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音乐】马里纳《莫扎特 - 杰出的小夜曲》2CD. 1999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Mozart - The Great Serenades
演奏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
指挥:内维尔·马里纳爵士(Sir Neville Marrin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1999
发行公司:Philips
唱片版本:德国版小双张
唱片编号:464 022-2
专辑介绍:
这张双CD专辑收录了马里纳爵士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莫扎特的四部《小夜曲》,附带两首《进行曲》。马里纳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拥有温暖纯净的弦乐音色,沁人心扉、名不虚传。大师对整个乐团的控制力极强,每个声部和每件乐器都非常收敛,控制着自己的声音,以确保和别的声部和乐器的联系和融合,就像自律的英国绅士,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行为,而木管乐器和弦乐的结合产生出一种浓郁醇厚的色彩。这种小编制的乐团最适合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天然拥有那种精致、贵气,极富审美趣味。
莫扎特创作的小夜曲是清新、可爱的,这些音乐无疑是最能表现莫扎特自由、热情天性的作品之一。与他创作的交响曲、器乐协奏曲相比,可以把这些编制小巧、风格明快的曲目视为古典主义中的“轻音乐”。而所有这些创作都体现出了莫扎特无与伦比的机敏才智、音乐天赋以及艺术创造力。
==================
《D大调第六号小夜曲》K.239,作于1776年1月,当年莫扎特正好20岁。此曲的别称“夜曲风格的小夜曲”,人们习惯称之为“月下小夜曲”。其实这个名称是由莫扎特的父亲里奥波德在誊写乐谱时加上的。莫扎特创作时,除了弦乐器之外,特意在配器中加入了定音鼓,从而让整首作品听起来饱满而多彩,由此也可以断定这部作品是当年莫扎特为室内演奏特别写下的,并且成为户外小夜曲室内乐化的先声和代表。此曲有着较为强烈的复古色彩,莫扎特在其中巧妙地运用了“巴洛克大协奏曲”的结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全新的拓展。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庄严进行曲,雄壮而威武,而主奏小提琴的旋律却显得柔美而充满着调皮色彩,穿插其中与辉煌壮阔的大背景相映成趣;第二乐章,小步舞曲,复合三段体结构,音乐在平和中透出一份雅致和轻松;第三乐章是最令人着迷的,莫扎特在这首带有鲜明民歌曲调的回旋曲中,引入了类似歌剧宣叙调的表现手法,让终曲显得极富活力并充满着典雅和优美的古典主义风范。因为这首“月下小夜曲”在短小精干的篇幅中,充分显现出作曲家无穷的创作活力,音乐本身又无比动听,因此成为莫扎特流传较为广泛的弦乐小夜曲之一。
==================
《D大调第七号小夜曲》K.250,作于1776年。此曲是莫扎特当时专为自己故乡萨尔兹堡市长西格蒙特·哈夫纳特别创作的——哈夫纳市长的女儿在当年7月22日举行婚礼,这部小夜曲就是为这场婚典准备的,故称之为“哈夫纳小夜曲”。然而这部作品能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绝非因为这个曲名由来的典故。更重要的是,此曲是莫扎特一生创作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器乐作品,全曲总共有八个乐章,如果演奏全部的反复段落,需要将近一个小时左右,比他后期的交响曲更长。当然,之所以会这样,很大程度上源自哈夫纳对作品时间的要求。除了篇幅巨大之外,这部作品还被后人称为“优雅风格时期的巅峰之作”。
虽然没有定音鼓参加,但这部作品的第一乐章在莫扎特独特的构思下,依然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气势,带有强烈的交响奏鸣曲风格。听起来既是婚宴庆典充满欢快气息的开场,同时也透出对主人深深的敬意,讨好气氛却又不显肤浅是这个乐章颇显功力的所在。第二乐章到第四乐章可以被单独视为一组由慢板开始的“小提琴协奏曲”。很显然在当天的婚宴上,这部分乐曲的小提琴独奏是由莫扎特亲自来完成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四乐章,这首充满着欢快气氛的回旋奏鸣曲充满着喜剧色彩。第五和第七乐章都是舞曲段落,很显然是为了婚宴这一特殊环境和场景而设计的。第六乐章的行板是整部作品中旋律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乐章,但可能是由于太过刻意追求大篇幅,所以在结构上显得有些单调、拖沓和松散,与莫扎特同期甚至更早时期创作过的类似风格乐章相比,不够简洁明快。最后的第八乐章由一个充满深情的柔板开始,随后转入很快的快板,这预示着庆典高潮的到来,也标志着这部作品将在充满和谐、欢快和激情的气氛中结束。
“哈夫纳小夜曲”本质上只是一部为庆典而特别创作的作品,自身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言,这部作品充分体现出小夜曲这一形式的迷人之处和鲜明弱点。为了整部作品的篇幅能够达到委约人的要求,莫扎特寻找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创意和方法,其中有令听众惊喜之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莫扎特所有的小夜曲作品中,此曲无论在音乐表现力上还是思想内涵上都属于颇具深度的——其不仅提供了娱乐和庆典的氛围,同时也是对哈夫纳家族最得体的致意;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听众在欣赏这部作品的时候,依然会被其中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气氛所打动。
