯写信给他的一个朋友时慨叹自己的作品在英国不受重视,那个朋友建议他写一些小型编制的管弦乐曲,戴留斯一点即通,马上创作了《管弦乐小品两首》,这就是《春日闻杜鹃初啼》与《河上夏夜》。不少评论家认为《春日闻杜鹃初啼》描摹的不仅是春天来临的景象,更是表达出戴留斯对挪威那种近乎乡愁般的怀念,原因是作品的副部主题采用了一首挪威民歌《奥勒谷》。在《河上夏夜》中作曲家用朦胧的和声来表现夏夜河上雾霭弥漫的情境,乐曲结尾越来越安静,戴留斯在总谱上写道:“旋律应向遥远的彼岸消逝一般,渐次安静地消去。”

1916年,戴留斯还写过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其实很难被看作是协奏曲,因为只有一个乐章,在曲式上更接近戴留斯喜欢的狂想曲。但是,他的创作在英国仍然没有得到好的评价,相反在德国情况却有所不同,1907年《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演之后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并为戴留斯赢得了声望。此后,在英国才逐渐兴起了对戴留斯作品的热爱,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是亨利·伍德爵士,1907年,他在漫步音乐会上指挥了戴留斯《钢琴协奏曲》演出,不久又在谢费尔德音乐节上指挥了戴留斯的名作《海漂》。还有一位杰出的指挥家比彻姆爵士也是戴留斯音乐不遗余力的倡导者,1909年他指挥了《生之弥撒》的演出,1910年首次将《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搬上英国舞台,1911年又组织了全部戴留斯作品的专题音乐会,正是他的指挥活动使英国公众了解到了戴留斯的音乐,并产生了一大批喜爱戴留斯音乐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的加农炮弹落到了格累兹絮洛安,戴留斯夫妇赶紧收拾行李逃离了法国到了英国,他们只带走了一幅高更的画,其余都舍弃了。在英国期间,戴留斯完成了一部为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英国青年艺术家而作的《安魂曲》,此时,他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恶化的迹象。1922年,戴留斯夫妇重新回到格累兹絮洛安,但是戴留斯的身体状况却一直不见起色,不久戴留斯瘫痪,1925年双目失明。然而,戴留斯似乎并没有被疾病整垮,他原本就是一个心如止水的人,他不喜欢与人面对面交流,从青年时代起戴留斯就特别喜欢写信,并且为后世留下了厚厚两卷本的书信集。现在,双目失明不能动弹的戴留斯依然可以享受生活,每天下午他都会静静地坐在自家的花园里,感受阳光拂面的融融暖意,听妻子读报或者来信,晚年他还喜欢听留声机里播放自己的作品。虽然身体非常弱,但是,在一位来自家乡的青年音乐家恩里科·芬拜的帮助下,戴留斯继续坚持工作,他往往口授每一个音符然后由芬拜记录下来,就在这种十分艰难的条件下戴留斯先后完成了《骊歌》(Songs of Farewell)、《夏日之歌》(A Song of Summer)和《第三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

1929年10月,比彻姆爵士在伦敦安排了一个戴留斯作品系列音乐会,从10月12日到11月1日一共举行了6场音乐会,戴留斯受邀来到伦敦,记者这样记录下了当时的场面:“他坐着轮椅前来……满头银发,戴一顶灰色的帽子,穿着厚重的外套,一双盲目被墨镜遮蔽,其余部分脸色苍白、满脸皱纹,一副苦修士的表情。”不过,这种苦修士般的表情很快就被快乐的笑容所代替,音乐会结束之后戴留斯被热情观众的掌声淹没了,他获得了凯旋般的胜利。此后,荣誉纷至沓来,先是国王授予他荣誉侍从勋位,然后是家乡布雷福德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接着是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等等。然而,1929年冬天的这次伦敦之行也是戴留斯最后一次公开活动了,此后他的健康情况急剧恶化,严重的痉挛使他根本无法休息和正常生活,从1934年初开始他只能依靠大剂量注射吗啡来维持了。不过,在晚年只要病痛稍稍缓解,戴留斯就会督促助手芬拜去戴留斯协会传递他对作品录音的意见并着手修订一些以前的作品。1930年,戴留斯还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诗《夏日之歌》(A Song of Summer),他曾经对助手芬拜说:“这首乐曲给人以一种意象:我们坐在开满石楠花的悬崖旁眺望远方的大海。”

1934年6月10日,戴留斯在格累兹絮洛安去世,死后匆匆埋葬,没有举行任何宗教仪式,戴留斯临终留下遗言希望回到英国能够安葬在一处有青山绿水、和暖阳光的教堂墓地。一年之后他的这个遗愿得以实现,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戴留斯的遗体被运回英国南部小镇利普菲尔德,在这里有一座精致的小教堂,戴留斯被重新安葬在这座小教堂的墓地里,安放仪式上比彻姆指挥演奏了两首戴留斯的名曲:《春日闻杜鹃初啼》和《河上夏夜》,戴留斯被埋在大树下,两旁种满了月桂树。

