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音乐】卡拉扬《马勒 - 第五交响曲》 1973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Mahler - Symphony No.5
演奏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指挥:Herbert von Karajan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1973
发行公司:DGG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447 450-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马勒《第五交响曲》。卡拉扬对于马勒作品里的典雅优美解读得十分精致细腻,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的节奏穿透力,至今仍然少有版本能表现出类似的效果。柏林爱乐乐团的声音绚丽而且色彩丰富,录音效果也相当明亮。卡拉扬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在聆听马勒《第五交响曲》时,“你会忘记时间已悄然流逝。一场伟大的《第五交响曲》演出是经历了某种转变。精彩的终乐章几乎迫使你屏住呼吸。”
==========
《升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于1901至1902年。同马勒此前所作的四部交响曲相比,《第五交响曲》重新确立了纯器乐创作的道路,作品中没有运用任何声乐因素。同时各个乐章间的联系更多地依靠音乐自身逻辑的发展,而不是音乐之外的标题因素。不过正如马勒所有的交响曲一样,内在的标题性内容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更加趋向于抽象化。马勒本人曾说:“我的音乐永远都是大自然的声音。”马勒是从浪漫主义的、诗意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的,萦绕于他脑际的是生命与死亡、大地与宇宙这些宏大而深沉的概念。
第一乐章,葬礼进行曲,升c小调,2/2拍。该乐章含有两个中段。指示为“以精确的步伐,严格地,像葬礼行列”。以小号表示送葬鼓号的开始,小提琴与大提琴奏出悲哀的主题,然后出现送葬的行列。加快速度后,指示为“热情而粗犷地”,进入降B小调的第一中段,在沉重的音响背景上,小号与小提琴作对位进行。长号奏出鼓号调,在第一段基础上发展得比第一段更激烈。而热情消退,又变成葬礼节奏后,到达A小调第二中段。在进入第二中段之前,独奏中提琴奏马勒自己的《亡儿之歇》中的《在这个世界上的喜悦之光》的旋律。第二中段只是以弦乐进一步宣泄悲哀,悲哀至极,便出现小号的送葬节奏,然后再趋于平静。著名音乐评论家劳伦斯·吉尔曼对这个乐章的解读是:“就像是令人心碎的失去理智的忧愁,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低音提琴和大管的持续低音之上,小号尖厉的音响表现天昏地暗般的悲伤。与弦乐半音进行的哀泣互为呼应,这一段音乐描写绝望之情,汹涌奔腾,前人的音乐中未有可与伦比者。
第二乐章,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2/2拍。马勒特意在该乐谱上标明:“如暴风雨的激烈,并更加激烈。”在低声部激烈的序奏后,小提琴表现有力而不稳定的第一主题,它的发展加入前乐章的中段动机。第二乐章减慢速度,随着第一乐章的送葬节奏,大提琴给予F小调处理。速度回到原速后,开始发展部。按序奏动机、第一乐章中段旋律、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顺序发展。第一主题变形后成为再现部,第二主题虽给予暗示,但不完全再现。最后边将第一主题作九度音程大跳.边轻轻地结束。
第三乐章,谐谑曲(小快板),D大调,3/4拍。马勒在该乐章上指示为“强有力而不太快地”。由木管奏维也纳舞曲的快乐的主题,展开别致的发展后,到达降B大调第一中段,小提琴奏乡村气息的旋律,大提琴给予纠缠。接着第一段以自由形态再现。第二中段减慢速度,由圆号作引导,各乐器层层发展。第一段三现后,铜管奏第一中段旋律,木管奏第二中段旋律,第二乐章第一主题加入,发展成高潮结束。
第四乐章,小柔版,F大调,三段体式。该乐章是专为弦乐定做的,与乐章大部分的刺耳铜管和声做鲜明对比。在竖琴伴奏下,第一小提琴奏出抒情主题,变成厚重的对位后进入中段,第一小提琴奏躁动不安的旋律。第三段回到F大调,是对第一段的简化。
第五乐章,回旋曲(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圆号与小提琴奏暗示性的有延长记号的单音,转为快板后,管乐奏主题的断奏。接着变成游戏似的快板,圆号奏主题,其它乐器以赋格发展。大提琴奏巴赫风格的第一副主题,也作赋格发展,这一赋格乐段加入了小提琴所奏的优美新旋律。然后主要主题以小提琴开始,以赋格形态再现,接着再现第一副主题,加入了前面优美的动机,表现对位技巧、二重、三重赋格,进入结尾,铜管制造出强烈的对位高潮而结束。
专辑曲目:
01. 1. Trauermarsch. in Gemessenem Schritt.Streng.Wie Ein Kondukt
02. 2. Sturmisch Bewegt, Mit Grosster Vehemenz
03. 3. Scherzo. Kraftig,Nicht Zu Schnell
04. 4. Adagietto. Sehr Langsam
05. 5. Rondo-Finale. Allegro - Allegro Giocoso. Frisch
|
|