==================
《G大调第十三号小夜曲》K.525,作于1787年。在莫扎特创作的所有小夜曲中,毫无疑问当属此曲的知名度最高,其中主要段落甚至成为了莫扎特“名片式”的旋律,只要留心第一乐章的主旋律在手机铃声中的使用频率就能明白。这部作品拥有一个美妙别致的德文标题“Eine Kleine Nachtmusik”,翻译过来的字面意思就是“一首小的夜曲”。此曲也是莫扎特所有小夜曲中,排序最末的一部。
当时莫扎特正创作自己继《费加罗的婚礼》之后的又一部歌剧《唐璜》,这应当是他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但不知为何,在写到歌剧第二幕的间隙,莫扎特却突然放下手里的“正事”,创作了一部小夜曲,这就是日后红遍世界的“Eine Kleine Nachtmusik”。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部作品?学者们众说纷纭,但有一项研究成果比较有趣。这种说法认为,在此曲问世之前不久,莫扎特曾写过一部名为《音乐玩笑》的小夜曲,编号是K.522。在《概论莫扎特下篇》中,我们曾经提到过这个曲目——莫扎特为纪念其老父亲而特别创作的一首讽刺性作品,通篇充满着不和谐的音乐元素,甚至有些杂乱无章。学者们认为这两部题材相同、风格上却有着极大反差的作品,相互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正是因为K.522这个“玩笑”开的有些过火,连莫扎特自己都觉得有些“于心不安”,所以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迅速写下了充满着端庄、和谐美感的K.525,以“弥补”《音乐玩笑》给他心灵带去的阴暗。
这一研究成果似乎有些过于主观,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部《G大调小夜曲》,确实反映了莫扎特一直所崇尚的优雅格调。K.525绝对称不上是作曲家最杰出的创作,但却可能是最典型的。在莫扎特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挑选出几首艺术价值上能超越K.525的其他作品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说最能集中反映莫扎特音乐风格、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天才的作品,此曲的确是非常合格甚至堪称相当杰出的代表。或许这就是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变换后,得以成为“莫扎特名片”的原因吧。
据考证,全曲原本总共有五个乐章,但第二乐章的小步舞曲却不幸遗失了,因此如今演奏的K.525 都由四个乐章构成。然而有学者认为,遗失的那个乐章对于这部作品而言却并不一定是“不幸”,因为有许多证据说明莫扎特自己对于这个作品拥有两个小步舞曲也感到有些不满,原先的第二乐章很可能是作曲家自己删除并因此而“遗失”的。而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只有四个乐章的K.525显然是最完美的,假若多出一章小步舞曲,其整体的结构无疑将变得不够精炼,是否还能像如今这样知名,也就要划一个问号了。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开门见山,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音乐开头乐队奏出简易、动听如歌的主题,旋律温柔恬静,犹如轻舟荡漾,充满了绵绵情思。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小步舞曲。主题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第四乐章,回旋曲,G大调,快板,4/4拍,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明澈流丽,跳荡着无忧无虑的情感,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它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五次,每次都作了调性变化。最后仍重复这一主题,结束全曲。整部作品将莫扎特个人所独有的灵性、优雅以及平衡特质予以了尽善尽美的发挥,虽然并无太多思想内涵,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最动人的美感却显而易见。
=================
《D大调第九号小夜曲》K.320,作于1779年8月间。当时莫扎特的人生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情感上挫败、事业上的低落以及母亲过世带给他生离死别的痛苦。然而正如莫扎特所崇尚的人生观,他不喜欢把生活中悲伤气息带到自己的音乐中,所以此曲所表现出的意境依然是积极向上和乐观安详的。作品写于萨尔兹堡,实际上此前莫扎特刚刚结束了巴黎之旅回到故乡。据传此曲是莫扎特为大主教洗礼日而专门创作的,但根据研究专家们得出另外一种见解——创作这部小夜曲时,莫扎特侧重于用音乐旋律记录自己此前在巴黎的收获和见闻。