======================
托马斯·比彻姆爵士(Sir Thomas Beecham,1879-1961)英国指挥家。在20世纪早期的指挥大师中,提起托马斯·比彻姆的名字,恐怕应该是无人不晓的了,这位有着非凡的艺术功力和高雅的艺术气质、德高望重的老指挥家,是一个无论使听众还是专业同行们都无比钦佩和敬仰的人物。他是一位英国指挥家,毕生为英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他更是一位世界的指挥家,他对世界音乐艺术所做出的贡献,则是更加令人称道的。比彻姆是20世纪初期老指挥大师中严谨端庄风格的代表人物,他在世界指挥界中的影响力是完全可以跟布鲁诺·瓦尔特、富特文格勒以及亨利·伍德等人相比较的,因此,这样一位艺术大师得到人们的普遍爱戴和崇拜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

比彻姆毕生为了繁荣英国音乐文化事业兢兢业业,创建了5个乐团,包括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这两个举世闻名的大乐团,比彻姆获得“英国交响乐团之父”的名称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比彻姆是一位有着出色的才干和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的指挥大师,在对待他所热衷和追求的事业上,他有着不知疲倦的态度和坚韧不拨的毅力,由于他十几年来对乐团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严格而富有成效的训练,因此在他所处的时代里,由他领导的几个英国主要交响乐团的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得整个英国乐坛上呈现出了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更重要的是,他为英国现代交响乐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当今天人们津津乐道地评论着伦敦爱乐乐团和皇家爱乐乐团的精采演奏时,恐怕都要联想到比彻姆为之做出的突出贡献吧。

在谈论指挥艺术时,人们总是说优秀的指挥家应该是那种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式的神奇人物,他必须有本领对乐队施以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使乐队不知不觉的服从于他的指挥,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比彻姆就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了。关于这一点英国指挥家布尔特曾经说过,他曾亲自感受过比彻姆随心所欲的驾驭乐队时的能力。他说:“比彻姆在这方面有着高度聚精会神的本领和绝好和表达力,他总是能够用全神贯注的热情来感染每一个人,甚至对一些二流的音乐作品,他也能凭借他那绝妙的手段而使人们着迷”。

比彻姆是一位主观因素较强的指挥家,这一点他与富尔特文格勒很相似,其实,他在对作品的即兴处理上甚至比富尔特文格勒和尼基什还要多,这与他的艺术思想及观点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人都知道,比彻姆在排练时所做的不一定都与演出时的实际效果一样,但有趣的是,他的这种即兴发挥式的指挥,却丝毫不会给人们带来混乱的感觉,他总是能够以自己绝妙的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趣味来取得成功,而且这种独具魅力的做法,倒常常给人们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他的这种风格与亨利·伍德的那种精细的,一切都准备得极为充分的风格相比较,有着非常鲜明的差别。

比彻姆作为一位非凡的指挥大师,其在专业上的惊人技能和艺术上的高深修养是极为突出的。他是一位十分全面的指挥家,从作品的体裁上来看,无论是歌剧、清唱剧还是交响乐和室内乐,他都有着令人信服的驾驭能力和精湛的演释技巧,而从作品的风格和数量上来看,他对音乐史上各种不同流派和风格的作曲家的大量作品,也都有着非常独特和准确的解释,当然,对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他的诠释可以说是更加具有说服力的。

比彻姆是一位有着庄重、严谨、朴实和抒情风格的指挥家,他的特点十分清晰的体现在他指挥的歌剧和交响乐作品中。他还是英国现代作曲家的作品的积极支持者和宣传者,尤其时于戴留斯和他的作品,比彻姆曾给予了极大的拥护和扶植,他为此还专门撰写了一部关于戴留斯的书籍。

专辑曲目:
cd1
1、Over the Hills and Far Away
2、Norwegian Sleigh Ride
3、Brigg Fair
4、Florida, suite for orchestra
5、Caprice and Elegy

cd2
1、Dance Rhapsody No.2
2、Summer Evening
3、On Hearing the First Cuckoo in Spring
4、Summer Night on the River
5、A Song before Sunrise
6、Fennimore and Gerda - Intermezzo
7、Irmelin Prelude
8、Songs of Sunset

cd3
1、A Dance Rhapsody No.1
2、Violin Concerto
3、Piano Concerto in C Minor
4、Paa Vidderne
5、A Mass of Life

cd4-5
1、A Village Romeo and Juliet
2、Sea Drift: O Past! O Happy Life!
3、In a Summer Garden

cd6
1、Hassan
2、Koanga
3、Appalachia
4、Eventy

cd7
1、The Song of the High Hills
2、Paris - The Song of a Great City
3、5 Songs from the Danish
4、I-Brasil
5、7 Songs from the Norwegian
6、7 Danish Songs
7、2 Melodies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郑重声明:
1.本人提供的所有音乐作品均是在网上搜集,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2.本人不对本人所发布的任何内容负任何法律责任!该下载内容仅做宽带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请购买正版!
3.本人列出的文件没有保存在本站的服务器上,本人仅负责链接,本人对被传播文件的内容一无所知。
4.如侵犯音乐原作者或发行商版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动感炫音 .

GMT+8, 2024-11-25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