虽然篇幅要比K.250小得多,但K.320也有多达七个乐章,在演奏中另配两首进行曲。第一乐章用一个庄严的柔板作为引子,显得祥和而庄重。这种带有“渐强”风格的序奏在莫扎特其他作品中并不常见,之所以出现在此曲的开始部分,专家们研究后认为这与此前莫扎特拜访著名的曼海姆管弦乐团的经历有直接关系。因为这个乐团恰好非常擅长表现这种强烈的音响效果,或许莫扎特正是受到乐团表现的启发,才在此曲中加入了这样的创作特色。序奏之后转入明朗愉快而精神饱满的快板,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第二乐章和第六乐章是小步舞曲,与作曲家以往的风格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别,只是第六乐章中出现了一把A调驿号的独特音色,似乎力图表现一种充满乐观和希望的呼唤。这也就是为什么此曲被称为“驿号小夜曲”的原因所在。第三、第四乐章是一组“交响协奏曲”,由两支长笛、两支双簧管以及两支巴松管加上弦乐组与法国圆号共同演绎。其中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无疑是莫扎特最优美动听的回旋曲之一,双簧管和长笛轮流奏出轻快而欢乐的旋律,在弦乐组轻柔而不失典雅的伴奏下,显得异常甜美和滋润。有专家指出,这两个乐章与J·C·巴赫创作的《长笛、双簧管与弦乐五重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莫扎特在此前的巴黎之旅中,恰好拜访过这位音乐之父的儿子,并很可能听过了J·C·巴赫的这部作品,受其影响而在自己的K.320中出现了这组“交响协奏曲”。第五乐章的小行板被专家们称为“所有萨尔兹堡小夜曲中最感人至深的乐章”,旋律中隐藏着一丝忧郁和悲伤,似乎暗含着失恋之苦对作曲家心情上的影响。最后的终曲恢复了莫扎特一贯神气而骄傲的神情,旋律充满着高昂的斗志和激烈的情绪,在细部处理上,莫扎特要比自己以前的作品写得更好。与三年前的那部K.250相比,此曲无疑有着许多方面的进步,而且在这里莫扎特也无需为篇幅而妥协。因此这部作品成为他最著名的小夜曲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专辑曲目:
cd1
01. Serenade D, K.239 "Serenata Notturna" - i. Marcia, Maestoso [0:04:24.38]
02. Serenade D, K.239 "Serenata Notturna" - ii. Menuetto & Trio [0:03:49.00]
03. Serenade D, K.239 "Serenata Notturna" - iii. Rondeau, Allegretto [0:04:39.37]
04. March in D Major, KV 249 [0:03:38.00]
05.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i. Allegro maestoso [0:09:50.00]
06.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ii. Andante [0:09:30.38]
07.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iii. Menuetto [0:03:52.00]
08.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iv. Rondeau Allegro [0:07:21.37]
09.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v. Menuetto galante [0:05:30.38]
10.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vi. Andante [0:07:21.37]
11.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vii. Menuetto [0:05:03.00]
12. Serenade in D, K. 250 "Haffner" - viii. Adagio - Allegro assai [0:07:47.00]
cd2
01. Allegro, Serenade in G, KV 525 "Eine Kleine Nacht Musik" [0:05:46.50]
02. Romance, Andante, Serenade in G, KV 525 "Eine Kleine Nacht Musik" [0:06:05.63]
03. Menuetto, Allegretto, Serenade in G, KV 525 "Eine Kleine Nacht Musik" [0:02:03.00]
04. Rondo, Allegro, Serenade in G, KV 525 "Eine Kleine Nacht Musik" [0:03:08.37]
05. March in D, KV 335 No. 1 [0:04:10.38]
06. Adagio maestoso - Allegro con spirito, Serenade in D, KV 320 "Posthorn" [0:08:17.12]
07. Menuetto, Allegretto, Serenade in D, KV 320 "Posthorn" [0:04:11.25]
08. Concertante, Andante grazioso, Serenade in D, KV 320 "Posthorn" [0:09:04.00]
09. Rondeau, Allegro ma non troppo, Serenade in D, KV 320 "Posthorn" [0:06:03.00]
10. Andantino, Serenade in D, KV 320 "Posthorn" [0:06:49.38]
11. Menuetto, Serenade in D, KV 320 "Posthorn" [0:04:42.37]
12. Finale, Presto, Serenade in D, KV 320 "Posthorn" [0:04:25.00]
13. March in D, KV 335 No. 2 [0:04:16.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